把握等值线的本质规律_第1页
把握等值线的本质规律_第2页
把握等值线的本质规律_第3页
把握等值线的本质规律_第4页
把握等值线的本质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文科地理系列复习材料-专题3-等值线的判读把握等值线的本质规律在日常学习中,我们接触较多的是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和等降水量线等常见种类,而近几年高考都在精心设计一些等值线的变化题,如酸雨pH值等值线、城市土地地租水平等值线、海水盐度等值线等。那么如何应对这变化无穷的新种类呢?惟一的办法就是抽象概括出等值线共同的特点和规律,而不是去穷尽各种等值线的种类。一、等值线的种类及变化例举等值线的种类及变化大致有: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包括气温和水温,水温又包括海水表层等温线和内部等水温面),等压线(空中等压面),等降水量线,太阳辐射等值线,太阳高度等值线(如0o太阳高度线,即晨昏线),海水盐度

2、等值线,等震线,酸雨pH值等值线,(年)温差等值线,地下潜水位等值线,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土地租金等值线,人口密度等值线,经济发展水平(如GDP)等值线,环境污染程度(如CO2浓度等某项指标)等值线,等等,凡是具有数值特征的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都可以以等值线的形式表示出来。例: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实线单位是米,虚线表示某时段大气中SO2当量浓度。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主要消费的能源可能是_;图中、三个地点中,最有可能是居民区的是_,为什么?(2)图示区域内最有可能发生的大气环境问题是_,、两个地点中,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是_.请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1)该地大气中SO2含量明显

3、,说明消费的能源主要是煤;图中、三个地点中,最有可能是居民区的是,因为处地形较平坦,而且SO2浓度较高(生活燃煤)。(2)图示区域内最有可能发生的大气环境问题是酸雨;、两个地点中,这种环境问题较严重的是,理由是处SO2浓度较高,而且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上例是将大气污染程度(SO2含量)以等值线的形式表示出来,并且与等高线组合,也算是等值线的一个“变种”吧,那么这样的“变种”还会出现多少,怎样应对?让我们看看等值线有哪些共性的东西。二、等值线的共同规律(本质特征)l. 同线等值。同一等值线(面)上的各点数值都相等,不同等值线(面)上的各点数值一般不相等,相邻等值钱之间有一定数值差异,

4、而且有规律。如下图中(已知由南向北水温值逐渐减小,盐度值逐渐增大)比较甲乙两处的水温,虽然甲乙纬度位置不同,但处于同一等温线上,水温相同。2. 等值距全图一致。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相邻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差(即等值距)是一致的,不论其疏与密。3. 等值线一般不相交。等值线一般不相交(陡崖除外),因为同一等值线(面)上的各点数值都相等,不同等值线(面)上的各点数值一般不相等。4. 等值线的排列规律显示其变化的趋势。等值线图中线上的数值排列次序反映该地理现象的变化规律(递增或递减),所以只要给出任意两条等值线上的数字,我们都可以推理全图每一等值线上的数值,并分析出其变化方向;而且在图中还可以模拟添加若干

5、条线,以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如在上图中比较甲与丙的盐度,虽然丙的纬度较高(更接近回归线),但只要过甲再添画一条等值线(等盐度线),即可看出甲的盐度高于丙。对于等温线等的数值排列特征,还能折射出南(北)半球这个隐含结论,如上图中由等温线推导得出的是北半球,由等盐度线推导出的是北半球低纬度海区。因此,可以说等值线的排列规律是分析相应一系列问题的最重要的背景条件。5. 等值线的疏密表示了数值差异的大小。由于不论其疏密,等值线之间等值距是一致的,所以在图上距离相等的两处,等值线密集的地方数值差异大,稀疏的地方差异小。而不同图幅之间比较,需要进行比例尺的转换和等值距的区分。如比较上面等压线图中A、B、C

6、三处风力的大小:A、B两图比例尺相同,B处等压线虽然比A处密集,但其等压距(气压差)比A处小得多,所以A处风力大于B处;B处气压差虽然小于C处,但由于B图比例尺远远大于C图,在C图中水平距离大得多,气压梯度则小得多,所以B处风力 又大于C处。6. 等值线的平直或凸变体现了一般影响因素与特殊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如等震线(地震发生后地表烈度即破坏程度相同的地点连起来的线),如果只考虑其一般因素如震中距,则等震线围绕震中呈同心圆状分布,比较规则(如上左图);实际上影响烈度大小的,还有所在地点地质结构、建筑物坚固程度以及人们的防震措施等很多因素,所以绘出来的等震线往往呈不规则的闭合曲线,局部地区有弯曲凸

7、变现象(如上右图)。等值线图分类解读等值线表达的地理事象有以下几种情况:平直的等值线,反映地理事象在一个方向上数量变化规律。等值线弯曲,反映地理事象受某种地面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分布的差异。等值线闭合反映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等值线的疏密反映某地理事象的差异大小。此外,还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不同等值线的等值距反映地理事象的差别。常见的有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压线图等,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一、等温线图的阅读 1. 判断等温线的分布规律 (1)根据等温线数值递变规律判断所处的半球位置 从全球范围看,无论是1月还是7月,气温的分布都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根据气温值南北方向递变规律,可以

8、判断该地区属哪个半球。例如,如果一个区域等温线数值自南向北递减就是在北半球,如果自北向南递减就是在南半球,也可能出现中间气温高,往南北方向都递减的现象,那这个地区就处在赤道附近。 (2)根据等温线疏密情况判断气温差异 在同一幅图上,等温线密集表示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表示气温差异小。例如,从我国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上可以看出我国1月份等温线比7月份密集,因此可以判断出我国1月份南北气温差异比7月份大。 2. 判断等温线的弯曲规律 (1)由海陆分布引起的等温线弯曲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在同纬度地区,使得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因此造成了在同一纬度等温线发生弯曲的现象。关

9、于等温线的弯曲规律,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概括: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在同一纬度,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相反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简称“高高低低”)。反过来,也成立,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在同一纬度,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的地方气温高,相反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的地方气温低。 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由等温线的弯曲规律判断某地所处的季节与海陆分布状况。例如,从下面左图中首先判断是在北半球,由于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因此陆地气温比海洋低,所以此时为冬季。若右图表示夏季等温线分布图,则可以判断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 (2)由其他因素引起的等温线弯曲 除了海陆分布的影响外,造成等温线弯曲的原因,也

10、可能是洋流或陆地地势高低。暖流经过的地方导致气温比同纬度海区高,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寒流经过的地方导致气温比同纬度海区低,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在陆地上由于地势高低起伏,同纬度地表附近气温不同,在造成等温线弯曲。地势高的地方,气温低,等温线就向低纬度弯曲,如高山、高原;地势低的地方,气温高,等温线就向高纬度弯曲,如盆地。 例1. 读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回答第(1)(4)题。 (1)该区域位于_半球。 (2)A、B、C、E气温数值大小关系为_。 (3)B、D两地_地气温高,因此此时为_季。 (4)若该区域地表全为海洋,B地等温线弯曲的原因可能是_;若该地地表全为陆地,则D地山脉的走向为_。 答案:

11、(1)北(2)BACE(3)B 夏(4)有暖流经过 南北走向 例2. 读下面的北半球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第(1)(2)题。 (1)大陆上等温线的_凸出,这表明当时大陆上比同纬度海洋上的气温要_。 (3)该图表示的是1月还是7月的等温线分布?_月。 答案:(1)南(或低纬度) 低(2)1二、等压线图的阅读 1. 判断气压系统各部位的名称 在等压线图中,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可判断为高气压;反之为低气压。高压中心等压线弯曲较大的部位叫高压脊,各条等压线弯曲最大点的连线叫脊线;低压中心等压线弯曲较大的部位叫低压槽,各条等压线弯曲最大点的连线叫槽线。 2. 判断风力 在同一幅图上,根据等

12、压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风力的大小。一般来说,等压线密集,说明该地区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也大;等压线稀疏,则说明该地区气压差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也小。 3. 判断风向和天气状况 要标出在近地面某点的风向。首先,确定某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即由高压指向低压,并且与等压线垂直;然后,在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基础上,在南半球风向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 根据各地的风向和高低气压系统可以判断天气状况。由高纬度吹向低纬度的风寒冷干燥;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的风温暖湿润。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例题:读北半球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

13、两地风力较大的是_地,原因是_。 (2)虚线C和D的名称分别是_和_。 (3)在E、F两点标上风向。 答案:(1)A 等压线密集(2)脊线 槽线 (3)略三、等高线的阅读 1. 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和分布特征判断地形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的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等高线中心数值小,四周数值大的盆地。 2. 判断地形局部部位名称 等高线闭合并且中心明显高于四周的为山顶,两

14、个山顶之间部位为鞍部,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位为山谷(下左图),等高线向低处弯曲的部位为山脊(下右图),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3. 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读坡度大小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 4. 定量计算 (1)比较几个点的坡度大小,若这几个点不在同一幅图上,可根据公式计算坡度: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 (2)陡崖高度计算方法:(注:H为陡崖高度,x为落在陡崖上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例题1: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第(1)(4)题。 (1)图中河流干流自_(方向)流向_(方向)。 (2)图中河流上游段及四大支流、画法错误的是_,理由

15、是_。 (3)虚线AC是_,B为_。 (4)该地拟建一水库,请选出大坝坝址,用“”为图例在图中标出。筑坝前,甲、乙两村庄中的_村必须搬迁。 答案:(1)东南 西北(2)、 山脊不能发育成河流 (3)山谷 鞍部(4)画图略 甲 例题2:读某地地形图,、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例题3: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 180米 B. 120米 C. 320米 D. 280米 答案:D 等值线的应用迁移等值线是某地地理现象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等值线图是用布满一定区域内的若干条等值线表示某地理现象

16、的数量分布状况,由于等值线标有数值,而且数值间隔是相同的,所以可以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大小、疏密程度、排列的方向、形状变化等反映出该地理事物变化的急缓、递变的方向及分布特点等。它也是研究地理事物变化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备受高考亲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有关等值线的试题很多,但一般不是我们在地理教材中出现的等值线,而是命题者把目光投向了新的地理事物和当今的热点问题,那么我们应学会应对这一新问题,现举例加以说明:例1 与现实热点的巧妙结合。读图11,2004年北京房地产等价线圈,分析回答。1.描述图中等价线覆盖地区房地产等价线分布规律。2.对比同位于四、五环之间的南丽城和北嘉苑小区的房价差异,并

17、说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选择居住地的影响。参考答案:1.市中心房价最高,由中心向外逐渐递减 等价线由中心向外扩散不均匀(单位距离内丰台区降幅大,朝阳区降幅小)。 2.南丽城房价4000元/平方米以下,北嘉苑房价6000元/平方米以上;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春盛行西北风,风速大,北嘉苑位于上风地区,空气质量较好;由于亚运会、奥运会主会场在朝阳区北部,使得该地区有较完善的服务设施、便利的交通、浓厚的文化氛围,这些都对居住地的选择产生了重大影响。例2 结合城市发展规划,体现首都近期城市规划主题。如:华北某城市功能分区和等时线示意图,与北京近期刚刚出台的城市规划和功能分区相呼应,体现首都特色。图2为

18、华北某城市功能分区和等时线示意图。图中等时线是指汽车从城市P点向外行驶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读图回答3-5题。3. 从P点出发,车速最快的去向是(   )A. 东    B. 南    C. 西    D. 北4. 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类城市功能区依次对应的是(    ) A.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绿地    B. 商业区、住宅区、绿地、工业区C. 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绿地  D. 工业区、住宅区

19、、绿地、商业区 图2 5. 对该城市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是(    )A. 钢铁厂   B. 印染厂   C. 化肥厂   D. 服装厂参考答案:7.B  8.C 9.A例3噪声污染是城市环境污染之一。当白天噪声值大于60分贝时,就构成嗓声污染。图3为某城市局部地区上午10时等噪声值线(单位:分贝)示意图,回答67题。6.图中噪声污染主要来自C.网吧和体育场 D.学校和锯木场7.M、N两处噪声值向外迅速减小的原达最有可能是A.盛行风的影响B.绿化带的作用C.河流的影响 D.声波传播过程中的自然减弱参考答案:6.A   7.B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上述三道例题,不难发现都是近些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命题者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地理的等值线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和现实问题,很有创意,但不论试题是什么形式,只要我们抓住等值线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