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丁苯肽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_第1页
浅论丁苯肽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_第2页
浅论丁苯肽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论丁苯肽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丁苯肽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a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2例VaD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丁苯肽组,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分别对其进行MMSE和ADL评分并进行比较,同时评价丁苯肽软胶囊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MMSE及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提高 (P0.01),与对照组相比,丁苯肽组治疗后MMSE及ADL评分改善更为明显(P0.01),且两组显效率比较亦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 丁苯肽软胶囊治疗VaD

2、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临床用药选择。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丁苯肽软胶囊;MMSE;ADL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butylphthalide in treating vascular dementia and its safety. Methods 52 cases with vascular dement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butylphthalid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MMSE and ADL s

3、cores were applied to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being treated for 12 weeks,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the evaluation of the side-effect of butylphthalide was made at the same time. Results The scores of MMSE and ADL of the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much h

4、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0.01); the scores of butylphthalide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improved much more obviously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0.01),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2 groups was of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s Butylphthalide is of definite curative effect and of less

5、side effect in treating vascular dementia.KEYWORDS vascular dementia butylphthalide MMSE ADL clinical observation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之一,该病患者因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造成患者生活质量的大幅下降和对家庭社会的沉重负担。为此,我们对丁苯肽软胶囊治疗VaD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研究观察,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选择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从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于我科就诊的112例VaD患者中纳入研究对象52例,纳

6、入对象均符合以下标准:(1)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VaD的诊断标准1,且Hachinski量表评分7分;(2)有至少一次的缺血性卒中病史,卒中前认知功能正常,病程90天;(3)头部CT或MRI证实大脑半球有明确的梗死病灶;(4)MMSE评分1124分。排除标准:(1)出血性卒中;(2)存在明显的失语、失用、感知功能障碍而不能参与临床测试者;(3)合并VaD以外类型的痴呆;(4) 合并其它影响大脑功能的严重内科疾病。52例VaD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治疗组(对照组)和丁苯肽治疗组(丁苯肽组),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检验无显着性差异,P0.05(见表1)。丁苯肽

7、组有2例患者因经济原因中途中断或退出治疗,故其数据于研究中予以剔除。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比较1.2 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后90天进行MMSE和ADL评分,对照组在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基础上给予拜阿斯匹林100mg 口服3次/日,尼莫同 30mg口服3次/日;丁苯肽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丁苯肽软胶囊(恩必普)200mg口服3次/日。丁苯肽组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后2周分别行血常规、肝肾功及心电图检查并询问其用药后有无不适症状以评估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1.3 疗效评定 MMSE评分 用药后提高7分为显效,提高15分为有效,评分无增加或减少的为无效,以显效及有

8、效例数计算有效率。ADL评分 显效:治疗后积分值下降2/3,有效:下降1/32/3;无效:下降1/3。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用t检验和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ADL结果 见表2。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ADL评分比较注:丁苯肽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P0.01;丁苯肽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2.2 两组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3。表3 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比较注: 两组比较2=5.994,P0.052.3 不良反应 丁苯肽组24例患者在用药2周后血常规、肝肾功及心

9、电图检查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未见明显改变,用药过程中未有患者因服用丁苯肽软胶囊而出现不适症状。         3 讨 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临近,Va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已成为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痴呆病因。从VaD的发病机制可以看出,无论是多发性梗死、重要部位梗死、低灌注,还是小血管病变造成的弥漫性脑白质损害,VaD的核心问题都在于脑组织缺血及氧代谢供需矛盾。已有研究通过PET发现VaD患者脑血流量普遍低下,尤其是额叶、颞叶等功能关键区域的脑血流量(rCBF)、脑氧代谢率(CM-RO2)降低明显,

10、并且VaD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rCBF、CMRO2降低程度呈正相关。因此,切实改善脑组织供血,保证其对氧代谢的需求,是VD治疗的关键环节。丁苯肽软胶囊的活性成分为dl-3-正丁基苯酞,为人工合成的消旋体,其左旋体存在于芹菜籽中。多年的动物实验研究证明5-7,恩必普可重构缺血区微循环,显着缩小脑梗死面积,保护线粒体功能,恢复脑能量代谢,同时还具有抗血栓的形成和抗血小板凝聚作用,改善局部脑缺血所致记忆障碍。崔丽英等临床研究曾证实恩必普对改善神经功能和提高生活能力均有显着作用,对中度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安全、有效。此外,还有研究表明丁苯肽可降低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从而增强患者对治疗及康复的信心与主动性

11、,进而加快神经功能损伤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同时,本次研究还对丁苯肽软胶囊的用药安全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VaD患者对丁苯肽软胶囊的耐受性及依从性均较好,不失为一种治疗VaD的临床用药选择。【参考文献】  1全国脑血管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239. 常建军.石杉碱甲与吡硫醇治疗多梗塞痴呆的比较J.新药与临床,1997,16(2): 333-334. Nagata K,Sato M,Satoh Y,et al.Hemodynamic As-pects of Alzheimers DiseaseJ.Ann N Y Acad Sci(S0077-8923),2002,977:391-402. 汤秀敏,王 冰.恩必普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2):58-59. 黄如训,李常新,陈立云丁,等.苯酞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8):985-988. 冯亦璞,胡 盾,张丽英,等.丁基苯酞对小鼠全脑缺血的保护作用J.药学学报,1995,30(9):741-745. 熊 杰,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大鼠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