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人工晶体的二期植入_第1页
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人工晶体的二期植入_第2页
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人工晶体的二期植入_第3页
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人工晶体的二期植入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人工晶体的二期植入            【关键词】  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    【摘要】 目的 探讨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二期人工晶体的选择和术后所获视力的效果及角膜散光对其的影响。方法 对39例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的患者行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11眼接受睫状沟人工晶体植入术,6眼接受单侧襻缝合固定术,22眼接受双侧襻缝合固定术。人工晶体:普通型14枚,普通悬吊型17枚,带虹膜隔型8枚,人工晶体的襻35枚放在

2、3点和9点。结果 术后所获视力显著低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P<0.05),术中2眼发生少量睫状区出血,4眼晶体稍偏位,术后角膜散光不能改善。结论 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二期人工晶体的植入可以获得一定的视力,术后所获的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低,手术不能消除角膜散光,这显著影响术后视力。选择3点、9点睫状区作为缝合点并未引起较为严重的医源性出血。      关键词 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 人工晶体植入 悬吊人工晶体 带虹膜隔人工晶体  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体眼有很多光学缺陷,未经矫正的视力甚低。单眼外伤性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的植入,对恢

3、复伤眼视力和双眼单视功能、避免弱视和废用性外斜的发生是目前最理想的方法。笔者对39例外伤后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病例进行了分析研究。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39例,均为单眼,男35眼,女4眼;年龄865岁,平均27岁。均为单眼外伤后行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的病人,虹膜完全缺失6眼,大部分缺失2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21.0,平均(0.52±0.32);术前角膜散光在16D,平均(3.7±1.1)D。    1.2 方法 术前散瞳,局麻或全麻,机械压迫降眼压,以12点为中心,距角

4、膜缘后lmm做6.57.5mm的巩膜瓣切口,前房注入粘弹剂,钝性分离虹膜后粘连,植入人工晶体。本组11眼有较完整的周边囊膜者接受睫状沟人工晶体植入术,6眼部分周边囊膜残存者接受单侧襻缝合固定术,22眼无囊膜者接受双侧襻缝合固定术。人工晶体:普通型14枚,普通悬吊型17枚,带虹膜隔型8枚,人工晶体的襻35枚放置在3点和9点。追踪观察634个月。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人工晶体均顺利植入    2.2 术后视力 术后所获视力0.11.0,平均(0.34±0.21),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11.0,平均(0.41±

5、;0.26),术后所获视力显著低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通过t检验,P<0.05。    2.3 术后散光 术后角膜散光在26D,平均3.52.1D,术后角膜散光无显著改善。    2.4 并发症 (1)出血:术中2眼发生少量睫状区出血,多为术中进针损伤虹膜根部动脉或睫状体造成,经治疗很快吸收。(2)晶体偏位:4眼晶体稍偏位,可能与手术操作有关,经验光视力未受影响,故未予处理。    3 讨论玻璃体联合晶状体切除术后,用框架眼镜矫正无晶体眼,患者无法获得双眼单视;配戴角膜接触镜,多数患者无法耐受;前房型

6、晶体因对角膜、虹膜和房角的损伤大,故不常用;后房型晶体有以下优点 1  :(1)接近眼的节点,光学效果好;(2)接近眼的旋转中心,相对稳定;(3)对虹膜、房角的损伤小。VYW Lee 2  等研究发现一期和二期的人工晶体植入在远期并发症和所获视力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二期植入是在炎症稳定、准确验光的情况下进行的,手术切口小,操作简单,术后反应轻,近期并发症少。    本组中后囊中央破孔直径小于人工晶体光学部直径时,常规做睫状沟植入的11例,当破孔不规则时,术中上、下襻的位置应尽量与后囊破孔的最大径相垂直;非中央部后囊破孔的范围超过1/2时,如能找到

7、一个支持点只做单襻缝合固定术的6例,一襻应植入有残余后囊膜的睫状沟部;后囊大部或完全缺失时,需行双襻固定术的22例。睫状沟植入的晶体根据屈光度的不同植入普通型人工晶体,单、双襻固定术植入的晶体由于悬吊式人工晶体襻上有一小孔,可将缝线牢靠的系在晶体上,不易滑脱,为首选,但也可用普通型人工晶体代替;1991年Sundmacher 3  使用带虹膜隔的晶体解决了患者无虹膜的问题,得到了眼科界的认可,如外伤造成虹膜大部或全部脱失,带虹膜隔的悬吊式晶体既可以解决患者的 高度远视状态又可以改善畏光、散射等不良症状,本研究植入带虹膜隔型晶体8眼,术后畏光症状均消失,这与Wojciech 4

8、0; 等的报道一致。Duffey 5  等人研究发现睫状沟离角膜缘后的距离在垂直方向为(0.8±0.1)mm,在水平方向为(0.46±0.1)mm,因此,垂直方向的进针在角膜缘后1mm左右。多数人主张进针位置避开3点、6点、9点、12点睫状血管方位,也有人证实国外报道的3点、9点方位的疗效一样 6  ,本组全部选择3点、9点睫状区作为缝合点并未引起较为严重的医源性出血。    本组研究表明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二期人工晶体的植入可以获得一定的视力,术后所获的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低,手术所致的角膜散光显著影响术后的视力。Cor

9、nelia J 7  曾报道术后所致的角膜散光与手术切口、手术缝线、缝合技术等都有关。Karichhoff 8  描述将切口放在角膜屈光力最大的、未受干扰的、远离原切口90°的轴线上,发现术后散光较术前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术后的角膜散光可以通过普通眼镜予以矫正。    二期人工晶体的植入为临床治疗眼外伤致严重虹膜缺损和无晶体眼提供了新的方法,其可改善无虹膜和无晶体眼患者的视觉不适和高度远视屈光状态,目前术后患者的视力恢复不甚理想,因此,术前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在手术方式、人工晶体的选择及手术操作方法上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0、   2 VYW Lee,HKL Yuen,AKHK wok.Comparison of outcome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implantation of scleral fixated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Br J Ophthalmo1,2003,87(12):1459-1462.    3 Sundmacher R,Reinhard T,Althaus C.Black diaphragm intraocular lens in congenital anir

11、idia.Get J Ophthalmol,1994,3:197-201.    4 Wojciech Omulecki,MD PhD,Aleksandra Synder,MD.Pars Plana Vitrectomy and Transscleral Fixation of Black Diaphrag-m Intraocular Le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raumatic Aniridia.Ophthalmic Surg lasers,2002,33:357-361.    5 Duffey Ri,

12、Holland EJ,Apapitos PJ,et al.Anatomic study of transscleral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Am J Ophthal-mo1,1989,108:300.    7 Cornelia J.Postoperative astigmatism secondary to cataract surgery.Oftalmolo-gia,2003,57:63-67.    8 Karichhoff Jr.Plus meridian incision for secondary implantation.Ophtha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