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课文的好方法——双读法_第1页
读懂课文的好方法——双读法_第2页
读懂课文的好方法——双读法_第3页
读懂课文的好方法——双读法_第4页
读懂课文的好方法——双读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读懂课文的好方法双读法 湘教版第六册舍不得这棵树课堂实录及评析 耒师附小 谢春文 邮编:4218007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师板书:舍不得) 师:瞧!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什么词? 生:舍不得。 师:同学们有什么舍不得的东西吗? 生:我有一个漂亮的洋娃娃,我非常舍不得它。 生:我有一块奥特曼的碟片,我很舍不得。 生:爸爸给我从香港带了一盒巧克力,我舍不得吃。 师:大家都有自己舍不得的东西,这些,都是我们所喜欢所珍视的,那么,文中小作者舍不得的是什么呢?生:小作者舍不得的,是这棵树.(师把课题补充完整)师:请大家带着舍不得的心情齐读课题。生:第18 课,舍不得这棵树。师:再读一遍,注意读出舍

2、不得的感情。生:第18课, 舍不得这棵树。师:读了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吗?生:一棵树,有什么舍不得的?生:作者舍不得这棵树的原因是什么?师:大家想自己解决这些疑问吗?生:想!师:那就打开书本,一起去找找答案吧。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说说自己舍不得的东西,然后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引出本节课需要探讨的内容,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然后告诉大家这是一棵什么树。 (生齐读课文,师画一棵树)师:谁来说说?生:这是一棵梧桐树。师:这棵梧桐树在作者心中又是一棵什么树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告诉老师。生:在作者心中,这是一棵鸟树,一棵花树,一棵果树,一棵

3、有灵性的树,一棵普通的树。 (课件出示上面的句子,师生齐读.)以问促思,以读代讲,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三、赏析重点片断,导读课文。师:这是一棵普通的树,也是一棵鸟树,一棵花树,一棵果树,还是一棵有灵性的树,你最喜欢它是一棵什么树呢?请找出相应的段落练习读一读。 (生自由读课文)师:谁来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我们听? 生:我喜欢课文第六自然段,它是一棵有灵性的树。师:请你用心把它读出来吧! (生读第六自然段)师:谁来说说她读得怎么样?生:我觉得她读出了这棵树的灵性,读得很有感情。师:老师也认为她读得很有感情,声音甜美,吐字清晰,同学们想和老师一起合作来读读吗?生:想!师:请同学们

4、根据老师的语气提示一起来读读吧!师:(减词读)这是一棵树。生:(读原文)这是一棵有灵性的树。师: (以讲引渡启发读)炎热的夏天,我们多想找块阴凉的地方活动啊!生:(读原文)它撑开绿色的大伞,让我们在树下玩游戏,做功课。师:(以讲引渡启发读)寒风呼啸的冬天,当我们渴望温暖的时候,它会生:(读原文)它抖落树叶,把阳光留给大伙。师:你觉得这棵树怎样?生:这棵树善解人意。生:它聪明,知道人们需要什么。师:是啊,这是一棵多么有灵性、善解人意的树呀,夏天给了我们阴凉,冬天把阳光留给了大伙。多种形式的师生双读活动:减词师生对比读、以讲引渡启发读,诱导学生积极阅读课文,抓住梧桐“有灵性”的特点,感悟舍不得这棵

5、树的原因,在读中有效地训练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师:你还喜欢它是一棵什么树呢?生: 我喜欢它是一棵花树。师:读的时候要抓住哪些关键词?生:抓住“淡淡的、灌满、染香”这几个关键词。师:读读看。 (生读第四自然段)师:花儿是什么颜色?生:花儿是黄绿色的。师:文中除了写花儿的颜色,看看还写了花儿的什么?请大家根据老师的语句提示来读(换词读):那黄绿色的花儿挂在枝头。生:(读原文)那黄绿色的花儿挂满枝头。生:文中除了写花儿的颜色,还写了花儿的数量。师:“在”和“满”有什么区别呢?生:“满”说明了花儿的数量多。师:(以讲引渡启发读)对!看着满树黄绿色的花儿,我不禁闭上眼睛,轻轻一闻生:(读原文)淡

6、淡的清香,灌满了我家的小屋,染香了家里的每个人。师:既然是清香,为什么没有被风吹散,而是灌满了小屋,染香了家人呢?生:因为树离房子近。生:因为花儿多。师:(读中讲评)是呀,得需要多少花儿,多少缕淡淡的清香,才能换来如此持久的香气,才能灌满整间小屋,染香家里每个人呀!指导学生抓住“灌满”、 “染香”、 “淡淡的”等词,运用换词读、启发读、读中讲评等师生双读形式理解这棵树花多的特点,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舍不得这棵树的原因.师:谁还想来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生:我喜欢它是一棵鸟树。 (生读第八自然段)师:请大家根据老师的语气提示,一起再去感受动听的音乐吧。(减词读)这是一棵树。生:(读原文)这是一棵

7、鸟树。师:(减词读)每天,那些鸟儿总爱站到它身上唱歌。生:(读原文)每天,那些叫得出名字和叫不出名字的鸟儿总爱站到它身上,唱个没完。师:喜欢它吗?生:喜欢!师:(以讲引渡启发读)我们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有了它 生:(读原文)就有听不完的音乐。师:多可爱的鸟树啊!还有哪位同学来给我们展示展示你所喜欢的段落?生:我喜欢它是一棵果树。 (生读第五自然段)师:你在读的时候注意抓住了哪些关键词?生:我抓住了小汤匙,香甜香甜,乐乐呵呵这几个关键词。师:读得真不错,大家想来读读吗?生:想!师:(减词读)这是一棵树。生:(读原文)这是一棵果树。师:(以讲引渡启发读)秋天,它结出的果实就像生:(读原文)秋天,它

8、捧出了串串小汤匙。师:(减词读)里面盛着小粒粒。生:(读原文)里面盛着圆圆的小粒粒。师:梧桐树的果实像什么?生:像串串小汤匙。师:果实的数量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果实的数量很多,我是从“串串”这个词看出来的。师:(逻辑提问引导读)这么多的果实,有什么作用呢?你瞧,妈妈正在这个提问问在了关键处,激发了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生:(读原文)妈妈把它们摘下来,炒熟了。师:(换词读)全家吃得很香很高兴。生:(读原文)全家吃得香甜香甜,乐乐呵呵。师:果实的味道怎么样?生:香甜香甜。师:家人的心情呢?生:乐乐呵呵。师:把“香甜香甜”、“乐乐呵呵”换成”很香很高兴”好吗?生:不好,“香甜香甜”、“乐乐呵呵

9、”比”很香很高兴”更美更甜更乐。生:“香甜香甜”、“乐乐呵呵”读起来更顺口。师:没错,“香甜香甜”、“乐乐呵呵”两个词语增强了语势,让人们感触更深,读起来也琅琅上口。你还能说几个类似的词语吗?生:品尝品尝,高高兴兴。生:打扮打扮,检查检查,整整齐齐。叠词的品读和赏析,较好地让学生感悟了本文用词的精妙,学生积累了词语.师:恩,摸摸肚子,舔舔嘴巴,还真是一种享受呢!大家想知道老师喜欢它是一棵什么树?生:想!师:其实它就是一棵很普通的树。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好吗?(提示关键词读)它没有没有也没有生:(读原文)它没有樟树那样高大,没有桃树那样娇艳,也没有银杏树那样古老。师:(减词读)只有一个

10、名字梧桐。生:(读原文)普通得只有一个普通的名字梧桐。师:谁能学习这种方法,用没有没有也没有说一句话?生:停电了,家里没有电视看,没有电灯照明,也没有空调吹。提示关键词引读,理解梧桐名字的朴实,再运用这一句式练习说话,训练了孩子的发散思维. (师与生再度合作读第二自然段)师:小作者把梧桐树跟樟树、桃树、银杏树进行对比突显出梧桐的普通。那么,梧桐会因为普通,而被人忘记、被人忽略吗?生:不会。师: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生齐读第七自然段)师:(提示关键词读)虽然生:(读原文)虽然我没给梧桐浇过水,施过肥,师:(提示关键词读)但生:(读原文)但它给我们的却是那么好,那么多。师:小作者说它给了我

11、们那么好,那么多的什么呢?老师认为,它给了我们听不完的音乐,你们来说说它还给了我们什么?生:给了我们淡淡的清香,香甜的果实。生:给了我们阴凉和温暖。师: 梧桐树给了我们又好又多的东西,我们给了它什么吗?生:我们什么也没有给它。师:从这里,你能看出梧桐树有怎样的精神品质?生:梧桐树乐于助人。生:梧桐树善良。生:它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板书:无私奉献)对课文内容和思想内容作了很自然的归纳,给孩子以完整清晰的印象.师:(逻辑提问引导读)这么棒的一棵梧桐树,我却要与它分离了,临走时我会对它说什么?生:(齐读第八自然段)师:作者心中真的长了一棵梧桐树吗?生;不是,是作者总会在心里想着它,因为它为我们做

12、了那么多,我们却什么都没有为它做过。生:说它活在心中是说小作者会记住梧桐树对大家的无私奉献。师:说得真好!那么小作者说它要长成一棵树,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愿呢?生:说明他对梧桐树感情深。生:小作者也想做一个像梧桐树那样无私奉献的人。生:小作者想变成一棵树,为爸爸妈妈遮风挡雨。师:你真懂事,这么小就知道照顾爸爸妈妈,相信你长大后,会照顾天下更多的父母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突破“长成一棵树”的难点,处理很恰当.四、拓展升华,总结全文。师:现在大家知道小作者舍不得这棵树的原因了吗?生:知道,是因为这棵树给了我们又多又好的东西。师:是呀,那动听的音乐,那淡淡的清香,那香甜的果实,那怡人的阴凉,那温暖的冬

13、阳,全是这棵大树所给予的,老师希望在座的所有同学也和小作者一样-生:(齐答)长成一棵树,一棵会走路的树!再次解答课始提出的问题,前后照应,总结全文内容,对孩子的教育也水到渠成.总评: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以师生双读活动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读练有机结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1、减词语与原文对比读.教学伊始,教师引导质疑,找课文的中心句;然后,利用减词双读法围绕这是一课树,学生读原文的几个中心句,一次次减词对比读,层层深入理解课文;最后,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舍不得这棵树的原因,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阅读脉络清楚.细读文本时,教师多次运用减词双读,

14、学生与教师对比读后,会发现老师减掉的词其实就是概括梧桐树特点的词语,无须多讲,学生能在读中较好地理解梧桐名字普通、有灵性、给作者带来很多快乐的特点,学会抓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2、换词语师生比较读.学习“这是一棵花树”和“这是一棵果树”两个自然段时,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花“香”、果实的味“美”两个特点,教师运用换词法,与学生比较读,让学生明白“挂在”和“挂满”的区别: “满”字更能体现花的繁茂,花儿的数量多,是花儿染香整间屋子的缘由,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很香很甜”、 “乐乐呵呵”与“很香很高兴”的差别就更大了,学生读后通过交流,体会叠词能起到增强语势,提高表达效果的作用,落实了理解词语及积累词语的训练,学生在比较朗读中活跃了思维,愉悦了情感,收获了知识.3、以讲引渡启发读.教学课文重点段时,教师在学生兴趣浓厚时运用以讲引渡启发读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1)感受花香.师引读,我不禁闭上眼睛,轻轻一闻,学生接着读原文,仿佛沉浸在淡而持久的花香中,满脸的陶醉,不用过多的宣讲,不用细细的解释,孩子已“闻”到了花香(2)读懂“这是一棵鸟树”,我们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有了它,学生读:就有听不完的音乐.如果树长得很茂盛,便会招来许多鸟儿,一年四季,随时都可以聆听鸟儿在树上欢唱,于是就有了听不完的音乐.这是每个学生都有的体会,不须教师多讲,学生也会有感受.以读代讲,启发孩子读懂课文的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