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农本主义_第1页
传统的农本主义_第2页
传统的农本主义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统的农本主义         内容包括 传统         传统的思想; 自来学者言论,政府措施,稍有作为者,莫不以务农为本,为末,重本抑末。因其以农为本,故名之曰农本主义。直到晚近海通以来,情异势迁,思想稍变,然犹不无残存。“我国自古重农,以农立国”云云,几成为口头禅。诚可谓为我国传统的经济思想。 ; 农本主义之产生; 商及西周虽在时代,人民殆皆事农,田畜几为唯一富源,商王且亲自省耕,然犹无所谓农本主义。盖其时商业未盛,不足影响农

2、业,无所谓本末,更无所谓重本抑末也。降及春秋,市镇渐兴,商业渐盛,封建渐坏,农业渐受商业之影响。然春秋犹在过渡时期,尚无鲜明之农本主义。子贡善贾,史记·货殖传:“子贡既学于仲尼,通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孔子称其:“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论语),殊无轻视或抑制商业之意。而一般出身贵族之士大夫,鉴于封建制度之渐坏,追怀往昔,以阶级差别之明显固定为美,; 左传襄九年“其卿让于善,其大夫不失守,其士竞于教,其庶

3、于农穑,商贾皂隶,不知迁业。”(楚子襄赞晋国之言); 左传昭二十六年“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晏子之言)亦无重农抑商之意。至战国则已另入一新时期,农本主义之言论,盛行于学者间矣。故农本主义之成熟,必在深入市镇经济,工商足以影响农业,封建已坏,集权中央之时期。; 战国诸子之言论; 故孟荀为孔门大师,而于农商之态度,则与孔子异趋。孟子斥商人为贱丈夫。孟子·公孙丑下:“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荀子欲减商贾之数。荀子·富国篇:“足国之道,节用裕

4、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則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上以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不知节用裕民,则民贫。民贫则田瘠以秽。田瘠以秽则出实不半。上虽好取侵夺,犹将寡获也。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夫是之谓以政裕民,上好攻取功则国贫(民不得安业也),上好利则国贫(赋敛重也)。士大夫众则国贫(所谓三百赤茀)。工商众则国贫(农桑者少)。无制数度量则国贫(不为限量则物耗费)。”(卷六);法家言论,更为积极。管子欲强商人买贵卖贱以抑商。; 管子:“贾人贱卖而贵买。四郊之民,卖贱何为不富哉。商贾之人何为不贫手。”(轻重篇丁

5、)又曰“民无所游食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足,粟足则国富。”(治国篇)按管子中一部分系重商主义。盖管子系战国时书,非一人所撰而托名于管仲。管仲在齐执政时,则实行重商主义。;商君力主农战以兴邦。商君书:“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豪杰务学诗书,随从外权,要靡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善为国者官法明,故不任智虑。上作壹,故民不荣,则国力博。国力博者强。国好言谈者削。故曰农战之民千人,而有诗书辩慧者一人焉,千人者皆怠于农战矣。农战之民百人,而有技艺一人焉,百人者皆怠于农战矣。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农战篇)又曰“使商无得糴,农无得糶。农无得糶,则窳惰

6、之篇农勉疾。商不得糴,则多岁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窳惰之农勉疾,商欲农,则草必垦矣。”(垦令篇)商君书中此类言论甚多,不备引,史记·商君列传称其在秦执政时,使民“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台而贫者举以为收孥。”;韩非至称工商为国家之蠹;以商害农,国可亡也。韩非子“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共言古者为设诈,称借于外力,以成其私,而遗社稷之利。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其患御者积于私门,尽货贿而用,重人之谒,退汗马之劳。共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

7、而侔农夫之利。此五者邦之蠹也。”(五蠹篇)又曰“耕战之士困,而篇末作之民利者,可亡也。”(亡徵篇);汉代之措施; 汉兴,农本主义更为进展,见诸言论。; 汉文帝诏“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晁错曰:“方今之务,莫若便民务农而已矣。”(汉书·食货志); 贾谊曰:“今驱民而归之农,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人,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汉书·食货志); 盐铁论:“衣食者民之本,稼穑者民之务。”元帝时贡禹甚至主张复古,“不以金钱为币,专意于农。”(详见汉书·贡禹传。);施之政事。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

8、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官为吏。(见史记·平准书)文帝以次,躬耕籍田,以为天下倡。又立孝弟力田之赏。累下重农之诏。令二千石勉劝农桑,出入阡陌劳来之。而牧令以劝农称循吏者,亦复不少;如西汉渤海太守龚遂,南阳太守召信臣,东汉南阳太守杜诗,渔阳太守张堪,蒲亭长仇览,其章明较著者也。文帝且从晁错之言,令富人入粟拜爵,以给国用,而免农田之税。汉代农本主义之施行,可谓勤矣。; 重农之原因; 农本主义之兴,其为农民乎?不尽然也。农为衣食之源,工商所资,农民复占全国十之八九,务本重农,谁曰不宜。此正面之理由也。自其反而观之:若饥寒交迫,救死不暇,荣辱不足动其心,刑赏不足励其行,欲言教化难矣。民不聊

9、生,教化不行,聚而为乱,则不安,而国亦危矣。故孔子言既富加教,孟子言恒产,管子谓衣食足知荣辱。; 论语:“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孟子:“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 管子“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杜祐通典:“夫礼道之先,在平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人民什九皆农,欲其衣食均足,舍农末由。而君主欲求长治久安,永保其国,亦必重农。此农本主义之起因一也。农民朴实,安土重迁,易为之治;不若工擅技巧,商通变化,以其富厚,王侯,左右。故君主恶工商之威胁国祚也,常抑商重农。且一旦有事,以之作战,则农民体壮力健而持重,非未技游惰之人所可及。; 商君书“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一则小诈而重居。一则可以赏罚进也。一则可以外用也。夫民之亲上死制也。以其旦暮从事于农,夫民之不可用也。见言谈游士事君之可以尊身,商贾之可以富家也,技艺之足以距口也。民见此三者之便且利也,则必避农战,则民轻其居。轻其居则必不为上守战也。”; 吕氏春秋“民耕则朴,朴则易用。”; 晁错曰:“务民于农桑,民可得而有也。”(汉书·食货志)亢仓子:“人舍本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流徙。轻流徙则多诈。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