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教学设计_第1页
《别董大》教学设计_第2页
《别董大》教学设计_第3页
《别董大》教学设计_第4页
《别董大》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别董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诵读经典 品味越韵高年级之别董大一诗。【作品简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困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困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

2、,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教学理念】设计古诗主题教学,运用诗意语文的构建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与自我的心灵对话。【教学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

3、,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感。3、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教学过程】一、读懂诗题,了解背景1“相见时难别亦难”有人说离别是歌,是画,有人说离别是泪水。同学们,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古诗,谁能给大家背几首送别的诗?(生背)从这些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的是古人那浓浓的友情、亲情。同是送别之诗,它们相送的形式各不相同:赠汪伦中“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是以歌相送,这是一曲李白、汪伦友谊的赞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好友已远去,诗人还是在岸边久久地伫立

4、。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以酒相送,包含着诗人对好友的不舍。课件出示:赠汪伦 以歌相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以目相送 送元二使安西 以酒相送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首送别诗,那它又是以什么样的形式相送呢,相信学完了这首诗,你一定会有自己的答案,生读题。你从课题中知道了哪些有用的信息?(1别。都有不舍得意思,应该读出那种不舍之意。2从题目中我知道了是高适送别董大。)2介绍人物以及背景。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他半生漂泊,熟悉边疆生活,边塞诗写得真实而有气魄。董大是唐朝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所以又叫董大。董庭兰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当时众

5、多的诗人都与他有交往,并在诗中描写了他的琴艺,最为著名的就是李颀的长诗听董大弹胡笳声。诗中这样写道:“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他虽然是个著名的琴客,可他生不逢时,因为当时唐朝全国上下流行胡乐,没有几个人去欣赏他的琴声。因此他倍受冷落,感到心灰意冷,觉得京城再也无法呆下去了,便决定离开。也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好朋友高适赶来为他送行,于是便留下了这首诗。二、读通读顺,整体把握下面请同学们读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如果能把诗的节奏和韵律也读出来,就更好了。1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中有一个生字,看他读准了没有。2评价,借机指导“曛”字的音形意义(A:真好,你“曛”这个生字的字音读得真准,“曛

6、”它是一个形声字,左形右声,指的是日落时的余光,有昏暗的意思。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 “曛”)。B:如果把节奏放慢些就更好了,还有谁来试试?C:你读出了不舍,读出了感情,节奏也把握得很好。)3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整首诗。(齐读)4师:在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大家一定积累了很多读懂古诗的方法,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紧扣诗题,了解内容。借助注释,了解诗意。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资料等等)。5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熟悉的理解古诗的方式,试着说说这首诗的大致意思,在学习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6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前两句写的是眼前之景,后两句写的是劝慰

7、之言。)7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谁再来读读这首诗。(男女生赛读)三、反复品读,入境悟情(一)品读第一二句诗。1师: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和诗人一起回到那个送别的黄昏,看诗人是在怎样的景色中送别朋友的?2(生答)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出示课件)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写的是当时分别时的景色。好友分别,本身就是令人遗憾的,而此时天空也不作美呀,细细读读前两句,看看描写了哪些景物?谁能把它们找出来吗?(学生说一个老师引导一个黄云、白日、北风、雁、雪。)(板书:景)引导(1)黄云? 白云、乌云大家听得多了,这里怎么是黄云?你读读诗,猜猜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点拔:当时他们是在塞外分

8、别,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引导(2)这千里黄云把“白日”也就是太阳都遮住了,所以太阳看起来都是暗淡昏黄,失去了光芒。引导(3)第二句“北风吹”,“雪纷纷”能理解吧?谁来说?(北风呼呼地吹,大雪纷纷地下)。引导(4)在这昏黄一片的天地中,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同学们注意到这群大雁了吗?(红笔圈出)它们正迎着漫天的黄沙,迎着呼呼的北风,迎着纷纷的大雪勇敢的飞翔。引导(5)这恶劣的环境,就好像是董大遭遇的困难和挫折。在董大的心里,自己就好像是这群被北风和大雪包围着的孤独的大雁。我们再来读读这两行,体会董大的心情。3“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几种景物串起来勾画出了一

9、幅怎样的画面?(生谈:凄凉、寒冷、空旷)是啊,此时夕阳西下,狂风呼啸,大雪纷飞,雁群悲鸣,真可谓凄凄惨惨戚戚,谁能带着这种感受读前两句,指名读。(前两句语速要稍慢,要读出凄凉之情、空旷之感)4刚才我们在景外观景,现在我们走进景中,孩子们,请闭上眼睛,和诗人一起回到那个送别的黄昏,用心去感受,看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预设,作以下回应:)你仿佛听到了呼呼的北风狂啸声,刮到的脸上,寒在心里,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你仿佛看到大雪纷飞,断雁独飞的凄凉,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你仿佛看到黄沙飞扬,黄云残日的空旷,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此刻夕阳西下,

10、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凄凄惨惨,齐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5师:这是一幅多么悲壮而凄凉的画面啊,在这样的氛围中高适送别董大,心情是怎样的呢?诗中哪个字写出别时的心情?用笔圈出来。6板书:愁。“愁”。这是怎样的愁?难道这“愁”仅仅只是来自于眼前这凄凉的景色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生在读时提示:可以联系背景和第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来体会)7你怎样理解“前路”?(前途,人生的道路)此刻我们再联系这个“曛”字,这昏黄不明的、迷茫的还仅仅是眼前的景吗?这是一条怎样的“前路”?(这“曛”不仅写出了天色昏黄,也写出了前途昏暗,分不清

11、方向。)(二)品读第三四句诗。1说得很好,景的凄凉,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刻应是挥泪告别,应是借酒消愁。然而,高适面对遭受挫折、怀才不遇的好友董大,又是如何安慰他,鼓励他的呢?一起读后两句。(课件出示):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板书:莫愁)(1)高适的话是什么意思?(不要愁前边没有知心的朋友,天下没有不赏识您的人。)(2)听了这样的话语,董大还会继续陷入无边无际的忧愁之中吗?(不会)(3)同学们,你们不知道,其实。诗人高适此时自己也正处于怀才不遇,穷困潦倒的境地之中啊!他一生无人赏识近30年,直到50岁才得了一个“有道科”的官衔。别董大共有两首,他在第一首中

12、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一个穷困潦倒到连买酒的钱都没有的人,在困境面前依然是那么自信,那么乐观!他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来鼓励好友董大,其实同时也是在鼓励着自己!(4)感受着这样一番肺腑之言,此时此刻,董大又会对诗人高适说些什么呢?(你也要保重,继续努力不放弃,希望你有一天也会找到赏识你的人,)(5)是啊,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失落,都会有悲哀。所以:假如生活中你的好朋友遇到了挫折和失败,内心充满了痛苦,我们可以对他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当我们无处施展自己的才情、伤心落魄时,我们依然会对自己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6)这两句诗语气雄壮,

13、表现出诗人开朗的胸怀。谁能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这两句,指名读。(后两句慷慨激昂,要读得铿锵有力。)2.这首诗前两句从描写景物入手,处处显示着送别的情调,而后两句慷慨激昂,既是对朋友的劝勉和鼓励,也是在劝勉自己,于慰藉中充满了信心和力量,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借景抒情)3我们再来读题别董大,此刻,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又是什么?(别去的是愁,留下的是自信、友情)(板书:情)同学们,这朋友间的深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我不由想起了唐代诗人王勃的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把这两句诗送给董大好吗?齐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三)回复全诗,朗读提升。1诗人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朋友的愁情。现在我

14、们再看此时这别时的路,透过这个白日曛和长啸的北风,纷纷的大雪,你又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前路?(充满自信,充满友情的。)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整首诗。(全班练读)2指名个别读。(点评:这景悲壮但不凄惨。)谁再来读?(点评:你的朗读让我又看到了一个小高适,充满着自信。)3荒凉的塞漠正因为有了英雄的襟怀才变得壮美动人,读出你的真情,读出你的豪放。(生齐读)4人们常说情由景生,但情不能完全被景控制,诗人高适在写此诗时,自己也在逆境不得志时,穷困潦倒,在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雄壮的豪情来,从诗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心胸,对友人的真情)5让我们怀着对诗人的敬仰,全体起立,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背这首诗。四、总结全诗,活用诗句1同学们,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情,“人间最美是真情”。我们来回答刚才课前的一个问题,我们今天学的别董大是用什么形式送别的呢?是以话相送,它一改送别诗的悲伤情调,体现出好友豪放洒脱的情怀。他们同是送别诗,虽然送别的形式不一,但是诗中体现的这种不舍之情却高度一致,说到底,诗人是以心相送,以情相送啊。 别董大 以话相送 送别诗 以心相送,以情相送同学们,在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