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电气2017自控实验指导书(节选)_看图王_第1页
武大电气2017自控实验指导书(节选)_看图王_第2页
武大电气2017自控实验指导书(节选)_看图王_第3页
武大电气2017自控实验指导书(节选)_看图王_第4页
武大电气2017自控实验指导书(节选)_看图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 动 控 制 原 理实 验 指 导 书<节选>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小组编2017 年 9 月由于参加实验的同学较多,为方便大家实验,特申明实验要求:1、 为确保教学质量,请各班学习委员合理沟通与安排,每次实验不能超过 40 人,2人一组。2、 各位同学请按安排好的时间参加实验,时间无法错开的同学最好与其他同学调换,调换需要有对应的同学,不允许自己随意参加。3、 请同学们带纸质实验指导书参加实验,提

2、前预习实验内容。4、 到达实验地点(11 教 11602 室)后,请同学们签到,不允许代签。在提交实验报告时必须注明所在组别和小组成员(每组 2 名同学),否则成绩无效。5、 没有三次签到记录,提交实验报告的同学一律不登记成绩。6、 实验报告需要在 10 月 20 号以前提交纸质版本。7、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接线图,注明实验参数和传递函数,给出实验曲线,分析实验结果,回答实验思考题,每个实验具体要求详见实验指导书。8、 实验时遵照老师要求,爱护实验设备,保

3、持安静整洁,不在实验室进餐,吃零食、闲聊,不乱扔垃圾,垃圾入篓。9、 请各位同学杜绝雷同及抄袭,否则以学术不端处理。实验课安排:第一次实验课内容:实验一、实验二第二次实验课内容:实验五、实验六第三次实验课内容:实验七1目录第一部分实验系统概述 .1第一章硬件的组成及使用.2第二章上位机软件的使用.4第二部分实验指导 .8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9实验二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17实验五典型环节和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20实验六线性定常系统的串联校正.26实验七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33附录:实验报告封面 .382第一部分实验系统概述自控原理实验系统采用浙江天煌

4、教仪公司生产的“THKKL-B 型模块化自控原理实验系统”。该实验系统具有实验功能全、资源丰富、使用灵活、操作快捷、维护简单等优点。该实验系统具备平台化。它提供了一个基础实验平台,包括实验模块接口、各种信号源和阻容器件等资源;具备开放性和扩展性,能容纳更多的实验项目。该实验系统具备模块化。由于实验模块接口的标准化,能很方便的增加实验模块。该实验系统由实验平台、实验模块、独立的实验对象和上位机软件组成。实验平台主要由直流稳压电源、阶跃信号发生器、低频函数信号发生器、低频频率计、交/直流数字电压表、电阻测量单元、电位器组、实验模块接口等组成。实验模块包括基础实验模块、微控制器模块、实物对

5、象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采用 USB2.0 接口,有 4 路单端 A/D 模拟量输入,转换精度为 12 位;2 路 D/A 模拟量输出,转换精度为 12 位;上位机软件使用 Labview 编写,集成了虚拟示波器、信号发生器、Bode 图、Nyquist 图等多种功能。在实验设计上,控制理论既有模拟部分的实验,又有离散部分实验;既有经典控制理论实验,又有现代控制理论实验;计算机控制系统除了常规的实验外,还增加了当前

6、工业上应用广泛、效果卓著的模糊控制、神经元控制、二次型最优控制等实验。1第一章硬件的组成及使用自控实验系统由实验平台、实验模块、数据采集卡组成。一、实验平台1. 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稳压电源主要用于控制各实验模块的电源开关。有±5V/0.5A、±15V/0.5A 及+24V/2.0A,它们的开关分别由相应的钮子开关控制,并由发光二极管指示。实验前,启动实验平台的电源总开关。并根据需要将±5V、±15V、+24V 钮子开关拔到“开”的位置。2. 直流可调恒流源输出范围 020mA,使用时把钮子开关拨到开,通过旋

7、钮调节输出信号的大小。3. 阶跃信号发生器阶跃信号发生器:可分别输出 0.5V、1V、2V、3V、4V、5V 的电压信号。使用时先选择电压档位;当按下自锁按钮时,输出端输出阶跃信号,当弹起自锁按钮时,输出端输出电压为0V。阶跃信号发生器:其输出电压范围约为-5V+5V,正负档连续可调。使用时根据需要可选择正输出或负输出,通过该单元的钮子开关选择。当按下自锁按钮时,输出端输出一个可调的阶跃信号(当输出电压为 1V 时,即为单位阶跃信号);当弹起自锁按钮时,输出端输出电压为 0V。4. 低频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

8、、斜坡、抛物波五种波形,输出频率范围 0.1Hz10kHz,幅值为 015VP-P 连续可调。5. 低频频率计低频频率计是由单片机 89C2051 和六位共阴极 LED 数码管设计而成的,具有输入阻抗大和灵敏度高的优点。其测频范围为:0.1Hz9.999kHz。低频频率计主要用来测量函数信号发生器或外来周期信号的频率。使用时先将低频频率计的电源钮子开关拔到“开”的位置,然后根据需要将测量钮子开关拔到“外测”(此时通过“输入”和“地”输入端输入外来周期信号)或“内测”(此时测量低频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的频率)。另外

9、本单元还有一个复位按钮,以对低频频率计进行复位操作。注:将“内测/外测”开关置于“外测”时,而输入接口没接被测信号时,频率计有时会显示一定数据的频率,这是由于频率计的输入阻抗大,灵敏度高,从而感应到一定数值的频率。此现象并不影响内外测频。6.交/直流数字电压表交/直流数字电压表有三个量程,分别为 200mV、2V、20V。通过交直流选择按键选择交流或直流测量功能。交流毫伏表具有频带宽(10Hz400kHz)、精度高(1kHz 时:±5)和真有效值测量的特点,即使测量窄脉冲信号,也能测得其精确的有效值,其适用的波峰因数范围可达到 10。二、实验模块实验模块

10、包括基础实验模块、微控制器模块、实物对象模块。1. 基础实验模块2基础实验模块用于组建实验所需的模拟电路,实验模块是结合实验项目而设计的,实验时要选择相应的实验模块插到实验平台上再进行实验;每个实验所用实验模块具体依实验中所述。实验模块上包含运放、电阻、电容、电位器等器件;有 5 个插脚,提供实验模块所需的±5V、±15V、 GND 等电源信号。实验模块上有“锁零单元”,用于对模拟电路中的积分环节的电容放电。锁零单元有“手动”和“自动”两种控制方式。手动时,当锁零按钮按下后,锁零电路导通对积分电容放电,当锁零按钮弹起后,锁零

11、电路断开并可以开始实验。自动时,通过外接控制信号到“UI”端可以控制锁零电路锁零;本设备每个实验中,使用数据采集卡的“D03”作为自动锁零信号的输出端,实验时用一根 2 号导线连接数据采集卡的 D03 和实验模块锁零单元的 UI,就可以实现使用上位机软件中的“锁零”按钮控制模拟电路的锁零。2. 微控制器模块主要用于计算机控制实验部分。主要由单片机(AT89S52)、AD 采集芯片(AD7366,四路12 位,电压范围:-10V+10V)和 DA 输出芯片(LTC1446,两路 12&#

12、160;位,电压范围:-10V+10V)三部分组成。3. 实物对象模块包括直流电机控制模块、步进电机控制模块和温度控制模块。使用方法详见具体实验。三、数据采集卡数据采集卡的“AO1、AO2”,是单端模拟量输出端口,能输出正弦波、方波、斜波、抛物波等四种波形,频率范围为 0.1HZ50Hz,幅度为 018VP-P 可调。数据采集卡的“AI1、AI2、AI3、AI4”,是单端模拟量输入端口,采样速率为 9kb/s,转换精度 12bit,输入范围为-10V+10V。数据采集卡的“C”是计数器端口(32bit);“D01D12”是可编程

13、60;I/O 口(与 CMOS、TTL 电平兼容)。注意事项:1每次连接线路前要关闭电源总开关。2按照实验指导书连接好线路后,仔细检查线路是否连接正确、电源有无接反。如确认无误后方可接通电源开始实验。3第二章上位机软件的使用1.打开桌面上的的“自控原理软件”,选择“THKKL-B 型”数据采集卡,进入实验目录界面。实验包含三类实验项目:控制理论实验、计算机控制实验和对象实验。2.点击实验项目后进入相应的实验界面,如点击“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显示如下:43.点击“实验电路”和“程序分解”可分别看到相关的实验电路和程序模块,如下图所示。4.在“实验测试面板”

14、中,点击以下功能按钮可以完成相应操作(1)点击“开始”,开始采集数据。(2)点击“锁零”,数据采集卡的 DO3 输出锁零信号(用于实验模块的自动锁零);注意,点击“开始”后“锁零”按钮才起作用;在停止实验之前,请使锁零按钮处于解锁状态。(3)点击“报告”,自动生成实验报告。(4)点击“保存”,保存实验结果的图像。(5)点击“打印”,打印整个实验界面。(6)点击“主页”,返回实验目录界面。(7)点击“输出”,数据采集卡的 AO1 输出设定的电压值。注意,点击“开始”后“输出”按钮才起作用;在停止实验之前,请关闭输出按钮。“线性定常系统的稳态误差实验面板中,

15、 波形选择”框中,选择波形即可输出相应的信号(点5击“开始”后选择波形才有输出;在停止实验之前,请选择波形为无)。5.在“实验窗口”中,实验结果显示方式有:曲线显示、游标显示和采集信号显示,如下图所示。注意:上图中的所示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是针对实验电路或实物对象而言;“输入信号”即实验电路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即实验电路的输出信号。上图中,点击“”和“”,可以分别更改曲线的属性,右键点击“曲线可见”可以使曲线显示或不显示。对于 X、Y 轴的显示范围,可以任意更改其最大值和最小值以方便观测实验曲线。如图中X 轴的显示范围为 01000,

16、界面中只能显示 10 秒之内的曲线,若想要显示更长时间内的曲线,可以更改 X 轴的最大值;若想要放大显示某段时间的曲线可以更改 0 和 10 的值;Y 轴的显示范围同样可以修改。拖动游标 0 和游标 1,在图中可以实时显示游标的坐标值,实时显示两游标在 X 轴方向的t 和在 Y 轴方向的。在图中,鼠标右键点击“”和“”可以更改游标的属性。(点击鼠标右键,选择置于中间,游标会自动跳到当前示波器界面的中间位置)。66.在实验测试面

17、板中,参数设定界面如下图:在图中,点击“采集通道”,可以更改数据采集的通道;点击“采集长度”和“采集频率”,可以更改其参数(默认已设置好,不建议更改)。“校零”:开始测量时,如果波形不在零点位置,可以在调零输入框中输入相应的值使波形处于零点位置。7.在实验测试面板中,通道显示界面如下图,图中可以看到实验中用到的输入、输出通道。“8.控制理论实验部分的“典型环节和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实验;在此实验界面的“仿真”面板中,可进行电路的 Bode 图和 Nyquis 图的仿真。Numerator”栏填写分子系数,Denominator”栏填写分母系数;从左到右依

18、次是常数、1 次、2 次和 3 次的系数。78第二部分实验指导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一、实验目的1熟悉 THKKL-B 型模块化自控原理实验系统及“自控原理软件”的使用;2熟悉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特性及其电路模拟;3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并了解参数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二、实验设备1THKKL-B 型模块化自控原理实验系统实验平台,实验模块 CT01;2PC 机一台(含上位机软件);3USB 接口线。三、实验内容1设计并组建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2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并研究参数

19、变化对其输出响应的影响。四、实验原理自控系统是由比例、积分、微分、惯性等环节按一定的关系组建而成。熟悉这些典型环节的结构及其对阶跃输入的响应,将对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十分有益。本实验中的典型环节都是以运放为核心元件构成,其原理框图如图 1-1 所示。图中 Z1 和Z2 表示由 R、C 构成的复数阻抗。图 1-1 典型环节的原理框图1 比例(P)环节比例环节的特点是输出不失真、不延迟、成比例地复现输出信号的变化。它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G(S) =U O (S)U&#

20、160;i (S)= K当 Ui(S)输入端输入一个单位阶跃信号,且比例系数为 K 时的响应曲线如图 1-2 所示。图 1-2 比例环节的响应曲线2积分(I)环节积分环节的输出量与其输入量对时间的积分成正比。它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9G(s) =U O (S)U i (S)=1Ts设 Ui(S)为一单位阶跃信号,当积分系数为 T 时的响应曲线如图 1-3 所示。图 1-3 积分环节的

21、响应曲线3比例积分(PI)环节比例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G(s) =UO (S)Ui (S)=R2CS +1R1CS=R2R1+1R1CS=R2R1(1+1R2CS)其中 T=R2C,K=R2/R1设 Ui(S)为一单位阶跃信号,图 1-4 示出了比例系数(K)为 1、积分系数为 T 时的 PI 输出响应曲线。图 1-4 比例积分环节的响应曲线4比例微分(PD)环节比例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G(s) = 

22、;K(1 + TS ) =R2R1(1 + R1CS)其中 K = R2 / R1,T = R1C设 Ui(S)为一单位阶跃信号,图 1-5 示出了比例系数(K)为 2、微分系数为 T 时 PD 的输出响应曲线。图 1-5 比例微分环节的响应曲线105比例积分微分(PID)环节比例积分微分(PID)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G(s) = Kp&

23、#160;+1TI S+ TD SR C  + R2C2其中 Kp =11R1C2, TI = R1C2 ,TD = R2C1=(R2C2S + 1)(R1C1S + 1)R1C2S=R2C2 + R1C1R1C2+1  + R2C1SR1C2S设 Ui(S)为一单位阶跃信号,图 1-6 示出了比例系数(K)为 1、微

24、分系数为 TD、积分系数为TI 时 PID 的输出。图 1-6 PID 环节的响应曲线6惯性环节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G(s) =U O (S)U i (S)=KTS + 1当 Ui(S)输入端输入一个单位阶跃信号,且放大系数(K)为 1、时间常数为 T 时响应曲线如图 1-7 所示。图 1-7 惯性环节的响应曲线五、实验步骤1比例(P)环节根据比例环节的方框图,电

25、路图,用 CT01 实验模块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如图 1-8 所示。图 1-8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 R0=200k。11C=10uF 时C=1uF 时数据采集卡的 AO1CT01 的 P1数据采集卡的 AO1CT01 的 P1CT01 的 P2CT01 的 P6CT01 的 P3CT01 的 P6CT01 的 P7数据采

26、集卡的 AI1CT01 的 P7数据采集卡的 AI1数据采集卡的 GNDCT01 的 GND数据采集卡的 GNDCT01 的 GND数据采集卡的 DO3(自动锁零时连接,手动不连接)CT01 的 UI数据采集卡的 DO3 自动(自动锁零时连接,手动不连接)CT01 的 UIR2=100k 时R2=200k 时数据采集卡的 AO1CT01 的 P1数据采集卡的 AO1C

27、T01 的 P1CT01 的 P5CT01 的 P6CT01 的 P4CT01 的 P6CT01 的 P7数据采集卡的 AI1CT01 的 P7数据采集卡的 AI1数据采集卡的 GNDCT01 的 GND数据采集卡的 GNDCT01 的 GND若比例系数 K=1 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若比例系数 K=2 时,

28、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200k。接线表如下:打开上位机软件的“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界面。实验时,在“电压设定”框中输入电压值,点击“开始”按钮,点击“输出”按钮;在虚拟示波器界面中观察实验波形;点击“停止”按钮;完成实验。(以下不含锁零单元的电路操作方法相同)当 ui 为一单位阶跃信号时,用上位机软件观测并记录相应 K 值时的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另外 R2 还可使用可变电位器,以实现比例系数为任意的设定值。注:为了更好的观测实验曲线,实验时可适当调节软件上的时间轴刻度,以下实验相同。2积分(I)环节根据积分环

29、节的方框图,用 CT01 实验模块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如图 1-9 所示。图 1-9 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 R0=200k。若积分时间常数 T=1s 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00k,C=10uF(T=RC=100k×10uF=1s);若积分时间常数 T=0.1s 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00k,C=1uF(T=RC=100k×1uF=0.1s);接线表如下:(注:由于实验电路中有积分环节,实验前一定要用“锁零单元”对积分电容进行锁零。&

30、#160;以下含锁零单元的电路操作方法相同)12锁零单元有“手动”和“自动”两种控制方式。同学们任选一种即可,推荐手动方式。自动时,通过外接控制信号到“UI”端可以控制锁零电路锁零;实验中,使用数据采集卡的“D03”作为自动锁零信号的输出端,实验时用一根 2 号导线连接数据采集卡的 D03 和实验模块锁零单元的 UI,就可以实现使用上位机软件中的“锁零”按钮控制模拟电路的锁零。“自动”时的实验操作如下:把模块底部的手自动钮子开关拨到自动;在“电压设定”框中输入电压值;点击“开始”按钮;点击软件界面上的“解锁”按钮点击“输出”按钮,在虚拟示波器界

31、面中观察实验波形;点击“停止”按钮;完成实验。(实验完成后及时锁零,对积分电容放电,点击软件界面上的“锁零”按钮)手动时,当锁零按钮按下后,锁零电路导通对积分电容放电,当锁零按钮弹起后,锁零电路断开并可以开始实验。“手动”时的实验操作如下:把模块底部的手自动钮子开关拨到手动;在“电压设定”框中输入电压值;点击“开始”按钮;按下硬件模块上的红色“解锁”按钮,使其弹起;点击“输出”按钮,在虚拟示波器界面中观察实验波形;点击“停止”按钮;完成实验。(实验完成后及时锁零,对积分电容放电,按下硬件模块上的红色“解锁”按钮,使其压下。)当 ui 为单位阶跃信号时,用上位机软件观测并记录

32、相应 T 值时的输出响应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3比例积分(PI)环节根据比例积分环节的方框图,用 CT01 实验模块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如图 1-10 所示。图 1-10 比例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 R0=200k。RR,若取比例系数 K=1、积分时间常数 T=1s 时,电路中的参数取: 1=100k, 2=100k C=10uF(K=13C=10uF 时C=1uF 时数据采集卡的 AO1

33、CT01 的 P8数据采集卡的 AO1CT01 的 P8CT01 的 P9CT01 的 P11CT01 的 P10CT01 的 P11CT01 的 P12CT01 的 P15CT01 的 P12CT01 的 P15CT01 的 P16数据采集卡的 AI1CT01 的 P16数据采集卡的 AI1数据采集卡的 GNDCT0

34、1 的 GND数据采集卡的 GNDCT01 的 GND数据采集卡的 DO3(自动锁零时连接,手动不连接)CT01 的 UI数据采集卡的 DO3 自动(自动锁零时连接,手动不连接)CT01 的 UIC=10uF 时C=1uF 时数据采集卡的 AO1CT01 的 P8数据采集卡的 AO1CT01 的 P8CT01 的 P13CT01 的 P15CT01 

35、;的 P14CT01 的 P15CT01 的 P16数据采集卡的 AI1CT01 的 P16数据采集卡的 AI1数据采集卡的 GNDCT01 的 GND数据采集卡的 GNDCT01 的 GND数据采集卡的 DO3(自动锁零时连接,手动不连接)CT01 的 UI数据采集卡的 DO3 自动(自动锁零时连接,手动不连接)CT01 的 UIR2/ R1=1,T=R2C=100

36、k×10uF=1s);RR,若取比例系数 K=1、积分时间常数 T=0.1s 时,电路中的参数取: 1=100k, 2=100k C=1uF(K=R2/ R1=1,T=R2C=100k×1uF=0.1s)。注:通过改变 R2、R1、C 的值可改变比例积分环节的放大系数 K 和积分时间常数 T。接线表如下:当 ui 为单位阶跃信号时,用上位机软件观测并记录不同 K 及 T 值时的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值

37、进行比较。4比例微分(PD)环节根据比例微分环节的方框图,用 CT01 实验模块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如图 1-11 所示。图 1-11 比例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 R0=200k。RR若比例系数 K=1、微分时间常数 T=0.1s 时,电路中的参数取: 1=100k, 2=100k,C=1uF(K=R2/ R1=1,T=R1C=100k×1uF=0.1s);若比例系数 K=1、微分时间常数 T=1s 时

38、,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C=10uF(K=R2/ R1=1,T=R1C=100k×10uF=1s);接线表如下:当 ui 为一单位阶跃信号时,用上位机软件观测并记录不同 K 及 T 值时的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14C=1uF 时C=10uF 时数据采集卡的 AO1CT01 的 P8数据采集卡的 AO1CT01 的 P8CT01 的 P10CT01 的 P11CT0

39、1 的 P10CT01 的 P11CT01 的 P14CT01 的 P15CT01 的 P13CT01 的 P16数据采集卡的 AI1CT01 的 P16数据采集卡的 AI1数据采集卡的 GNDCT01 的 GND数据采集卡的 GNDCT01 的 GND数据采集卡的 DO3(自动锁零时连接,手动不连接)CT01 的 UI数据采集卡的 DO

40、3 自动(自动锁零时连接,手动不连接)CT01 的 UI5比例积分微分(PID)环节根据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方框图,用 CT01 实验模块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如图 1-12 所示。图 1-12 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 R0=200k。若比例系数 K=2、积分时间常数 TI =0.1s、微分时间常数 TD =0.1s 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C1=1uF、C2=1uF (

41、K= (R1 C1+ R2 C2)/ R1 C2=2,TI=R1C2=100k×1uF=0.1s,TD=R2C1=100k×1uF=0.1s);若比例系数 K=1.1、积分时间常数 TI =1s、微分时间常数 TD =0.1s 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C1=1uF、C2=10uF (K= (R1 C1+ R2 C2)/ R1 C2=1.1,TI=R1C2=10

42、0k×10uF=1s,TD=R2C1=100k×1uF=0.1s);接线表如下:当 ui 为一单位阶跃信号时,用上位机软件观测并记录不同 K、TI、TD 值时的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6惯性环节根据惯性环节的方框图,用 CT01 实验模块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如图 1-13 所示。图 1-13 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 R0=200k。若比例系数 K=1、时间常数 T=1s 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

43、R2=100k,C=10uF(K= R2/R1=1,T=R2C=100k×10uF=1s)。若比例系数 K=1、时间常数 T=0.1s 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C=1uF(K= R2/R1=1,T=R2C=100k×1uF=0.1s)。15C=10uF 时C=1uF 时数据采集卡的 AO1CT01 的 P1数据采集卡的 AO1CT01 的 P1CT01 的 P2CT01 的 P6

44、CT01 的 P3CT01 的 P6CT01 的 P5CT01 的 P6CT01 的 P5CT01 的 P6CT01 的 P7数据采集卡的 AI1CT01 的 P7数据采集卡的 AI1数据采集卡的 GNDCT01 的 GND数据采集卡的 GNDCT01 的 GND数据采集卡的 DO3(自动锁零时连接,手动不连接)CT01 的 U

45、I数据采集卡的 DO3 自动(自动锁零时连接,手动不连接)CT01 的 UI通过改变 R2、R1、C 的值可改变惯性环节的放大系数 K 和时间常数 T。接线表如下:当 ui 为一单位阶跃信号时,用上位机软件观测并记录不同 K 及 T 值时的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7根据实验时存储的波形及记录的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六、实验报告要求1画出各典型环节的实验电路图,并注明参数。2写出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3根据测得的典型环节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分析

46、参数变化对动态特性的影响。七、实验思考题1用运放模拟典型环节时,其传递函数是在什么假设条件下近似导出的?2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主要差别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惯性环节可以近似地视为积分环节?而又在什么条件下,惯性环节可以近似地视为比例环节?3在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实验中,如何根据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波形,确定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4为什么实验中实际曲线与理论曲线有一定误差?5为什么 PD 实验在稳定状态时曲线有小范围的振荡?16实验二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参数z (阻尼比)、wn (阻尼自然频率)的变化对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2掌

47、握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测试方法。二、实验设备1THKKL-B 型模块化自控原理实验系统实验平台,实验模块 CT02;2PC 机一台(含上位机软件);3USB 接口线。三、实验内容1观测二阶系统的阻尼比分别在 0< z <1,z =1 和 z >1 三种情况下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2调节二阶系统的开环增益 K,使系统的阻尼比z = 1 ,测量此时系统的超调量d p 、调2节时间 ts 

48、(= ±0.05);3 z 为一定时,观测系统在不同wn 时的响应曲线。四、实验原理1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用二阶常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二阶系统,其标准形式的闭环传递函数为wnS   + 2zwn S +wnC ( S )R(S)2=                   

49、;            (2-1)2 22闭环特征方程: S 2 + 2zw n S + wn = 0其解 S1,2 = -zw n ± wn z2- 1 ,针对不同的z 值,特征根会出现下列三种情况:1)0<z <1(欠阻尼),

50、60;S1,2 = -zw n ± jwn 1 - z2此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呈振荡衰减形式,其曲线如图 2-1 的(a)所示。它的数学表达式为:C(t) = 1 -11 - z2e-zwnt Sin(wd t + b )式中wd  =wn   1 -z2 ,b= tg -1  

51、;  1 -z2z。2) z = 1 (临界阻尼) S1,2 = -wn此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是一条单调上升的指数曲线,如图 2-1 中的(b)所示。3) z > 1 (过阻尼), S1,2 = -zw n ± wn z 2 - 1此时系统有二个相异实根,它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 2-1 的(c)所示

52、。17(a) 欠阻尼(0< z <1)(b)临界阻尼(z = 1)(c)过阻尼(z > 1 )图 2-1 二阶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虽然当 z =1 或 z >1 时,系统的阶跃响应无超调产生,但这种响应的动态过程太缓慢,故控制工程上常采用欠阻尼的二阶系统,一般取 z =0.60.7,此时系统的动态响应过程不仅快速,而且超调量也小。2二阶系统的典型结构典型的二阶系统结构方框图和模拟电路图如

53、0;2-2、如 2-3 所示。图 2-2 二阶系统的方框图图 2-3 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电路参考单元为:通用单元 1、通用单元 2、通用单元 3、反相器单元、电位器组由图 2-2 可得其开环传递函数为:,其中: K =1 ,  k1 =G(s) =KS(T1S + 1)kT2RXR( T1 = R X C , T2 

54、= RC )K其闭环传递函数为:W (S) =S 2 +T11T1S +KT1与式 2-1 相比较,可得wn =k1T1T2=1RC, z =1 T22 k1T1=R2RX五、实验步骤根据图 2-3,用 CT02 实验模块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接线表如下:C=1uF 时C=10uF 时数据采集卡的 AO1CT02 的 P1数据采集卡的 AO1CT02 的

55、60;P1CT02 的 P6CT02 的 P9CT02 的 P5CT02 的 P918CT02 的 P4可调电阻CT02 的 P9可调电阻CT02 的 P9CT02 的 P16CT02 的 P17CT02 的 P20CT02 的 P20CT02 的 P2CT01 的 P21数据采集卡的 AI1数据采集卡的 GNDCT0

56、1 的 GND数据采集卡的 DO3 自动(自动锁零时连接,手动不连接)CT01 的 UICT02 的 P4可调电阻CT02 的 P9可调电阻CT02 的 P9CT02 的 P16CT02 的 P18CT02 的 P20CT02 的 P20CT02 的 P2CT01 的 P21数据采集卡的 AI1数据采集卡的 GNDCT01 的&

57、#160;GND数据采集卡的 DO3(自动锁零时连接,手动不连接)CT01 的 UI打开上位机软件的“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界面。1wn 值一定时,图 2-3 中取 C=1uF,R=100k(此时 wn = 10 ),Rx 阻值可调范围为 0470k。系统输入一单位阶跃信号,在下列几种情况下,用上位机软件观测并记录不同 z 值时的实验曲线。(1) 当可调电位器 RX=250k 时, z =0.2,系

58、统处于欠阻尼状态,其超调量为 53%左右;(2)若可调电位器 RX=70.7k 时, z =0.707,系统处于欠阻尼状态,其超调量为 4.3%左右;(3)若可调电位器 RX=50k 时, z =1,系统处于临界阻尼状态;(4)若可调电位器 RX=25k 时, z =2,系统处于过阻尼状态。2 z 值一定时,图 2-3 中取 R=100k,RX=250k(此时 z =0.2)。系统输入一

59、单位阶跃信号,在下列几种情况下,用上位机软件观测并记录不同 wn 值时的实验曲线。(1)若取 C=10uF 时, wn = 1(2)若取 C=1uF 时, wn = 10注:由于实验电路中有积分环节,实验前一定要用“锁零单元”对积分电容进行锁零。六、实验报告要求1画出二阶系统线性定常系统的实验电路,并写出闭环传递函数,表明电路中的各参数;2根据测得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分析开环增益 K 和时间常数 T 对系统的动态性能的影响。七、实验

60、思考题1如果阶跃输入信号的幅值过大,会在实验中产生什么后果?2在电路模拟系统中,如何实现负反馈和单位负反馈?3为什么本实验中二阶系统对阶跃输入信号的稳态误差为零?19Ym           = G( jw   )X m G( jw   )实验五典型环节和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典型环节和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2根据实验求得的频率特性曲线求取传递函数。二、实

61、验设备1THKKL-B 型模块化自控原理实验系统实验平台,实验模块 CT05;2PC 机一台(含上位机软件);3USB 接口线。三、实验内容1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测试;2二阶系统频率特性测试;3由实验测得的频率特性曲线,求取相应的传递函数;四、实验原理1系统(环节)的频率特性设 G(S)为一最小相位系统(环节)的传递函数。如在它的输入端施加一幅值为 X m 、频率为 w 的正弦信号,则系统的稳态输出为y = Ym sin(wt + j) 

62、= X m G( jw) sin(wt + j)由上式得出系统输出,输入信号的幅值比相位差=(幅频特性)X mX mf(w) = ÐG( jw)(相频特性)式中 G( jw) 和 f(w) 都是输入信号 w 的函数。2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2.1 李沙育图形法测试2.1.1 幅频特性的测试由于G( jw) =YmX m=2Ym2X m改变输入

63、信号的频率,即可测出相应的幅值比,并计算L(w) = 20log A(w) = 20log其测试框图如下所示:2Ym2X m(dB)20图 5-1 幅频特性的测试图(李沙育图形法)注:示波器同一时刻只输入一个通道,即系统(环节)的输入或输出。2.1.2 相频特性的测试图 5-2 幅频特性的测试图(李沙育图形法)令系统(环节)的输入信号为: X (t) = X m sinwt(5-1)则其输出为Y (t) =

64、 Ym sin(wt +f)(5-2)对应的李沙育图形如图 5-2 所示。若以 t 为参变量,则 X(t) 与 Y(t) 所确定点的轨迹将在示波器的屏幕上形成一条封闭的曲线(通常为椭圆),当 t=0 时, X(0) = 0 由式(5-2)得Y (0) = Ym sin(f)于是有f (w ) = sin-1Y ( 0 )Ym= sin-12Y ( 0 )2Ym(5-3)同理可得f (w ) = sin-12X ( 0)2X m(5-4)其中2Y (0) 为椭圆与 Y 轴相交点间的长度;2X (0) 为椭圆与 X 轴相交点间的长度。式(5-3)、(5-4)适用于椭圆的长轴在一、三象限;当椭圆的长轴在二、四时相位 f 的计算公式变为:或f (w )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