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问题研究(1)_第1页
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问题研究(1)_第2页
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问题研究(1)_第3页
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问题研究(1)_第4页
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问题研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问题研究(1)论文论文摘要:本文分析导致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原因,提出我国应从增强贸易主体的经营活力、进步农业科技奉献率、支持农产品企业走出去等方面提升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出口。 论文关键词:贸易逆差;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2021年,我国已从农产品净出口国转变为农产品净进口国,净出口国的地位出现逆转,国外优势农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效应已开始显现。近年来,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日益增高,出口受阻的产品从蔬菜、水果、茶叶到蜂蜜,进而扩展到畜产品和水产品,对农产品出口造成很大负面影响,严重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从商务部统计数据看,油料

2、及动植物油脂、谷物、棉花等进口数量激增,是导致农产品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研究农产品贸易逆差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一、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现状 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量持续增加的同时出现贸易逆差。人世后,2002年农产品出口额在大幅度增加的同时进口额度也有所上升。2021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14.2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33.9亿美元,占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1,进口额为280.3亿美元,占世界农产品进口总额的5.1,农产品贸易由上年顺差25.0亿美元转变为逆差46.4亿美元,这是我国首次在农产品国际贸易领域出现逆差。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都是逐年降

3、低的,分别由2001年的5.5和6.0降为2005年的4.0和3.6。2007年12月出现贸易顺差,39月都是贸易逆差,而且逆差额较高,19月逆差额为31.6亿美元。从农产品进出口统计数据看,农产品贸易由顺差转变为逆差,主要由于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出口明显下降,进口大幅增长。如,谷物、动植物油脂的大量进口;禽肉及杂碎进口额大于出口额增长幅度;活植物及花卉、蔬菜水果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虽有较快增加,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优势地位没有得到强化。2007年19月与2006年同期相比,畜肉及杂碎、禽肉及杂碎进口分别增长126.2和110.7。二、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成因(一)国内供求不平衡。农产品进口额快

4、速增长的原因在于我国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供给缺口较大。近几年,中国人均GDP一直保持10以上增幅,居民生活程度不断进步,蛋白产品、进口水果的消费日益增加。据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18.3亿亩,“十五期间,全国耕地面积共净减少9240万亩,目前人均耕地1.4亩,仅为世界平均程度的40。由于耕地持续减少,使我国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供给增加有限。2006年,农产品进口支出从2002年的108亿美元增至306亿美元,主要原因是谷物和油脂需求增长。据海关数据显示,2007年19月我国进口近2000万吨大豆,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每月的豆油进口量约为20到30万吨,20

5、07年10月我国进口78万吨植物油。2006至2007年度(从2006年9月31日至2007年10月1日),国内大豆油进口量和消费量达240万吨和863万吨,均跃居世界第一,棕榈油、菜籽油进口量也位列世界第一位,三大食用油脂进口总量占全球贸易量的18。玉米作为我国唯一的净出口大宗农产品,其出口量连年下降,从2003年的1525万吨下降到2006年的335万吨,年均下降46。油料、动植物油脂及其他农产品大量进口,是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重要成因。(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降低。国际贸易理论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通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等方法进展分析。1、贸易竞争指数(也称TC指数)

6、,是农产品净出口与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之比。TC指数的取值是在-1和+1之间。指数越接近1,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反之那么越弱;指数为负,说明该产品为净进口,没有国际竞争力。从贸易竞争指数看,人世后我国农产品总的贸易指数变化如图1所示,2021年出现贸易逆差,贸易竞争力指数为-0.09,2007年19月贸易竞争力指数为-0.057,农产品对外贸易竞争力呈下降趋势。2、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它表达了一国总出口中某类商品的出口所占比例相对于世界贸易总额中该商品贸易所占比例的大小,用来测定该国这一商品在世界出口格局的地位,可根据比值的大小确定该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相比照拟优势。RCA大于1,说明该国

7、该类商品的出口相对集中,在对外贸易中与其他出口商品相比具有一定优势;RCA小于1,那么相反。以2002年为例,我国蔬菜产品的RCA指数为8.33,国际竞争力最强;小麦的RCA指数为0.07,国际竞争力最弱。由表1可看出,我国农产品中,茶叶、蔬菜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小麦、大豆的竞争力最差;水果出口虽有一定竞争力,但其优势逐步缩小。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整体比较优势逐渐减弱(见表2),与其他国家(地区)的比较优势指数差距较大。印度尼西亚在农业上具有相对富饶的土地和廉价的劳动力,而且越来越注意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建立,显性比较优势在不断进步。(三)农产品贸易环境恶化。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日趋剧烈,

8、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越来越复杂。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特殊保障条款等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知识产权壁垒、“言论壁垒等新型贸易壁垒也呈上升之势。2006年5月,日本正式推行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肯定列表制度。在这个制度中,所涉及的农产品由130种增至135种,被检测允许存在的残留农药由724种缩小到229种,农药残留标准由9000个增至2.8万个,这意味着进入日本市场的农产品几乎不允许存在任何农药残留。食品中农业化学品含量不得超过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对未制订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农业化学品,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不得超过“一律标准,即0.01毫克公斤。名目繁多的检验工程,使出口产品本钱增加,20

9、06年以来,据农业部信息中心统计,受欧盟对来自中国农产品采取绿色壁垒措施的影响,2006年我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同比下降23.3,特别是畜产品下降了33.5。日本实行的“肯定列表制度、欧盟实行的“新食品平安法进步了检测标准,使我国蔬菜、水果、水产品等优势农产品出口的空间越来越窄。随着国际市场准入条件越来越苛刻,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环境趋于复杂。三、改变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对策(一)增强贸易主体的经营活力。我国小规模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与国外大规模现代化农业难以竞争。近几年,我国农产品出口主体发生变化,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开展较快,逐步成为农产品出口的主导力量。从出口规模:看,外商投资企业农产品出口额

10、逐年上升,年均增长10亿美元左右,同期,私营企业农产品出口额增长明显,2006年的出口额比2002年增长近7倍。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开展在改变我国农产品出口经营主体格局的同时,促进了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激发各类农产品贸易主体经营活力。我国农产品出口行业应调整产业构造,进步优质农产品出口比重。加强出口经营企业的结合,建立集团公司,进步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增强市场开拓才能,实现农产品消费、加工、出口一体化,完善农产品的出口经营形式,进步市场竞争力。(二)进步农业科技进步奉献率。我国农业增长主要依靠资源开发和投入。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世界的1/10,但氮肥和磷肥使用量却分别占世界总使

11、用量的30和26,农业污染量已占全国总污染量的1/31/2,农产品质量也难以提升。我国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低,缺乏消化、吸收新技术、新成果的才能,从而导致农业科技进步奉献率极低。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奉献率还不到兴隆国家的一半。“十五时期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奉献率有所增加,到达47左右,但远低于欧美兴隆国家6080的程度,也明显低于日本、韩国的程度。由于城乡差异较大,建国以来培养的中级以上农业科技人员,多数已分开了农业第一线。近些年高校农学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学非所用,留在城市从事其他专业工作。因此,要加大对农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鼓励大型龙头企业与美、日等兴隆国家农业企业开展技术合作,研究创新农业科技成果,逐步进步我国农业的科技进步奉献率,扩大农产品供给量。(三)加快农产品企业走出去步伐。农产品企业要选准目的市场,加快施行农业“走出去战略。如,新希望集团,依托自身优势,利用地缘优势、区位比较优势,已在越南、菲律宾、孟加拉国等国建成和在建6个工厂,创造自主品牌,企业的竞争才能不断进步。要使农业“走出去战略获得更好的成效,国家可设立农业“走出去专项资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