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遥感概论复习题第一章一、填空:1、 遥感的分类方法很多,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 航空遥感 、航天遥感 、航宇遥感。2、 遥感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和 被动遥感。成像遥感与非成像遥感。二、简答及综合题1、何谓遥感?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哪几部分?遥感:广义上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 等的探测。狭义上指是应用探测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
2、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2、遥感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几方面?并举例说明。遥感的主要特点:(1)观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2)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3)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4)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红外遥感昼夜探测、微波遥感全球探测人们可以从中选择需要的信息(5)经济性:与传统方法相比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还是很有限,仅是其中的几个波段。3、遥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1)无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2)有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3)空中
3、摄影遥感阶段(4)航天遥感阶段4、当前遥感发展趋势?(1)新一代传感器的研制,以获得分辨率更高,质量更好遥感图像和数据(2)遥感应用不断深化(3)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支持是遥感发展的又一进展和方向5、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例举遥感在你所学专业领域中的应用。(1)遥感在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 a:在农业、林业方面的应用 b:在地质矿产方面的应用 c: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应用(2)遥感在环境监测评价及对抗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 a:在环境监测方面b:在对抗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3)遥感在区域分析及建设规划方面的应用(4)遥感在全球宏观研究中的应用(5)遥感在其他方面的应用a:在测绘地图方面的应用b:在历史遗迹、考
4、古调查方面的应用c:军事上的应用第二章一、填空:1、电磁波谱按波长由低到高排列主要由射线、X射线、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 微波 无线电波等组成。2、无云的天空呈现蓝色是由 瑞利 散射引起的,云雾呈白色主要受 无选择性 散射影响。3、任何物体都是辐射源,遥感探测实际上是辐射能量的测定。_地表反射_的太阳辐射成为遥感记录的主要辐射能量。4、绝对黑体一定满足吸收率为 1 ,反射率为 0 。5、太阳常数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 天文单位 内,垂直于太阳光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 黑体 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6、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一部分_反射_,一部分吸收,一部分透射,地表 反射_的太阳
5、辐射成为遥感记录的主要辐射能量。大气的 散射_是太阳辐射衰减的主要原因。7、地物的反射波谱曲线指 地物反射率 随波长的变化规律。8、电磁波谱中0.38-0.76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其中0.7处为 红 ,0.58处为 黄 、0.51处为 绿 、0.47处为蓝色。二、简答及综合题1、什么是电磁波?电磁波有哪些特性?(p15-16)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又激发涡旋磁场,是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这就是电磁波。1、横波;2、在真空以光速传播;3、满足f=c E=hf式中E为能量,单位:J;h为普朗克常数,h=6.626*10-34 J/s;f为频率;为波长;c为光速,c=3
6、*108m/s。4、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2、什么是电磁波谱?遥感常用的电磁波谱有哪些?各有什么样的应用?(p15)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按递增或递减排列,就构成电磁波谱射线、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应用:射线:波长小于10-6um,来自太阳辐射的射线完全被高空大气层所吸收,不能用于遥感,来自放射性矿物的射线可以被低空探测器所探测,是一个有远景的遥感波区。紫外线:波长范围为0.01-0.38um,太阳光谱中,只有10-3-0.38um波长的光到达地面,对油污染敏感,但探测高度在2000m以下。可见光:波长范围:0.38-0.76um,人眼对可见光有敏锐的感觉,
7、是遥感技术应用中的重要波段。红外线:波长范围:0.76-1000um,根据性质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和超远红外。微波:波长范围:1mm-1m,穿透性好,不受云雾的影响。X射线:波长范围:10-6-10-3um,X射线既可诊断疾病,同时也会使接受检查者承受辐射的危害。3、什么是绝对黑体?黑体辐射有什么规律?P44作业4。(p20)如果一个物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规律: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与黑体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max*T=b b为常数,b=2.898*10-3m*k4、已知由太阳常数推算出太阳表面的福射出射度M=6.284
8、215;107W/m2;求太阳的有效温度和太阳光谱中辐射最强波长max。(p23)5、什么是大气窗口?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哪些?有何应用?(p31-32)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大气窗口的光谱波段主要有 0.3-1.3um,即紫外线、可见光、近红外线波段。这一波段是摄影成像的最佳波段,也是许多卫星传感器扫描成像的常用波段;1.5-1.8和2.0-3.5um,即近、中红外波段。用以探测植物含水量以及云、雪,或用于地质制图等。3.5-5.5um,即中红外波段。探测海面温度,获取昼夜云图。8-14um,即远红外波段主要通透来自地物热辐射的能量
9、,适于夜间成像。0.8-2.5um,即微波段。由于微波穿透能力强,这一区间可以全天候观测,如测试雷达。6、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对遥感有什么影响?大气散射有三种: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条件性散射。瑞利散射特点: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这种散射主要有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如二氧化氮、臭氧和氧分子等引起,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米氏散射特点: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这种散射主要有大气中的微粒,如烟、尘埃、小水滴及气溶胶等引起。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无条件性散射特点: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其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影
10、响:造成遥感图像的质量下降。7、什么是反射波谱?健康植被的光谱曲线有什么特点?,并说明植被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p39)地物的反射光谱指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率。主要分为三段:可见光波段()近红外波段 中红外波段 第三章一、填空:1、颜色的性质由 明度 、 色调 、 饱和度 来描述。2、红光和绿光等量相加合成 黄光 ,等量的绿光和蓝光相加合成_青光_,等量的红光和_蓝光_合成品红。颜料的合成是 减色法合成。3、所有颜色都是对某段波长有选择地_反射_而对其它波长_吸收_的结果。4、颜色立体中间垂直轴代表_明度_,中间水平圆周代表_ 色调_,圆周上的半径大小代表 饱和度 。二、简答及综
11、合题1、理解孟赛尔(Munsell)颜色立体。(p86)孟赛尔颜色立体是用颜色立体模型来表示颜色系统,称为孟塞尔颜色主体,在孟赛尔颜色立体中,中央轴代表无彩色的明度等级,顶部白为10,底部黑为0,从0至10共分10个明度级,在其水平剖面上是色调,沿顺时针方向分为红,红黄,黄,黄绿,绿,绿蓝,蓝,蓝紫,紫,紫红10种色调,每两种色调间各分为5个等级。颜色离开中央轴的水平距离代表饱和度的变化,又称蒙赛尔彩度,表示同样明度值时饱和度的情况。中性色(黑灰色)为0,离开中轴越远数值越大。不同的明度、色调和饱和度构成了颜色的不同彩色。任何颜色在蒙赛尔系统中都可以用三个坐标值:明度、色调和饱和度表示,每一组
12、坐标又可制成标准颜色颜色样品以供有关参考对比。2、理解加色法与减色法。(p87,p90)3、理解色度图,色度图表现了什么?(p88)4、什么是标准假彩色合成?什么是真彩色合成?(p121)在TM影像的7个波段中,当4(近红外),3(红),2(绿)波段被分别赋予红、绿、蓝色时,即绿波段赋蓝,红波段赋绿,红外波段赋红时,这一合成方案被称为标准假彩色合成。根据彩色合成原理,可选择同一目标的单个多光谱数据合成一幅彩色图像,当合成图像的红绿蓝三色与三个多光谱段相吻合,这幅图像就再现了地物的彩色原理,就称为真彩色合成。5、什么是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 第四章一、填空:1、航空影像上呈面积大,房屋稠密,有
13、工厂、商业区、学校、公园等建筑。有平面结构如棋盘式、放射式或综合式是_城市_2、影像上一般为暗灰色调的线状,转弯平滑均匀,其它道路均垂直通过的是_铁路_3、河流的通航情况,主要是根据河中是否有_船只通过_,河岸是否有码头等设施来判读。4、地貌判读主要运用图形、_纹理_和阴影等判读标志5、_人类生理视差_是产生立体视觉和判断景物远近的原因。6、河流中的沙洲呈水滴状,其尖端一般指向河流 下游 。二、简答及综合题1、遥感直接解译标志有哪些?2、什么是同物异谱?什么是异物同谱?同物异谱:同一物体或性质相同的物体在不同条件(或相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反射率,表现出不同色调,如同一植被由于不同环境条件,不同
14、生长期在同一影像上表现出各种色调异物同谱:不同地物可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光谱特征,不同植被具有相似的光谱特征3、遥感目视解译的顺序?从已知到未知,先易后难,先山区后平原,先地表后深部,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先图形后线形4、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的基本过程?遥感影像信息选取与数字化地理基础地图的选取与数字化遥感影像几何纠正与图像处理遥感影像镶嵌与地理基础地图拼接地理基础地图与遥感影像复合符号注记图层生成影像地图图面配置遥感影像地图制作与印刷5、人造立体视觉必须符合自然界立体观察的四个条件?两张相片必须在不同位置对同一景物摄影取得立体像对两个眼睛必须只能分别观察像对的一张相片两相片上相同景物的连线
15、与眼睛应大致平行两张相片的比例尺相近第五章一、填空:1、数字量和模拟量的本质区别:数字量是 数字图像,模拟量是光学图像。2、大气影响的粗略校正方法主要有 直方图最小值去除法 、 回归分析法。3、图像数字化包括_采样_和_ 量化 两个过程,4、图像中出现某些变化过大的区域,或出现不该有的亮点(“噪声”)时,采用平滑的方法可以减小变化,使亮度平缓或去掉不必要的“噪声”点。将每个像元在以其为中心的区域内取平均值来代替该像元值,以达到去掉尖锐“噪声”和平滑图像的目的。此种处理方法叫做:均值平滑。二、简答及综合题1、数字图像的概念?(p95)数字图像指能被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使用的图像。2、什么是图像直方
16、图?直方图的意义?3、辐射畸变:地物目标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在实际测量时,受到传感器本身、大气辐射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种改变称为辐射畸变。4、造成遥感图像辐射畸变的因素有哪些?(p98)传感器仪器本身产生的误差大气对辐射的影响太阳高度及地形引起的辐射失真5、几何畸变:当遥感图像在几何位置上发生了变化,产生诸如行列不均匀,像元大小与地面大小对应不准确,地物形状不规则变化等畸变时,即说明遥感影像发生了几何畸变。6、遥感影像产生几何畸变的原因?(p103).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地形起伏的影响.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大气折射的影响.地球自转的影响7、密度分割的概念?(p120)单波
17、段黑白遥感图像可按亮度分层,对每层赋予不同的色彩,使之成为一幅彩色图像。这种方法又叫密度分割,即按图像的密度分层,每一层所包含的亮度值范围可以不同。8、控制点的选取的原则?(p112)一般来说,控制点应选取图像上易分辨且较清晰的特征点,如道路交叉点,河流弯曲或分叉处,海岸线弯曲处,湖泊边缘,飞机场,轮廓边缘等。特征变化大的地区应多选些,图像边缘部分一定要选取控制点以免外推,此外,尽可能满幅均匀选取,特征实在不明显的大面积区域(如沙漠),可用求延长线交叉点的办法来弥补,但应尽可能避免这样做,以免造成人为的误差。9、平滑及锐化的图像计算。P133作业10、作业11。10、K-L变换及意义?(p12
18、4)第六章一、填空:1、遥感图像计算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遥感图像像素的相似度 。二、简答及综合题1、什么是监督分类?什么是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区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带入判别函数的判别过程。非监督分类是以不同影像地物在特征空间中类别特征的差别为依据的一种无先验(已知)类别标准的图像分类,是以集群为理论基础,通过计算机对图像进行集聚统计分析的方法。根据待分类样本特征参数的统计特征,建立决策规则来进行分类。而不需事先知道类别特征2、比较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优缺点?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根本区别点在于是否利用训练场地来获取先验的类别知识。监督分类根据训练场提供的样本
19、选择特征参数,建立判别函数,对待分类点击按行分类。因此,训练场地的选择是监督分类的关键。由于训练场地要求有代表性,有时这些不易做到,这是监督分类的不足之处。非监督分类不需要更多的先验知识,它根据地物的光谱统计特性进行分类。因此,非监督分类方法简单,且分类具有一定精度。严格来说分类结果的好坏需要经过实际调查来检验。监督分类优点:1、 可充分利用分类地区的先验知识,预先确定分类的类别;2、 可控制训练样本的选择,3、可通过反复检验训练样本,以提高分类精度,避免分类中的严重错误4、 避免了非监督分类中对光谱集群组的重新归类。缺点:1、人为主观因素较强;2、训练样本
20、的选取和评估需花费较多的人力时间;3、只能识别训练样本中所定义的类别,从而影响分类结果。非监督分类优点:1、无需对分类区有较多的了解,仅需一定的知识来解释分类出现的集群组;2、人为误差减少,需输入的初始参数较少;3、可形成范围很小但有独特光谱特征的集群,所分的类别比监督分类的类别更均质;4、独特的覆盖量小的类别均能够被识别缺点:1、 对其结果需进行大量分析及后处理,才能得到可靠分类结果;2、 存在同物异谱及异物同谱现象,使集群组与类别的匹配难度大;3、 不同图像间的光谱集群组无法保持其连续性,难以对比。第七章一、填空:1、水体高度富营养化,受到严重的有机污染
21、,浮游生物的浓度高时,与背景水体的差异可以在 近红外 波段影像上被识别。水体受到热污染时,与周围水体有明显温差,可以在 热红外 波段影像上被识别。 2、TM影像共有7个波段,用于探测浅水水下特征,最好用 蓝光波段 。用于测定生物量和作物长势,区分植物类型最好用 近红外波段 。 3、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一般来讲土质越细反射率_高_,有机质含量越高和含水量越高反射率_低_,此外土壤肥力也会对反射率产生影响。二、简答及综合题1、水体的光谱特征是什么?水体识别可包括哪些内容?如何识别?(P237) 水体的光谱特征:传感器所接受的辐射包括水面反射光、悬浮物反射光、水底反射光和
22、天空反射光 不同水体的水面性质、水中悬浮物的性质和数量、水深和水底特性的不同,传感器上接收的反射光谱特性存在差异,为遥感探测水体提供了基础2、健康植被的光谱曲线有什么特点?植被遥感的主要内容? 健康植物的反射光谱特征:有两个反射峰、五个吸收谷 内容:(1)植被的光谱特征 (2)不同植物类型的区分 (3)植物生长状况的解译 (4)大面积农作物的遥感估产 (5)遥感植被解译的应用3、何为高光谱遥感?高光谱遥感与一般遥感的主要区别? 高光谱遥感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的简称。它是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区别:高光谱遥感的成像光谱仪可
23、以分离成几十甚至数百个很窄的波段来接受信息; 每个波段宽度金小玉10nm;所有波段排列在一起能形成一条连续的完整的光谱曲线;光谱的覆盖范围从可见光到热红外的全部电磁辐射波谱范围。而一般的常规遥感不具备这些特点,常规遥感的传感器多数只有几个,十几个波段;每个波段宽度大于100nm;更重要的是这些波段在电磁波谱上不连续。一、 选择题(10分)1、描述颜色一般从明度、色调、饱和度三个性质来进行,黑白色只有 A 。 A 明度 B 色调 C 饱和度2、两种基色光等量混合会产生一种补色光,红光和蓝光等量混合得到 C ,蓝光和绿光等量混合得到 A A 青色 B 绿色 C 品红 D 黄色3、减色法也是色彩生成
24、的一种方法,青色是自然光(白光)中减去 A 生成的。 A 红光 B 绿光 C 蓝光 D 品红4、陆地卫星携带的专题制图仪TM在不同的波段空间分辨率也不相同,TM3的空间分辨率为 B TM6的空间分辨率为 C A 79m B 30m C 120m D 20m5、在热红外图象上,白天水体的色调比道路深,而夜间水体的色调又比道路浅,这是由于 _D_A 热红外图象的特性 B 水的热容比道路小 C 水是液体 D道路的热容比水小 6、1999年10月14日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卫星的重返周期是 B A 16天 B 26天 C 5天 D 20天7、下列对直方图的描述,哪一个
25、是错误的。_C_A 从直方图可直观看到图像的亮度范围B 如果直方图的包络线是正态分布曲线,说明图像反差适中,亮度均匀,层次丰富C 如果直方图峰值偏左,那么图像偏亮,需要调整直方图形态来改善图像质量D 直方图是表示图像中各亮度值像元出现频率的分布图8、对于同样物质组成的土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C_A表面比较平滑,具有较高的反射率。B 较粗的颗粒具有相对较低的反射率。C含水率高,具有较高的反射率。D有机质含量高,反射率降低。二、 简答(15分)1、简述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1、 遥感数字图像增强处理有哪些方法?1、 遥感数字图像增强处理包括反差增
26、强、彩色增强、图像运算、滤波增强、多光谱变换、多源信息复合。2、 结合地物光谱特征解释差值运算能够突出植被的原因。从植被的反射光谱曲线可看出植被在近红外波段有一个很强的反射峰,其反射率远大于可见光波段,这是绿色植被独有的特性,而其他地物如水、土壤等则曲线较平缓,在近红外和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没有太大差异,这样采用差值运算后的图像上植被的色调较亮,而其他地物色调较暗,就能把植被从其他地物中提取出来。三、 计算题(25分)(一)已知飞机在绝对航高5200米飞行,摄影平均海拔为2100米,摄影机焦距为209mm,请计算:1、 在航空像片上,A点高程为1400米,B点高程为2400米,求A、B点局部比例
27、尺(取整数),如在两点位置上各设大小为400m×400m样地,计算在A、B位置上的照片样地边长(保留一位小数)。2、 中心点距A点距离为7.4cm,距B点为8.1cm,计算A、B两点的投影差(保留一位小数)。1、MA=209/(5200-1400)*1000=1/18182 LA=400*100/18182=2.2cm MB=209/(5200-2400)*1000=1/13397 LB=400*100/13397=3.0cm 2、CA=7.4*(1400-2100)/(5200-2100)=1.7cm CB=8.1*(2400-2100)/(5200-2100)=0.8cm(二)右
28、图为数字图像,亮度普遍在10以下,只有两个像元出现15的高亮度(“噪声”)437682158995891310791215118111014134478847899789101089111213810111313用3×3窗口,采用中值滤波,求出新的图像。二、简答及综合题1、何谓遥感?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哪几部分?遥感:广义上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 等的探测。狭义上指是应用探测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
29、、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2、遥感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几方面?并举例说明。遥感的主要特点:(1)观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2)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3)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4)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红外遥感昼夜探测、微波遥感全球探测人们可以从中选择需要的信息(5)经济性:与传统方法相比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还是很有限,仅是其中的几个波段。3、遥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1)无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2)有记录的地面遥感
30、阶段(3)空中摄影遥感阶段(4)航天遥感阶段4、当前遥感发展趋势?(1)新一代传感器的研制,以获得分辨率更高,质量更好遥感图像和数据(2)遥感应用不断深化(3)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支持是遥感发展的又一进展和方向5、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例举遥感在你所学专业领域中的应用。(1)遥感在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 a:在农业、林业方面的应用 b:在地质矿产方面的应用 c: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应用(2)遥感在环境监测评价及对抗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 a:在环境监测方面b:在对抗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3)遥感在区域分析及建设规划方面的应用(4)遥感在全球宏观研究中的应用(5)遥感在其他方面的应用a:在测绘地图方面的应用b:
31、在历史遗迹、考古调查方面的应用c:军事上的应用二、简答及综合题1、什么是电磁波?电磁波有哪些特性?(p15-16)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又激发涡旋磁场,是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这就是电磁波。1、横波;2、在真空以光速传播;3、满足f=c E=hf式中E为能量,单位:J;h为普朗克常数,h=6.626*10-34 J/s;f为频率;为波长;c为光速,c=3*108m/s。4、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2、什么是电磁波谱?遥感常用的电磁波谱有哪些?各有什么样的应用?(p15)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按递增或递减排列,就构成电磁波谱射线、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
32、线、微波、无线电波等。应用:射线:波长小于10-6um,来自太阳辐射的射线完全被高空大气层所吸收,不能用于遥感,来自放射性矿物的射线可以被低空探测器所探测,是一个有远景的遥感波区。紫外线:波长范围为0.01-0.38um,太阳光谱中,只有10-3-0.38um波长的光到达地面,对油污染敏感,但探测高度在2000m以下。可见光:波长范围:0.38-0.76um,人眼对可见光有敏锐的感觉,是遥感技术应用中的重要波段。红外线:波长范围:0.76-1000um,根据性质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和超远红外。微波:波长范围:1mm-1m,穿透性好,不受云雾的影响。X射线:波长范围:10-6-10-3um
33、,X射线既可诊断疾病,同时也会使接受检查者承受辐射的危害。3、什么是绝对黑体?黑体辐射有什么规律?P44作业4。(p20)如果一个物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规律: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与黑体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max*T=b b为常数,b=2.898*10-3m*k4、已知由太阳常数推算出太阳表面的福射出射度M=6.284×107W/m2;求太阳的有效温度和太阳光谱中辐射最强波长max。(p23)5、什么是大气窗口?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哪些?有何应用?(p31-32)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
34、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大气窗口的光谱波段主要有 0.3-1.3um,即紫外线、可见光、近红外线波段。这一波段是摄影成像的最佳波段,也是许多卫星传感器扫描成像的常用波段;1.5-1.8和2.0-3.5um,即近、中红外波段。用以探测植物含水量以及云、雪,或用于地质制图等。3.5-5.5um,即中红外波段。探测海面温度,获取昼夜云图。8-14um,即远红外波段主要通透来自地物热辐射的能量,适于夜间成像。0.8-2.5um,即微波段。由于微波穿透能力强,这一区间可以全天候观测,如测试雷达。6、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对遥感有什么影响?大气散射有三种: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条件性散射。瑞利散
35、射特点: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这种散射主要有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如二氧化氮、臭氧和氧分子等引起,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米氏散射特点: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这种散射主要有大气中的微粒,如烟、尘埃、小水滴及气溶胶等引起。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无条件性散射特点: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其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影响:造成遥感图像的质量下降。7、什么是反射波谱?健康植被的光谱曲线有什么特点?,并说明植被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p39)地物的反射光谱指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率。主要分为三段:可见光波段()近红外波段
36、 中红外波段 二、简答及综合题1、理解孟赛尔(Munsell)颜色立体。(p86)孟赛尔颜色立体是用颜色立体模型来表示颜色系统,称为孟塞尔颜色主体,在孟赛尔颜色立体中,中央轴代表无彩色的明度等级,顶部白为10,底部黑为0,从0至10共分10个明度级,在其水平剖面上是色调,沿顺时针方向分为红,红黄,黄,黄绿,绿,绿蓝,蓝,蓝紫,紫,紫红10种色调,每两种色调间各分为5个等级。颜色离开中央轴的水平距离代表饱和度的变化,又称蒙赛尔彩度,表示同样明度值时饱和度的情况。中性色(黑灰色)为0,离开中轴越远数值越大。不同的明度、色调和饱和度构成了颜色的不同彩色。任何颜色在蒙赛尔系统中都可以用三个坐标值:明度
37、、色调和饱和度表示,每一组坐标又可制成标准颜色颜色样品以供有关参考对比。2、理解加色法与减色法。(p87,p90)3、理解色度图,色度图表现了什么?(p88)4、什么是标准假彩色合成?什么是真彩色合成?(p121)在TM影像的7个波段中,当4(近红外),3(红),2(绿)波段被分别赋予红、绿、蓝色时,即绿波段赋蓝,红波段赋绿,红外波段赋红时,这一合成方案被称为标准假彩色合成。根据彩色合成原理,可选择同一目标的单个多光谱数据合成一幅彩色图像,当合成图像的红绿蓝三色与三个多光谱段相吻合,这幅图像就再现了地物的彩色原理,就称为真彩色合成。二、简答及综合题1、水体的光谱特征是什么?水体识别可包括哪些内
38、容?如何识别?(P237) 水体的光谱特征:传感器所接受的辐射包括水面反射光、悬浮物反射光、水底反射光和天空反射光 不同水体的水面性质、水中悬浮物的性质和数量、水深和水底特性的不同,传感器上接收的反射光谱特性存在差异,为遥感探测水体提供了基础2、健康植被的光谱曲线有什么特点?植被遥感的主要内容? 健康植物的反射光谱特征:有两个反射峰、五个吸收谷 内容:(1)植被的光谱特征 (2)不同植物类型的区分 (3)植物生长状况的解译 (4)大面积农作物的遥感估产 (5)遥感植被解译的应用3、何为高光谱遥感?高光谱遥感与一般遥感的主要区别? 高光谱遥感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的简称。它是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
39、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区别:高光谱遥感的成像光谱仪可以分离成几十甚至数百个很窄的波段来接受信息; 每个波段宽度金小玉10nm;所有波段排列在一起能形成一条连续的完整的光谱曲线;光谱的覆盖范围从可见光到热红外的全部电磁辐射波谱范围。而一般的常规遥感不具备这些特点,常规遥感的传感器多数只有几个,十几个波段;每个波段宽度大于100nm;更重要的是这些波段在电磁波谱上不连续。一、名词解释:1、遥感的定义广义的概念:无接触远距离探测(磁场、力场、机械波)狭义的概念:在遥感平台的支持下,不与目标地物相接触,利用传感器从远处将目标地物的地磁波信息记录下来,
40、通过处理和分析,揭示出地物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2、遥感器遥感器又称为传感器,是接收、记录目标电磁波特性的仪器。常见的传感器有摄影机、扫描仪、雷达、辐射计、散射计等。3、电磁波谱将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依次排列为一个序谱,将此序谱称为电磁波谱。次序为: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4、黑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吸收的假想的辐射体。5、大气散射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气体分子或悬浮微粒等)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从而减弱了原方向的辐射强度、增加了其他方向的辐射强度的现象。6、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41、。7、地物波谱地物的电磁波响应特性随电磁波长改变而变化的规律,称为地表物体波谱,简称地物波谱。地物波谱特性是电磁辐射与地物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8、地物反射率地物的反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的比,即=(P/P0 )×100%。表征物体对电磁波谱的反射能力。9、地物反射波谱是研究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上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表示方法:一般采用二维几何空间内的曲线表示(地物反射波谱曲线),横坐标表示波长,纵坐标表示反射率。10、摄影成像依靠光学镜头及放置在焦平面的感光记录介质(胶片or CCD)来记录物体的影像的成像方式11、扫描成像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地物以瞬时视场为单位进行逐点、逐行
42、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波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图像的成像方式。12、微波遥感通过微波传感器,获取目标地物在1mm1m光谱范围内发射或反射的电磁辐射,以此为依据,通过判读处理来识别地物的技术。13、像点位移中心投影的影像上,地形的起伏除引起相片比例尺变化外,还会引起平面上的点位在相片位置上的移动,这种现象称为像点位移,其位移量就是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在统一水平面上的投影误差。14、遥感图像的解译 是利用遥感影像的色调、形状大小、纹理结构特征等判别基础信息,结合地学等专业知识,识别、获取、分析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15、遥感影像地图以遥感影像和地图符号表现制图对象地理空间分布的地图.16、遥感制图以
43、综合自然体为制图对象,编制以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载体的地图过程。17、遥感数字图像以数字形式表示的遥感影像,便于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使用,常用多维矩阵来表示。18、像元又称像素、端元,是遥感数字图像的最基本的单位,是遥感成像过程的采用点,又是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最小单元。19、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分类根据地物的分类特征建立统计识别模式,利用建立的识别模式或算法对遥感数字图像进行类型识别的过程,以实现地学专题信息的智能化获取。20、定量遥感的含义 遥感信息定量化 利用遥感器获取地表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在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下,通过数学的或物理的模型将遥感信息与观测地表目标参量联系起来,定量的反演或推算出某些地
44、学、生物学及大气等目标参量。 两层含义:位置&信息 21、遥感信息的复合含义:遥感图像信息复合是将多源遥感数据在统一的地理坐标系中,采用一定的算法生成一组新的信息或合成图像的过程。22、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在计算机系统支持下,根据地图制图原理,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数字地图编辑加工技术,实现遥感影像地图制作和成果表现的技术方法。23、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24、遥感图像的时间分辨率:又称重返周期,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次/天、次/小时)二、简答1、遥感的特点宏观性、时效性、可比性、经济性、光谱性、地域性、真实性、局限性动态:
45、3W (When, Where,What)宏观:3全(全天候、全天时、全球)准确:3高(高空间、高光谱、高时相)系统: 3组合(星座、地空、技用)2、遥感的构成(遥感系统)目标地物的电磁波特性、信息的采集与获取、信息的传输和接收地面定标及实况调查、信息的处理和加工、信息的分析与应用3、全天侯遥感:在云雨天气时,在云层中,小雨滴的直径相对其他微粒为最大。对可见光只有非选择性散射发生。云层越厚,散射越强。而对微波来说,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得多,则又属于瑞利散射类型,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方比,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小,因此微波相对于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具有较小的散射和较大的透射,具有穿云透雾能力。这就
46、是全天候遥感。4、可见光和近红外地物反射光谱测试的作用:传感器波段的选择、验证、评价的依据;建立地面、航空和航天遥感数据的定量关系;将地物光谱数据直接与地物特征进行相关分析并建立应用模型5、气象卫星和海洋遥感的特点气象卫星的特点: 高时间分辨率(短周期) 扫描范围广、探测面积大 数据连续、实时性强 成本低廉海洋遥感的特点:需高空平台,以便大面积同步覆盖观测;以微波为主,实现全天候全天时实时观测;海面实测资料校正,协同发挥作用 。6、微波遥感的特点能全天后全天时工作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征对冰、雪、森林、土壤等具有一定穿透能力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意义分辨率较低,但特征明显7、遥感图像变形的原因
47、:遥感平台与运动状态的影响:航高、航速、俯仰、翻滚、偏航地形起伏影响:投影差地表曲率的影响、大气折射的影响、地球自转影响8、遥感图像增强的主要内容:对比度变换、空间滤波、彩色变换、图像运算、多光谱变换I对比度变换含义:是一种通过改变图像像元的亮度值来改变图像像元对比度,从而改善图像质量的图像处理方法。因为亮度值是辐射强度的反映,所以也称之为辐射增强。(对图像偏暗、偏亮等的调整)常用的方法:线性变换(含分段线性变换)和非线性变换。(根据变换函数的不同)II、空间滤波含义:通过像元与其周围相邻像元的关系,采用空间域的邻域处理方法(开窗卷积运算),以重点突出图像上某些特征的图像处理方法常用算法:平滑
48、、锐化。平滑的效果:去除尖锐“噪声”、平缓图像亮度。 锐化的效果:突出边缘和线状目标III彩色变换含义:按一定的变换方法,使得黑白图像变换成为彩色图像,或通过改变色彩模式的变换方法,提高图像的目视效果的图像处理方法常见的三种变换方法:(1)单波段彩色变换:密度分割法(2)多波段色彩变换:彩色合成(波段赋色)(3)HLS(IHS)变换:RGB色彩模式 HLS色彩模式IV图像运算含义:两幅或多幅单波段影像,完成空间配准后,通过一系列运算,可以实现图像增强,达到提取某些信息或去掉某些不必要信息的目的的图像处理方法常见运算:(1)差值运算:目标与背景反差较小的信息提取、同一地区不同时相的动态变化、突出
49、边缘的几何增强(2)比值运算:突出不同波段间的地物光谱差异,去除地形影像,隐伏构造信息有关的信息特征增强V多光谱变换含义:通过函数变换,达到保留主要信息,降低数据量;增强或提取有用信息目的的图像处理方法。常见算法:主成分变换(K-L变换):消除波段信息的相关性,获取主要信息的几个特征分量;数据的降维压缩缨帽变换(K-T变换):与植物生长过程和土壤有关,帮助解译分析农业特征9、遥感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主要步骤:(1)地理数据网格化(2)最优遥感数据的选择(3)配准复合栅格与栅格(彩色合成、数学运算) 栅格与矢量(不同数据层的叠合显示)10、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1)直接判读法: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标志
50、和解译者的经验,直接确定目标地物属性的方法。(2)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由已知推未知的方法,包括同类地物对比分类法、空间对比分析法、时相动态对比分析法。(3)信息复合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辅助地理信息与遥感影像进行融合或复合,根据专业信息与地理空间的诸多信息综合识别遥感图像的各类目标地物的方法。(4)综合分析法:综合考虑遥感图像的多种解译特征,结合生活常识,分析、推断某种目标地物的方法。(5)地理相关分析法:根据地理环境中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借助专业知识,分析推断出某种地理要素性质、类型、状况与分布的方法。11、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流程目视解译准备工作阶段(室内)初步解译与
51、判读区的野外考察(室内、室外)详细判读阶段(室内)验证与补判阶段(室外)成果的转绘与制图阶段(室内)12、遥感影像地图特征丰富的信息量,直观形象性,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现势性强。13、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流程基础资料的选取数据处理分析遥感图象基础地理底图几何校正变换增强解译标志建立与影像解译地理信息提取数字化扫描专题要素提取分类系统的确定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专题图与底图匹配注记、整饰、出图14、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分类的基本流程I.根据应用目的选像、制定分类规程II.根据研究区域,全面收集地面参考资料III.遥感数字图像的分类前预处理工作IV.确定分类系统、选择分类方法、选定统计特征V.选定实验样区,
52、调整确定用于分类的统计特征VI.根据选定的方法,对遥感数字图像像元归类VII.根据分类规程,进行分类后处理IIX.对照相关资料,进行定性、定量精度检查15、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分类方法分类思路: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分类是按一定的方法和规则,区分出图像中所含的多个目标物,并对对每个像元或比较匀质的像元组别给出对应其特征的名称。在分类中常采用的是各像元的灰度、纹理等特征。监督分类 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含义:从研究区域选取有代表性的训练场地(训练区)作为样本,根据样本,通过选择特征变量或参数,建立判别函数,据此对样本像元进行分类、学习,依据样本类别的特征来识别其它像元的归属类别的遥感数字图像分类方法。监督分
53、类中常见的方法:最小距离分类法、多级切割分类法、特征曲线窗口法、最大似然比分类法。非监督分类含义:在没有训练样本的情况下,直接根据像元之间距离和相关系数的大小进行合并归类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方法非监督分类中常见的方法:分级集群法、动态聚类法比较P20116、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含义: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证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利用遥感图像专家系统,可以实现遥感图像的智能化解译和信息获取,逐步实现遥感图像的理解
54、。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的组成(1)图像处理与特征提取子系统(2)遥感解译和特征获取子系统(3)狭义的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17、地质,水体,植被,土壤遥感的任务:地质遥感的任务:通过遥感影像的解译确定一个地区的岩石性质和地质构造,分析构造运动状况,为地质制图、矿产资源的探索、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等服务。水体遥感的任务: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分析,获得水体的分布、泥沙、有机质等状况和水深、水温等要素的信息,从而为一个地区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等作出评价,为水利、交通、航运及资源环境等部门提供决策服务。植被遥感的任务: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分析,确定植被的分布、类型、长势等信息,以及对植被生物量作出估算,为环境监测
55、、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提供信息服务。土壤遥感的任务:通过遥感影像的解译,识别和划分出土壤类型,制作土壤图,分析土壤的分布规律,为改良土壤、合理利用土壤服务。18、水体的光谱特征:水面性质、水体中悬浮物的性质和含量、水深水底的性质1、云雾为什么通常呈现白色?答:云、粒子直径虽然与红外线波长接近,但相比可见光波段,云雾中水滴的粒子直径就比波长大很多,因而对可见光中各个波长的光散射强度相同,所以人们看到云雾呈白色。2、什么被称为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答:微波。因为对于微波来说,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得多,则又属于瑞利散射的类型,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小,所以微波可能有最小散射、最大透射,而被称为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3、什么是散射?散射对遥感图像有哪些的影响?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的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散射使原传播方向的辐射强度减弱,而增加向其他各方向的辐射。尽管强度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理工学院《人造板工艺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青年职业学院《导航与信息融合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北方学院《高等物流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海南工商职业学院《建筑美术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集合与图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传媒学院《建筑材料》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材料失效诊断、预测和预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西方文明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商学院《材料成型专业外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YST 1070-2024《真空断路器用银及其合金钎料环》
- 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部分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
-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 华佗古本五禽戏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安徽中医药大学
- QBT 2262-1996 皮革工业术语
- 中西文化鉴赏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 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道德与法治试卷
- 斯大林培训课件
- 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Unit 3 Times change!Understanding ideas 课件
- 心理干预各论家庭治疗
- 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数学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