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画法几何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099018学时:34学分:2开课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英文译名:DrawingGeometry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画法几何是现代工程图学的组成部分,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主要研究解决空间几何问题以及绘制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它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相结合,构成现代工程图学的完整内容。本课程任务是:1 .学习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2 .培养学生空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空间几何问题的图解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基本要求:1 .了解制图国家标准及有关的基本规定。2 .掌握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本课程包括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投影作图二个部分,具体内容要求如下:绪论明确本课程的地位、性质、任务与学习方法。介绍我国制图发展简史和工程图学的发展概况。(一)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1.了解并遵守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图幅、比例、字体、图线和尺寸注法等。2.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常用的几何作图方法与平面图形的画法,做到作图准确、图线分明、字体工整、图面整洁美观。3.掌握徒手画图的基本方法。(二)投影图学习用正投影法表示空间物体的基本理论
3、与方法,培养绘制与阅读投影图的能力。1)建立正投影的明确概念。2)掌握点、直线、平面在第一角中各种位置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3)掌握直线上的点的投影特性以及在平面上作点和直线的方法。4)掌握直线与平面交线的求法。5)初步掌握用换面法求直线的实长、平面实形的方法。6)掌握平面立体和回转体的投影特性,以及表面取点的方法。7)建立辅助平面的概念,熟悉基本立体表面上常见交线的画法。8)初步掌握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了解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三、课程的难点和重点难点:截交线和相贯线。重点:点、线、面的投影。四、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本课程不设实验课,但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绘图习惯,注意图面整洁。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
4、要求1 .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作图方法及应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2 .初步培养空间逻辑思维能力,能图解简单的空间几何元素的定位和度量问题。3 .具有正确使用绘图仪器和工具进行手工绘图的技能。4 .具有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应有的良好素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六、学时分配本部分总学时为34学时,具体分配如下:序号内容讲课习题课合计1绪论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2242投影原理及点线面的投影6283换面法334基本体445截交线446相贯线4267轴测图338机动229总计28634七、教材与参考书1 .工程制图,赵大兴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 .工程制图习题集,赵大兴编,高等教育出版
5、社出版。3 .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郑家骥,陈桂英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4 .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习题集,张慧,张明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5 .画法几何学第五版、画法几何学习题集第三版,大连理工大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6 .机械制图第四版,机械制图习题集第三版,大连理工大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7 .画法几何及制图第四版,画法几何及制图习题集,华中理工大学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八、说明1 .本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是根据“高等学校工科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该课程内容与体系改革的建议,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而编写的。2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
6、必须通过大量的作业才能掌握有关知识和具有一定的作图技能,讲课时数和课外作业时数之比为1:1、52,课外作业量应大些。工程制图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99014学时:54学分:3开课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英文译名:EngineeringDrawing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工程制图是现代工程图学的组成部分,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主要研究解决空间几何问题以及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它与画法几何及计算机绘图相结合,构成现代工程图学的完整内容。本课程任务是:1 .培养学生空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2 .培养学生空间几何问题的图解能力;
7、3 .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基本要求:1 .了解制图国家标准及有关的基本规定。2 .具有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本课程具体内容要求如下:(一)机件的表达方法3 )掌握绘制、阅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4 )掌握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做到完整、清晰、符合国标。5 )掌握各种视图、剖视图、剖面图的画法,以及常用的简化画法和其它规定画法,基本做到视图的选择和配置恰当。(二)机械图培养绘制和阅读零件图、装配图的基本能力,掌握标准件和常用件
8、的画法和标注。1 .零件图1) 了解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能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2)初步掌握零件测绘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培养徒手画图的能力。3)尺寸标注完整、清晰、正确、符合国标。4)初步了解常见工艺结构的作用和尺寸注法。2.标准件和常用件5)掌握螺纹、螺纹紧固件及其连接的规定画法和标注。6)初步掌握维、销、滚动轴承、圆柱螺旋弹簧等标准件的画法。7)掌握直齿圆柱齿轮及其啮合的规定画法,初步了解圆锥齿轮、蜗杆与蜗轮及其啮合的规定画法。3.装配图1) 了解装配图的作用与内容。2)掌握装配图的表达方法及其画法。3)能绘制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掌握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的基本方法。三、实践环节
9、及基本要求(机械制图测绘业余练习1周)1 .了解部件测绘全过程,能正确装拆测绘的装配体(如减速器)。2 .初步掌握装配体的测绘方法,完成典型的轴类、轮盘类、壳体类的草图和轴、轮盘类零件的工作图(表达正确、清楚,尺寸完整、清晰)。3 .完成装配件装配图。(如为减速器,至少有主、俯视图,表达装配关系正确、清楚)四、与各课程的联系1 .在绘制零件图、装配图时,学生应初步了解工艺结构、装配工艺性、标注尺寸等。此外学生应能了解常用材料代号、热处理方法、硬度要求等。因此在讲到机械图样章节前,最好能安排学生进行金工实习。上述知识的加深部分在后继课程中讲解。2 .与本课程有关的公差与配合等内容放在互换性与技术
10、测量课程中讲解。3 .轴、齿轮等内容本课程重点讲画法与尺寸注法,设计中有关的问题在机械设计中讲解。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1 .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作图方法及应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2 .初步培养空间逻辑思维能力,能图解简单的空间几何元素的度量问题。3 .具有正确使用绘图仪器和工具进行手工绘图的技能;初步掌握徒手绘制草图的技能。4 .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能阅读和绘制中等复杂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绘制的图样应该做到:遵守制图国家标准,表达清楚完整,作图正确,线型分明、尺寸标注正确、完整、清晰、字体工整、图面整洁。5 .有查阅与本课程有关的工程数据的初步能力。6 .具有高等
11、工程技术人才应有的良好素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六、学时分配本部分总学时为54学时,具体分配如下:序号内容讲课习题课合计1组合体102122视图表达方法102123标准件及常用件82104零件图82105装配图6286机动227总计4410548业余测绘一周七、教材与参考书1 .工程制图,赵大兴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 .工程制图习题集,赵大兴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3 .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郑家骥,陈桂英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4 .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习题集,张慧,张明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5 .画法几何学第五版、画法几何学习题集第三版,大连理工大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
12、出版社出版;6 .机械制图第四版,机械制图习题集第三版,大连理工大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7 .画法几何及制图第四版,画法几何及制图习题集,华中理工大学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八、说明1 .本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是根据“高等学校工科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该课程内容与体系改革的建议,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而编写的。2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必须通过大量的作业才能掌握有关知识和具有一定的作图技能,讲课时数和课外作业时数之比为1:1、52。课外作业量应大些。此外,一周测绘按实践性环节要求进行。3 .本课程只能对学生的绘图和读图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在后续相关课程
13、、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尚需继续培养和提高。4 .本课程学生成绩评定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测绘作业单独列成绩。工程力学(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99002学时:64学分:3.5开课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英文译名:EngineeringMechanics一、课程的任务与目的本课程是为一般工科专业开设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并能初步运用这些规律对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科学的抽象,进而予以解决;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学习有关的科学技术打好必要基础。二、课程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1 .绪论
14、应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作用。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及研究方法。2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应掌握:静力学公理。平衡、刚体、约束和力的概念。等效力系和平衡力系的概念。取分离体和画受力图。3 .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应熟练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力沿坐标轴的分解。合力投影定理。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和解析条件。平衡方程。力对点的矩;力偶和力偶矩;力偶的等效条件。力偶系的合成。平衡方程。4 .平面任意力系应熟练掌握:力线平移定理。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的简化。力系的主矢和主矩。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平衡方程的各种形式
15、。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应掌握:静不定问题的概念。应熟练掌握: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力对轴的矩。力对点的矩与力对通过该点的任一轴的矩之间的关系。空间任意力系向一点的简化。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空间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重心的坐标公式,重心的求法。6 .摩擦应熟练掌握:滑动摩擦定律。摩擦系数和摩擦角。自锁现象。有摩擦时物体和物体系统的平衡。平衡的临界状态和平衡范围。应掌握:滚动摩擦的概念。7 .点的运动应熟练掌握:矢径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运动方程和轨迹方程。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形式。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固定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8 .刚体的基本运动应熟练掌握:刚体的
16、平动及其特征。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方程,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求法。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用矢量表示。9点的合成运动应熟练掌握:动参考系和静参考系。相对运动、绝对运动和牵连运动。相对轨迹和绝对轨迹。相对速度(加速度)、绝对速度(加速度)、牵连速度(加速度)。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牵连运动是平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应掌握:牵连运动是定轴转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科氏加速度。10 .刚体的平面运动应熟练掌握:平面运动分解成随基点的平动和绕基点的转动。用基点法求图形内各点的速度。速度投影定理。速度瞬心。用瞬心法求解平面图形内各点的速度。用基点法求平面图形内各点的加速度。11 .动力学基本定律和质
17、点运动微分方程应掌握:动力学基本定律。质点运动微分方程:矢量形式,直角坐标形式,自然轴投影形式。质点动力学的两类问题。12 .动量定理应熟练掌握:质点与质点系的动量。力的冲量。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条件。冲量方程。质心运动定理。质心运动守恒条件。应熟练掌握: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动量矩定理。动量矩守恒条件。定轴转动刚体对转轴的动量矩。转动惯量的概念及计算。回转半径。平行移轴定理。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应掌握: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14 .动能定理应熟练掌握:力的功。元功表达式。合力的功。重力、弹性力、摩擦力的功。作用于质点系的内力功。约束力的功。转矩的功。质点系的动能。平动、定轴转动和平面
18、运动刚体的动能。质点系动能定理。15 .达朗伯原理应熟练掌握:质点和质点系的达朗伯原理。平动、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刚体的惯性力的主矢和主矩。动静法16 .专题(各专业根据需要任选)(1)平面桁架应熟练掌握:平面桁架的概念。桁架杆件内力的计算:节点法、截面法。(2)虚位移原理应熟练掌握:虚位移原理。用虚位移原理求约束反力。应掌握:约束及其分类。自由度和广义坐标。虚位移。理想约束。以广义坐标表示的质点系平衡条件。(3)碰撞应熟练掌握:质点对固定面的碰撞。恢复系数。碰撞时的动力学普遍定理。两个物体的对心正碰撞。碰撞过程中动能的损失。碰撞时定轴转动刚体角速度的变化。撞击中心。应掌握:碰撞的基本假设。瞬时
19、力。(4)振动的基本理论应掌握: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应了解:用能量法计算单自由度系统的固有圆频率。单自由度系统的有阻尼自由振动。减辐系数。阻尼对自由振动的影响。隔振的概念。三、课程的难点与重点课程的难点:受力图;点的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虚位移原理。课程的重点:平面任意力系;点的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动能定理;达朗伯原理。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1 .具有把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力学模型的能力。2 .对简单的物体系统能进行受力分析,正确画出其中任一物体的受力图。3 .能正确地运用各种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4 .能正确地列出质点的运动、刚体的基本运动和平面
20、运动的动力学微分方程。能根据运动的初始条件确定积分常数。5 .能正确地选择并综合运用动力学普遍定理求解工程实际中简单的力学问题。6 .能正确地运用达朗伯原理和虚位移原理。7 .初步获得本课程有关的工程概念。提高相应的数字计算能力、文字和图象的表达能力。五、学时分配总学时:641 .绪论1学时2 .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理2学时3 .汇交力系力偶理论4学时4 .平面任意力系6学时5 .空间力系4学时6 .摩擦2学时7 点的运动2学时8 .刚体的基本运动2学时9 点的合成运动6学时10 .刚体的平面运动6学时11 .动力学基本定律和质点运动微分方程2学时12 .动量定理4学时13 .动量矩定理4学时1
21、4 .动能定理6学时15 .达朗伯原理4学时16 .专题讲座5学时17 .复习2学时六、考核方式半开卷书面考试(80%)+平时成绩(20%)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 .理论力学(I)(第六版)2 .理论力学(上)(下)八、说明采用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加强基本训练。课内外学时比例哈工大编同济大学编以课堂讲授为主,1:2。高教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结合分析讨论课,独立作业等工程力学(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99003学时:62+10学分:4开课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英文译名:EngineeringMechanics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本课程是为
22、一般工科专业开设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教学,学生应具有工程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及计算能力。为后续的力学课程和构件、结构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1 .绪论应了解:本课程的任务。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基本概念。变形固体的性质及其基本假设。掌握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2 .轴向拉伸和压缩应熟练掌握:拉(压)杆横截面上内力、应力的求法。强度计算。拉(压)杆的变形,结点位移计算。虎克定律。应掌握:应力集中的概念。材料在拉压时的力学性能。斜截面上的应力分布及计算。3 .扭转应熟练掌握:用截面法求扭矩,作扭矩图。纯剪切、剪应变的概念、直圆杆扭转时横截面上应力、变形的
23、求法。强度、刚度计算。剪应力互等定理和剪切虎克定律。应掌握:矩形截面杆自由扭转的主要结论。圆柱形密圈弹簧应力和变形的计算方法。4 .截面几何性质应熟练掌握:静矩、形心、惯性矩的求法。平行移轴定理。组合图形的惯性矩的计算。5 .弯曲内力应熟练掌握:求梁的内力。正确列出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弯矩、剪力和分布荷载集度间的关系及其应用。应了解:简单平面曲杆的内力计算。6 .弯曲应力应熟练掌握: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及其计算。梁的正应力强度计算。应掌握:梁的合理截面。横截面上剪应力的分布及其计算。弯曲剪应力强度条件。应了解:提高梁强度的措施。7 .弯曲变形应熟练掌握: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
24、方程。用积分法、叠加法计算梁的位移,梁的刚度校核。应了解:提高梁刚度的措施。8 .应力、应变分析、强度理论应熟练掌握:应力状态、主应力、主平面、单元体、强度理论的概念。平面应力状态的分析方法一一解析法和图解法,广义虎克定律。四个基本强度理论的应用。应了解:三向应力状态简解。平面应变分析。莫尔强度理论及其相当应力。9 .组合变形应熟练掌握:组合变形的基本分析方法。判别危险面、计算危险点处的应力,正确选用强度理论进行校核。斜弯曲时的强度计算。偏心压缩(拉伸)时的强度计算。圆轴弯扭组合时的强度计算。应了解:截面核心的概念。10 .压杆稳定应熟练掌握:细长中心受压杆的临界载荷及其计算。不同杆端约束对临
25、界力的影响。柔度的概念,临界应力总图。压杆的计算。应了解: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11 .专题(各专业根据需要任选)(1)连接件的实用计算应熟练掌握:正确判别剪切面、挤压面。连接件的实用计算。(2)超静定问题应熟练掌握:多余约束的概念,求解一次超静定问题。(3)能量法应熟练掌握:杆件应变能的计算。用能量法求解有关位移问题。用能量法求解超静定系统。(4)动荷载应熟练掌握:用动静法计算匀加速运动构件的应力和变形。用能量概念计算受冲击杆件的应力和变形。动荷系数的概念。应了解:提高构件抗冲击能力的措施。冲击韧度。(5)交变应力应熟练掌握:材料的持久极限。构件在对称循环下的强度计算。应了解:影响持久极限的
26、主要因素。三、课程的难点与重点课程的难点:梁的内力图;应力分析和强度理论;超静定问题;稳定问题。课程的重点:梁的内力图;应力分析和强度理论;组合变形;稳定问题。四、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见实验教学大纲)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1 .具有将一般杆状结构构件简化为力学简图的初步能力。2 .能熟练运用强度、刚度、稳定性条件对杆件进行校核。3 .具有初步的设计构杆的能力。4 .掌握本课程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六、学时分配总学时:72(其中课程讲授62实验10)1 .绪论1学时2 .轴向拉伸和压缩8学时3 .扭转6学时4 .截面几何性质1学时5 .弯曲内力6学时6 .弯曲应力6学时7 .弯曲变形6学时8
27、.应力、应变分析、强度理论8学时9 .组合变形4学时10 .压杆稳定6学时12.复习2学时13.机动2学时14.实验10学时合计72学时七、考核方式期末半开卷书面考试(65%+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15%)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主要参考教材:(1)材料力学(I)(n)(第四版)(高教“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刘鸿文高教出版社2000(2)材料力学(I)(n)(第四版)(高教“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高教出版社2002(3)材料力学(I)(n)(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单辉祖高教出版社2000(4)材料力学实验(第二版)刘鸿文高教出版社2000九、说明采用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的
28、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分析讨论课,独立作业等教学形式,加强基本训练。课内外学时比例1:2。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99010学时:80学分:4.5开课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英文译名:ElectricalandElectronEngineering一、课程的任务与目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关于用电技术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学习后续课程与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
29、研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绪论要求: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了解课程在专业业务培养规格中的地位、任务和作用。(一)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基本要求:本章是课程的基础。重点理解电路模型、电路基本物理量及其正方向的意义,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以及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电位的计算。(二)电路的分析方法基本要求:本章是电路分析的基础,主要应掌握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掌握用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及等效电源定理分析电路的方法,叠加原理作为线性电路的一种特性亦应深刻理解。了解含受控电源电路和含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三)正弦交流电路基本要求:本章是课程的重点之一。要求深刻
30、理解正弦交流电的特点,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理解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和阻抗,掌握相量分析法计算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熟练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伏安关系和功率的计算,了解交流电路的频率响应,明确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与意义。(四)三相电路基本要求:理解并掌握三相电源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及单相、三相负载的正确联接方式,熟练掌握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及功率的计算方法,了解中性线的作用。(五)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基本要求:熟悉非正弦周期量的傅里叶级数分解法,掌握叠加性原理在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计算中的应用。(六)电路的暂态分析基本要求:理解电路的暂态、稳态和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以及在直流激励下一阶电路的暂态过程,
31、重点掌握换路定则、初始值的确定和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了解暂态过程的应用。(七)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基本要求:重点掌握电和磁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工程技术的应用。要求了解分析磁路的基本定律,熟悉交流铁心线圈电路的电磁关系、电压电流关系和功率问题,了解变压器、电磁铁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八)交流电动机基本要求:本章是电工技术的重点内容之一。要求了解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构造,掌握工作原理、电磁基本关系和机械特性,掌握异步电动机的接线方法、起动、调速及制动以及铭牌数据含义,了解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九)直流电动机基本要求: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机械特性及其运行性能。(十)继电接触器控制
32、系统基本要求: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基本控制环节的原理,能读懂、设计简单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电路。(十一)安全用电技术基本要求:了解输配电及安全用电基本知识。这部分内容可安排自学。(十二)电工测量基本要求:这部分内容可结合实验安排自学。要求了解常用电工仪表的类型、功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了解测量误差和仪表准确等级的意义。(十三)半导体器件基本要求:理解半导体的导电特性和PN结的单向导电性,了解二极管、稳压管、半导体三极管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特性曲线。(十四)基本放大电路基本要求:本章是课程的重点之一。要求理解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掌握其静态及动态分析方法,了解输入电阻、
33、输出电阻的概念,理解射极输出器的基本特点,理解反馈概念及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了解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及多级放大电路的概念,了解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的概念,理解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了解基本的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和共源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十五)集成运算放大器基本要求:了解集成运放的基本组成、重点掌握加法电路、减法电路、微分电路、积分电路、有源滤波器、信号转换电路等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掌握比较器、信号发生电路等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应用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十六)正弦波振荡电路基本要求:掌握正弦振荡电路的组成和基本特性,了解自激振荡、LC振荡电路、RC振荡电路的特点。(十
34、七)直流稳压电源基本要求:熟练掌握整流、滤波和稳压环节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串联型稳压电源、集成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十八)晶闸管基本要求:了解晶闸管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特性曲线,了解单相可控整流电路和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工作原理。这部分内容也可考虑安排学生自学。(十九)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基本要求:本章是课程的重点之一。了解晶体管的开关特性,掌握基本逻辑门的逻辑功能,了解TTL门电路、MOS1电路的特点,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法则,掌握分析和设计简单组合逻辑电路基本方法,了解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和数字显示的概念及功能。(二十)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基本要求:熟悉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形式、逻辑功能
35、分类,掌握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及基本分析方法,理解寄存器、计数器、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的概念及工作原理。(二十一)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基本要求:掌握数/模转换、模/数转换的概念。了解常用数/模、模/数转换器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三、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电工技术部分的重点为掌握电路、磁路的基本定律、基本分析方法以及电工设备的工作原理与应用;难点为电路的暂态分析、交流电路相量分析、频率响应和交流铁心线圈电路的电磁关系的理解以及综合知识的应用。电子技术部分的重点为掌握各类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以及集成运算放大器、直流稳压电源、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
36、等的分析方法及应用;难点为放大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的分析与应用。四、实践环节与基本要求1 .习题练习完成课外作业,是巩固理论教学知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必要手段,必须加以重视,并要加强自学及辅导。通过对课程中一些重点和难点的讨论,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 .实验实验是实现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本课程实验教学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安排(大纲另订)。五、与各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数学等,同时,也是学习本专业与电类知识相关后续课程重要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为学生
37、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1 .初步形成工程技术人员必需的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开拓创新意识。2 .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计算.设计电工电子电路方面问题的能力。3 .具有分析电工设备一般问题及正确使用电工电子设备的初步能力。4 .具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分析、解决实验过程中乃至工程实际中所遇到的一般性问题。七、学时分配总学时:80建议学时分配:绪论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电路的分析方法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电路的暂态分析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交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安全用电技术电工测量半导体
38、器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正弦波振荡电路3573233624自学自学(结合实验教学)38624(可考虑安排自学)882平时成绩主要考虑作业情况。10%、20%、70%。高等教育出版社直流稳压电源晶闸管1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八、考核方式以闭卷笔试为主,结合平时和期中测验成绩确定考核成绩。课程考核成绩组成比例建议为:平时、期中、期末考试各占九、教材与参考书1 .教材:电工学(上、下册)第五版秦曾煌主编,2 .考书:电工学(上、下册)唐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工学(上、下册)罗守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工学肖广润、周惠领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十、说明1 .
39、由于本课程涉及内容多、范围广,而学时有限,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依据专业方向要求对相应内容作适当详略取舍或安排自学。2.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产实际知识有较高的要求。为了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应安排一定比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同时还应安排一定时间的电工电子实习。机械工程材料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99006学时:54+8学分:3开课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英文译名:MechanicalEngineeringmaterials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机械工程材料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从机械工程
40、材料的应用出发,介绍有关材料的成分、热加工工艺、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可获得有关金属学、热处理的最基本的理论以及常用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工程材料的常用成型方法,达到具有合理选用工程材料、正确选定热处理工艺方法,妥善安排工艺路线等方面的初步能力。为学生学习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今后从事科研、生产和技术开发建立必要的技术基础。二、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一)基本要求1 .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2 .能够运用铁碳合金相图,等温转变曲线,分析铁碳合金的组织与性能。3 .了解不同加工工艺对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基本掌握金属材料在热处理时的一般转变规律,掌握常用
41、热处理工艺的特点与应用场合。4 .熟悉典型机械工程材料的成分、组织和性能特点。5 .能结合机件的服役条件和失效形式,合理地选用工程材料。6 .初步了解工程材料常用成型方法的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及应用范围,能根据材料种类和典型零件初步获得选择成型方法的能力。7 .初步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二)课程内容绪论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和方法工程构件对材料性能的要求工程材料的类型及其选用的一般问题工程材料的性能工程材料的内部结构与凝固材料原子间的结合键与材料性能金属的晶体结构与性能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金属塑性变形机理(或过程)简介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加热对塑变金属
42、的影响金属的热变形与冷变形二元合金合金的一般概念典型二元合金相图相图的作用铁碳合金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与性能铁碳合金相图典型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铁碳合金的成分一组织一性能间的关系铁碳合金相结构与性能钢的热处理概述钢的热处理原理钢在加热时的转变一组织准备阶段钢在冷却时的的转变一关键环节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钢的退火与正火D钢的淬火与回火钢的表面热处理简介钢的表面淬火钢的化学热处理热处理对零件结构设计的要求工业用钢钢的分类与编号碳钢合金钢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典型合金钢及其应用铸铁概述常用铸铁合金铸铁简介有色金属及其合金有色金属的合金化特点及其主要强化方法铝及其合金铜及其合金钛及其合金和轴承合金简介非金
43、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概述陶瓷材料概述复合材料概述材料成型技术(热加工艺基础)铸造锻压焊接毛坯成型方法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锻压件的组织和性能特点铸造组织和性能特点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典型零件的选材与毛坯的选择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1 .二元合金相图2 .铁碳合金相图3 .钢的热处理原理与工艺4 .选材及各种热加工工艺方法的选择四、实践环节与基本要求1 .课堂讨论本课程安排12次课堂讨论。通过对课程中一些重点和难点的讨论,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 .实验实验是本课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开设下列
44、实验:(1)金相试样的制备(2)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3)综合性实验(4)常用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观察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1 .初步学会取样和制备金相试样、会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组织、会测量硬度。2 .对机件在选材和热加工方面的失效原因能够进行简单分析。3 .能够对典型零件进行选材和制定相应的热处理工艺。4 .能够对典型零件进行初步的成型方法的选择。六、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62,其中理论教学:54,实验教学:8建议理论教学学时分配如下:内容学时数绪论0.5工程构件对材料性能的要求1.5工程材料的内部结构与凝固2金属塑性变形与再结晶3二元合金4铁碳合金5钢的热处理7工业用钢8铸铁3有色金属及其
45、合金2非金属材料4材料成型技术6毛坯成型方法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4典型零件的选材与毛坯的选择4总计54七、教材及参考书1992教材: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I)工程材料,戴枝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1 .工程材料,郑明新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二版(1991年)2 .工程材料的性能、设计与选材,柴惠芬、石德珂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3 .机械工程材料,沈莲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年4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陈金德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5 .热加工工艺基础,司乃钧、许清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1年八、考核方式考试与平时作业、实验成绩相结合。九、说明本课程内容较多,系
46、统性较强,在课堂讲授中应突出重点,讲解难点。对于那些在今后接触较少的教学内容以及理论深度较浅的章节可采用学生自学的方法。本课程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对学生的生产实际知识有较高的要求。为了达到本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基本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必须先完成金工实习。机械设计基础(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99004学时:62+6学分:3.5开课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英文名称:MechanicalDesigning(一)一、课程的任务与目的机械设计基础(一)是机械类各专业中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47、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拟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本课程为学生继续学习和以后综合运用有关机械设计和工艺等各种知识打下基础。它在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1 .使学生掌握对机器进行结构分析的基本能力。2 .掌握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和进行运动分析的基本能力。3 .掌握对机械及机构进行动力学分析的基本能力。4 .了解几种主要机构的运动特性,并掌握按其给定的几何与运动条件进行机构设计的基本技能。5 .掌握本课程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一)绪论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了解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趋势。(二)平面机构的结
48、构分析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掌握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了解平面机构拆组的基本原理。(三)平面连杆机构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掌握其演化方法;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工作特性;了解连杆机构传动的特点及其功能;掌握平面连杆机构运动分析的方法;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问题,能按已知连杆三位置、连架杆二或三对对应位置和行程速比系数设计平面四杆机构。(四)凸轮机构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熟悉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理解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掌握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五)齿轮机构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功用;理解平面齿轮机构的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掌握渐开线的性质、方程和啮合特性
49、;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和尺寸计算;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了解范成法切齿的基本原理和根切现象及最少齿数;掌握齿轮变位原理和变位齿轮传动类型;掌握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圆锥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的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六)轮系了解各类轮系的组成和运动特点;掌握各种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了解行星轮系设计的基本知识。(七)间歇运动机构掌握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及其应用。(八)组合机构了解机构组合的目的及组合方式,掌握常见组合方式的特点;掌握组合机构的概念;了解常见组合机构的类型、特点和功能。(九)机械的平衡了解机械平衡的目的和分类;掌握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方法;了解平衡试
50、验的原理和方法。(十)机械系统动力学了解建立单自由度机械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及运动方程的方法;理解机械运动方程式的求解方法;掌握稳定运动状态下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和调节。(十一)机械执行系统的方案设计了解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过程和具体的设计内容;了解执行系统协调设计的目的和原则,了解机械运动循环图的绘制方法;了解方案评价的意义、评价准则、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三、课程的重点与难点(一)绪论重点:明确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二)机构的组成和结构重点: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判别运动链能否成为机构。难点: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和自由度的计算。(三)连杆机构重点:平面连杆机构的工作特性、运动设
51、计和运动分析。难点:反转法设计四杆机构。(四)凸轮机构重点:凸轮机构的运动设计(五)齿轮机构重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机构的传动设计。难点:变位齿轮的设计。(六)轮系重点:轮系的传动比计算。难点:轮系的区分。(七)间歇运动机构重点:搞清各种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和功能。(八)组合机构重点:掌握机构组合的方式和特点,以及机构组合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路。(九)机械的平衡重点: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计算。(十)机械系统动力学重点:如何确定机械真实的运动规律,如何对机械运转速度进行调节。难点:如何确定机械真实的运动规律。(十一)机械执行系统的方案设计重点:通过学习机械执行系统的方案设计,培养学生创新
52、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四、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实践环节有两个:(一)课程设计(大作业)。要求见机械设计(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二)实验。要求见机械设计(一)实验大纲。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在掌握各种常用机构性能的基础上,应着重培养学生从实现某一功能原理出发,如何拟定产品的机械运动方案,完成方案的运动设计以及有关的设计计算的能力。六、学时分配总学时:68,其中讲课62,实验6。序号内容学时数1绪论12机构的组成和结构53连杆机构104凸轮机构55齿轮机构126轮系57间歇运动机构38组合机构49机械的平衡310机械系统动力学611机械执行系统的方案设计612实验613机动2七、考核方式应
53、进行期末考试(在保证教学质量前提下,可采用各种不同形式的考试)。总成绩需根据期中、期末和平时成绩来综合评定。八、教材与参考书1 .机械原理教程,申永胜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 .机械原理(第七版),黄锡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 .机械原理(第六版),孙桓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4 .机械原理辅导与习题,申永胜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5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邹慧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九、说明1 .本课程的部分内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2 .课内外学时比为1:1。3 .本课程应进行课程设计(大作业)。机械设计基础(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99005学时:62+6学分:3.5开课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英文名称:MechanicalDesigning(二)一、课程的任务与目的机械设计基础(二)是一门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属于设计性的课程,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纺织品设计师证书考试知识树构建试题及答案
- 加拿大中文试题及答案
- 广告设计师如何提升2024年考试综合素质试题及答案
- 天一试题及答案物理
- 深入研究2024年国际商业设计师的职业选择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助理广告师考试管理能力试题及答案
- 德语课堂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助理广告师考试疑难重点试题及答案
- 弱电运行考试试题及答案
- 探索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第2课《风铃》课件 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下册
- R245fa螺旋管内分液冷凝特性实验研究
- 【营销方案】2025小红书平台营销通案
- 应急疏散的标识与规范
- 光伏项目服务承诺书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题卡1000道带答案可打印
- 竣工结算审计服务投标方案(2024修订版)(技术方案)
- 《健康成年人身体活动能量消耗参考值》
- 热力学统计物理-第四版-汪志诚-课后答案
- 《铁路工务维修现场实战技巧》课件 任务2.9轨道检查仪作业
- 中国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2024年)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