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第五册教学设计一、对全册的课程的理解: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反映自然界本质与联系的“科学主题”为教学内容,以从课本中学习与从自然、社会、生活实践中学习相结合为教学途径,以受教育者亲自经历和体验的探究活动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作为课程组织的主要线索。努力构建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等基本特点科学课程。二、我认为主要体现三个要点:1指导学生学习了解、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2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情感态度。3指导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性学习。三、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下几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探
2、究为核心,其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该课程具有开放性,课程的评价应该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四、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对大自然、对科学和科学技术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人类的生活和自然环境为载体,使学生生活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简单的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人类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初步感受自然界事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初步体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2、过程方法:体验学科学和做科学的基本方法,即通过观察、测量、记录、比较、分类、归纳
3、和概括、解决问题等,获取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发展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等科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和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的欲望。能主动接纳科学课程,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健康的行为习惯,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热爱大自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感受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科学午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负面和正面影响。五、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参与一系列有序的观察观察、思考、讨论、试验、比较、分类、推理、归纳、辩论、评价等活动。2、事观察,动手、动脑、动口等的经历
4、。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考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参与实践活动。六、教学难点:1、组织学探究性学习科学知识的课堂教学。2、指导学生正确、规范、熟练、操作分组实验。3、指导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序号课题周 次课时序号课题周 次课 时1水到哪里去了1113纸张1022给水加热1114纺织卸料1113小水珠是从哪 里来的2115*塑料1114冰3116合金1225玄、雾和雨4117月球1216蜡5118太阳1317生锈6219*月食和日食1418发霉7220太阳系159推力和拉力7121*北京天文馆1610浮力8211摩擦力8112找找身边的力92(一)变化的
5、水单元 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标准 一、单元教学内容: 第一课 水到哪里去了 第二课给水加热第三课 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第四课 冰第五课 云、雾和雨二、单元教学基本标准:(一)科学态度、精神、情感、价值观1、初步具有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观点。2、具有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3、发展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的科学态度。(二)科学能力1、初步学会定量观察。2、会观测蒸发、沸腾时水温的变化。3、会使用酒精灯给水加热。4、会做蒸发、沸腾和水蒸气凝结条件的对比实验,以及露、雾、雨的模拟实验5、具有初步的用差异法进行归纳的能力,发展推理和想象能力。6、自行探究一天中的体温变化、如何加快蒸发,具有初步
6、的自主学习、创新学 习的能力。(三)科学知识、技能。1、认识蒸发、沸腾、凝结的现象。2、认识谁有三种形态的变化。3、知道雾、云、雨是怎样形成的。三、教学仪器材料一览表:课题教师准备学生准备1、水到哪里去了仪器、实物、抹布垫板、毛笔等实物2、给水加热仪器、实物3、小水珠是从哪 里来的仪器、图片冰块、铁罐头桶4、冰冰块、盐水、黑色铁桶、 试管、温度计、记录表等。冰快、盐5、之、雾和雨仪器、实物、图片冰块1、水到哪里去了一、教学目标:知道水在常温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发时会降温;会做观测蒸发现象时温度变化 的实验;学会设计汽油、酒精蒸发的实验;感受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二、教学重点:认识蒸发是在带走了
7、周围环境的热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蒸发时的温度会降低。三、教学难点:认识蒸发时水变化的条件。四、教学准备:仪器、实物、抹布 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媒体学生活动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请同学们用毛笔或手蘸着水个水” 字进行观察。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记 录下来。在玻璃片上也与一个水。玻璃片和黑板上的水干了。水到哪里 去了?你看到它跑了吗?水的变化是在 什么情况下进行的?生观察并记录学生讨论二、学习新课:1、 指导学生认识蒸发现象。教师小结现象2、 认识蒸发会降温。(1)怎样知道现在室温是多少?(2) .再测量一下烧杯中的水温有多 少度?哪一处的温度稍低些?(3) .思考;把温度计从彳氐于室温的 水中拿出
8、来,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会有 什么变化?记录下你的猜想。(4) .把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时,要 特别注意观察温度在最初一段时间里 的变化并作记录。(5) .你有什么发现,和同学研究一 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6) .讲述:刚才看SU的温度下降的 现象说明,水在蒸发时会带走周围环 境的热量,所以物体的温度会降低。 有的同学曾发现,运动后身体出大 汗.这时人会感热,但人体的温度并 没有升高,反而有所下降,就是因觉 很为汗液的蒸发带走了人体上的部分 热量的缘故。游泳的同学一上岸就觉 得身上冷.也是这个原因。一旦身上学生记录学生讨论的水干了,没有了蒸发现象,就不感 觉冷了。三、体会、巩固1、实验探究液体
9、后蒸发现象。学生自己猜想学生自己设计实验2、探究水的蒸发快慢与什么有关3、阅读课文学生猜想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 行验证。学生讨论四、板书设计:4、水到哪里去了吸收热量变成水 蒸发水蒸气(透明、无色、无味道、无气味)2、给水加热一、教学目标:会实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初步具有在实验中边观测边记录的能力;知道水的沸腾 现象;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初步具有“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会实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初步具有在实验中边观测边记录的能力,知道水的沸腾 现象。三、教学难点: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初步具有“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观点。四、教学准备:酒精灯、水、烧杯、试管、铁价台、木
10、夹等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媒体学生活动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1.谈话:今天我们用酒精灯给水加热 的实验。我们先来学习如何使用酒精 灯2。边讲解,边演示操作过程。分组练习:点燃、熄灭 酒精灯二、学习新课:1、认识沸腾过程:(1).提问:如果用酒精灯持续给烧 杯里的水加热,水会I有什么变化? 请你猜想:水没开之前温度会怎样变 化?水中有什么变化?水开时温度怎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 猜想,并做简单记录样?水怎样?水开以后,再持续加热一 会儿,温度会怎样?水会怎样?(2) .请每个小组分工合作,有人观 察温度计,有人观察水。进行实验时, 要有人负责在走格里用简单的文字记 录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3
11、) .汇报观察结果思考:水为什么会翻腾?那些气泡是什 么物体?水量为什么会减少?继续给水加热,为什么 温度不再提身?(4) .讲述:当水被加热到一定的温 度,在北京地区通常是 98c 100c 之间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 且内部会产生大量气泡并冲出水面, 使水不断地翻腾,继续加热时,水的 温度保持/、变。这种现象叫沸腾。(5) 。请学生讲解什么是沸腾。学生实践活动学生观察并记录三、体会、巩固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1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蒸发现象,这节 课又认识了沸腾现象,这两种现象有 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请各小组讨 论一下,在书上记录你们比较的结果。2 .全班交流3 .教师可利用投影仪进
12、行小结。布置作业:1 .打开暖瓶盖时,观察从瓶口冒出的 “气”有什么特点?2 .在怀内倒人热水,盖上杯盖,过一 会儿,观察杯盖内有什么现象发生?小组讨论四、板书设计:5、给水加热沸腾问题 *猜想, 实验, 有析结论3、水珠是从哪里来的一、教学目标:知道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会发生凝结现象;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遇到冷的物体凝结而成的;会做比较冷热不同条件与小水珠形成关系的探究实验 及露珠形成的模拟实验;初步具有运用差异法归纳水蒸气凝结原因的能力和类比 推理出露珠的成因的能力;初步具有“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科学观点。二、教学重点:会做比较冷热不同条件与小水珠形成关系的探究实验及露珠
13、形成的模拟实验;初步具有运用差异法归纳水蒸气凝结原因的能力和类比推理出露珠的成因的能力。三、教学难点:初步具有“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观点。四、教学准备:器材:玻璃杯、玻璃片、温水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媒体学生活动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1.出示唐景图提问:在深秋或初冬季观察、思考节,我们常见到室内的玻璃上有一层小水珠。这是为什么?2.你认为这些小水珠可能与室内、 室 外的哪些因素包天系?猜测根据室外冷、室内湿热的情况分析玻璃上的小水珠可能与玻璃的温度和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室内的水蒸气有关系。3。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你的猜测吗?二、学习新课:1、实验探究认识凝结现象。(1).教师也
14、可以向你们介绍一种对实验探究比试验的方法。(边讲解边演7K)在两 只同样大的是管理分别倒入同样多的 冷水和热水,然后把两支试管同时放 到盛热水的烧杯口的上方。观察发生 了什么现象?实验时请你们注意观察两个试管的相 同条件和不同条件,以及在两个试管 上发生的现象,写出观察记录。交流(2).汇报实验观察结果。(3).为什么会发生两种不同的现象做出分析呢?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4).小结:我们已经知道,当两个 实验出现了不同现象时,而这两个试 验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同,那么这个不 同条件可能就是发生不同现象的原因。|学生讨论根据这个道理可以知道,水蒸气遇 到冷的物体,会在物体的表面形成小 水珠,这
15、就是水蒸汽的凝结现象。2、联想生活中的凝结现象。3、讨论研究露的形成。同学们刚才说到在自然界里常能看到 草叶等物体上有小水珠,这些小水珠 叫露珠。露是怎么形成的呢?说说你 的想法。4、做模拟露形成的实验。(1)我们可以做一个模拟露形成的试 验。思考:做这个实验必须具备哪些 条件?(2) .在一个铁桶里放些冰和水,这 代表什么?怎样增多室内的水蒸汽?(3) .请你观察铁桶的外壁上发生了 什么现象。再用温度计测量铁桶里和 铁桶远处的温度,并记下来。(4) .汇报观测记录结果。猜测、思考讨论三、体会、巩固说一说,露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草叶上的露到了中午便不 见了?讨论四、板书设计: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16、放热水烝汽水4、冰一、教学目标:了解水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通过认识水、冰与水蒸气之间的相互转 化条件,体会温度的改变可是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知道水的冰点时零摄氏度。 初步学会做水结冰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通过 认识水的三种变化循环图,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具有严谨踏实,求 真求实,愿意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二、教学重点:了解并感受水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三、教学难点:水的三种形态变化在互相转化时的条件变化 四、教学准备:冰块食盐黑铁桶 温度计 试管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媒体学生活动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水会在什
17、么温度卜变成冰?学生猜想二、学习新课:1、认识水变成冰的条件。认识实验条件(刚开始结冰)教师动手演示实验。填写观察记录并小结2、认识水的三种变化。展示水的三种变化循环图,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3、讨论:还有那些物体也会象冰一样 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状态的改变?电脑交流实验想法 观察 记录并总结学生讨论学生讨论三、体会、巩固阅读课文:了解制冷计的作用。播放冰棍的图片制定不用冰箱制作冰棍的研究方案。电脑学生观看 学生研究四、板书设计:4、冰放热吸热水二f冰 丁一水烝气吸热放热循环变化五、云、雾和雨一、教学目标:知道云和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汽与冷凝结成许多小水珠和小冰晶, 飘浮在空气中的现象;了解雨形成的原
18、因。会做观察“白气”的实验。初步学会 用试验的方法模拟雾、雨的形成。具有初步的类比推理能力,能根据“白气”的 成因推想云、雾的形成。初步建立“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科学观点。二、教学重点:了解雨形成的原因。会做观察“白气”的实验。初步学会用试验 的方法模拟雾、雨的形成。三、教学难点:具有初步的类比推理能力,能根据“白气”的成因推想云、雾的 形成。初步建立“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观点。四、教学准备:器材:玻璃杯、玻璃片、温水 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媒体学生活动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出示云和雾的图片1 .谈话:这是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说说云雾有什么不同。2 .
19、你想知道关于它们什么方面的事?卜面我们就通过实验,研究方和雾 是什么,各是怎样形成的。观察提问二、学习新课:1、 观察试验(1) .(打开杯盖)看一看杯口处有什 么?你认为这是什麽?说说理由。为 什么“白气”不是水蒸气?(2) .现在杯口的白气怎样了 ?注意观 察,在杯口处放一块冰,会发生什么现 象?(3) .请你推想“白气”时由什么变 成的?(4) .讲述杯子里的水蒸气在杯子外 遇到冷空气,凝结成很小的水滴。因 此“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小水滴。2、认识云和雾的成因。(5) ).你能不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实 验方法和现象,推想自然界中的雾是 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2).阅读课文,说说雾的形成。
20、(3 ).你能不能想办法在装有热水的 烧杯里模拟雾的形成?(4).实验中的现象发生在身空是什 么?阅读课文了解云的形成3.模拟雨的形成1 .想象一下,如果云中无数小水滴 碰撞、合并,会发生什么情况?2 .请学生自己设计“雨的形成”的 模拟实验。观察、思考、发言思考推理阅读或指名读1 .想象一下,如果云 中无数小水滴碰撞、合 并,会发生什么情况?2 .请学生自己设计 “雨的形成”的模拟实验。三、体会、巩固说一说,云和雾是怎样形成的。冬季,为什么人的嘴里会冒“白气”?四、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学生很容易被水蒸气的现象变化所迷惑,区分不出什么是雾,什么是 云,教师应该多鼓励孩子,用事实说话。(二)、生
21、活与技术单元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标准一、单元教学内容第六课生锈第七课发霉第八课水垢二、单元教学基本标准(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1、感受自然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和珍惜植物资源的重要性。2、培养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物质变化的兴趣。3、初步具有不怕困难和勇于实践的精神。4、初步体会科学技术对人类的作用和贡献。(二)科学能力1、初步学会用分析比较的方法认识物质。2、具有初步的实验观察能力。3、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4、初步具有发现和探究物质变化的能力。(三)知识和技能1、人事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了解人工防锈技术。2、认识霉的生长条件,了解霉和人类的密切关系。3、认识水垢的形成。了解
22、人们除垢的方法。6、蜡一、教学目标:1、指导蜡的状态变化和化学变化。2、引领学生研究蜡物质的各种变化,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3、在与学生一起做蜡烛的过程中,具有踏实,愿意合作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4、会使用托盘填平。二、教学重点:指导蜡的状态变化和化学变化。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四、教学准备:蜡托盘天平 烧杯祛码 酒精灯 火柴试管夹 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媒体学生活动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原来我们都见过天平,大家知道托盘天平怎么用吗?学生回答二、学习新课:1、教授学生怎样使用托盘天平。(1)教师讲授:(2)学生示范2、教师演示实验1认识蜡的质量变 化。1、 指导学
23、生认识蜡是由不同种成分构成的。教师演示实验2、 你会制作一支蜡烛吗?(在制作蜡烛时要注意安全)3、 指导学生对蜡烛火焰的认识。4、 燃烧后的蜡烛究竟变成了什么?课件课件学生在书上填写实验记录学生发言学生讨论:这幅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讨论三、体会、巩固物体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一般都会 怎么样?学生讨论四、教学反思:学生对实验比较感兴趣对新物质以 及物质之间的状态变化有了初步的 认识。板书设计:6、岁蜡二蜡一新物质(光、热)(固体) (液体)7、生锈一、教学目标:1、指导空气(氧气)、水和酸是影响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了解人工防锈技术。2、初步具有探索金属生锈的兴趣、培养记录观察和描述事物变化的能力。
24、3、感受人工加膜技术对金属防锈的作用和贡献。二、教学重点:知道影响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三、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如何除锈、防锈的方法四、教学准备:金属制品酒精灯玻璃瓶图像资料砂纸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媒体学生活动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出示金属制品,导入新课学生回答:生锈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打磨金属表面与未打磨 的金属进行比较。2、你认为金属生锈是怎么回事?3、都有什么原因导致金属生锈的呢?4、指导学生分组实验。5、师生小结空气、水、酸是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6、学生谈怎样给生锈金属除锈。7、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2、3(实验时 要注意安全)8、教师小结:打磨并比较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学生实验学生研究
25、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 学生实验三、体会、巩固体会科学技术对生产和生活的作用四、教学反思:学生能够自己携带生活中现有生锈 物体,对学生理解生锈现象有很大帮助。8、发霉一、教学目标:1、认识霉的形态和成长条件。了解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2、初步具有探索事物发霉的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养成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二、教学重点:认识霉的形态和成长条件。了解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三、教学难点:学生认识霉的生长条件四、教学准备:放大镜塑料袋霉的样品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媒体学生活动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初识发霉物体或观察课文图示,引导 学生观察发霉现象学生谈对于发
26、霉现象的想法(认识食 物发霉的危害性,并进行安全教育)学生观察学生交流二、学习新课:1、让学生观察食物上的发霉现象和橘 皮上的霉。2、引导学生推想霉产生的原因和条 件。3、师生小结:潮湿和温暖的条件下容易发霉。4、在显微镜卜认识霉的颜色和形态。5、小结:霉点点生长成丝状,最 后使物品发霉,发霉是霉的生长发育 过程。课件学生观察学生讨论学生观看三、体会、巩固发霉需要一定的条件,那么不让物体发霉你准备怎么办?小结:防止物体发霉的方法。谈话:介绍霉和人类的关系。学生分组讨论四、教学反思:教师在上课中让学生多看发霉现象的 图片,让学生理解发霉的原因,课堂 中要多交流多用学生身边发霉的事情 说话。浮力一、教学目标:知道水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固体废物监测员异常处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茶叶加工工前沿技术考核试卷及答案
- 棉花栽培工协同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铲运机司机工艺创新考核试卷及答案
- 快件派送员特殊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6年1月福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物理试卷试题
- 凿岩技术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2024-2025学年济南市高新区七年级下英语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 文化传播公司合同付款管理办法
- 公司OA系统维护协议
- 2025中小学诗词大会题库题库(含答案)
- DB42T 1049-2015 房产测绘技术规程
- 高管人员劳动合同书
- 被覆上皮课件
-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网络 课件 【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教育科学出版社选择性必修二网络基础
- 神经外科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课件整理
- 脊柱弯曲异常筛查结果记录表
- 尾矿库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 劳动关系协调员三级参考资料课件
- 有机光化学之光催化剂参与的反应课件
- 各种煤气化技术介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