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XXXX高速铁路XXXX#墩桩基础加固计算书20160723XXXX高速铁路XXXX#墩桩基础加固计算书20160723XXXXXXX铁路XXX#墩桩基础加固计算书XXXXXXXXX项目部2016年7月2目 录1、工程概况11.1、采用的主要规范及资料11.2、主要技术标准12、加固方案23、荷载分配系数24、荷载35、桩基础检算46、承台检算77、结论8101、工程概况XXXXXXX最高运行速度350km/h,环境类别为碳化环境,作用等级为T2,梁体结构设计使用寿命为100年#XXX墩里程XXXX,墩
2、高为10m,承台尺寸10.4*7m,其下10根桩,桩径1m,桩长15m。由于测量出现失误,#390桩基础整体向小里程方向偏移1m,造成左右两跨径不符合设计要求(32+32m变为31+33m),故采取按原设计位浇筑桥墩,同时加宽承台2.5m,下方补建2根桩,详见加固图纸。1.1、采用的主要规范及资料(1)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2)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3)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1(4)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
3、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7)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3-2015(8)本线路相关图纸1.2、主要技术标准1.线路级别:高速铁路,双线,设计速度目标值350 km/h,线间距 5.0m。2.轨道标准:铺设无缝线路,钢轨60 kg/m。3.轨道类型及轨道高度:本桥采用CRTS型板式无砟轨道。4.地震基本烈度:8;5.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g;2、加固方案原承台尺寸10.4×7.0×2.5m,下设10根桩基础,单根长15m,由于测量失误,下方10根桩均偏离设计位1.0m,为保证该基础的安全,拟在线路方向新建2根桩,新建桩与旧桩尺寸布筋一致,将承台
4、宽度由7m扩大至9.5m,加固方案如下图:图1 加固方案布置图3、荷载分配系数原设计图纸中,由桥墩传递的荷载位于承台中央,由于原先10根桩向左偏离设计位1.0m,而桥墩及二级承台仍按设计图纸浇筑,新建2根桩基础及扩大承台后,荷载位置左右不对称,未处于承台中央位置,详见下图:图2 方案布置图为保证基础的安全性,需加固后各墩分配的轴力小于设计图布置形式下各墩分配的轴力。在承台中央施加F=1的单位力,计算原设计图下各桩基的受力,即荷载分配系数,再计算加固后各墩的荷载分配系数,相互比较可验算基础的安全性。4、荷载32m跨径梁,一跨316.1m3,重316.1×26=8218.6 KN;二期恒
5、载按施工图纸取140 KN/m,二期恒载为140×32=4480 KN桥墩高10m,体积139m3,139×26=3614 KN;依照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 10621-2014中要求,高速铁路列车设计活载应采用ZK活载。图3 ZK标准活载图示故活载为:4×200+25.6×64=2438.4 KN承台所受上部总荷载为1.2×(8218+4480+3614)+1.4×2438=22988 KN(承台及桩基自重由Midas自动计算)。5、桩基础检算有限元仿真采用Midas Civil软件进行模拟,由于承台尺寸为10.4×7.0&
6、#215;2.5m,无论是板壳单元还是梁单元,均无法准确模拟出实际中的荷载分配,故整个模型采用实体单元。原设计图模型共46299个节点,42480个实体单元;加固后模型共58619个节点,53800个实体单元。设计图模型 加固后模型图4 有限元仿真模型在承台顶施加F=1的单位力后,经有限元计算,各墩的荷载分配系数如下:设计图模型 加固后模型图5 荷载分配系数在承台顶施加F=22988KN荷载,Midas自动计算自重,各墩的荷载分配如下:设计模型 加固后模型图6 荷载分配值为方便数据对比,对各桩进行编号,如下图:.图7 桩基础编号图根据Midas计算的结果,结果如下表:表1 各墩分配荷载系数桩号
7、1#2#3#4#5#6#7#8#9#10#11#12#设计分配系数0.0880.1100.1100.0880.1050.1050.0880.1100.1100.088加固后分配系数0.0670.0810.0810.0670.0880.0880.0810.1000.1000.0810.0840.084荷载降低百分比23.9 %26.4 %26.4 %23.9 %16.2 %16.2 %8.0 %9.1 %9.1 %8.0 %由上表可看出:若不考虑承台加宽部分混凝土重量,只按荷载分配系数验算,原1#-10#桩加固后各桩分配系数均小于原设计分配系数,1#-6#分配荷载降幅较大,达16%-26%,7#
8、-10#桩降幅约8%,满足要求;新建11#、12#桩分配系数不是最大,故新建11#、12#也满足承载力要求;表2 各墩分配荷载值桩号1#2#3#4#5#6#7#8#9#10#11#12#设计分配荷载(KN)2791.23299.03299.02791.23186.13186.12791.23299.03299.02791.2加固后分配荷载(KN)2264.92606.62606.62264.92844.32844.32738.63178.03178.02738.62880.22880.2荷载降低百分比18.9 %21.0 %21.0 %18.9 %10.7 %10.7 %1.9 %3.7 %3
9、.7 %1.9 %考虑加宽承台重量影响,按实际分配荷载验算,原1#-10#桩中,1#-6#桩分配的荷载降低了10%-21%,7#、8#、9#、10#桩基础与设计分配荷相差无几,满足要求;新建11#、12#桩分配荷载不是最大受力桩,故新建11#、12#桩也满足承载力要求;6、承台检算承台梁中心线偏移且承台加宽,承台受力位置发生了很大变化,故需对其进行检算,由于原设计与加固后承台的冲剪切破坏位置以及剪力未发生变化,故不再检算,检算内容为承台的受弯检算。二级承台作用于一级承台上,对其施加面均布荷载,承台受弯危险部位如下图(红色框位置):(a)设计图 (b)加固后设计图图8 承台受弯检算部位由上图可看
10、出,桥墩中线向右偏移,但对竖向受弯危险区域荷载不变,横向受弯危险区域荷载反而变小,因此,认为加固后承台底部所受弯矩会变小,应力值降低,即配筋不变的情况下,承台也满足抗弯要求。通过有限元计算,也可验证上述结论,取承台最底部一层实体单元,读取单元应力值,设计模型承台底应力值为4.87Mpa,加固后模型承台底应力值为4.69Mpa(有限元模型中未考虑配筋,且忽略土对承台的支撑作用,故计算出承台底拉应力达到了4.87Mpa,但这里仅做原设计与加固后承台底的拉应力大小对比,以验证安全性),如下图:图9设计模型承台底应力图10加固后模型承台底应力从上表看出,加固后承台底应力值稍小于原设计承台应力值,数值相差不大,这也印证了前边分析的“加固后承台底部所受弯矩会变小,应力值降低”这一结论。7、结论该承台加固后,桩数由10根增加为12根,其总承载力得到提高。经计算,由桥墩中心线偏心引起的荷载重分配以及加宽承台引起的荷载增加,对桩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急诊抢救工作制度考试题及答案
- 永州市适应性高考试题及答案
- 鹤壁英语考试卷子及答案
- 河南建筑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中国无机预涂保温装饰板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国考朝阳市安全生产岗位申论预测卷及答案
- 2025国考辽源市人力资源岗位申论必刷题及答案
- 2025国考鞍山市社会福利岗位行测高频考点及答案
- 2025国考保定市社会福利岗位申论预测卷及答案
- 2025国考太原市卫生监督岗位行测预测卷及答案
- 外研版(三年级起)小学英语单词总表
- 2025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 公司基本管理制度模版(3篇)
- 第五届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2024年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培训课件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职业规划课件
- 2024年专升本考试-专升本考试(医学综合)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GB/T 4706.23-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23部分:室内加热器的特殊要求
- CommVault备份软件操作手册3
- DL∕T 5863-2023 水电工程地下建筑物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 水质 浊度的测定 浊度计法HJ 1075-2019方法验证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