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工程_第1页
地基与基础工程_第2页
地基与基础工程_第3页
地基与基础工程_第4页
地基与基础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基与基础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第一节第一节 地基与基础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 前 言 地基基础工程是10大分部工程之一,具有以下特点: 1、工程的隐蔽性。地下工程,施工过程及完成实体质量大都看不到。 2、工程的复杂性。地基基础的设计要基于地质勘查报告,而地质情况差异性又大。 3、问题(事故)的多发性。隐蔽性和复杂性等导致质量保证的不易,且发生问题后处理成本高。 地基基础分部项构成一、地基处理 一)质量监督依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B50300-2013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

2、GJ79-2012 5、施工图设计文件及相关法律法规文件二)灰土地基 灰土地基是将基础底面下要求的范围内软弱土层挖去,用一定的比例的石灰与土,在最优含水量情况下,充分拌和,分层回填夯实或压实而成。 1、监督抽查重点 质量监督重点是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灰土地基监督的重点是“垫层的施工质量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应在每层的压实系数符合设检验必须分层进行。应在每层的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铺填上层计要求后铺填上层。”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2、质量监督的手段和方法 )监督抽查:根据土质情况、工程情况和设计要求,事先确定在施工过程中检查的内容或随机抽查。 2)抽查实物 (1)按照上

3、述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和监督重点进行抽查。 (2)灰土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V石灰:V土=3:7或2:8,用人工翻拌不少于3遍,使达到均匀,颜色一致,并适当控制含水量(现场以手握成团,两指轻捏即散为宜)。一般最佳含水量为14%18%,如含水量过高或过低时,应稍晒干或洒水湿润,如有球团应打碎,要求随拌随用。 铺灰应分层分段夯筑,每层虚铺厚度为200300mm,如果用木夯(0.40.8kN)时,人力送夯,落距400500mm。一夯压半夯,夯实后厚度约100mm左右,如果用蛙式打夯机夯实约100150mm左右。 (3)检验:灰土应逐层检验,每层夯压的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土质量密度经现场试验确定,

4、一般不少于4遍。质量标准可按压实系数进行鉴定,一般为0.940.97。同时按设计要求采用静荷载试验检验垫层承载力。 3)抽查资料 主要抽查施工现场保证结构安全的资料,并核对工程实体。灰土地基质量验收时,应具备如下资料文件:(1)地基验槽记录;(2)配合比试验记录;(3)环刀与贯入度法检验报告;(4)最优含水量检测记录和施工含水量实测记录;(5)载荷试验报告(按设计要求);(6)每层现场实测压密系数检测报告及施工竣工图;(7)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搭接部位和搭接长度记录;(8)灰土回填试验记录;(9)灰土地基分项质量检验记录(每一个验收批提供一份记录)。三)砂石地基 砂石地基是用砂、石通过一定的比例

5、配制,作为一种地基垫层的方法,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1、质量监督抽查重点 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应在每层的压实系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应在每层的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铺填上层。数符合设计要求后铺填上层。 2、抽查实物 砂中不得含有杂草、树根等有机物,含泥量应小于5%,兼作排水垫层时,含泥量不得超过3%。 砂石垫层应逐层检验,砂石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可用环刀法、贯入仪、静力触探、 或标准贯入试验检验;对砂石、矿渣垫层可用重型动力触探检验,并均应通过现场试验以设计压实系数所对应的贯入度为标准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 采用环刀法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取样点应位于每层厚度的 2/3 深度处

6、。检验点数量, 对大基坑每 50100 m2 不应少于 1 个检验点;对基槽每 1020m 不应少于 1 个点;每个 独立柱基不应少于 1 个点。采用贯入仪或动力触探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每分层检验点 的间距应小于 4m。 竣工验收采用载荷试验检验垫层承载力时,每个单体工程不宜少于 3 点; 3)抽查查资料 砂和砂石地基质量验收时,应具备如下资料文件:(1)地基验槽记录;(2)配合比试验记录;(3)干密度检测报告;(4)最优含水量检测记录和施工含水实测记录;(5)载荷试验报告(按设计要求);(6)每层现场实测压实系数检测报告及施工竣工图;(7)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搭接部位和搭接长度记录;(8)砂

7、和砂石地基分项质量检验记录。四)强夯地基 强夯法是利用起重机械吊起830t的夯锤,从630m高处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实,使土中出现冲击波和很大的冲击应力,迫使土层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和气体逸出,使土粒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 。 强夯法适用于加固碎石土、砂土、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及杂填土等地基,也可用于防止粉土及粉砂的液化。重锤夯实,在1015m以外对建筑物影响较小,可不采取防护措施,在1015m以内,应挖防震沟作隔震处理。 1、强夯地基监督重点 )“当强夯施工所引起的振动和侧向挤压对邻当强夯施工

8、所引起的振动和侧向挤压对邻近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近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隔振或防振措施。取挖隔振沟等隔振或防振措施。”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第6.3.10条 )“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静载试验、其他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等验应静载试验、其他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综合确定。强夯置换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方法综合确定。强夯置换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除应采用单墩载荷试验进行承载力检验外,尚应除应采用单墩载荷试验进行承载力检验外,尚应采用动力触探等有效手段查明置换墩着底情况及采用

9、动力触探等有效手段查明置换墩着底情况及密度随深度的变化情况密度随深度的变化情况。”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第6.3.13条 2、抽查实物 检查施工前进行试夯确定有关的技术参数 夯锤重量,底面直径及落距,最后下沉量及相应的夯击遍数和总下沉量; 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 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地基土的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粘性土地基,间隔时间 不应少于 23 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 夯实前, 应检查夯锤质量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槽坑底面标高应高出设计标高,预留土层厚度可为试夯时总下沉量加上5

10、0100mm。 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每击的夯沉量、最后两级的平均夯沉量和总夯沉量,夯点施工起止时间,夯击遍数。对强夯置换尚应检查置换深度。施工过程中应对各项参数及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 深度的 1/2 至 2/3,并不宜小于 3m。对可液化地基,扩大范围不应小于可液化土层厚度的 1/2, 并不应小于 5m; 强夯置换墩顶应铺设一层厚度不小于 500mm 的压实垫层,垫层材料可与墩体相同,粒径不宜 大于 100mm。 重锤夯实地基试夯的密实度和夯实深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重锤夯实地基的最后下沉量和总下沉量必须符合设

11、计要求,夯实后的总下沉量应不小于试夯时的总下沉量的90%,并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重锤夯实夯击检查点数:独立基础每个不少于1点,基槽每20m长不少于1个点,整片地基每50m2不少于1处(点)检查深度应不小于设计有效的加固深度; 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静载试验、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 验。强夯置换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除应采用单墩载荷试验检验外,尚应采用动力 触探等有效手段查明置换墩着底情况及承载力与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对饱和粉土地基可采用单 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检验。 竣工验收检验工作量,应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和建筑物的重要性确定,对于简单场地上 的一般建筑物,每个建筑地基

12、的载荷试验检验点不应少于 3 点;对于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地基 应增加检验点数。强夯置换地基载荷试验检验和置换墩着底情况检验数量均不应少于墩点数的 1%,且不应少于 3 点。 3、抽查资料 强夯地基质量验收时,应具备如下资料文件:(1)设计图纸与说明;(2)试夯各种参数的记录,如锤重,落锤高度,最佳含水量的测定,试夯的遍数,试夯后土的密实度和夯实的深度;(3)施工记录要表明施工过程是按试夯操作的;(4)密实度和夯实深度的检验记录;(5)地质勘探报告;(6)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强度检测试验报告;(7)强夯地基分项检验记录等。五) 水泥土搅拌桩地基 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素填土、软可塑粘性土、松散中

13、密粉细砂、稍密中 密粉土、松散稍密中粗砂和砾砂、黄土等土层。不适用于含大孤石或障碍物较多且不易清 除的杂填土,硬塑及坚硬的粘性土、密实的砂类土以及地下水渗流影响成桩质量的土层。当 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小于 30%(黄土含水量小于 25%)、大于 70%时不应采用干法。 水泥土搅拌法用于处理泥炭土、有机质含量较高或 PH 值小于 4 的酸性土、塑性指数大 于 25 的粘土或在腐蚀性环境中以及无工程经验的地区采用水泥土搅拌法时,必须通过现场和 室内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1、质量监督重点 1)水泥土搅拌法干法喷粉施工机械必须配置经国家计量水泥土搅拌法干法喷粉施工机械必须配置经国家计量部门确认的具有能瞬时

14、检测并记录出粉体计量装置及搅部门确认的具有能瞬时检测并记录出粉体计量装置及搅拌深度自动记录仪拌深度自动记录仪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第7.3.6条。 2)竖向承载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验收检测应采用复竖向承载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验收检测应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和单桩载荷试验。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和单桩载荷试验。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第7.1.3条 2、抽查实物 1)水泥搅拌桩地基要保证设计确定的搅拌桩的置换率和桩长。设计前应进行拟处理土的室内配比试验。对竖向承载的 水泥土强度宜取 90d 龄期试块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增强体时水泥参入量不应小于 12%,湿法

15、的水泥浆水灰比可选用 0.50.6。 2)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宜在基础和桩之间设置褥垫层,厚 度可取 200300mm。褥垫层材料可选用中、粗砂、级配砂石等,最大粒径不宜大于 20mm,褥 垫层的夯填度不应大于 0.9。 3) 水泥土搅拌法施工现场事先应予以平整,必须清除地上和地下的障碍物。遇有明浜、池塘及洼地时应抽水和清淤,回填土料应压实,不得回填生活垃圾。 4)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进行工艺性试桩,数量不得少于 3 根,多头搅拌不得 少于 3 组。应对工艺试桩的质量进行必要的检验。设计前和施工中应取建筑物场地加固土样做室内水泥土抗压强度试验,试验的目的是确定和校核水泥土配合比,为水泥

16、土搅拌法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5)拌制水泥浆液的罐 数、水泥和外掺剂用量以及泵送浆液的时间等应有专人记录;喷浆量及搅拌深度必须采用经 国家计量部门认证的监测仪器进行自动记录. 6)竖向承载搅拌桩施工时,停浆(灰)面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500mm。在开挖基坑时, 应将桩顶以上 土层及较差的桩段用人工挖除。 7)施工中应保持搅拌桩机底盘的水平和导向架的竖直,搅拌桩的垂直偏差不得超过 1%;成桩直径和桩长不得小于设计值。 8)检验 水泥土搅拌桩的质量应进行施工全过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应作施工记录和 计量记录,并对照规定的施工工艺对每根桩进行质量评定。检查重点是:喷浆压力、水泥用 量、桩长、搅拌

17、头转数和提升速度、复搅次数和复搅深度、停浆处理方法等。 每个工作台班,留置不少于1组试块水泥土试块进行强度检验时,对承重水泥土搅拌桩应取90d后的试件,对支护水泥土搅拌桩应取28d后的试件。 成桩 7d 后,采用浅部开挖桩头进行检查,开挖深度宜超过停浆(灰)面下 0.5m,目测检查搅拌的均匀性,量测成桩直径。检查量为总桩数的 5%。 成桩后 3d 内,可用轻型动力触探(N10)检查上部桩身的均匀性。检验数量为施工总桩数的 1%,且不少于 3 根。 桩身强度检验应在成桩 28d 后,用双管单动取样器钻取芯样作搅拌均匀性和水泥土抗压强度检验,检验数量为施工总桩(组)数的 0.5%,且不少于 6 点

18、。钻芯有困难时,可采用单桩抗压静载荷试验检验桩身质量。 竖向承载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单桩载荷试验。载荷试验必须在桩身强度满足试验荷载条件时,并宜在成桩 28d 后进行。验收检测检 验数量为桩总数的 0.5%1%,其中每单项工程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数量不应少于 3 根(多 头搅拌为 3 组),其余可进行单桩静载荷试验或单桩、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基槽开挖后,应检验桩位、桩数与桩顶质量,如不符合设计要求,应采取有效补强措施。 3、抽查资料 水泥土搅拌桩地基质量验收时,应具备如下资料文件:(1)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桩位图与设计说明;(2)地质勘察报告;(

19、3)材料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4)工艺试桩记录与参数确认签证(由设计、监理、总包施工等);(5)施工竣工平面图(包括桩底桩顶标高、桩体直径、桩位偏差、桩数等);(6)水泥土搅拌桩施工记录,包括拌浆、输浆量、提升速度(喷浆和复搅)、桩底座浆、桩底端搅拌、桩顶搅拌、等情况;(7)水泥土搅拌桩桩身强度测试报告;(8)水泥土搅拌桩地基承载力测试报告;(9)开挖检验记录;(10)水泥土搅拌桩地基质量检验批检验记录。六)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简称CFG桩,即是在碎石桩的基础上掺加适量的石屑,粉煤灰和少量水泥,加水拌和后制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桩体。 1、质量监督重点 复合地基的验收检测应采

20、用复合地基静载复合地基的验收检测应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和单桩载荷试验。荷试验和单桩载荷试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第7.1.3条 2、抽查实物 1)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由试验室进行配合比试验,施工时按配合比配制混合料。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施工的坍落度宜为 160200mm,振动沉管灌注成桩施工的坍落度宜为 3050mm, 2)桩顶和基础之间应设置褥垫层,褥垫层厚度宜取 0.40.6 倍桩径。褥垫材料宜用中砂、粗 砂、级配砂石和碎石等,最大粒径不宜大于 30mm。褥垫层铺设宜采用静力压实法,当基础底面下桩间土的含水量较小时,也可采用动力夯实 法,夯填度(夯实后的褥垫层

21、厚度与虚铺厚度的比值)不得大于 0.9。 3)检验:施工质量检验主要应检查施工记录、混合料的配合比混合料坍落度提拔钻杆速度(或提拔套管速度)、桩数、桩位偏差、褥垫层厚度、充盈系数和桩体试块抗压强度等。 成桩过程中,抽样做混合料试块,每台机械一天应做一组(3 块)试块(边长为 150mm的立方体),标准养护测定其立方体抗压强度。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或单桩静 载荷试验。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检验应在桩身强度满足试验荷载条件,宜在施工结束 28d 后进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或单桩静 载荷试验试验数量宜为总桩数的 1%,且每个单体工程的试验数量不应少

22、于 3 点; 应抽取不少于总桩数的 10%的桩进行低应变动力试验,检测桩身完整性。 3、抽查资料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质量验收时,应具备如下资料文件:(1)勘探报告和设计图纸及有关说明;(2)成桩工艺和成桩质量检验记录以及工艺参数的确认签证;(3桩位竣工图(包括桩长、桩径、垂直度、桩位偏差等);(4)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5)桩身完整性测试报告(小应变);(6)桩身强度测试报告(砼试块报告);(7)制桩的施工记录;(8)水泥粉煤碎石桩复合地基质量检验批质量检查记录。二、桩基础工程 一)质量监督依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

23、007-2011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8、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2009 9、省预应力管桩技术规程DGJ32/TJ109-2010 10、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苏G/T21-2011 11、施工图设计文件二)混凝土预制桩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类型 目前国内工程中常用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有普通钢筋混凝土桩(简称RC桩)、预应力混凝土方

24、桩(简称PRC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简称PC桩)、超高强混凝土离心管桩(简称PHC桩)。 下列情况不得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桩端持力层以上土层含有较多影响沉桩且难以清除的障碍物(如孤石、块石)或难以穿越的坚硬土层(如硬塑性粘土层、密实的砂土等);抗震设防类别为特殊设防类甲类的高层建筑,30层以上、结构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位于坡地岸边液化扩展土层的承受较大水平力或较大拉应力的桩基工程;抗震设防烈度8度地区的中等及以上液化场地。 1、质量监督重点打(压)入桩(预制混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钢桩)的打(压)入桩(预制混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钢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25、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桩位偏差,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斜角正切值的15%。施工完成后的工程桩应进行桩身完整性检验和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施工完成后的工程桩应进行桩身完整性检验和单桩竖向承载力检验。承受水平力较大的桩应进行水平承载力检验,抗拔桩应进行验。承受水平力较大的桩应进行水平承载力检验,抗拔桩应进行抗拔承载力检验。抗拔承载力检验。预制桩(钢桩)桩位的允许偏差(预制桩(钢桩)桩位的允许偏差(mmmm) 2、抽查实物 1)静压法沉桩:(1)压桩应连续进行,尽量缩短接桩和接桩后的停歇时间,避免桩周摩擦力的恢复而造成压桩困难。(2)压桩应控制好终止条件:A、对纯摩

26、擦桩,终压时以设计桩长为控制条件;B、对端承摩擦型静压桩应以设计桩长控制为主,终压值作为对照;C、对设计承载力较高的桩基,终压力值宜尽量接近桩机满载值,并且以桩长和终压力值双控为控制条件。 2)最大压桩力不得小于设计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必要时可由现场试验确定。终压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现场试压桩的试验结果确定终压力标准; (2) 终压连续复压次数应根据桩长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对于入土深度大于或等于8m的桩,复压次数可为23次;对于入土深度小于8m的桩,复压次数可为35次; (3) 稳压压桩力不得小于终压力,稳定压桩的时间宜为510s。 3)停锤控制:A、桩端位于一般土层

27、时,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作参考;B、桩端达到坚硬的粘性土、中密以上粉土、砂土、风化岩时,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标高作参考,贯入度已达到,而桩顶标高未达到时,应继续锤击三阵,每阵10击的贯入度不大于设计规定的数值来确认(应请结构设计人员确认)。高出桩顶标高的桩,挖土后作截桩处理。 4)钢筋砼打入桩和静压桩同样都有挤土效应,导致孔隙水压力增高,土体隆起,相邻建筑破坏,房屋门窗变形,应采取下列措施保护周围环境:A、优先选用植桩法施工,预钻孔深度约为桩长的1/21/3,随钻随打。B、设置砂井或塑料排水管带以消除部分超空隙水压力,减小挤土现象。C、开挖防震沟和限制打桩速率。 5)抗拔管桩接头必

28、须采用经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论证和推广的机械连接接头。当处于腐蚀性环境时场地时,宜同时采用焊接连接。接头数量不应超过1个。 6)焊接接头自然冷却后方可沉桩,焊后停息时间,手工电弧焊不少于10分钟,二氧化碳保护焊不少于5分钟。 7)桩插入时垂直度应2个垂直方向采用经纬仪观测,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管桩插入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25%,且最大值不大于5cm。 8)质量检验 预制桩(混凝土预制桩、钢桩)施工前应进行下列检验: 成品桩应按选定的标准图或设计图制作,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现场应对其外观质量及桩身混凝土强度进行检验。 应对接桩用焊条、压桩用压力表等材料和设备进行检验。 预制桩

29、(混凝土预制桩、钢桩)施工过程中应进行下列检验: 打入(静压)深度、停锤标准、静压终止压力值及桩身(架)垂直度检查;接桩质量、接桩间歇时间及桩顶完整状况;每米进尺锤击数、最后1.0m锤击数、总锤击数、最后三阵贯入度及桩尖标高等。 施工后检验:桩位、桩体质量及承载力检测报告等,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第五章第四节第5.4.5条表5.4.5的规定; 3、抽查资料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质量验收时应具备如下资料文件: (1)勘察报告、设计及变更文件及说明。 (2)桩位控制点、线、标高控制点的复测记录。 (3)成品预制桩出厂合格证及进场的

30、检验记录。 (4)钢筋砼预制桩施工及隐蔽验收记录、桩位中间验收记录。 (5)现场施工时预制桩沉桩检验记录。应包括:桩位二个方向的垂直度,打入深度(桩尖深度),停锤标准,每m进尺锤击数,最后1m锤击数,最后三阵贯入度等。 (6)桩位竣工平面图。包括:桩数、桩位偏差、桩顶标高、桩身垂直度、检测及问题处理情况等 (7)桩的承载力和桩身质量的测试报告。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执行 (8)打(压)桩每一检验批的验收记录。三)混凝土灌注桩三)混凝土灌注桩 主要介绍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多种土质,在岩溶发育地区慎重使用,因为成孔的方法不同,分为潜水钻成孔、冲击钻成孔、冲抓锥成

31、孔、多分支承力盘成孔灌注桩,它们的泥浆护壁和水下砼浇筑的要求基本相同,这里主要介绍 潜水钻成孔钻孔施工:国产GZQ-1500型潜水钻机、800型、1250型等钻机,利用潜水钻潜入水中旋转切削岩土成孔,用砂石泵或空心吸泥机吸泥一般用反循环方式排泥,也有的用正循环方式排泥。 冲击钻成孔灌注桩是用冲击式钻机悬吊冲击钻头(又称冲锤)上下往复冲击,将硬质土或岩层破碎成孔,部分碎渣和泥浆挤入孔壁中。大部分成为泥渣,用淘渣筒掏出成孔,然后再灌注砼成桩。 多分支承力盘成孔灌注桩是一种新型变截面桩,在桩身不同部位设置分支和承力盘而成,与树根类似。适用于粘性土,细砂土及软土中使用此桩型。 1、质量监督重点)灌注桩

32、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5.1.4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设计标高高出0.5 m,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不同的要求,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不同的要求,应按本章的各节要求执行应按本章的各节要求执行。 )基槽(坑)开挖到底后,应进行基槽(坑)基槽(坑)开挖到底后,应进行基槽(坑)检验,当发现地质条件与勘察报告和设计文件不检验,当发现地质条件与勘察报告和设计文件不一致时、或遇到异常情况是时,应结合地质条件一致时、或遇到异常情况是时,应结合地质条件提出处理意见。提出处理意见。 3)人工挖孔桩终孔时,应进行桩端持力层检验。)人工挖

33、孔桩终孔时,应进行桩端持力层检验。单柱单桩的大直径嵌岩桩,应视岩性检验孔底单柱单桩的大直径嵌岩桩,应视岩性检验孔底3倍桩径和倍桩径和5m范围有无土洞、溶洞、破碎带和软范围有无土洞、溶洞、破碎带和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条件。弱夹层等不良地质条件。 4)施工完成后的工程桩应进行桩身完整性检验)施工完成后的工程桩应进行桩身完整性检验和单桩竖向承载力检验。承受水平力较大的桩应和单桩竖向承载力检验。承受水平力较大的桩应进行水平承载力检验,抗拔桩应进行抗拔承载力进行水平承载力检验,抗拔桩应进行抗拔承载力检验。检验。 2、抽查实物1)成孔的控制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摩擦型桩:摩擦桩应以设计桩长控制成孔深度;端承

34、摩擦桩必须保证设计桩长及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当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桩管入土深度控制应以标高为主,以贯入度控制为辅。 端承型桩:当采用钻(冲),挖掘成孔时,必须保证桩端进入持力层的设计深度;当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沉管深度控制以贯入度为主,以设计持力层标高对照为辅。 3)旋挖钻机成孔应采用跳挖方式,钻斗倒出的土距桩孔口的最小距离应大于6m,并应及时清除。应根据钻进速度同步补充泥浆,保持所需的泥浆面高度不变。钻孔达到设计深度时,应采用清孔钻头进行清孔。 4)浇注混凝土前,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比重应小于1.25;含砂率不得大于8%;黏度不得大于28s;对孔深较大的端承型桩和粗粒土层中的摩擦型桩

35、,宜采用反循环工艺成孔或清孔,也可根据土层情况采用正循环钻进,反循环清孔。 5)钻孔达到设计深度, 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端承型桩,不应大于50;对摩擦型桩,不应大于100; 对抗拔、抗水平力桩,不应大于200。 6)钢筋笼吊装完毕后,应安置导管或气泵管二次清孔,并应进行孔位、孔径、垂直度、孔深、沉渣厚度等检验,检查成孔质量合格后应尽快灌注混凝土。 直径大于1m或单桩混凝土量超过25m3的桩,每根桩桩身混凝土应留有1组试件;直径不大于1m的桩或单桩混凝土量不超过25m3的桩,每个灌注台班不得少于1组;每组试件应留3件。 7) 水下灌注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

36、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坍落度宜为180220mm;水泥用量不应少于360kg/m3(当掺入粉煤灰时水泥用量可不受此限);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试压,试水压力可取为0.61.0MPa; 每次灌注后应对导管内外进行清洗。 8)使用的隔水栓应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并应保证顺利排出;隔水栓宜采用球胆或与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细石混凝土制作。 9)灌注水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 (2) 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应少于0.8m; (3) 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为26m。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并应控制提

37、拔导管速度,应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灌注面的高差,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 (4)灌注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每根桩的灌注时间应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对灌注过程中的故障应记录备案。 10) 应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灌注桩的充盈系数不得小于1,也不宜大于1.3,对软土地区的套管成孔灌注桩不宜小于1.2。桩顶混凝土标高应至少比设计标高高出500mm,水下灌注混凝土宜比设计标高高出5%的桩长,且不得小于1.5m,确保灌注桩凿除浮浆后的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11)对桩基的工程桩必须先作试成孔,并同一场地、同一机型不得少于2个孔,并把试成孔所得的转速、钻压、泥浆指标、孔径、成孔垂直

38、度、钻头直径等参数提供给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经各方确认符合要求后作施工时的参数依据。 12)施工中应对成孔、清渣、放置钢筋笼,灌注砼等进行全过程检查。嵌岩桩必须有桩端持力层的岩性报告。 13)质量检验 灌注桩施工前应进行下列检验: 混凝土拌制应对原材料质量与计量、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混凝土强度等级等进行检查;钢筋笼制作应对钢筋规格、焊条规格、品种、焊口规格、焊缝长度、焊缝外观和质量、主筋和箍筋的制作偏差等进行检查, 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JGJ94规范表6.2.5的要求。 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应进行下列检验: 灌注混凝土前,应按照JGJ94规范第6章有关施工质量要求,对已成孔的中心位置、孔

39、深、孔径、垂直度、孔底沉渣厚度进行检验;应对钢筋笼安放的实际位置等进行检查,并填写相应质量检测、检查记录;干作业条件下成孔后应对大直径桩桩端持力层进行检验。 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桩位、孔深、混凝土强度、桩体质量及承载力检测报告等,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下表中简称本规范)第五章第六节第5.6.4条及下表规定。 3、抽查资料 混凝土灌注桩质量验收时应具备如下资料文件: (1)桩设计及变更图纸、施工说明和地质资料; (2)材料合格证和到施工现场后复试试验报告; (3)灌注桩从开孔至混凝土灌注的各工序施工记录; (4)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沉

40、渣及入岩判断签证资料; (5)灌注桩的混凝土试件试压报告; (6)灌注桩的桩体完整性测试报告; (7)桩承载力测试报告; (8)混凝土灌注桩钢筋笼质量检验记录; (9)灌注桩平面位置和垂直度检验记录; (10)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验记录; (11)混凝土灌注桩竣工桩位平面图。四)桩基工程检测四)桩基工程检测1、桩基承载力检测1)施工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以下情况应通过静载试验时。检测数量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3 根,且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当工程桩总数在50 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 根。 (1)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桩基,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 (2)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桩基,当

41、地质条件简单时,可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结合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综合确定;其余均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3)地质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4)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2)施工后对工程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验收检测时,以下情况应通过静载试验。抽检数量应按单位工程同一条件的工程桩,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当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根。(1)设计等级为甲级和乙级的桩基(除开工前已做静载检测);(2)地质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3)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4)挤土群桩施工产生挤土效应。(5)施工过程变更施工工艺参数或施工质量出现异常;(6)

42、设计单位认为必须通过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工程或具体桩位;(7)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难以确定其影响程度; 3)对于挖孔大直径灌注桩,当受设备或现场条件限制无法采用常规静载试验检测单桩承载力时,浇注混凝土前,采用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岩基载荷试验)方法检验桩端持力层的特性。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 4)对于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当受设备或现场条件限制无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可采用钻芯法测定桩底沉渣厚度并钻取桩端持力层岩土芯样检验桩端持力层。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应少于10 根。 5)对于承受拔力和水平力较大的桩基,应进行单桩竖向抗拔

43、、水平承载力检测。检测数量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验收检测。6)采用高应变法进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验收检测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同条件下总桩数的5%,且不得少于5根。应符合以下条件:(1)预制桩;(2)满足高应变法适用范围的灌注桩。7)进行单桩竖向抗拔、水平承载力检测时,检测数量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验收检测8)受检桩的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施工桩长与设计桩长偏差较大或施工记录有疑问、离散性较大;(2)设计方认为重要的桩;(3)局部地质条件出现异常的桩,局部地质条件复杂;(4)施工工艺不同的桩,桩身材料有明显变化或更换施工设备、施工队伍;(5)承载力验收检测时适量选择完整性检测

44、中判定的类桩;(6)除上述规定外,同类型的桩宜均匀随机分布;(7)为工程提供设计依据的检测位置由设计单位确定,并形成文档;(8)为工程提供验收依据的检测位置由建设(监理)单位会同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共同确定,并形成文档。 2、桩身完整性检测 1)评价混凝土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低应变法,抽检数量不应少于同条件下总桩数的50%,且不得少于20根,每个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对柱下四桩或四桩以上承台的工程,抽检数量还不应少于相应桩数的50。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和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乙级桩基工程,应适当增加抽检比例。 (2)对于直径800mm的混凝土灌注桩,应增加钻芯法

45、或声波透射法,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10根。 2)评价预制桩桩身完整性时,低应变法抽检数量不应少于同条件下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根,每个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对柱下四桩或四桩以上承台的工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相应桩数的30。对于多节预制桩,采用高应变法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10根。 3、检测结果不符合设计要求或建设(监理)、勘察、设计单位认为必要时,应扩大检测,应由原检测机构扩大检测。扩大检测的方法和数量由建设(监理)单位会同勘察、设计、施工及检测等有关单位共同确定,并形成设计认可文件。扩大检测宜采用原方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1)单桩承载力试

46、验、钻芯法检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分析原因并扩大检测。 2)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高应变法等发现的、类桩,且检测数量覆盖的范围不能为补强或设计变更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时,宜采用原检测方法,在未检桩中继续扩大检测。因未埋设声测管而无法采用声波透射法扩大检测时,应改用钻芯法。 3)验证检测或扩大检测采用的方法和检测数量应得到工程建设有关房的确认。 4、当所采用的检测方法不能满足工程需要、或对检测结果有怀疑时,应进行验证检测,并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平板载荷试验方法,验证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等方法的检测结果。 2)采用高应变法、钻芯法,验证低应变法的检测结果。 3)采用钻芯法,

47、验证声波透射法的检测结果。 4)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验证高应变法的承载力结果。 5)采用水平荷载试验或竖向抗拔静载试验,验证预制桩桩身的疑似缺陷(含接头缺陷)。 6)采用开挖方式,验证桩身的疑似浅部缺陷。三、地下防水水工程三、地下防水水工程 地下工程防水一般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卷材防水、涂膜防水和水泥砂浆防水等技术措施。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分为4级。 地下防水工程必须由持有资质等级证书的防水专业队伍进行施工,主要施工人员应持有省级及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指定单位颁发的执业资格证书或防水专业岗位证书。 一)质量监督依据一)质量监督依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48、-2013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6、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2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9、施工图设计文件 二)二)质量监督重点质量监督重点; 1、防水混凝土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防水混凝土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均须符合设计要求。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均须符合设计要求。 2、涂料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涂料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低于设计厚度的得低于设计厚度的90%。 三)抽查实物 1、防水混凝土 1)防水混凝土抗渗性能应采用标准条件下养护混凝土抗渗试件的试验结果评定,试件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后制作,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续浇筑混凝土每500m3 应留置一组6个抗渗试件,且每项工程不得少于两组;采用预拌混凝土的抗渗试件,留置组数应视结构的规模和要求而定。 (2)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