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ⅰ人教版46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学案_第1页
历史必修ⅰ人教版46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学案_第2页
历史必修ⅰ人教版46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学案_第3页
历史必修ⅰ人教版46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学案_第4页
历史必修ⅰ人教版46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学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5 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1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2.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1了解南昌起义的背景、意义2理解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3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意义4探究遵义会议的内容、意义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南昌起义1、背景:(1)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2)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2.、概况(1)时间、地点:1927年8月1日,江西南昌(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叶剑英、朱德等等(3)经过:南昌起义成功后,起义军南下广东受阻,

2、兵分两路转移: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坚持斗争并于1928年4月上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另一部分进入海陆丰,与当地农民军会合。3、意义(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探究一、南昌起义请思考:1南昌起义有没有实现预期目标?提示:没有2. 起义有什么重大的意义?提示: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二、土地革命1、八七会议(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2)内容: 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3、,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3)意义: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2、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时间,地点:1927年9月,湘赣边界(2)经过:毛泽东领导的起义军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毛泽东决定放弃攻取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3)结果:1927年,毛泽东率部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3、井冈山道路(1)巩固措施开展 土地革命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进行 经济 建设,努力发展生产坚持 武装 斗争,多次粉碎敌人的反革命“ 围剿 ”(2) 理论工农

4、武装割据思想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和全国胜利。4、三次反“围剿”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19301931年,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蒋介石的三次“围剿”。(2)、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探究二、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秋收起义思考:1.秋收起义的目标是什么,结果如何?提示:进攻大城市长沙,结果失败。2.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为什么都没有成功?给中共的教训是什么?提示:都以城市为进攻目标,而城市敌人力量强大。教训:应该走“农村包围

5、城市”道路3. 在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当地的老百姓是否愿意跟随这支革命队伍? 为什么?提示:愿意,以为土地革命后,农民获得了革命热情高涨。4. 共产党人还需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提示:经济建设、武装斗争5. 。通过努力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提示: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名师点睛】工农割据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革命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最后的胜利。三、红军长征1、原因:(1)根本原因:“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2)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经过(1)

6、时间:开始时间1934年10月结束时间1936年10月(2)遵义会议时间、地点:1935年1月,贵州遵义内容A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B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C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名师点睛】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3)长征的胜利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

7、当地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去接应的红一方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4)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力量,革命新局面就开始了。探究三、红军长征请思考:1.红军为什么要长征?提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 红军长征给我们留下怎样的精神财富?提示: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误区提醒】对遵义会议的正确理解遵义会

8、议由于受形势的制约,它只是从军事上和组织上纠正了“左”倾错误,而没有从思想上彻底消除党内的“左”倾思想。(从思想上彻底消除党内的“左”倾和右倾错误是中国七大的召开)重难突破1如何理解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毛泽东在深刻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其主要内容包括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发动群众支持革命战争,巩固根据地的法宝;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阵地,是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它奠定了中国革命必须是先占农村,后占成都市,以农村包围城市

9、的理论基础,科学地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2.资本主义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都是先占城市,后占乡村。为什么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从经济上看,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十分薄弱,工人阶级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不到0.5,没有强大的工人阶级,就没有在城市发动革命的阶级基础。从政治上看,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因此,无议会可以作为合法斗争的阵地,无组织工人罢工和其他政治活动的合法权利,没有在城市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公开政治斗争的客观条件,因此中国只能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

10、、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这就是说,中国革命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看问题、想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认清矛盾的普遍性,也要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必须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高考链接(2010·重庆文综18)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解析】选A “八七会议”当纠正的错误,国民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的右倾

11、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因此选A一、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比较二、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之前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遭到抛弃,毛泽东本人被撤消了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上,在军事上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在组织上是改组党中央的领导,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解决了军事最高指挥权的问题。遵义会议之后,政治局常委作了分工,毛泽东协助周恩来指挥军事,随后由毛泽东、周恩来和王稼祥组成的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指挥全军,而在当时的情况下,实际上党中央的主要任务就是指挥军队取得长征胜利。

12、因此,我们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三、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领导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的基础上,在广大农村进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并以此来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种斗争形式,也是中国式革命道路必经的重要阶段。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一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在斗争实践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件,是土地革命的保障;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