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1 第2课时 项脊轩志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_第1页
高中语文 2-1 第2课时 项脊轩志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_第2页
高中语文 2-1 第2课时 项脊轩志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_第3页
高中语文 2-1 第2课时 项脊轩志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_第4页
高中语文 2-1 第2课时 项脊轩志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课时 项脊轩志画语导入当家人相聚的欢乐悄然离去,当你的周围不再有熟悉的声音,只剩那如血的夕阳拉长你瘦长的影子,撕扯你孤独的心灵,你流泪了,你的心在滴血。到哪里去找寻往昔的点点滴滴?寂寞凄凉里,明代著名散文家归有光忆及家中诸多往事,然物是人非,触之不及,情之所至,悲从中来,于是他写下了“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的佳作项脊轩志。研习梳理【字词梳理】1.正音渗漉( )( )修葺()栏楯()冥然兀坐()迨() 异爨()老妪()婢女()先妣() 呱呱而泣()阖门()笏板()扃牖()()枇杷()()逾庖而宴()()答案:è,ù,ì,ù,à,à,&

2、#249;,ì,é,ù,í,á,ú,á2.辨音长号( ) 亦遂增胜( ) 顶呱呱( )号角( ) 半身不遂( ) 呱呱而泣( )答案:á,à;ì,í;,。 3.辨形万有声 (à) 可爱() 老 (ù)浅 (à) 来迟() 偻()水 () 意兴阑 () 心沥血() 气(ò) 苗助长(à) 修 (ì) 仰啸歌() 毛 (ó)答案:籁,濑,獭;珊珊,姗姗,珊;妪,伛,呕,怄;揠,偃;葺,茸茸。【文言整理】1.古今异义(1)

3、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古义: 今义:佛寺或道观中住持住的房间;寺院的住持(2)往往而是古义: 今义:表示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答案:(1)一丈见方(2)到处2.词类活用(1)垣墙周庭 ( ) (2)客逾庖而宴 ( ) (3)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 ) (4)使不上漏 ( ) (5)前辟四窗 ( ) (6)内外多置小门墙 ( ) (7)亦遂增胜 ( ) (8)庭中通南北为一 ( ) 答案:(1)名词作动词 砌上围墙 (2)名词作动词 赴宴 (3)名词作动词 上朝 (4)名词作状语 从上面 (5)名词作状语 前面 ()名词作状语 在里面,在外面(7)形容词作名词 美好的景致

4、(8)数词作名词 一个整体3.一词多义(1)得又北向,不能得日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2)然室始洞然 冥然兀坐 然余居于此 (3)凡凡再变矣 轩凡四遭火 (4)顾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5)稍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6)置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内外多置小门墙 沛公则置车骑 (7)去西蜀之去南海 比去,以手阖门 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8)归后五年,吾妻来归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视死如归 (9)之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先妣抚之甚厚 儿之成,则可待乎 他日汝当用之

5、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0)而客逾庖而宴 而母立于兹 呱呱而泣 答案:(1)得到,获得。 能够,可以。 (2)的样子。 的样子。 但是。 (3)总共,一共。 总共,一共。 (4)回头看。 拜访。 难道,反而。(5)公家给的粮食。 稍微,略微。 逐渐,渐渐。 (6)放置。 设置。 放弃。 (7)距离。 离开。 除掉,去掉。 (8)女子出嫁。 回来。 归附。 回家。 (9)结构助词,的。 代词,她。 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代词,代指象笏。 音节助词,不译。 (10)连词,表顺承。 代词,你。 连词,表修饰。4.文言句式(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2)妪,先大母婢也

6、。 (3)儿寒乎?欲食乎? (4)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答案:(1)判断句,用“也”表示判断。(2)判断句,用“也”表示判断。(3)疑问句,用“乎”表示疑问。(4)疑问句,用“何也”表示疑问。【资料园地】1.走近作者归有光(15071571),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今属江苏)人。9岁能属文,后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嘉靖二十一年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因采用古教化法治民,听讼时引妇女儿童围观,用吴语断案,以抗拒上司命令,被迫离职,转为顺

7、德府通判,管理马政。后为南京太仆寺丞,参与撰修世宗实录,以劳瘁致疾,卒于南京。2.背景展示一般人认为,本文的附记是作者写作正文13年之后补写的,因为文中就有“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其后六年”“其后二年”的说法,加起来正好是13年。但是,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归有光原居昆山(今江苏昆山),“项脊轩”是他在昆山时的书斋名。他35岁中举后,迁居嘉定安亭江上,授徒讲学,不复回故里。由此可以推知,附记当作于35岁迁居之前,可能是迁居前由于翻检书箧,触及旧稿,引起了对亡妻深深的怀念,因而补写的。他18岁写正文,35岁左右补写附记,其间相距十六七年,妻死之年手植的枇杷树也生长了约五六年。这样,不仅枇杷树“亭亭

8、如盖”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且“多在外,不常居”之语也有了着落。3.诗词拾遗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 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记”,即记载事物的书籍和文章,如醉翁亭记。又为古时公文的一种,如奏记、笺记等。“书”,即信函,如手书、家书等,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等。据史记·礼书司马贞索引,“书”又为“五经六籍总名”。“志”,为记事的书或文章。如地方志、墓志、三国志等,还有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图解文本】 合作探究1.文章的第二段共写了几件事,

9、这几件事都是写“悲”的,其在情感的表达上是否一致?探究 文章的第三段共写了三件事,叙叔伯分家,大家庭崩溃;妪忆母亲,触动失母之悲;追念祖母,长号不自禁。这三件事在情感的表达上不一致。写分家,“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只在客观的记叙中寄寓深深的感叹。忆母亲,“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情动于中,却只是有泪无声,含蓄而有节制。思祖母,“令人长号不自禁”,则如汹涌的潮水,直泻而出,完全失去了控制。由内抑转为外露,由委婉渐趋强烈,感情的抒发层次清楚,感情的发展脉络清晰。2.最后两段是以后补写的,就全文而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两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探究 这一部分补记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

10、活,主要表现作者丧妻前后欢乐和悲痛的感情。妻“时至轩中”“述诸小妹语”等写得如在眼前,而“今已亭亭如盖矣”感慨尤深,让人落泪。这部分与前一部分虽然写于不同时期,但都是围绕项脊轩写家庭生活琐事,抒发自己或喜或悲的感情,前后格调一致,情感贯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3.线索是贯串材料的主线,关于本文的线索可以有多种理解,你能作出哪些理解?探究 以思想感情为线索。每当回忆起与项脊轩有关的家庭琐事时,作者就会激起感情的潮水放纵奔流,轩与情熔为一炉,相伴而行。以项脊轩为线索。项脊轩是本文感情所依托的具体事物,没有“轩”,也就引不出与“轩”有关的思想感情,一切材料都是围绕着“轩”展开的。以时间为线索。本文

11、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有关项脊轩的人和事,在人和事的叙述中抒发了感情。4.文章第三段段末一句,为何祖母平平常常一句话,会使作者“长号不自禁”呢?这与全文的风格是否一致?探究 祖母的一句话,看似平常之语,却蕴含极深的叮咛,随着岁月的流逝和作者阅历的丰富,作者的体会也愈加深刻,祖母之嘱,言犹在耳,而自己考场连连失意,对祖母的思念愈深,愧疚之情愈烈。“瞻顾遗迹”,怎不令人“长号不自禁”呢?此处作者虽是直抒胸臆,但由于作者在结构上的安排,构思巧妙,由分家而忆母,再到追忆祖母,历历写来,渐渐营造出一个“悲”的氛围,直至悲不自胜,可谓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和全文融为一体。5.对于幼年丧母的归有光来说,母亲的关怀,

12、祖母的期待是多么温暖,又多么让人眷恋啊!可现实生活中,许多同学觉得父母的唠叨让自己心烦,父母对自己的鼓励,反倒成了学习的压力,那么,你是如何看待这份浓浓的亲情呢?思路提示一 可怜天下父母心。很多人理解父母时已觉得遗憾,已到了自己身为人父人母的时候。父母有时太爱我们了,太关心我们了,才会那么唠叨,之所以让我们心烦,是因为我们不懂我们的父母爱得太急切了。思路提示二 唠叨儿女是父母爱之心切的表现,他们望子成龙的心情没有错啊!坐下来和父母谈谈心,要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心平气和地和他们交流。和睦的家庭,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文苑小憩霞光灿烂,赏读经典书卷感悟【含英咀华】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那借书满

13、架的场景,听着那偃仰啸歌的狂狷,感受着那种被书拥挤着的幸福感,然后回忆着那充满淡淡忧郁但又美好甜蜜的过去,回忆着父母朋友同学老师甜甜的微笑,沉浸在那种人人有之但又逐渐遗忘的回忆的幸福之中!然后轻轻地哭泣,又轻轻地微笑!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冥然兀坐的神情,在那寂寂的庭阶前,学喂食的少女,捋起袖子,挥手撒出谷子,引来那人至不去的小鸟。然后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注视着,融入这片静谧但又有着跳动旋律的院色之中,等待那淡了、暗了的暮霭,等待夕阳西下,庭前花开花落的那一瞬。然后脑中浮现小鸟珊珊可爱的神情,学着小鸟在跳动的旋律中享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和谐。(2009年高考湖北卷满分作文站在项脊轩的门口)亲情名

14、人名言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家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木村久一早期教育和天才)温和的语言,是善良人家庭中决不可缺少的。(印度摩奴法典)家有财产万贯,不如出个硬汉。(钱大昕恒言录)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王豫蕉窗日记)【美文欣赏】祭妹文袁 枚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如此为归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15、予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技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泉,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婜婗情状,罗缕纪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证印者矣。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目失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

16、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谓汝之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予已先一日梦汝来决,心知不详,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

17、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天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矿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

18、告我?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赏析:祭文通常有固定的格式,其内容和形式都容易公式化,为后人传诵的不多。但袁枚的祭妹文却不拘格式,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为后人传诵。这篇祭妹文是我国文学史上哀祭散文的珍品,表现了兄妹之间深挚的情感。文中作者对亡妹的哀痛之情不单单是因为对妹妹的爱,还饱含着对她的同情和怜悯,对邪恶不公的愤懑,对“一念之贞”的痛恨,对自己未尽职责的无限悔恨。这使得文章包孕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增强了震撼读者的心灵力量。被祭的袁素文是袁枚的三妹,名机,字素文。素文未出生时,其父母曾

19、与高氏指腹为婚,高氏子成人后,却是市井无赖,极多劣迹。高氏子提出解除婚约,但袁素文囿于封建礼教,竟执意不肯。婚后,素文备受凌辱,终因不堪肆虐而返居娘家。自此忍辱含垢,年仅四十岁便凄楚离世。祭妹文构思精巧,别具匠心,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从素文墓地入笔到病根祸源的交代,从野外同捉蟋蟀到书斋共读诗经,从胞妹送哥眼泪流到把盏喜迎兄长归,从离家出嫁到中道归返,从侍奉母亲以示其德到关爱长兄以显其情,从素文之死到后事料理,情节层层推进,感情波起浪涌,叙事历历可见,抒情句句见心,文情并茂,浑然一体。课堂巩固训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栏楯( ) 修葺(ì ) 栖息( ) 扃( )

20、牖B.先妣( ) 老妪( ) 阖(é )门 象笏(ù )C.尘泥渗(è )漉 冥(í )然兀坐诸父异爨(à ) 令人长号(á )D.偃( )仰啸歌 万籁(à )有声逾(ú )庖而宴 呱( )呱而泣答案:C。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难读字、多音字、形近字的读音。难读字读音要分析字形,理解词义,才能读准字音。A项“栖”应读,B项“妪”应读ù,D项“呱”应读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室始洞然(宽敞的样子)桂影斑驳(错杂)先妣抚(抚摸)之甚厚妪每(每次)谓予曰风移影动,珊珊(美好的样子)可爱吾妻来

21、归(旧时指女子出嫁)其制(形式、制式)稍异于前或凭几学书(学写字)旧时栏楯(篱笆)瞻顾(瞻仰、回顾)遗迹A. B. C. D.答案:B。室始洞然(明亮的样子),先妣抚之甚厚(对待),妪每谓予曰(常常),旧时栏楯(栏杆)。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答案:B。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词汇中词类活用现象,这是文言文阅读的难点。词类活用要分析语法结构,理解其语法功能,从而正确理解词义。A项“下”,C项“西”,D项“手”,分别修饰各项中的动词“注”“吠”“植”,都是名词作

22、状语。B项“乳”,名词作动词。4.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C.泽被后世 D.则津泽皆归其根E.以膏泽斯民答案:CE。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中实词的一词多义。实词的一词多义,要根据语境,联系上下文,正确的解释词义。A项解释为“水”;B项解释为“润泽”;C项解释为“恩泽”;D项解释为“汁液”;E项解释为“恩泽”。5.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吾属今为之虏矣( )使归就戮于秦( )A.判断句 B.被动句 C.倒装句 D.省略句答案:A,C,B,D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式。一般说文言有四种特殊句式,即

23、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文言句式有各自的特点和形式,有的有标志,有的没有标志,要根据语境来判断。6.能够表现祖母关怀孙子的一组句子是( )某所,尔母立于兹。儿寒乎?欲食乎?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A. B. C. D.答案:C 句是乳母说的话。名是乳母转述作者的母亲关心儿子的一句问话。句才是祖母的话。7.名句填空。(1)借书满架, , ,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 , , , 。(2)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 , 。 , , 。 , ,凡再变矣。答案:(1)偃仰啸

24、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2)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课后强化作业课内挖潜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

25、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26、,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室始洞然 始:才B.迨诸父异爨 迨:等到C.大母过余曰 过:看望D.客逾庖而宴 宴:宴请答案:D。宴:吃饭。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庭中通南北为一 先妣尝一至B.鸡栖于厅 而母立于兹C.顷之,持一象笏至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D.而母立于兹 久不见若影答案:A。A项,整体,一次。B项,均为介词,在。C项,均为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D项,均为代词,你。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娘以指叩门扉曰 B.往往而是C.室仅方丈 D.先妣抚之甚厚答案:A。B项,古义为“到处”,现代是时间副词;C项,古义是“一丈见方”,今义是

27、“寺院的房间或住持”;D项,古义为“对待”,今义为“安慰,保护”。4.“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结合课文看,作者“长号不自禁”的原因是( )A.物是人非,再也见不到疼爱自己的母亲和祖母了。B.有负祖母期望,屡应科举不第。C.往事历历,不堪回首,悲伤之情难以自禁。D.有对亲人的怀念,有对自己的屡试不第的悲伤,有负于亲人的抚育和期望。答案:C。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3)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答案:(1)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

28、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一样呀?(2)我们家读书好久没有取得功名的了,这个孩子取得成就,是可以等待的啊!(3)又在庭院中错杂栽种了兰、桂、竹子、树木,旧时的栏杆,也因而增添了色彩。课外拓展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

29、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人子肖母也。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纟卢,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曝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童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

30、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归有光先妣事略,有删节)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孺人中夜觉寝(醒) 无一字龃龉(上下牙齿不合,这里喻错漏)B.殇一人(死亡) 喑不能言(沉默不语)C.延画工画(请) 敦尚简实(诚恳) D.纫缀不辍(用针线等使连接起来) 从兄辄留(堂兄)答案:B。喑:失声变哑。7.下列各组

31、中全都表现母亲勤于操劳的品德的一项是( )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遇童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入城,则缉纟卢室靡弃物,家无闲人户内洒然率人人得食A. B. C. D.答案:C。是说母亲为控制生育服用偏方变成哑巴,属不幸遭遇。是说母亲宽厚。8.下列对本文评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所表达的,既有对母亲特有的短暂、辛苦一生的诚挚的纪念,又有人伦中最普遍最深切的一种感情,即对母爱的歌颂与依恋。B.本文与项脊轩志在内容上互为照应,都描述了亡母生前对仆人的宽厚。C.作者对母亲一往情深,写的虽是寻常细小的言行举止,却具有感人泪下的力量。D.本文一大特点就是借助写生活中的琐事来表

32、达自己的感情,文中没有一处直抒感情的笔墨。答案:D。文章最后一句“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就是直抒胸臆。9.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解析:首先要反复阅读原文,基本明白文意然后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句的结构,然后进行推断。不要把句子点破,某些词应属上句的,不要属下句。同时要运用一些断句技巧,如“十二年”“十六年”“者也”都是断句的标志。答案: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

33、然矣。10.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译文: (2)遇童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译文: 答案:(1)外祖父隔不了两天就差人来问候,送点东西。家里不缺吃食,先母却终日劳苦像是穷得揭不开锅。(2)待佣人有恩惠,佣仆即使被责打了,背后也不忍心责怪她。【参考译文】先母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十六岁嫁到我家。第二年,生下女儿淑静。淑静,就是我的大姊。过一年,生下我,又一年生下一男一女,一个生下就死了,另一个也只活了一年。又过了一年,生下有尚,怀孕十二个月。第二年生淑顺,过一年生有功。有功生下以后,先母哺养他比前几个儿女更

34、费力。于是她常常皱着眉头对几个女佣说:“孩子这样多,我真苦死了。”有一个老婆子用一杯水盛着两个田螺送上来,说:“把这杯水喝了,以后就不会常怀孕了。”先母举起杯,把水一气喝完,从此失声变哑,不能说话。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病故。儿女都还小,看见家里大人哭,也跟着哭,但是还以为娘睡着了。真是伤心啊!接着,家里请来画工为先母画遗像,把两个孩子带到画工眼前,对他说:“遗像鼻子以上照有光画,鼻子以下照淑静画。”因为这两个孩子面容像母亲。先母名桂。外曾祖父名明;外祖父名行,是太学生;外祖母姓何。外祖父世世辈辈住吴家桥。吴家桥在昆山县城东南,离城三十里,经过千墩浦,到南直桥,沿着小河往东就到。村子里聚居着许多人家,全都姓周。外祖父和他三个哥哥都因为富有而出名,为人忠厚正直。外祖父常常和和气气和村里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