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新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新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14 课应有格物致知识精神同步练习、基础知识1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答案:p pa angng huhu a ngng chch d |y|y o ngingib解析:注意“彷徨”韵母为后鼻音,“触”声母为翘舌音,“没”是多音字。点评:给汉字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注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前后鼻音的区别。2 2、下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 A、丁肇(zhzh a o o )中埋没(mo )没(m me i i )有B B、彷徨 (p pa ngng) (huhua ngng)中庸(y(y o ngng)测量(lili a ngng)C C、相濡(r r u )以沫

2、儒(r r u )家孺(r r u )子D D、华裔(y yi )论(l lu n n)语议论(l l u n n)点评:汉字中形拟字和多音字比较多,平时学习要注意分辨,加强记忆。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 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4 4、指出解释正确的一项(彷徨接触中庸埋没答案:C C解析:本题中主要对形似字如“濡”“儒”“孺”和多音字如“没” “论”的字音进行判断,根据字形的不同结合词义来判断读音。C C 项中儒”读第二声不是第二声。3 3、下列成语书写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A A、劳民伤财叹为观止恻隐之心不假思索B B、事必

3、恭亲人才倍出修身齐家改弦更章C C、绿草如荫源远流长格物致知各行其是D D、优柔寡断袖手旁观无理漫骂蜂涌而至答案:B B 和 D D解析:B B “恭”为“躬”,“倍”为“辈”;D D “”为“谩”,“涌”为“拥”。曰与韵母。如 b b 与 p p, j j、q q、x x 的区别,n n、I I 的区别,z z、c c 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2A.A. 平天下:扫平天下。B.B. 帆风顺:船挂满船,顺水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阻碍。C.C. 彷徨: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D.D. 治国:治理国家。答案: C C解析: C C 错,“彷徨”是通常是形容犹豫不决。 点评:汉语中的词语含义往往

4、是比较复杂的,学习时要透彻了解,加强记忆。5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A. 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明.。B.B. 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歧视.实验。C.C. 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D.D. 这种观点一一经验告诉我们一一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答案: D D解析: 仔细回顾课文,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用词的错误, 或理解词语的含义根据句意来判断, 用反选排除法得出答案, A A 项中的“发明”应改为“发现”;B B 项中的“歧视”应改为“轻视”;C C 项中的“埋没”应改为“淹没”。点评:汉语中的近义词比较多,近义词往往在本义相同

5、上的基础上,有适用对象、范围、程 度和情感色彩方面有所不同,要根据语境来判断。6 6、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A.“四书”是指大学 中庸论语和孟子。B.B. 传统儒家“格物”“致知”的途径是实验。C.C. 本文在行文过程中把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因而令人信服。D.D. 本文是一篇演说词,同时也是一篇漫谈式的论说文。作者在倡导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答案: B B解析: 回顾课文中与各句有关的内容,比较判断正误,B B 错,传统儒家“格物”“致知”的途径是自我探讨或哲理的清谈。点评:此类题有难度,学生对课文内容记忆不准,平时学习时要多阅读课文。7 7、 下列句子中,

6、不是病句的一项是( )A、因为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所以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3E、在环境激变的今天,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C、 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并且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D、 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具体细致的计划。答案: D D解析: 用反选排除法,先判断有问题的句子, A A 句是并列关系的复句,不是因果关系的复种,所以“因为” “所以”关联词使用不当;B B 缺少主语,C C “并不是”与“并且是”前后否事实上与肯定的句式不能用“并且”关联词连接,答案为D D。点评: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

7、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 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 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8 8、 给下面的一段文字加标点符号。在中国的传统教育里 最重要的书是 四书 四书 的大大学里这样说 一个人教育的出发 点是 格物 和 致知 就是说 从探索物体而得到知识答案: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 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索物体而得到知识。解析: 阅读句子,了解内容,分析句子的结构,根据标点符号的作用来标注。点评:对标点

8、符号的使用要重视,平时学习中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9 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 _2最使找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的办法一一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彷徨: _3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激变: _4新的知识不可能由自我探讨或哲理的清谈而求得。清谈: _答案: 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 | 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 激烈变化。 | | 不切实际的谈论。解析:了解词语的本义,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理解词语在句中的含义。4点评:汉语中词语表达的意义往往随语境的不同而变化,学习中要注意理解记忆。1010、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应付

9、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请你以“自信”为话题,写一个相同关系的复句。自信不但是_,而且_。答案:自信不但是在学习文化知识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成功的关键。解析:“不但”“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所以在表述“自信”时,后一句的意义比前一句的意义要进一层,目的是强调后一句的内容。点评:本题不难,根据主题词“自信”写出递进关系的句子即可。1111、根据本义写出相应的成语。A.A.船挂满帆,一路顺风行驶。B.B.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C.C.一抬脚就成功。D.D.事情在于人做。答案:A A .一帆风顺|B|B .袖手旁观|C|C .一蹴而就| | .事在人为解析:根

10、据释义,抓住关系字词,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成语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字,如“蹴”“事”。点评:成语中汉语中的精华,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学会使用。1212、用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1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 _ 传统教育的目的并 寻求新知识,_ 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2实验的过程 _ 消极的观察, _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3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_ 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 _ 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答案:因为| |不是| |而是| |不是| |而是| |不但| |而且解析:仔细阅读句子,辨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判断使用的关联词。点评:关联词一般在复句中使用,学习

11、时要了解复句的类型及所对应的关联词。1313、试比较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词语,指出哪个词最合适,并说明原因。1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试、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52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撑、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3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 (领悟、 领会) 的。答案:测量,因为“测试”是对机械、仪器和电器等的性能和精度进行测量,而此句的意 思是用仪器对科学实验中的有关数值进行确定, 故用“测量”。 支配, 因为“支配”是对 人或事物起引导和控制的作用, 而“支撑”是抵抗住压力使东西不倒塌或勉强维持。 领悟,“领会”一般与“精

12、神”等搭配,“领悟”一般与“知识”等搭配。解析: 根据句子的意思比较括号中近义词的区别, 从词语表达的意义和搭配对象方面来说明 选用的理由。点评:汉语中的近义词比较多,近义词往往在本义相同上的基础上,有适用对象、范围、程 度和情感色彩方面有所不同,要根据语境来判断。1414、 你认为,我们今天的教育,应该如何做到培养实验的精神?答案: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1测量,因为“测试”是对机械、仪器和电器等的性能和精度进行测量,而此句的意思是用仪器对科学实验中的有关数值进行确定,故用“测量”。支配,因为“支配”是对 人或事物起引导和控制的作用,而“支撑”

13、是抵抗住压力使东西不倒塌或勉强维持。 领悟,“领会”一般与“精神”等搭配,“领悟”一般与“知识”等搭配。解析: 首先了解课文中作者对“实验精神”的阐述, 了解什么是“实验的精神”即注重动手 能力的培养,用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从这方面结合现实生活来谈即可。点评:对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理解,要与课文中作者表达的观点结合起来分析。1515、 从文中看出,什么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答案: 对事物的客观探索,探索的过程是有想象力、有计划的。解析: 回顾课文,根据所学所记,理解作者关于“格物致知精神”的阐述,加以理解作答即可。点评:对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理解,要与课文中作者表达的观点结合起来分析。1616

14、、 作者要强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现在的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解析: 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了解作者“格物致知精神”的阐述,根据相关内容理解作答即可。 点评:对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理解,要与课文中作者表达的观点结合起来分析。1717、根据作者的论述可知中国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什么缺点? 答案: 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解析: 抓住题目中的答点“中国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什么缺点”, 根据所学所记, 梳理课文内 容,从作者强调的“实验精神”方面来概括说明。6点评:对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理解,要与课文中作者表

15、达的观点结合起来分析。二、课内阅读1818、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不但在研究学术中是不可缺少的, 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 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 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 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 力。 在环境激变的今天, 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这意 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

16、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 极的袖手旁观,而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 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1)_ 选文主要用的论证方法是。答案: 道理论证解析: 首先要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特点,再根据文中内容判断作答 点评: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有摆事实、讲道理、即摆事实又讲道理,在讲道理中还有比喻 证论、引用证论、类比论证以及正反论证等。( 2 2)从选文内容看,作者强调对于格物和致知要有“新的认识和思考”,这主要指什么?答案: 培养实验的精神,要有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解析: 根据“新的认识和思考”这一

17、答点梳理文段内容,结合原文,找到相关的语句。 点评:理解文中有关问题,要抓住问题的关键点梳理有关内容来理解作答。( 3 3)本段论述的是什么问题?答案: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应该是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解析:根据文段开关与结尾两句的内容, 从“格物致知精神”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方面来 概括中心意思。点评:议论文文段的中心意思要概括文段中作者总评性的句子来分析概括。四、拓展阅读1919、科学就是探求真理。 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艰难曲折的过程。常常有这样的情形: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掌握资料的差异,认识的方法不同,就会 出现“横看成岭侧咸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情况,以至引起学

18、术上的论争。因此,有作为 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的意见看做对自己的莫大帮助,把对自己的批评当做珍贵的友谊。正7如李四光同志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的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励。”歌德也说:“我们赞同的东西使我们处之泰然,我们反对的东西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这都是因为,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 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 退一步说,即使错误的反对意见, 对自己的科学研究也是很有好处的。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为探讨定比定律,进行了长达几年的辩论。最后普鲁斯特成为辩论的获胜者,发现了定比定律,但他并未因此趾高气扬,相反,他对贝索勒倾吐了衷心的 感激之情,说:“要不是你的质难,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

19、究定比定律的。”并宣告,发现定 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功劳。今天,为了四化建设而钻研科学的崇高志向,使科学工作者胸 怀更为宽广,虚怀若谷,可容得下百川之流,听得进“敌对”意见。(1 1)对本文的论点,人们有四种意见,你认为哪一种意见正确,?A A、 科学就是探求真理。B B、 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艰难曲折的过程。C C、 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的意见看做对自己的莫大帮助。D D、 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答案:C C解析:阅读文段,了解作者议论的主要内容,找到作者归结议论的句子,可抓住标志性词语的提示来判断,如本文中的“因此” 一词。点评:议论文中的论点是作者表达主要观点,首先要了解作者议论的话题,再根据话题找到作者总结评论的句子来概括论点。(2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用了哪种表达方式?A A、议论 B B、说明 C C、抒情 D D、叙述 E E、描写 答案:D D解析:首先要了解五种表达方式的特点,根据文中划线句来判断。 文中划线句是客观地陈述事实,所以是叙述。点评:五种表达方式是很重要的语文知识,学习里要理解掌握。(3)(3) 引号主要有以下用法,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句话中的引号各是哪种用法?将应选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_ _A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