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古典文学看日语文字的形成及其发展_图文_第1页
从日本古典文学看日语文字的形成及其发展_图文_第2页
从日本古典文学看日语文字的形成及其发展_图文_第3页
从日本古典文学看日语文字的形成及其发展_图文_第4页
从日本古典文学看日语文字的形成及其发展_图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日本古典文学看日语文字的形成及其发展 王春苗(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外国语系,广东中山528400摘要:日语的文字包括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日 语中的汉字是引进中国的文字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来 的.而平假名和片假名的产生也与汉字密不可分。一种文 字的产生往往会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文学只有依 赖文字才能得以流传.同时文学也忠实地记录和反映了 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本文从日本的古典文学作品出 发。对日语文字的形成及发展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日语文字汉字形成发展众所周知,日语文字中包含着大鼍的汉字,因此不懂 日语或者初学日语的中国人.也能够根据汉字“望文生 义”,猜出日语篇章的大概意思。当然这种“望

2、文生义”是 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的。特别是文中汉字较少的情况下。 但由此不难看出,日语和汉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语 中的汉字是对中国汉字的直接引用或变更.平假名由中 国汉字的草书变换而来。片假名则根据中国汉字的偏旁 部首创造出来。这对于学习日语或对日语有一定了解的 人而言早已耳熟能详。但是。一种文字的产生绝不仅仅是 一两句话那么简单,都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在历史 长河中经过大浪淘沙般的千锤百炼凝结而成。文学作品 作为人类经验和智慧的文字载体。它只有依赖文字才能 得以流传。同时又忠实地记录和反映了文字的形成及发 展过程。本文拟从日本古典文学作品出发。对日语文字的 形成及其发展进行一番探讨和研

3、究。一、汉字的传入与万叶假名汉字是在公元4-5世纪从中国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 本的。在汉字传人日本之前,古代的日本仅有口头语言, 并无用于记录的文字。汉字的传人使日本由无文字社会 进入到了文字社会,由口头传承文化进入到了记录文化 的时代。由于汉字的传人,日本大量的古代文化遗产如神 话传说、上古歌谣等都得以记录并保存下来。不仅如此, 儒教、佛教的文化和思想也随着汉字传人到日本。从而促 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和繁荣。那么汉字传入日本之后是 如何被接受和使用。并转化为日本本国的记录文字的呢? 下面将从日本的上代文学的表记中一探究竟。日本历史上第一部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籍是成书于 公元712年左右的古事记。公

4、元712年左右,天明天皇下 敕命。让太安万侣记录稗田阿礼习诵记忆的历史资料,将 开天辟地以来一直到推古天皇时代的神话传说与历史记 录下来。古事记之后,记录创世神话和直至持统天皇时 代历史的日本书记以及记录各地风土人情的风土记 也在天皇的敕命下编撰成功。这三本著作均是用汉字记 录的,汉字的功用略有不同。具体而言,书中的神话传说 和历史记录部分大多采用变体的汉文体,即日本人学习 汉语写作时产生的生硬或日本式的表达。这种文体不是 地道的古汉语.所以称为变体汉文;而书中出现的歌谣则 采用的是日后被称为“万叶假名”的一种文字,这种文字 并不是真正的日语中的假名.而是在完全不考虑汉字意 义的情况下。把汉字

5、当成纯粹的表音符号来表示日本固 有词汇的读音。因为在上代歌谣作品万叶集中大量使 用。因此这种文字被称为“万叶假名”。例如用“夜麻”、“也 末”来表示日语的“它圭”(即“山”,日语中读作yama,用 “由岐”表示“印誊”(即“雪”,H语中读作yuki,用“安米” 表示“南幻”(即“雨”,日语中读作ame用“名津蚊为”表示 “各,加L”(即“懔力、L-、”,日语中读作natukashi等。 由此可见.上代文学作品均是以汉文撰写或以汉字 记录的。刚刚传人日本的汉字尚未转化为日本本土的文 字。变体汉文和“万叶假名”的分用反映了古代日本人在 文字使用方面的一种倾向性,即历史传记或正式公文等 用汉文来记录

6、.而直抒胸臆的诗歌等则多是采用假名来 表记。此外,从“万叶假名”的使用中也可以看出古代日本 人努力使用本土语言的倾向,而随着假名表记技巧的发 展.运用简单平易的汉字来表示本土词汇读音的倾向也 越来越强。这为后来平假名和片假名的产生奠定了一定 的基础。二、平假名的产生与“女流文学”不论是变体汉文还是万叶假名,均用汉字作为表记 文字.而由汉字到假名的转变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历史过 程。如上文所述。万叶假名发展到后期开始使用越来越简 单的汉字来表音.而同时表达同一个读音的汉字也由多 个慢慢整理集中为一个或少数几个。例如表示“南”的读 音的汉字原本有“阿”“安”“亚”“恶”“爱”等,后逐渐集中 为“安”。

7、而“安”进一步经过简化和草写即变成了如今广 泛使用的平假名“南”。那么在汉字向假名的转化中充当 主力军的是哪些阶层的人呢,他们义是在怎样的契机下 促成了这场转变呢?下面从平安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对此 进行探索。平假名在平安时代初期即公元9世纪左右产生,“假 名”这个称呼后世才有,产生之初称为“女手”,意为“女子 使用的文字”。那么有没有与“假名”相对应的“真名”呢? 答案是有,所谓“真名”即汉字。如上文所述,在平安时代 以前,汉字是唯一的书写形式,广泛用于历史文献和官方 记录等的记录。但是同中国一样,当时在朝为官的大多为 男子,也就是说只有一小部分贵族男性子弟才有机会学 习和使用汉字。加之汉字对当

8、时的日本人来说还是一种 比较难以掌握和不易流传的文字,因此平民百姓和贵族 中的女性鲜有学习和使用汉字的机会。而古代日本的基 本教学形式即家庭式的私塾教学却为贵族女性的学习提 供了机会。当家族中的男子在私塾中学习汉字及文化的 时候.略有学识的家中女子出于种种目的会在私塾外偷41万方数据偷学习。由于听课条件的限制加上心情的紧张,为方便起 见女子在书写记笔记时会采取便于书写的草写体,进一 步简化成代表汉字的符号。这种符号即“女手”,即后来所 说的“平假名”。当然这只是目前关于平假名产生过程的 一种推测。但是平安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却为这一推测的 合理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作为“女-T-”的平假名阂为是由女

9、性创造并广泛使用 的,所以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非正规的幼稚的表记方法. 且受到了男性的普遍排斥。但是平假名作为一种简便且 能够自由表达心境的文字得到了文人的青睐。平安时代 的一位著名歌人纪贯之于公元935年写成了El记文学代 表作品土佐日记,描述了自己任满回京途中55天的行 程及经历。书中是这样开篇的:“听说男子们在写一种日 记的东西,作为女性的我也想尝试着写一些。某年12月21日,午后八时左右离家肩程。现将此前前后后之琐事略加 记载。写成此书。”这里所说的“男子们写的日记”即用汉 字记录朝廷公事的公文备忘录。而纪贯之假托自己是一 位女性。从而用可以直抒胸臆的假名写出了个人的生活 思想记录。由此

10、可见,假名虽然在当时地位并不是很高, 但在表达个人生活、情感和思想等方面却极为便利。受 土佐El记的影响,平安时代先后出现了蜻蛉El记、 更级日记等优秀的日记文学作品。此外,151本第一部长 篇小说源氏物语也出现于这一时代。在源氏物语的 影响下,当时还出现了堤中纳言物语、落湟物语等一 大批物语文学作品。日记文学和物语文学在平安时代文 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作品都是 用假名写成的。而且除土佐日记作者假托女性之笔来 著作外。其余作者均为实实在在的女性,因此这些作品被 称为“女流文学”。由此不难看出,平安时代女流文学的繁 荣与假名的产生是分不开的。简洁轻妙的平假名的出现 促进了女

11、流文学的发展,而女流文学的发展又促使了假 名的广泛使用。随着假名的普及,公元905盔1z。纪贯之等人 根据醍醐天皇的敕命开始选编古今和歌集。同为和歌 集,与万叶集不同的是,古今和歌集中收录的和歌已 经全部是以平假名写成的了。至此。由平安女性创造的平 假名逐渐在宫廷及贵族男性中普及开来。三、片假名的产生与僧侣文学El语中的假名包括平假名和片假名。与平假名不同, 片假名是从中国汉字的楷书取出符合声音的汉字的一部 分简化而来的,是平安时代初期为了训读汉文而发明的。 特别是由中国传人的日本的佛经均是用汉字写成的,而 日本的文人和僧人在阅读这些佛经的时候.不可能按照 汉语的发音来读。因此,为了记住每个汉

12、字的日语读音, 他们就在该字旁边标注一个汉字来表音。但是字里行间 的空间是有限的,于是他们就想出了一种办法。那就是 用汉字的偏旁部首或某一部分来代替该汉字。这就是最 初的片假名。因此片假名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只是作 为表音符号存在的。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字是公元10世 纪以后的事情了。同时由于这种假名符号广泛用于佛经 的阅读中.因此更多地得到了僧侣的青睐。特别在公元 1l世纪以后,僧侣们已经广泛地开始使用片假名来记录 诗词歌赋和一般性文章了。成书于公元12-廿.纪初的今 昔物语集广泛使用了一种称为“汉文训读”的文体,即 在汉字旁边中表以小字号的片假名。因为书中一千多余 则故事均是以“今,、昔”开

13、头,而以“卜十厶螽lJ怯八夕 ,p卜t”结尾,故被称为今昔物语集。其中采用的文体 与佛经阅读中广泛使用的字音表记方法极为类似,但在 此片假名已不仅仅是读音符号。而是作为文章中的一种 文体有着自身固定的语义。d:#l-,从内容上看,今昔物 语集主要包括“震邑(中国物语”、“本朝(Et本佛教说 话”、“本朝(日本世俗说话”三部分,与佛教相关的内容 占了绝大部分,同时与中国的联系也很密切。虽然关于 今昔物语集的作者至今未有定论,但学者大多认为是 京都或奈良周边寺庙中的一名僧人。由此不难看出片假 名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字与平安后期僧侣文学的发 展是分不开的。不过片假名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现

14、 在普遍使用的片假名文字确定下来是在明治时期,在此 之前一个发音往往有多个片假名对应存在。这种状况直 到明治时代(公元19世纪才有了根本性改观。明治政府 对片假名的书写和表记进行了明确的限定,并要求政府 公文等均采用汉字和片假名进行记录。同时小学生学习 文字也都从片假名开始。片假名作为最基本的一种文字 有了广泛的使用。二战后,日本政府对文字的使用规则进 行了大幅度的调整,规定普通文章用汉字和平假名混合 书写的方式。而片假名只用于外来语、拟声词、拟态词等 的表记。至此,日语文字的使用规范才最终形成。一般认为,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和接纳外来文化的 民族。对于古代日本来说,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邻邦中 国一直是其积极效仿的榜样。从政治制度到文艺思潮,从 水稻种植到城郭建筑.古代日本从博大精深的大陆文化 中吸取了无以计数的养分,并将其充分溶解和吸收。从而 促进了本国文化的发展和兴盛,而文字是其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