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03 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即景抒情诗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注。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 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诗眼”分别是“咽”、 “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 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
2、 意境 ) 。5、( 03 年夏季北京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题。- 即景抒情诗江楼感旧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
3、处在, 桃花依旧笑春风。 ”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答:(体裁)_(内容) _(写法) _参考答案:( 1)、 BE( 2)、体裁: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内容:(1)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 ( 2)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以上两点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写法:( 1)都是在第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2)都拿去年与今年相比。以上两点答出任意一点即可。6、( 03 年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0 分) -即景抒情诗望海楼米芾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白尺连。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
4、。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 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沧州:滨水的地方。17、本诗所咏的是望海楼,却先写铁瓮城耸立云间,临近青天,作用是()。 (2分)18、本诗颔联在两句之首分别冠以“三峡”、“六朝”,从()和()两个方面拓展了诗歌的境界,增强了诗歌的气势。( 2 分)19、对“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2 分) A、登楼望江,联想到了三峡的险峻 B、片片帆影,倒映在诗人的酒樽里C、征帆流舸,激起诗人饮酒的豪情 D、涛声阵阵,引发诗人作诗的雅兴20、这首诗的颈联多角度写景,请具体说明其中的两点( 2 分)( 1)( 2)答
5、案: 17. 烘托望海楼的高峻18. 空间时间 19.B20. 要点:( 1)色彩(红、白)( 2)声音(画角)( 3)动态(催、起)(写出其中的两点即可)2、( 04 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即景抒情诗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 ?为什么 ?答案: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
6、柳初醒,嫩黄浅碧,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作者用一“闹”字, 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 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7、( 04 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 即景抒情诗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无一“情”字, 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 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答案: 16、“凉”。“凉”字既写天凉,
7、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8、( 04 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 即景抒情诗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答
8、案: 16、(1)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 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2) 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16、( 04 重庆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即景抒情东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 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
9、感。 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 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 又是如何体现的。(1) 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2) 体现的思想情趣:(3) 如何体现的:答案: 16、( 6 分)( 1)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 (3)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1、( 05 福建秋季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即景抒情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 乾
10、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1)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4 分 )(2)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 分)答案: 10、(6 分 )(1) “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 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 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 且更新颖。( 意思对即可 )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5、( 05 湖北卷)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
11、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即景抒情诗汉宫秋第三折 梅花酒 呀 ! 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寒蜇:寒蝉。(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4 分)( 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
12、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2 分)答案: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 伤心离别;想象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 痛感孤独。(4分)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2 分)10、( 05 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 即景抒情诗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前人认为, “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 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
13、析。答案: 16. 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 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常心理, 在写法上别出蹊径, 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 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11、( 05 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 即景抒情江宁夹口三首 ( 其三 ) 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舟下建溪宋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1)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
14、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 ?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 ?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 分)(2) 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 ?为什么 ?请简要赏析。 (4 分)答案: 17、(1)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 ( 小) 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氛围”“心绪”各 2 分。)(2) 可以有三种答案:“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 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 也有失意与怅惘, 更有
15、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 (“心情”只要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不要求全面。)“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 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二者各有其妙。 ( 理由见上 ) 只答出哪一个更好而没有具体分析的,不给分。12、( 05 全国卷 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做答( 8 分) - 即景抒情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三四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 “作诗不过
16、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自诗。答案:(1)修辞方法:对偶。 “芳树”对“春山”, “花”对“鸟”, “自落”对“空啼”。( 2)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考“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16、( 05 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 即景抒情诗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 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
17、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答案:( 1)“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9、(06 辽宁卷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即景抒情诗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1)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3 分 )(2) 请结
18、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5 分)16、答案: (1) 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3 分)(2)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 (3 分) 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2 分)11、(06 全国卷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 即景抒情诗南柯子 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三
19、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贴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答:(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答:12、答案:( 1)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不是为惜春伤怀。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2007 年1、( 07 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 即景
20、抒情诗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十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断火试断茶,诗酒趋年华。注超然台:在密州( 今山东诸城 ) 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答:(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答:12、( 1)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有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 2)“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觉察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
21、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相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寓情于景的功力。2、( 07 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 即景抒情诗武夷山中(宋)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十年:宋德 ?元年( 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德思想感情?( 3
22、分)(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 分)4、( 07 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 即景抒情诗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清具体说明。( 4 分)(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4 分)答案:( 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等前虫鸣的现象;( 1 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 1
23、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 1 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1 分)( 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 1 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 1 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 1 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 分)8、( 07 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即景抒情诗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1)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2 分 )
24、(2)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 分)10、( 6 分)( 1)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 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 “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的孤独、 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 “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15、( 07 江西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 即景抒情诗金陵晚望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金陵图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注:高蟾
25、、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答: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答: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 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 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难画成的。1、( 08 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 即景抒情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26、。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潘大临(约 10571106) :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l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2) 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答:参考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 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
27、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 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2、( 08 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 即景抒情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李弥逊( 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
28、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答案:12、(1) 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 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2) 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7、( 08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 即景抒情诗小孤山宋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
29、,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 65 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答案:( 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 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 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
30、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偶尔存留的孤山与没世仅存的孤臣相应, 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 比喻贴切。13、( 08 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即景抒情诗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1)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 分)(2)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10、( 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
31、;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14、( 08 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 即景抒情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 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 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 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 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
32、飞翔, 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16、( 08 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 分) - 即景抒情诗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捻 (ni n) :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 分)(答)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4 分)(答)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
33、: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 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18、( 08 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 即景抒情日暮倚杖水边(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此诗颔联以和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2 分)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 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 4 分)答案:1
34、6、屈原、白居易内容: 漂泊的旅思; 谪官的愁思; 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年华易逝的伤感;宦海浮沉的厌倦。特点:触景生情, 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 以“羁绪”领起全篇。4、( 09 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即景抒情诗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注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这首词中
35、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 分)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 分)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 骑黄鹤”, 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 分)答案:想当年,到而今。借代。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 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14、(09 年四川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即景抒情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
36、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 分)(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6 分)答案:( 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 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16、( 09 年广东卷) 10. 阅读下面的诗歌,
37、然后回答问题。(7 分) - 即景抒情月杜甫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注: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故故:常常,频频。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从“万里”、 “时时”、 “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 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 分)答案:全诗以明月兴思情, 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 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 形成一种清丽深婉、 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 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 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
38、故园亲人的思念。 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 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 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万里”一词, 突出空间范围之广, 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夜久”一词, 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 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 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 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10、(10 年重庆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菩萨蛮 ?北固题壁(清)郭麟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
39、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 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2 分 )即景抒怀(2) 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 (4 分)参考答案:( 1)以江流被山阻止喻命运不畅,暗写自己的壮志难酬。标准答案: “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 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花亦眠点评:此答案是在解答“住”字的表达效果,非揭示其含义( 2)不矛盾:上阕因同情江流被群山所阻,作者为之忧愁;下阕看到山势孤立,不能阻挡自己的前行,乐观自信而笑。标准答案:从“愁”到“笑
40、”, 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 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12、(10 年湖南卷) 1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7 分)- 即景抒怀好事近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本词写于作者 54 岁时东归江行途中。(1)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 分)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涧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
41、色彩丰富的美景,是以愉悦人心。(2) 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 分)答:下片紧扣江行特点, 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 生活上别无奢求, 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16、( 10 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 即景抒怀雨陈与义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注)陈与义( 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
42、京城。8. 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 分)9. 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 分)答案:8、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 (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 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9、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 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17、( 10 年浙江卷)阅读
43、下面这首诗,完成22 23 题。( 6 分) - 即景抒怀定林(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仍:又。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 分)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3 分)参考答案:22、“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 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23、参考答案:诗人被罢官后,寄情自然山水,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6
44、、( 11 重庆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 即景抒怀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4 分)(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2 分)参考答案:12.(6 分)(1) 奔波忙碌 ( 几问津、忙于我 ) ,孤身在外 ( 孤枕 ) ,思念家乡 ( 乡国梦 ) ,朋友零落( 交游落落 ) 。(2) 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9、( 11 江西卷) 14.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
45、题。( 8 分) - 即景抒怀清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 4 分)( 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 4 分)参考答案:14. ( 8 分)( 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 ( 2)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
46、无奈的超脱。(注释)( 1)桃李笑:形容桃花、李花盛开。( 2)冢:坟墓。( 3)蛰:动物冬眠。( 4)这句诗用的是孟子中的一个寓言,讲的是齐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反而在其妻妾面前夸耀有富人请他喝酒。( 5)这句诗用的是春秋时的一个典故。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 6)是:对,正确。( 7)蓬蒿:“茼蒿”的俗称。此指杂草。11、( 11 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 分) - 即景抒怀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出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A. 词中所写的春天是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
47、?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3 分)B.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分)参考答案:( 1)早春黄鹂刚刚啼叫,毛毛细雨,小草刚发芽( 2)对早春的喜爱;“休辞”、“人易老”、“莫待”,表达了作者一种珍惜光阴和时间,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时光的感慨!4、(12 安徽卷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 9 题。即景抒怀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 <最爱东山晴后雪 >二绝句中的一首。8.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 分)答:_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4 分)答:_答案:8. 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 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 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 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 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9、“软”字以触觉写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买卖合同买卖合同范例
- 充电桩承包协议合同范例
- 2025果品(香蕉)采购合同
- 产品电商销售合同范例
- 优惠商务楼租赁合同范例
- 债务公司借款合同范例
- 亚马逊卖家转让合同范例
- 个人店铺招人合同范例
- 保险委托合同范例
- 俩人开公司合同范例
- 药用植物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
- 评职称业绩合同协议书
- 广东省佛山2022-2023学年外研版八年级下学期英语期末模拟试卷(二)
- 四年级《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阅读测评题
- 2020-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英语试卷(5年真题+答案解析)
- 2024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二模地理试题
- 2024年重庆八中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 MOOC 中国特色文化英语教学-苏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职业道德与法律说课稿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2部分:锅炉机组》DLT 5190.2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