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红塔区后所中学数学教案红塔区后所中学数学教案 (七年级下学期) 教案序号 总第 课时(一课一个教案) 教案书写人 初一备课组 教学课题 认识百万分之一认识百万分之一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借助自己熟悉的事物,感受较小数。 2通过分析、交流、合作,加深对较小数的认知,发展数感。 3能用科学技术法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感受愉快学习。 教学重、 难、疑点 对较小数字的信息作合理的解释和推断,感受较小数,发展数感,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 教学方法 教 法 引导探索研究发现法 学 法 主动探索研究发现法 教具学具 准 备 计算器、直尺
2、、投影片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设设 计计 巧设情景 导入新课 见过程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与步骤 课 堂 要 素 提 示 充分体现充分体现 “自主自主、合作合作,分层评价分层评价”(渗透探究的内涵渗透探究的内涵)的教学特色的教学特色 (力求课堂活而不乱,实而不闷)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情感是力量的源泉” 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搜索力、发现力、概括力、想象力、记忆力 思维力、操作力、应变力、创造力和自我调控力 教师活动 (恰到好处的主导作用) 学生活动 (体现充分的主体作用) 一、复习提问一、复习提问 1我们已学过一百万有多大,请结合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来描述这些大
3、数。 2什么叫科学记数法?把下列各数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 (1)2500000 (2)753000 (3)205000000 中等生回答 其他同学监督 知 识 与 技 能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3在科学计算器上表示910295. 1和12109 . 2。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 出示投影: “议一议”前三幅图(让学生阅读,思考) 教师提出问题: 一百万分之一有多少呢?提示本节内容,导入课题“认识百万分之一” 三、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加深对绝对值较小数三、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加深对绝对值较小数的认知的认知 1 出示投影: “议一议” (1) 让学生计算
4、珠穆朗玛峰高度的千分之一是多少?相当于几层楼的高度? (2) 让学生计算珠穆朗玛峰高度的百万分之一是多少?并直观地描述这个长度。 2出示投影: “议一议” (1)让学生计算出天安门面积的百分之一的面积,并用语言描述。 (2) 让学生计算出天安门面积的万分之一及百万分之一的面积,并用语言描述。 教师综述: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会接触到较大的数,同时也会接触到较小的数。通过刚才大家的计算,交流体会,感受到一个物体的高度或面积的百万分之一的大小。使大家认识了百万分之一。 3出示投影: “做一做” 学生活动: 解后反思:从刚才活动中,你们感受到什么?从自己身边再举出包含有较小数的例子。 四、学生完成随堂练习
5、四、学生完成随堂练习 教师视学生情况,若有困难可提示:1、几吨的百万分之一是多少吨?是多少克?2、再估计图中动物的体重。 五、继续探索新知识,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小数五、继续探索新知识,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小数 1 正的纯小数的科学记数法表示: (1)学生填空: 551010100001. 0 进入情 同桌或小组“议一议” 加深对绝对值较小数 的认识。感受数的大小 通过刚才大家的计算,交流体会,感受到一个物体的高度或面积的百万分之一的大小。使大家认识了百万分之一。 (1)测量一张纸大约有多厚(以毫米为单位) (2)把一张纸的厚度转换成以微米为单位的量。 (3)计算多少个直径为 1 微米
6、的细胞首尾相连能达到 1 毫米。 独立做答 (2)总结规律:n1001.0 . 0 教师:一般地把一个绝对值小于 1 的数也可以表示成na 10的形式,其中101a,n 为负整数,n等于非零的数前面的连续零的个数。 六、小结六、小结 今天你学到什么知识? 1 感受了百万分之一有多小。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 小组讨论总结规律 参与小结 精选课堂练习 基 础 题 有 广 度 (投影显示或书面练习) 提 高 题 有 梯 度 (投影显示或书面练习) (习题适应全体学生) 见过程 (习题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巧布课外 作业 巩 固 基 础 提 升 能 力 拓 展 思 维 (巧字体现在试题能面
7、向生活,面向生产,面向社会,面向“三考” ,能紧跟时代步伐,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及其能力) (自编或从各种资料上精选试题,份量适中,不能给学生加重负担) 课本 77 页习题 3.1 课 后 记 (本课或本章节教学反思) 红塔区后所中学数学教案红塔区后所中学数学教案 (七年级下学期) 教案序号 总第 课时(一课一个教案) 教案书写人 初一备课组 教学课题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在测量情境中体会用近似数表示长度的必然性,能用近似数表示生活中的数量。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四舍五入取近似值。 3、对于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能说出它精确
8、到哪一位,它们有几个有效数 字,是什么。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 难、疑点 按要求取近似值,能说出它精确到哪一位,有几个有效数字, 按精确到哪一位的要求,四舍五入取近似值。 教学方法 教 法 引导探索研究发现法 学 法 主动探索研究发现法 教具学具 准 备 投影仪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设设 计计 巧设情景 导入新课 见过程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与步骤 课 堂 要 素 提 示 充分体现充分体现 “自主自主、合作合作,分层评价分层评价”(渗透探究的内涵渗透探究的内涵)的教学特色的教学特色 (力求课堂活而不
9、乱,实而不闷)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情感是力量的源泉” 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搜索力、发现力、概括力、想象力、记忆力 思维力、操作力、应变力、创造力和自我调控力 教师活动 (恰到好处的主导作用) 学生活动 (体现充分的主体作用) 一、创设情景引入一、创设情景引入 出示投影:78页彩图 二、新课:二、新课: (一)、通过学生的活动,加深对近似数的理解, 学生组内合作讨论 交流解决问题。 知 识 与 技 能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并讲解例题1、2 (二)、练习: 1、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1)某歌星在体育馆举办音乐会,大约有一万二千人参加;( )
10、 (2) 检查一双没洗过的手,发现带有各种细菌80000万个;( ) (3) 张明家里养了5只鸡;( ) (4)1990年人口普查,我国的人口总数为11.6亿;( ) (5)小王身高为1.53米;(6)月球与地球相距约为38万千米;( ) (7)圆周率取3.14156( ) 2小明量得一条线长为3.652米,按下列要求取这个数的近似数: (1)四舍五入到十分位_ (2)四舍五入到百分位_ (3)四舍五入到个位_ 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在上题中,小明得到的近似数分别精确到那一位。 3、下面
11、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那一位 0.320 _; 123.3 _; 5.60 _; 204 _; 5.93万_; 4106 . 1_; 4小亮量得某人三级跳的距离是12.9546米,按下列要求取这个数的近似数: (1)精确到0.1_ (2)精确到0.01_ (3)精确到0.001_ 5把数73600精确到千位得到的近似_ 精确到万位得到的近似数是_ 6近似数3.70所表示的精确值a的范围是( ) (A)705. 3695. 3a (B)80. 36 . 3a (C)705. 3695. 3a (D)705. 3700. 3a 参与例题教学 (投影)学生先独立 作答、同伴交流 之后集体交流
12、、教师 及时纠正 学生通过做题归纳结论 (三)讲解精确度、有效数字的概念: 对于一个近似数从 边第 个不是 的数字起,到 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有效数字数字。 如:1、0.03296精确到万分位是 ,有 个有效数字,它们是 2、数 0.8050 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是 3、数 4.8105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是 4、数 5.31 万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是 四、讲解例题,解后反思,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练习: 一箱雪梨的质量为 20.95 , 按下面的要求分别取值: (1)精确到 10 是 ,有 个有效数字,它们是 (2)精确到 1 是 ,有 个有效数字
13、,它们是 (3)精确到0.1是 ,有 个有效数字,它们是 五、小结:什么是有效数字?按精确到哪一位,求近似值时要注意什么? 在学生做题的基础上 教师给出定义 通过练习反思定义 学生自己总结 精选课堂练习 基 础 题 有 广 度 (投影显示或书面练习) 提 高 题 有 梯 度 (投影显示或书面练习) (习题适应全体学生) 见过程 (习题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巧布课外 作业 巩 固 基 础 提 升 能 力 拓 展 思 维 (巧字体现在试题能面向生活,面向生产,面向社会,面向“三考” ,能紧跟时代步伐,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及其能力) (自编或从各种资料上精选试
14、题,份量适中,不能给学生加重负担) 作业:P83习题 1、2 课 后 记 (本课或本章节教学反思) 红塔区后所中学数学教案红塔区后所中学数学教案 (七年级下学期) 教案序号 总第 课时(一课一个教案) 教案书写人 初一备课组 教学课题 世界新生儿图(世界新生儿图(1)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能从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能形象、有效地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3、经历估测平面图形面积的过程。 能力目标 培养对数据的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经历数据获取的过程增长知识、增长智慧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重、 难、疑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培养对数据的理解
15、能力,要学会从统计图中分析出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会用图形面积表示统计数据,学习通过图形面积估计数据大小。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会从统计图中分析出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会用图形面积表示统计数据,学习通过图形面积估计数据大小。 教学方法 教 法 引导探索研究发现法 学 法 主动探索研究发现法 教具学具 准 备 教学挂图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设设 计计 巧设情景 导入新课 见过程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与步骤 课 堂 要 素 提 示 充分体现充分体现 “自主自主、合作合作,分层评价分层评价”(渗透探究的内涵渗透探究的内涵)的教学特色的教学特色 (力求课堂活而不乱,实而不闷) “知识是能力的基
16、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情感是力量的源泉” 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搜索力、发现力、概括力、想象力、记忆力 思维力、操作力、应变力、创造力和自我调控力 教师活动 (恰到好处的主导作用) 学生活动 (体现充分的主体作用) 新课: 由 东体彩“36 选 7”图解分析 中的各中统计图而引出新课:说明我们学习“新生儿图 ”的必要性。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 P84的新生儿图。寻找新生儿图透露出来的信息。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知 识 与 技 能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1) 图形的面积之间的大小关系; (2) 面积的大小表示什么? (3) 面积的大小与新生儿有什么联系? (4) 该图与世界
17、地图相比, 哪个国家被画得很大?哪个国家被画得很小? (5) 从该图你能不能大概的知道这四个国家的新生儿的数量呢? (6) 分别估计在该图和世界地图中,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四个国家的面积之比。你发现了什么? (7) 如何估计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这一年的新生儿数。 (8) 各个国家的新生儿之比与该图的表示新生儿的图形面积比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 下面列出了中国、 美国、 印度、 澳大利亚四个国家 1996年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情况: 中国 美国 印度 澳 大 利亚 国土面积/万千米2 960.0 936.4 328.8 774.1 人口总数/万 122389 26519 94561 18
18、31 (1)这四个国家之间的国土面积之比大约是多少? (2)如果要用图 3-1 的方式表示各个国家的人口总数,那么在这幅图中四个国 家所占的面积之比大约会是多少? 二、 巩固练习: 下表是 1949 年以后,我国历次人口普查情况(单位:亿) 年份 1953 1964 1982 7990 2000 人口 5.94 6.95 10.08 11.34 12.95 学生通过讨论、 交流得到信息。 再讨论、交流中进步。教师重视活动过程, 而不必强调结果的准确性。 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开展小组讨论 然后集体汇报 独立做答 (1)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 (2)计算每年平均增长的人口数; (3
19、)分年段算出每年平均增长的人口数,并与(2)的结果进行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小小 结:结:如何从各种统计图中分析出尽可能多的、有用的信息。 由学生自己小结 精选课堂练习 基 础 题 有 广 度 (投影显示或书面练习) 提 高 题 有 梯 度 (投影显示或书面练习) (习题适应全体学生) 见过程 (习题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巧布课外 作业 巩 固 基 础 提 升 能 力 拓 展 思 维 (巧字体现在试题能面向生活,面向生产,面向社会,面向“三考” ,能紧跟时代步伐,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及其能力) (自编或从各种资料上精选试题,份量适中,不能给学生加重负担)
20、 课本 P87习题 3.4:1。 课 后 记 (本课或本章节教学反思) 红塔区后所中学数学教案红塔区后所中学数学教案 (七年级下学期) 教案序号 总第 课时(一课一个教案) 教案书写人 初一备课组 教学课题 世界新生儿图(2)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能从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能形象、有效地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3、经历估测平面图形面积的过程。 能力目标 培养对数据的理解能力, 要学会从统计图中分析出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 会用图形面积表示统计数据,学习通过图形面积估计数据大小。 情感目标 初步形成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
21、念,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教学重、 难、疑点 教学重点: 培养对数据的理解能力, 要学会从统计图中分析出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 会用图形面积表示统计数据, 学习通过图形面积估计数据大小。 教学难点: 会从统计图中分析出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 会用图形面积表示统计数据,学习通过图形面积估计数据大小。 教学方法 教 法 引导探索研究发现法 学 法 主动探索研究发现法 教具学具 准 备 挂图、彩色笔、投影片若干。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设设 计计 巧设情景 导入新课 见过程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与步骤 课 堂 要 素 提 示 充分体现充分体现 “自主自主、合作合作,分层评价分层评价”(渗透
22、探究的内涵渗透探究的内涵)的教学的教学特色特色 (力求课堂活而不乱,实而不闷)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能力是知识的升华, 情感是力量的源泉” 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搜索力、发现力、概括力、想象力、记忆力 思维力、操作力、应变力、创造力和自我调控力 教师活动 (恰到好处的主导作用) 学生活动 (体现充分的主体作用) 准备活动:准备活动: 对下列各题的制成折线统计图: 1、 我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统计: 年份 1965 1980 1985 1990 1999 2000 2001 以小组为单位做出统计图 (课外完成) 知 识 与 技 能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入学率 84.7 93.0
23、95.9 97.8 99.1 99.1 99.1 2、我国从业人员构成(合计100) 年份 1990 1997 1998 1999 2000 第一产 50.5 49.9 49.8 50.1 50.0 第二产 23.5 23.7 23.5 23.0 22.5 第三产 26.0 26.4 26.7 26.9 27.5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三、 新课:下面是世界人口和我国人口变化统计表(单位:亿) 年份 1957 1974 1987 1999 世界总人口数 30 40 50 60 我国总人口数 6.31 8.68 10.86 12.78 (1) 用一幅折线统计图表示世界人口和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
24、(2) 在上面的统计图中画出第三条折线, 表示除中国外的其他国家人口的变化情况; (3)比较三条折线的变化趋势; (4)计算出不同时期的世界人口密度以及我国的人口密度; (5)求出不同时期我国人均拥有的国土面积。 四、 巩固练习: 下表是 1949 年以后,我国历次人口普查情况(单位:亿) 年份 1953 1964 1982 7990 2000 人口 5.94 6.95 10.08 11.34 12.95 (1)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 (2)计算每年平均增长的人口数; (3)分年段算出每年平均增长的人口数,并与(2)的结果进行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小小 结:结:会从统计图中分
25、析出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 5 分钟读题 分组讨论 集体交流 跟随老师一起解题 同伴共同作业 学生小结 巧布课外 作业 巩 固 基 础 提 升 能 力 拓 展 思 维 课本 P89习题 3.5:1。 课 后 记 红塔区后所中学数学教案红塔区后所中学数学教案 (七年级下学期) 教案序号 总第 课时(一课一个教案) 教案书写人 初一备课组 教学课题 游戏公平吗(1)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经历“猜测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活动过程。 2、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3、了解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情感目标 发展随机观念、渗透变和不变的辨证思想 教
26、学重、 难、疑点 教学重点: 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和游戏对双方公平的认识。 教学难点: 游戏公平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 法 引导探索研究发现法 学 法 主动探索研究发现法 教具学具 准 备 四个转盘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设设 计计 巧设情景 导入新课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与步骤 课 堂 要 素 提 示 充分体现充分体现 “自主自主、合作合作,分层分层评价评价”(渗透探究的内涵渗透探究的内涵)的教学特色的教学特色 (力求课堂活而不乱,实而不闷)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情感是力量的源泉” 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搜索力、发现力、概括力、想象力、记忆力 思维力、操作力、
27、应变力、创造力和自我调控力 教师活动 (恰到好处的主导作用) 学生活动 (体现充分的主体作用) 一、一、分四组做游戏: 下图是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每个转盘被分成6个相等的扇形。利用这两个转盘做下面的游戏。游戏规则如下: (1)一、二组自由转动转盘A,三、四组同时自由转动转盘B。 分四组做游戏 知 识 与 技 能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2) 转盘停止后, 指针指向几, 就顺时针走几格,得到一个数字,(如转盘A中,如果指针指向3,就按顺时针方向走3格, 得到数字6) (3)如果得到的数字是偶数,就得1分,否则不得分。 (4)转动10次后,记录每次得分的结果,得分高的组为胜。 1 2
28、 3 4 5 6 7 8 9 计 1 2 3 4 二、议一议:(题见课本)得到结论: 对于转盘 A,“最终得到的数字是偶数”这个事件是必然的; 对于转盘B,“最终得到的数字是偶数”这个事件是不确定。由于转盘A、B使“最终得到的数字是偶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不相同,所以这样游戏对双方是不公平的。 通常用通常用 1 1(或(或 100%100%)来表示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来表示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 0 0表示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图表示表示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图表示 如下:如下: 小小 结:结: 1通过做实验知道三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怎样评价一个游戏对双方是否公平? 想一想
29、:这样的游戏对双方公平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先独立思考 再小组交流 教师由学生汇报形成小组结果、点拨 学生回答 巧布课外 作业 巩 固 基 础 提 升 能 力 拓 展 思 维 123456123456红塔区后所中学数学教案红塔区后所中学数学教案 (七年级下学期) 教案序号 总第 课时(一课一个教案) 教案书写人 初一备课组 教学课题 游戏公平吗(2)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经历掷硬币试验和对试验数据处理的过程,通过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与合作交流,体会到掷硬币中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是 50%,深化游戏公平的认识。 情感目标 发展随机观念、渗透变和不变的辨证思想 教学重、 难、疑点 教学重点:
30、掷硬币实验及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和游戏对双方公平的认识。 教学难点: 掷硬币试验规律的发现和游戏公平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 法 引导探索研究发现法 学 法 主动探索研究发现法 教具学具 准 备 硬币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设设 计计 巧设情景 导入新课 见过程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与步骤 课 堂 要 素 提 示 充分体现充分体现 “自主自主、合作合作,分层评价分层评价”(渗透探究的内涵渗透探究的内涵)的教学特色的教学特色 (力求课堂活而不乱,实而不闷)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情感是力量的源泉” 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搜索力、发现力、概括力、想象力、记忆力 思维力、
31、操作力、应变力、创造力和自我调控力 教师活动 (恰到好处的主导作用) 学生活动 (体现充分的主体作用) 一、复习提问:一、复习提问: 右图是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每个转盘被分成6个相等的扇形。利用这两个转盘做与上一节课相同的游戏。这样的游戏对双方公平吗?说说你的理由。 同伴讨论、汇报 知 识 与 技 能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对于转盘A,“最终得到的数字是偶数”这个事件是必然的;对于转盘B,“最终得到的数字是偶数”这个事件是不确定。由于转盘A、B使“最终得到的数字是偶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不相同,所以这样游戏对双方是不公平的。 二、创设情景境,进一步研究游戏公平问题 1 、出示课本图
32、文的投影。 学生看图读字,教师提问:小明的办法对双方公平吗?导入本节课题。 2 、组织学生做掷硬币试验。 (1)同桌两人做20次掷硬币试验,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每人掷10次,一人掷币时,另一人记表) 试验总次数 20 正面朝上的次数 反面朝上的次数 (2)累计全班同学的试验结果,分别计算试验累计进行到20次、120次、240次、正面朝上的频率,并完成以试验总次数为横轴、正面朝上的频率为纵轴的折线统计图。 3 、实验结果,发现规律。 观察图形看到折线始终在频率为0。5的这条虚线上下波动;当试验总次数较少时,波动幅度会大些,当试验总次数增大时,波动幅度将减小,可以想到当总次数很大时,正面朝上的频率
33、非常接近0。5,也就是说掷硬币时正面朝上的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为0。5 小小 结:结: 1通过做实验知道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什么是游戏公平原则?怎样评价一个游戏对双方是否公平? 教师总结 进入情景 同桌两人做 20 次掷硬币试验 累计全班同学的试验结果 总结规律 学生小结 作业 课本 104 页“试一试” 123456123456红塔区后所中学数学教案红塔区后所中学数学教案 (七年级下学期) 教案序号 总第 课时(一课一个教案) 教案书写人 初一备课组 教学课题 摸到红球的概率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摸球游戏,理解计算一类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方法,体会概率的意义。 情感目标 发展随机
34、观念、渗透变和不变的辨证思想 教学重、 难、疑点 教学重点:1、求事件发生的概率 2、理解概率的意义 教学难点:求时间发生的概率 教学方法 教 法 引导探索研究发现法 学 法 主动探索研究发现法 教具学具 准 备 不透明盒子、红球若干、白球若干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设设 计计 巧设情景 导入新课 见过程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与步骤 课 堂 要 素 提 示 充分体现充分体现 “自主自主、合作合作,分层评价分层评价”(渗透探究的内涵渗透探究的内涵)的教学特色的教学特色 (力求课堂活而不乱,实而不闷)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情感是力量的源泉” 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搜索
35、力、发现力、概括力、想象力、记忆力 思维力、操作力、应变力、创造力和自我调控力 教师活动 (恰到好处的主导作用) 学生活动 (体现充分的主体作用) 先复习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 (1)掷一枚均匀的骰子,骰子停止转动后 6 点朝上。 (2)任意选择电视的某一频道, 它正在播动画片(3)广州每年都会下雨。 (4)任意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偶数。 (5)当室外温度低于-10时,将一碗水放在室外水会结冰。 思考举手回答 知 识 与 技 能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一、 探索活动: 盒子里装有三个白球和一个红球,他们除颜色外完全相同。 (1)学生上讲台摸球。问题:他最可能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一定回摸
36、到红球吗? (2)如果将每个球都编上号码, 分别记为 1 号球 (红) 、 2 号球 (红) 、3 号球(红) 、4 号球(白) 、那么摸到每个球的可能性一样吗? 让学生摸球,亲身体会事件发生的概率。 (3)任意摸一个球,说出所有的可能的结果。 通过该活动让学生掌握下面的这个简单的计算概率的公式: P(摸到红球)=43=的结果数摸到一球所有可能出现果数摸到红球可能出现的结 活动 2:盒子里装有三个白球,他们除颜色外完全相同。让学生摸球。 问题:他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一定会摸到白球吗?红球呢? 结论: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1,记作 P(必然事件)=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0,记作 P(不可能
37、事件)=0;如果 A 为不确定事件,那么 0P(A)1. 例 1:任意掷一枚均匀的小立方体(立方体的每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 1,2,3,4,5,6), “6”朝上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任意掷一枚均匀的小立方体,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有 6 种: “1”朝上,“2”朝上,“3”朝上,“4”朝上,“5”朝上,“6”朝上,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艘相等。其中, “6”朝上的结果只有1 种,因此 P( “6”朝上)=61 巩固练习: (1)在乒乓球猜测中,猜在左手的概率为? (2)从一副牌中任意抽出一张, p(抽到王)= p(抽到红桃)= P(抽到 3 的)= 根据教师的提纲 先独立思考,然后 小组合作探究 总结
38、公式 同伴讨论 根据老师的分析 得出答案思考答案的合理性 根据公式,独立 做答,然后同伴 交流 (1)掷一枚均匀的骰子,(1)P(掷出“2”朝上)=_ (2)P(掷出奇数朝上)=_ (3)P(掷出不大于 2 的朝上)=_ (4) 任意翻一下日历,翻出 1 月 6 日的概率是_ 翻出 4 月 31 日的概率是_ 内容二: 做一做:用 4 个出了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设计一个摸球游戏. (1) 使得摸到白球的概率是21,摸到红球的概率也是21. (2) 摸到白球的概率为21,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概率都是41.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通过小组活动的讨论后,个人自由发挥. 你能有 8 个出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分别设计满足如上条件的饿游戏吗? 小小 结:结: 掌握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公式;理解事件发生的概率的意义,明白不是事件的概率大,就是一定会发生该事件的实况.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 跟教师一起总结 精选课堂练习 基 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尊重英雄班会课件
- 尊重他人说课课件
- 产业园区人才引进与培养合作协议
- 阿里巴巴商家品牌代运营合作协议书
- 因家庭矛盾解除婚约彩礼退还及财产分割协议
- 离婚协议补充协议书签订要点流程与法律风险防范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 毛笔教学flash课件
- 传感器在公共场所安全监控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智能健身器材智能健身房管理与预约系统考核试卷
- 2025年 武汉市汉阳区社区干事岗位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2025年 云南省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考试练习题附答案
- 美发师五级试题及答案
- Q-GDW10250-2025 输变电工程建设安全文明施工规程
- 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及答案西师大版2
- 2025-2030年中国钕铁硼永磁材料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高导磁芯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宣城市宣州区“政聘企培”人才引进笔试真题2024
- 远程胎心监护数据解读
- 技术异化的解放路径-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全国法医专项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