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 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止增笑耳。(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两狼之并驱如故亦毙之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其一犬坐于前C.狼不敢也吾旦三省吾身D.以刀劈狼首 静以修身(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3)结尾一段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结尾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它又告诉人”什么呢?【答案】(1) B(2)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3)议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 胜利。【解析】【分析】(1) A.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代词;B.隧: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意为
3、从隧道”犬: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意为 像狗一样”;C.前: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意为 主前” H:副词,每天;D.以:用/以:表示 目的,相当于来”。故选Bo(2)此句中重点的词有: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止,通只”,意为仅,只(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即再狡猾的狼也会败给智慧的人,因此是议论的表达方式。谈启示,首先要理解文章内容,然后联系实际来谈启示。作 者记述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自取灭亡的故事,然后结合实际,谈除了从狼的所作所为 得到启示外,还可以从屠户的所作所为得到启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面对像狼一样的恶 势力,不能心存幻想,一定
4、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故答案为:B;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 议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点评】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本题第一问考查表达方式,常见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文章的最后一段是作者对狼
5、的行为的看法,属于议论。第二问考查概括文章的主旨,题目提示换个角度,可以从 “屠夫 ” 的角度,屠夫一开始忍让,狼仍然不满足,直到最后奋起反抗,终于取得胜利。【参考译文】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
6、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杞人忧天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7、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 “奈地坏何?晚之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赚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会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 )用 “ / 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二处)。”杞 国 有 人 忧 天 地 崩 坠 身 亡 所 寄 废 寝 食 者。(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3 )在括号里补充说话者的神
8、态、语气,并说说自己补充的理由。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 ( ):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 4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说读完这则寓言后明白的道理。【答案】 ( 1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身亡所寄 /废寝食者。( 2 )那人释然而非常开心,开导他的人也释然而开心。( 3 ) 有成竹; 半信半疑;理由:开导的人坚信自己的观点, “天 ”是由 “气 ”构成的,处处都有 “气”,完全不用担心天塌下来,他希望杞国人也可以停止忧虑。杞国人接受了解释,但是还是根据自己的认知提出疑惑为什么日月星宿在气
9、中能够不坠落?依旧认为天会塌下来。( 4 )寓言告诉我们不要为毫无根据的事情忧虑担心,完全是庸人自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忧虑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比如考试前后的自我否定心理,认为自己不可以,没能力进而产生无端焦虑的消极心理。实际上我们无需胡思乱想,要相信 “船到桥头自然直” ,没有砍是跨不过的;即使处境艰难,也要保持积极豁达的心态,相信前路的 “柳暗花明 ” 。【解析】 【分析】(1)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身亡所寄 / 废寝食者。译为: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此题要注意把几个相关的意思划开。(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
10、的翻译,如“舍然 ”:释然,放心的样子。 “晓”:开导。( 3 )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填写适当的词语。如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这是“晓之者 ”之语,是有根有据信心满满地讲道理,所以第一空应填 “胸有成竹 ”。而“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是杞人对这种说法的怀疑之语,所以第二个空应填 “半信半疑 ” 。( 4 )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
11、述。如告诉人们生活中不要为不必要的烦恼扰乱情绪 ,生活在胡思乱想之中。要学会放开,豁达开朗地对待生活的一切。 “世上本无事,庸人白扰之。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况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平时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问的联系 , 防止主观片面性和盲目性。对于一些确实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要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人生乐在豁达。故答案为: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那人释然而非常开心,开导他的人也释然而开心;有成竹;半信半疑;理由:开导的人坚信自己的观点,天”是由 气”构成的,处处都有 气”,完全不用担心天塌下来,他希望杞国
12、人也可以停止忧虑。杞国人接受了解释,但是还是根据自己的认知提出疑惑为什么日月星宿在气中能够不坠落?依旧认为天会塌下来寓言告诉我们不要为毫无根据的事情忧虑担心,完全是庸人自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忧虑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比如考试前后的自我否定心理,认为自己不可以,没能力进而产生无端焦虑的消极心理。实际上我们无需胡思乱想,要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没有砍是跨不过的;即使处境艰难,也要保持积极豁达的心态,相信前路的柳暗花明【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能力。本题考查断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
13、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根据语境在进行合理的想象,即可作答。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和生活体验解答即可。【参考译文】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
14、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 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自、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1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相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与友皿相委而基下车熨2(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3)下列对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B.元方小小年纪就能驳倒客人,客人致歉后,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地走进屋内。C.客人以 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对别人父亲的一中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称
16、自己的父 杀。【答案】(1)约定;离开;拉,牵拉(2)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3) B【解析】【分析】(1)此题注意一词多义词,期”:约定。 去:离开。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本题注意 舍,放弃。去,离开。乃,才。期,约定。”等字词的翻译。3 3) B项错误,并不是喜不自禁。故答案为:约定;离开;离开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B【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
17、答此题要结合句 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 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掌握。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 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参考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 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
18、在门外玩。那 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 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 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 自家的大门。4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阅读批注(示例)景公身天-国 之主,却善于听取意 见。烛邹看管鸟却不慎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二,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 句。”十是召而数之公前,曰: 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
19、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去大)不公目匕帔咿 来听取晏子的意见,不 能因为小小的事故而失 去一位人才。并且能听 晏子的言外之意。可 见他没有因为位高权重就做事武断,而且善用 人才。(乙)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弦章入,公曰: 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年有七,未尝闻吾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k 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夫尺蟆食黄则身黄,
20、食苍则其身苍。君其犹有谄人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1)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2)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多种解释,请选出正确的义项,并 根据文章前后内容说明选择的原因。数之公前(数:数目,数量;几,几个;计算;天命,命运;道术,方 法)我选第 个义项,原因: 则臣服之(服:衣服,服装 穿(衣服) 从事,做 服从敬佩,信服)我选第 个义项,原因: (3)(甲)(乙)两篇文章中的人物都在个人修养方面都有自己的优点。请仿照示例,用批注的方法分别对下面两位人物进行点评。晏子:弦早:【答案
21、】(1)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 ;这句话2) ;这句话的意思是 “因此把晏子召来并在景公面前计算烛邹的罪状“我听说,君主喜欢什么颜色,那么大臣就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3)晏子借指责烛邹来劝谏景公,列举烛邹的三条“罪状 ” ,其实是希望景公不要因为丢失鸟而随便杀人,失去人才,导致失去民心。晏子敢于进谏,善于进谏。;弦章善谏。他借生活事例委婉劝说景公,如大臣以君主的喜好为自己的喜好,尺蠖吃什么颜色的食物就变成什么颜色等,希望景公能明辨是非。【解析】 【分析】( 1 )语句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 ”的意思是:晏子死了有十七年,齐景公请诸大夫饮酒。景
22、公射箭脱靶,堂上的百官叫好。据此,正确的句读是:晏子没十有七年/ 景公饮诸大夫酒 /公射出质 /堂上唱善。( 2) 句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这句话的意思是:因此把晏子召来并在景公面前计算烛邹的罪状。所以 “数 ”是 “计算 ”。 句 “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的意思是:我听说,君主喜欢什么颜色,那么大臣就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据此,这里的 “服”是 “穿(衣服) ”。据此可选择作答。( 3 )【甲】文叙写齐景公因烛邹没有管好鸟而要杀他,晏子向齐景公委婉地列举了烛邹的三条罪状,本意并不是让齐景公杀了他,而是婉转地提醒他,杀了烛邹会影响他的声誉,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改变了主意,没有杀烛邹。可以看出
23、晏子是一个思维敏捷、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人。【乙】文叙写齐景公射箭脱靶而群臣齐声喝彩的故事,引出了弦章对景公的劝谏。他借生活中 “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夫尺蠖食黄则身黄,食苍则其身苍” 的事例委婉劝说景公,希望景公能明辨是非。据此概括作答。故答案为: 晏子没十有七年/ 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 /堂上唱善 ;这句话的意思是 “因此把晏子召来并在景公面前计算烛邹的罪状 ” ; ;这句话的意思是 “我听说,君主喜欢什么颜色,那么大臣就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晏子借指责烛邹来劝谏景公,列举烛邹的三条 “罪状 ” ,其实是希望景公不要因为丢失鸟而随便杀人,失去人才,导致失去民心。晏子敢于进
24、谏,善于进谏。 弦章善谏。他借生活事例委婉劝说景公,如大臣以君主的喜好为自己的喜好,尺蠖吃什么颜色的食物就变成什么颜色等,希望景公能明辨是非。【点评】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文言语句的意思的理解,根据其现代汉语的意思进行断句。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对文言词语意思的积累,同时要求考生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人物形象描写的语句的理解。【参考译文】齐景公喜欢用带着绳子的箭射鸟,让烛邹管理那些鸟,鸟却飞走了。齐景公十分生气,下令想让官吏杀了他。晏子说 :烛邹有三条罪行,
25、请让我将他的罪行一一列出加以斥责然后杀掉他。齐景公说 “好。 ”于是齐景公就召见了烛邹。晏子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 “烛邹 !你是我们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王因为了一只鸟的缘故而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说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是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罪状列完了,请杀了他。 ”齐景公说: “不用处死了,我现在明白你的指教了。”晏子死了有十七年,齐景公请诸大夫饮酒。景公射箭脱靶,堂上的百官叫好如出于一人 之口。景公变了脸色叹息,丢掉了弓箭。弦章进来。景公说:弦章!自从我失去晏子,已经有十七年了,没有听到过我不对的地方。今天射箭偏离了靶子
26、,但是还是一致叫好。”弦章回答说:这是各位臣子没有才能啊:(他们的)智慧不足以知道你的不对,(他们的)勇气不足以触犯你的威严。但是有一点,我 听说国君喜好的(颜色),那么臣子就会穿那颜色的服装;国君喜欢吃什么,那么臣子就会吃什么。正如尺蟆吃黄色的植物身子会是黄色,吃青色的植物身子会是青色,国君您可能还 有食小人谄言的嗜好吧!景公说: 好!今天的对话,弦章是国君,我是臣子。”5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日: 君与家君
27、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夏侯玄既被桎梏,时钟毓为廷尉,钟会 先不与玄相知,因便狎 之。玄日: 里复 刑馀之人,未敢闻命 。”考掠初无一言临刑东市颜色不异。【注】桎梏(zhg:脚镣和手铐;拘捕。 钟会:钟毓的弟弟。 狎(xi在:亲近 而不庄重。 闻命:听从命令。(1)对句中划线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尊君在不?(尊君”古代对别人父亲的尊称。)B.君与家君期日中。( 家君”古代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C.待君久不至,已去。(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 您”。)“D.考掠初无一言临刑东市颜色不异。(东市:东边的市场。)(2)请
28、补充下列句子中的省略成分。待君久不至,已去。虽复刑馀之人,未敢闻命。(3)用/划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停顿。(限段两处) 考掠初无一言临刑东市颜色不异。(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友人惭,下车引之。钟会先不与玄相知,因便狎之。(5)甲、乙两文均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两文中哪些 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和夏侯玄的方正” ?【答案】(1) D(2)家君;余(吾)(3)考掠初无一言/临刑东市/颜色不异( 4 ) 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拉元方(表示友好)。 钟会先前和夏侯玄不相交好,这时趁机对夏侯玄表示狎昵。( 5)陈元方:第一,他懂得 “信 ”的重要(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29、,则是无信);第二,他懂得“礼 ”的重要(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夏侯玄:第一,虽遭迫害人狱,处境险恶,也不肯跟身为廷尉弟弟的钟会结交。第二,经受刑讯拷打,始终不出一声,临到解赴法场行刑,也依然面不改色。【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古代称谓词语的解释。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古代十分重视对名号称谓十分讲究,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 D 项意思是:经受刑讯拷打,始终不出一声,临到解赴法场行刑,也依然面不改色。东市:刑场。汉代在长安东市处决死刑犯,后来泛称
30、刑场为东市。( 2 )本题考查补充句子省略的内容。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省略主语、谓语、宾语等,两句省略成分是:(家君)待君久不至,(家君)已去。(余)虽复刑馀之人,(余)未敢闻命。( 3 )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答题时应注意,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根据译文:经受刑讯拷打,始终不出一声,临到解赴法场行刑,也依然面不改色。断句为:考掠初无一言 / 临刑东市 / 颜色不异。(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31、。答题时应注意,遵循 “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 的原则。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 “惭、引、因便、狎 ”等字要准确解释。( 5 )本题考查文意理解和分析人物形象。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陈元方:懂得 “信 ”的重要;懂得 “礼 ”的重要;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 “入门不顾 ” 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夏侯玄:第一,虽遭迫害人狱,处境险恶,也不
32、肯跟身为廷尉弟弟的钟会结交。第二,经受刑讯拷打,始终不出一声,临到解赴法场行刑,也依然面不改色。故答案为:( 1 ) D( 2)家君;余(吾);( 3)考掠初无一言/ 临刑东市/颜色不异(4) 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拉元方(表示友好)。 钟会先前和夏侯玄不相交好,这时趁机对夏侯玄表示狎昵。(5)陈元方:第一,他懂得“信 ”的重要(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第二,他懂得“礼 ” 的重要(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夏侯玄:第一,虽遭迫害人狱,处境险恶,也不肯跟身为廷尉弟弟的钟会结交。第二,经受刑讯拷打,始
33、终不出一声,临到解赴法场行刑,也依然面不改色。【点评】( 1)本题考查古代称谓词语的解释。答题时应注意,先翻译句子,在根据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和历史知识,辨析各个选项的正误。 “东市” :汉代在长安东市处决死刑犯,从此东市代指刑场,D项错误。(2)本题考查补充句子省略的内容。答题时应注意,两句都是省略主语的成分,意思分别为:(家君)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家君)现在已经离开了;(余)虽然是受刑之人,但是(余)不会听你摆布的。(3)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答题时应注意,朗读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等诸多方面,对文言文而言,中考主要考查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因为停顿是理解、 翻译文言语句
34、的基础。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地标出朗读节奏(停顿)。(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a-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 于原文,通顺规范。弓I:拉;相知:相交好;因便狎之:这时趁机对夏侯玄表示狎昵。(5)本题考查文意理解和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时应注意,以人物的某一品行品质为切入点,围绕着这一切入点在原文中找出体现人物此品行的具体事例,最后对事例进行概括即可,本题要求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附参考译文】甲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
35、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乙 夏侯玄被逮捕,当时 钟毓为廷尉,钟会以前和夏侯玄不和,就羞辱他。夏侯玄说: 我虽然是受刑之人,但是不会听你摆布的。”虽然遭受拷打,夏侯玄也不说一句话,到东市刑场执行的时候,脸色没有丝毫变化。6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炳烛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
36、恐已暮矣。 师旷日: 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日: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注】炳烛:点烛。 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昧行:在黑暗中行
37、走。(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恐已暮矣盲臣安敢戏其君乎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及鲁肃过寻阳(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每处所填不 超过5字)(4)从孙权劝学一文中找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5)孙权劝学一文哪句话可以看出吕蒙学有所成?用的写作手法是什么?(6)读完这两篇文章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案】(1)迟、晚;怎么;再次、重新;等到、到(2)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我难道是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3)年纪大;事务多(4)舌I目相待(5)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
38、非复吴下阿蒙 ”侧面描写。(6)略【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 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及”这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是不同的。这里是 到了 的时候”。(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 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注意安、戏、孤、岂”等字要准确翻译。(3)本题考查筛选并提取信息。
39、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 程中达到读懂读通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这里学生能用原文理解出,晋 平公担心学不好: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一毋龄大了学不好;吕蒙:蒙辞以军中多务事务多,繁忙顾不上学习。(4)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归纳要点。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 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鲁肃的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 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成语:刮目相待。(5)本题考查概括要点和侧面描写。本文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是全
40、文的最精彩之 处。由文中可知,鲁肃是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 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 变”的结论,而吕蒙之 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6)本题考查说出阅读感受和启发。学生能扣住观点,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实 际,扣原文主题进行小结。比如: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 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或者: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谈阅读感受的能力。点评:此题为开放题,没有唯一答案,但要语句通顺,
41、有理解有感悟,但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故答案为:( 1 )迟、晚;怎么;再次、重新;等到、到。( 2 ) 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 我难道是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3 )年纪大;事务多。( 4 )刮目相待( 5)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侧面描写。( 6 )略【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先翻译句子,再参考古今义或词类活用等情况,准确解释词语, “安 ”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2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
42、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 3 )本题考查筛选并提取信息。答题时应注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分析归纳:(晋平公)年纪大;(吕蒙)事务多。( 4)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归纳要点。答题时应注意,吕蒙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自信。答案:刮目相待。( 5 )本题考查概括要点和侧面描写。答题时应注意,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 ”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运用侧面烘托的写法。( 6 )本题考查
43、说出阅读感受和启发。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要求感悟真切 ,联想合理,中心明确,语言通顺。【附参考译文】炳烛 夜读晋平公问师旷,说: “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 说: “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 “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师旷说: “我是 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
44、呢? ”平公说: “讲得好啊! ”孙权劝学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吕蒙于是开始学“你现在的(军”吕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7.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
45、的题目。【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 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乙】享附及 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彳及问:儿曹何自远来? ”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彳及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 使君何日当还彳及 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 日,彳及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 ,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
46、享附及传,略有改动)【注】(郭代(j)f始至行部)郭代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 西河 美稷地名。(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U是无信(不讲信用)C.及事运(完毕)II阮U1日(约定的日期)(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相委也去 杂然匝痢陈者B.计日告乙 传一乡秀才观心C.遂止壬野亭 骈死王槽相之间叫D.其为人若此 安陵君其许寡人(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4)文段理解。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
47、道理: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 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 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 重,乙文侧重叙述。 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 (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 均可,至少两条)【答案】(1) A(2) C(3)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吗? (或:那客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 )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4)做人要讲信用;郭代守信(或:郭代不违信于儿童);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要有礼貌; 要勇于改正错误; 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 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 做人要言行一致【解析】【分析】(1)舍”:舍弃
48、、丢下。 去”:离开。故A错误。ABD正确。(2) A连词,连接两个动词,不译 /连词,表修饰。B代指儿童/代指仲永写的诗。C于: 在。D代指郭代/语气副词,加强语气。故选 C。(3)本句中,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是通假字,通 否,去”:离开。理解这几个关键词后按照正常语序翻译即可。(4)甲文讲的是 友人”不讲信用的例子,乙文讲的是郭代守信的事,因此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做人要讲信用。乙文中郭代巡视回来,比原定日期早一天,但他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预 定时期才进城。因此乙文选取的是郭代守信的正面例子。甲文主要是通过元方和 友人”的对话来塑造人物,因此,表达
49、方式属于语言描写。这两篇文章告诉了我们同样的道理:做人要讲信用。除此之外,友人听了元方的话后,感到很惭愧,说明他知错就改,这就告 诉我们:犯了错误要勇于改正;但元方入门不顾,不给别人盖过错误的机会也不太好,说 明我们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乙文中郭代对孩子也说话算话,因此受到后人的尊敬,告诉 我们: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等。【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 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等特殊用法的字词。(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此题中的几个虚词都是一词多义,要根据语境正确 理解。(3)本题考查翻译
50、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 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杯”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及文章给人启示的能力,还考查辨析文章表达方式的能力。 首先要反复阅读故事,从故事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故事内容,然后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故 事给人的启示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说明。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掌握表达方式的种类及各种表达方式的特征,答题时要结合文 中的具体语
51、句进行分析。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学而)曾子日: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人不知而不愠与朋友交而不信壬(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中国古代曾有 “半部论语治天下 ”的说
52、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章(不得与选文中的相同),并简要说说你对它的理解。【答案】 ( 1 )生气,恼怒;诚信( 2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有疑惑。(3)示例 1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意思是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示例 2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子罕意思是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这句话时
53、刻提醒着我们,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尤其要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珍惜时光中的分分秒秒。示例 3 :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意思是说,年轻人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就要尊敬兄长,行为谨慎,言语有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这些都做到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释义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为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句的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故此处 “愠 ”是生气,恼怒的意思; 句的意思是: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呢,故此处 “诚 ”是
54、诚实的意思。( 2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此题中,要注意 “罔、殆 ”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句意是: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有疑惑。( 3 )本题考查文正内容的理解及创意解读的能力。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比如,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意思是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尤其要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珍惜时光中的分分秒秒。故答案
55、为:( 1 ) 生气,恼怒; 诚实;( 2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有疑惑。( 3)示例 1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意思是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示例 2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子罕意思是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尤其要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珍惜时光中的分分秒秒。示例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意思是说,年轻人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就要尊敬兄长,行为谨 慎,言语有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这些都做到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心血管科常见心血管疾病影像学诊断模拟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传染病防控知识考察试卷答案及解析
- 生物医药发展新质生产力
- 2025年胃肠病学常见疾病诊治考核答案及解析
- 民族团结与家乡变化课件
- 2025年产科紧急情况处理演练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耳鼻喉科常见急性疾病处理策略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新质生产力的“三新”解读
- 2025年妇产科产前诊断常见问题考核模拟测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肝胆外科胆囊息肉处理技术考试答案及解析
- 卒中防治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 遗体异地接收证明范本
- GB/T 42676-2023半导体单晶晶体质量的测试X射线衍射法
- (完整版)贵州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 临床基本检查方法和检查程序课件
- 红金消结片对“乳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 青海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出炉:医学和法学就业率最高
-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 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护理课件
- 西门子低压电器快速选型手册
- 养羊与羊病防治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