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单元计划_第1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单元计划_第2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单元计划_第3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单元计划_第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单元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单元方案第一单元电一、单元教学意义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水平的开展.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

2、相互吸引.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根底.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他们将在活动中熟悉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在电路中,如果某个地方连接不好或者某个电器元件出了问题,都有可能

3、导致灯泡不亮.“电路出故障了一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寻找电路故障的过程中,将自制的“电路检测器做为重要的检测工具.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形成关于电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电是一种能源,它能使物体发光、发热“要使小灯泡发光,电必须流经包括电池在内的完整的回路“用相同的材料可以连接不同的电路等.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将使学生对身边物质性质的熟悉得到开展,同时对电的理解也得到加深.本单元还在导体与绝缘体的熟悉根底上,安排了“做个小开关一课,旨在使学生把已形成的电路概念进一步开展为一个“可以限制的电路,同时也深化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熟悉.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日的是整理学生的发

4、现和熟悉,比拟串联和并联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整个单元的安排是一个严密的结构,前后课之间有着学生熟悉开展上的逻辑关系.学生从熟悉电的本质一电荷开始,到熟悉电路、电流、开关、电路检测器、导体、绝缘体,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将最终指向对电的熟悉.在本单元中,学生使用的是电池这样一个平安的电源,而在日常生活中,多数用电器使用的是220伏的交流电.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220伏交流电的电源是很危险的,不能直接用家里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要把平安用电的教育贯穿单元教学的始终.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电荷位置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带电现象.2、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

5、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3、电荷持续的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4、要使电流经过导线使小灯泡发光,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电路.5、使用相同的材料,可以组成不同的电路;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的电路具有不同的特点.6、有的物质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导体;有的物质不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绝缘体.7、开关通过连接和断开电路来限制电路中的用电器.8、电是一种能量来源,能产生光和热.过程与方法:1、组装简单的电路.2、在关于电的探究活动中,进行预测、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的结果.3、用简单的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方式.4、制作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限制电路.5、用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中的故障.6、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导体

6、和绝缘体.7、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里电路的连接情况.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道平安用电的重要性.2、激发探究电的兴趣.3、开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三、教学准备气球、线纯,塑料梳子、碎纸屑、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导线、回形针、小开关、红灯、绿灯、黄灯、具有4个和6个接线头的盒子、橡皮、木质材料小木片、小木棒等卜金属材料、丝、棉、皮、各类布料湿和干、铅笔、钢笔和玻璃等.四、具体教学举措1、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上接触电的知识,必须十分重视平安用电的教育.由于教材只涉及电池和直流电,不能把它扩大到照明用电上去,以免造成严重的触电事故.要反复强调,电池的电与照明电路的电的不同之处,引起学

7、生的重视.2、学生对电的知识感到神秘,又感到好奇.因此要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尽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根底上,来学习电的知识.准备的材料要充分,一些材料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3、激发学生课外研究的兴趣,往往对电的兴趣就是从本单元开始的.要鼓励学生在课外的研究与探索,适当提供器材,促进学生的课外活动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4、注意教材编排过程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和科学价值.科学课强调实事求是,强调对事实的尊重.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科学本质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5、每个学生的开展水平是不同的,我们允许有的学生走得快一些,走得远一些,开展到很高的水平,但是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到达高要求,要允许有

8、的学生走得慢一些,学的少一些.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单元教学意义本单元是在三上?植物?、?动物?单元对一些动植物外部特征进行观察,并初步掌握了一定观察方法,又在三下经历了?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对动植物的生命周期进行观察的根底上来学习的.本单元主要是围绕植物的“新生命诞生来指导学生熟悉新生命产生的相应器官及相对较长的、微细的新生命诞生的变化过程,从中知道新生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繁殖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本单元包括两局部:第15课是第一局部,是帮助学生熟悉开花植物的繁殖方式.这局部的学习是从引导学生观察一棵油菜到一朵油菜花再到一棵油菜花开始,即?油菜花开了?,从对一

9、种花的观察,开展到对?各种各样的花?的观察,在观察中也许学生会产生一个问题:颜色、形状、大小、构造千差万别,人们是根据什么把它们统称为花的呢于是就产生?花、果实和种子?一课,随着活动的展开,探究重点便转移到了果实和种子上了.如果种子都落在旁边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活动自然推进到?把种子散播到远处?,那么一粒种子在自然环境下又是怎样生长的呢学生势必进入?萌发的种子?的研究课题,植物是这样,动物呢第67课是第二局部,是帮助学生熟悉动物的繁殖方式.通过熟悉动物的卵、卵的孵化过程及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繁殖也是动物的共同特征,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的科学概念.二、单元教学目标:A、科学概念

10、:1、繁殖是生物的根本特征.动物和植物都需要通过繁殖延续物种.2、许多动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植物的花和动物的卵都要经过受精后才能产生新的生命.3、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的特殊构造使它能够承当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4、植物种子和动物卵的构造是与它们发育新的生命的作用相适应的.5、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是有联系的.B、过程与方法:1、用解剖的方法观察花和种子的内部构造.2、用适当的形式记录花的变化过程和果实的生长过程.3、按一定顺序对雄蕊、雌蕊这样细小的结构进行观察.4、持续观察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5、经历观察卵的构造和动物卵的孵化

11、的过程.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探究新生命产生的奥秘的好奇心.2、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3、熟悉到自然界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殖对于每个物种的延续都至关重要.三、教学准备器材:银子、放大镜、剪刀、烧杯、培养皿、小刀材料:开花的油菜植株、南瓜的雄花和雌花、油菜果实、栗子果实、蒲公英果实、蚕豆种子、黄豆种子、各种动物的卵、棉花、棉签、白纸、胶带四、具体教学举措(1)、教材从生命的高度,编写本单元的内容.因此,我们要有一种敬畏生命的意识,来教学本课的内容.自始至终要有一种爱惜生命、珍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无论在研究花,还是果实、种子、卵的时候,尽量做到不伤害动植物的生命,竭力在自然状态

12、下进行观察研究.(2)、一些内容、一些活动与自然课差不多,我们可以从区别于自然课的角度来熟悉科学课.哪些方面改变了,改变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要从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思想和价值观上去熟悉这些改变的内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尽量表达出这方面的内涵.(3)、教师要以更高的视野来看待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不要局限于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不要局限于动植物本身的知识,更要扩大知识面,更要表达对科学理解和科学的思想和价值观.(4)要扩大学生的视野,不要局限于教材上的几种植物,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鼓励学生走向自然.当学生学了本单元的内容之后,如果走到大自然中,会自觉地仔细地观察一棵植物,会用教材上的方法进行研究,那么教学的

13、目标就实现了.第三单元食物一、单元教学意义食物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保证,食物为人类提供了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也为人类提供了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小时候他们是靠吃妈妈的乳汁长大的,随着自己越长越大,活动越来越多时,乳汁已经不能够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要,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了.吃各种各样的食物是学生生活中最普通的事情.关于食物,学生在以前的生活与学习中有着较多的体验,这些体验都会构成本单元学习的根底.学生们对食物的关注常常是零散的,想到和遇到的问题多是喜欢吃什么、吃的是什么等问题,即使涉及饮食健康问题,得到的解释也不尽全面,有的甚至是片面的.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进人本单元的学习,让他

14、们尝试用一种与以往不同的眼光来看待“食物,发现食物与人体生命活动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发现食物自身会发生奇妙的变化.第1课?一天的食物?:它是本单元的起始课,通过让学生回忆一天中吃过的食物,完成一次全班性的调查活动,发现原来我们一天中吃到的食物是那样的丰富,而且还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别.这也是在向学生说明,食物的丰富表达着人类饮食的特征一一“杂食.第2课?食物中的营养?:当学生面对一天中丰富的食物时,本课的活动将学生由“我们吃什么的问题引人到“食物带给了我们什么营养上来.从一天中吃下的食物是丰富的这个生活经验,进一步开展为当我们获取丰富食物的同时,也就获得了丰富营养的熟悉.将丰富的食物与丰富的营

15、养之间的关系,呈现在学生面前.第3课?营养要均衡?:丰富的食物与营养是否就能保证我们健康的生活和成长呢这一课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均衡膳食宝塔的活动,引出了营养要均衡的概念.学生在这个活动中,用自己一天的食物与营养均衡标准做比对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些问题.他们会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并尝试做出改良.本单元前三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立自身需求与食物、营养之间的关系.从第4课开始,学生将继续站在健康生活的角度,关注食物的不同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健康的关系.第4课?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本课涉及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食物的食用方式,向学生说明有的食物可以生食,有的食物那么需要熟食;二是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这种变化

16、对于人体消化吸收是有帮助的.除了食物生熟的变化之外,食物的另一种由新鲜到变质的变化,也将会让学生看到食物变化的另一面,并思考这种变化与健康的关系,以及减慢这种变化的方法.第5课?面包发霉了?: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将会观察到食物变质后的情况,并通过实验活动来研究面包发霉所需要的条件.第6课?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食物的变质需要适宜的条件和足够的时间,减缓食物变质的速度就成了食物保存中需要注意的事情.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积累的经验,以及对不同食品保鲜方式的了解,提出对减慢食物变质速度的看法.第7课?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当前,食品包装上的信息非常丰富,能够找到食品的成分、保存方法等多种信息.从包装上获

17、取的信息可以让学生更加深人地了解食物的原料组成、食物的营养成分、食物与健康的关系,为我们科学合理地膳食提供帮助.通过“食物单元的教学,学生们将获得很多有关食物的分类、营养、营养搭配、储存方法等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在科学课上,我们要积极肯定学生的观察研究,鼓励他们去亲身实践.当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另外,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关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学会收集相关的信息,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整理,达到熟悉周围世界的日的,这对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和开展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食物

18、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2、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3、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充足.4、为了保证对营养的吸收,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5、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6、食物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的.7、观察食品的包装,可以获取这种食品的有关信息,便于我们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配料、保存方法等.过程与方法:1、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2、通过实验的

19、方法区分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3、通过阅读资料的方式,获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自己的分析以及集体的研讨,形成熟悉.4、在加热的过程中,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5、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6、通过比拟、观察不同食物减慢变质速度的方法,对观察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7、根据食品的保质期、配料表等信息,正确选择适合的食品.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对食物的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将区分难度大的“混合类食物拆分为多个食物种类;在独立思考的根底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2、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熟悉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

20、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3、在理解均衡膳食的根底上,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4、细致认真地完成食物生与熟的比拟活动.5、通过对霉菌的观察,拓宽观察周围世界的视野,保护并开展对事物的好奇心.6、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关注身边的科学.7、在了解食品包装信息的活动中,增强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1、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2、知道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3、理解并研究如何才能均衡膳食.4、观察比拟生、熟马铃薯,了解生与熟的不同.5、观察发霉的面包,了解霉菌;探究面包发霉的条件.6、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7、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上的信息.教学难点1、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

21、2、能区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3、学会合理配搭膳食营养,建立健康生活意识.4、通过观察能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5、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6、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7、会比拟几种食品的保质期、配料,正确选择适宜的食品.三、教学准备进行食物记录的卡片纸,食物分类记录单,“一天的食物记录卡,食用油、肥肉、棉签、白纸,淀粉、水、碘酒、滴管、小碗、含有淀粉的食物(馒头、米饭等),均衡膳食宝塔资料、挂图等,切开的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两小块生鸡肉(或猪肉),酒精灯、支架、石棉网、水、烧杯、银子,放大镜,载玻片,有条件的学校准备显微镜,发霉的面包(装在密封好的口袋中),干面包四小块、滴管、水、

22、塑料袋、实验记录单,新鲜的小鱼和腐败的小鱼(也可以是其他食品),记录单,银子、一次性橡胶或塑料手套,不同类型的食品包装袋,可以考虑透明与不透明的、不同材质的、透气与不透气的、奶粉袋等.四、具体教学举措(1)、本单元的编写是从学生思维开展的角度展开的,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生成性的问题,及时调整策略进行教学.(2)、比照实验是相当严谨的,变量的限制是关键.教师要指导好其中的几个比照实验,让学生养成严谨、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价值观.(3)、科学课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且想方法解决问题.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及时提供帮助,不要以为提倡了自主探究,就放手不管,

23、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4)、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获得很多有关事物的知识.我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开展学生的熟悉经历.通过对事物的观察研究活动,能有意识的去关注自己日常的生活中的科学,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更理智.同时学会收集资料、学会分析整理,以此来熟悉周围的世界,是很有价值意义的.教师一定要站得高些看得远些.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一、第四单元概述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而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岩石、矿物不仅是组成地球外壳的重要物质,还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根底.人们种植农作物的土壤来自于岩石的风化,许多生产生活的原料及能源都取自于岩石和矿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岩

24、石和矿物将被更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不仅如此,由于岩石的特性反映了它产生的环境和条件,所以岩石还是研究地球运动变化历史的重要客观依据.岩石和矿物是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有必要学习一些有关岩石和矿物的知识.四年级的学生对岩石不会太陌生,山坡上、溪沟里、小路边、海边到处都有岩石.对于岩石他们也有许多问题,如“美丽的雨花石是从哪里来的“卵石为什么会这么光滑等,这正是引领学生研究岩石奥秘的兴趣之源.本单元以岩石为主要观察对象,通过“各种各样的岩石“熟悉几种常见的岩石“岩石的组成“观察、描述矿物、“岩石、矿物和我们等一系列主题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们熟悉一些常见的岩石和矿物,获

25、得一些关于“岩石和矿物的简单知识;学习用多种方法观察、描述岩石和矿物的特点,获得观察、描述自然事物的新方法.在此过程中,增进对地球珍贵资源一岩石和矿物的熟悉.本单元各课内容如下:第1课?各种各样的岩石?:启发学生对岩石已有的熟悉以及观察、分类方面的已有经验.让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各种岩石的特点,通过自选标准给岩石分类,认识岩石的根本属性,以及岩石是多种多样的.第2课?熟悉几种常见的岩石?:通过对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花岗岩结构和构造等特点的观察,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岩石的方法.第3课?岩石的组成?:由“美丽的花岗岩和“常见矿物两个活动组成.通过观察花岗岩的组成,使学生了解到“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第4课和第5课?观察描述岩石?:是指导学生学习观察、描述矿物属性的根本方法.“观察、描述矿物一重点学习观察矿物的颜色、条痕和软硬;“观察、描述矿物二重点学习观察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第6课?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是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