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_第1页
(完整word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_第2页
(完整word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_第3页
(完整word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_第4页
(完整word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方案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安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化学?十一单元课题1选段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学 校:陕西师范大学学 院:化学化工学院专 业:学科教学(化学)姓 名:叶舒妍指导老师:6造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思路分析1教学设计的依据31.1 教学理念31.2 教材版本31.3 教学对象32教学内容分析32.1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物质的化学变化对该部分教学内容的2.2 求32.3 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呈现方式分析 43教学对象分析53.1 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53.2 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54教学创

2、新点 5第二部分:教学设计方案1教学目标61.1 知识与技能61.2 过程与方法 61.3 情感态度价值观62教学重点与难点 61.1 教学重点71.2 教学难点73 实验仪器和试剂84 实验安全性问题85教学过程86板书设计137教学评价147.1 学生的自我评价量表 147.2 教师评价14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思路分析1教学设计的依据1.1 教学理念新课程重视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课堂应以“学生为主,教师 为辅”,让学生体会知识建构的过程。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 激励学生积极探究 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

3、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 从学生已有的经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本微课的教学设计灵感来自对复分解反应学习困难及教学建议的研究,以 “问题驱动”任务为引导,步步激疑,逐步引导学生建构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再借动画模拟复分解反应发生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复分解 反应的理解。再利用复分解反应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维, 最终理解复分 解反应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努力实现学生从“被学”到“会学”再到“乐学”,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1.2 教材版本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1.3 教学对象初中三年级

4、学生2教学内容分析2.1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物质的化学变化对该部分教学内容的学习要求课程基本理念r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 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 学好化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 识和能力;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 展所必需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 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课程目标要求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 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

5、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V课程内容目标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属于课程内容 标准第三条“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内容, 课程标准对复分解反应的要求是:初步认 识复分解反应,能用复分解反应解释日常 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2.2 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呈现方式分析复分解反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一常见的盐的内容,该节课程通过Na?CO3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介绍复分解反应的概 念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 应。通过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以及CuSO,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讨论 归纳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有沉淀生成;通过复习酸碱

6、中和反应也是复分解反应, 讨论归纳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有水生成;通过碳酸盐和盐酸发生的复分解反应, 讨论归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有气体生成。综合三个讨论问题得出复分解反应的 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最后,要求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酸碱盐溶解性表以探 究实验“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反应”,深化对复分解反应条件的认识。3教学对象分析3.1 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学生已通过第十单元溶液导电的实验认识酸和碱的实质, 已经知道有些物质 在水中会解离出离子并且通过酸碱反应认识了复分解反应的一种一一中和反应,掌握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H

7、 OH H2O;在上节课中学生已经通过 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观察到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有汽包出 现,生成了二氧化碳,并且通过归纳总结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以及碳酸盐与盐酸的反应,掌握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特点。3.2 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生的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这需要通过引导来解决; 学生的归纳能力不足,在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时,可能出现归纳不全的 问题,这需要教师通过问题驱动来逐步解决; 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 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4教学创新点本教学设计打破了教材编排的束缚,真正做到了 “用教材

8、教,而不是教教材”, 符合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本节课以生活事例一一“相互交换舞伴”为切入 点导入,顺理成章的复习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复分解反应 特点的理解。再以酸、碱、盐两两分类进行反应,分别归纳出酸和碱反应、酸和 盐反应、盐和碱反应以及盐和盐反应的共同点, 自然而然地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 生的条件,并且为下节课归纳学习复分解反应的规律打下基础。最后应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两物质是否发生反应, 使整节课的难点达到高峰,在本环节 还通过利用动画模拟复分解反应的过程可以简单记为“两边结合,中间结合”, 从而促进学生熟练判断复分解反应生成物,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第5页复分解

9、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方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案第二部分:教学设计方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初步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 应,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可以看出课程标准中对复分解反应的要求的行为动词为“认识”和“解释”,处于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的第二层级和第三层级,依据教材内容、知识结构、 学情分析等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认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理解酸、碱、盐的溶解性;判断两物质能否发 生反应。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类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促进学生分类学习和归纳学习能力的提 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独立思考,促进学生 的

10、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通过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解构与建构, 促进学生 自身的基础知识得到提升,思维能力得到提高。1.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师演示的趣味现象实验,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以及化学的奥秘, 增强 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培养自身的科学素养;通过应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物 质问是否发生反应,让学生领会学以致用的思想。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确定依据:课程标准中规定,初步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这说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是本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依据:通常学生只能记住而不能应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特 点,而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11、, 属于认知性目标的最高层级,因 此复分解反应的应用是本教学的一个难点;另外学生对实验现象中的沉淀十分熟悉,但是不能从理论上判断哪些物质在水中属于沉淀,本教学借助部分酸、碱、盐溶解性表让学生理解物质溶于水和不溶于水的实质区别, 因此理解酸、碱、盐 溶溶解性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综上,确定了复分解反应的应用和理解酸、 碱、 盐的溶解性为本教学的难点。2.1 教学重点(1)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突破方式:通过酸和碱、酸和盐、盐和碱以及盐和盐反应的典型例子及问题, 步步逼近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加深学生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认识以及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钢溶液反应现象的认识。酸和碱反应 共

12、同点是生成物中有水;酸和盐反应一一以“碳酸盐和盐酸的反应”为例,共同点是生成物中有二氧 碳气体和水;盐和碱及盐和盐的反应一一以“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钢溶液反应”为例,共同点是生成物中有沉淀。(2)判断两物质是否发生反应突破方式:通过判断酸和碱、酸和盐、盐和碱以及盐和盐是否发生反应的典 型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复分解反应的特点书写生成物, 并运用复分解反应 发生的条件判断两物质是否发生反应。HNO3 NaOH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水,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二者会发生反应;HCl AgNO3 首先相互交换成分得硝酸,硝酸溶于水,再交换成分,得氯 化银,氯化银不溶于水,为沉淀,满足复分解反

13、应发生的条件,二者会发生 反应;Ba(OH)2 KCl 盐和碱的反应,首先判断反应物全溶于水,再判断生成物 都溶于水,不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二者不发生反应;Na2SO4 BaCO3 盐和盐的反应,首先判断反应物是否溶于水,查表知碳 酸钢不溶于水,不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二者不发生反应。2.2 教学难点(1)判断两物质是否发生反应突破方式见2.1第7页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方案(2)理解酸、碱、盐的溶解性通过借助部分酸、碱、盐溶解性表中典型物质氢氧化钠和氯化银对比学习溶解性不同,在水中的存在形式不同,学生从而深刻理解沉淀的含义。3实验仪器和试剂仪器:试管架、标有硫

14、酸铜溶液标签的试管两支和滴瓶 试剂: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钢溶液。4实验安全性问题由于本节课实验为盐和碱以及盐和盐的定性反应,为了避免滴加试剂时漏到 手上,这就要求教师实验时佩戴橡胶手套。5教学过程教学 划、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激发 兴趣【投影】两幅动态图片“相互交换舞伴”变成另外两幅图片的过程。【讲述】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几幅图,思 考:它们“相互交换舞伴”的过程 可以类比哪个基本反应类型?仔细观察,思考图 片变化的特点。努力回忆大脑中四 大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 并进行类比,想到这幅 图可以类比由两种化合 物相互父换成分,生成 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复分 解反应。创设情境,用 生活类比

15、化学,激 起学生对化学的 好奇心。激发学生大 脑,快速进入学习 状态,并且复习复 分解反应的概念 及特点。分类 讨论【过渡】复分解反应一般发生在酸、碱、 盐之间,那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 件是什么呢?卜面我们将进行学 习。【板书】聆听老师的讲解,明 确学习目标。从复分解反 应的概念和特点, 自然地过渡到复 分解反应发生的 条件。11.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初步 形成 认知 结构【讨论1】酸碱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 应,请大家想一想它们的生成物有 什么共同点?【投影】回忆酸碱反应的特占 八、观察三个化学方程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利用问题驱 动学生思考,激活 学生原有知识,使 学生总结出酸碱 反应的共同

16、点是 有水生成,自然而教学 划、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是有水生成。回忆盐酸与碳酸盐反应 的特点。观察三个化学方程式, 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是有 二氧化碳气体和水生 成。思考讨论,有着求知、 求真相的心理准备。认真观察实验现 象,总结两个反应的共 同点是有沉淀生成。通 过观察实验现象感受化 学科学的研究方法。然地总结出复分 解反应的条件之O利用问题驱 动学生思考,使学 生总结出盐酸和 碳酸盐反应的共 同点是有二氧化 碳和水生成,自然 而然地总结出复 分解反应的另一 个条件,同时,复 习巩固了上节课 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兴 趣,同时问题驱动 学生思考。设计实验,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给予学生视

17、觉冲突,总结出两 个反应的共同点 是有沉淀生成,总 结出复分解反应HCl + NaOH Ml。+ HjO+ CmiOHMt -CLH40.+ 2'“UH Xa:SO+ +- 21:(J【讲述】图片向大家展示的是酸碱反应 的三个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看出 它们的共同点是有水生成。【过渡】接卜来,我们以碳酸盐为例, 归纳酸和盐的反应特点。【讨论2】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与 盐酸反应时,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 共同点?【投影】【讲述】C iiC Oj + 2Ht'lfikrf j + fOr f +H(>bihCOj +2HClhiiCI + Oa 1 * ll2O、口HCHL+

18、H< :< SaC IH- C CJ3 t + H:O图片向大家展示的是盐酸和碳 酸盐反应的三个化学方程式,可以 看出它们的共同点是有二氧化碳气 体和水生成。【过渡】盐和碱以及盐和盐的反应有什 么共同点呢?【讨论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氯化钢溶液反应时,它们的生成物 有什么共同点呢?【过渡】接卜来,老师将进行实验,请 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反应的实验 现象以及它们的共同点。【演示实验+讲述】取两支干燥洁净的试管,向其中 分别加入少量的硫酸铜溶液,再向 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 液,可以观察到用蓝色絮状沉淀; 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氯化钢溶第9页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复分解反应

19、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方案第15页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液,可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投影】CliSON*SO + Co(Otl) j【讲述】图片向大家展示的是刚才反应 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我们观察 到的蓝色絮状沉淀是 Cu(OH)2,白 色沉淀是 Ba(OH)2。注意事项:盐和碱、盐和盐反应时, 反应物必须可溶于水。学生活动运用化学方程式表 达反应现象,并认识到 实验现象中的蓝色沉淀 是Cu(OH )2 ,白色沉淀是 BaSO4。建立起宏观与符 号之间的联系。设计意图的最后一个条件 是有沉淀生成。同 时让学生认识到 实验是学习化学 的一种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 “宏一符”思维。从本质上理解反 应现象

20、,让学生学 会从实验和理论 两方认识化学反 应产物的方法。归纳 分析小差 兀口认知 结构【归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两种 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 水或有气体或有沉淀生成,若盐和 碱、盐和盐反应,反应物须可溶于 水。【板书】1.条件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重点强调】或:指水、气体、沉淀至少有一种。水是H和OH的结合,在 初中阶段气体指CO2或NH3【提问】沉淀是什么呢?【过渡】接下来,我们将借助酸、碱、盐溶解性表来学习。【投影】部分酸、碱、盐溶解性表【讲述】红色圆角矩形圈出的小方格, 有物质和溶解性两层含义,在该小 方格中所指物质是由 Na+和OH-构 成的NaOH , “溶”代表NaO

21、H溶 于水,即NaOH在水中以Na+和由前面的三个讨 论,自然而然地归纳出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 件,从而消除心中的疑 惑,形成新知,逐步完 善复分解反应的认知结 果。聆听理解,做好易 错点的笔记,并明确复 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中 水和气体具体是什么。通过观看部分酸、 碱、盐溶解性表以及教 师的讲解,初步认识该 表,及每个小方格的意 义,以及学会利用该表 查物质的溶解性。另外, 从深层次上理解溶于水总结深化,使学生 豁然开朗,完善认 知结构。以顺利突 破本节课的重点 之一。重点强调易 错点。避免学生形 成迷死概念和错 误认知。在复分解反 应发生的条件中, 学生易理解生成 水或气体时,复分 解反应会

22、发生,但 对于沉淀这个词 学生比较陌生,通 过溶于水的物质教学 划、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OH-的形式存在。以此类推,蓝色 圆角矩形圈出的小方格代表的物质 是由Ag+和Cl-构成的AgCl , “不”代表 AgCl不溶于水,即AgCl在水中以沉淀的形式存在。的物质和不溶于水的物 质的区别,以及它们在 水中的状态。和不溶于水的物 质间的对比,让学 生深刻认识二者 的区别,从而突破 本节课的难点之O应用 分析深化 认知【过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应用呢?我们通过几个例子学习。【板书】聆听,思考复分解 反应发生的条件,明确 接卜来的学习任务。明确复分解反应的 应用可以用来判断两物 质是否

23、发生反应。而自 己并不知道如何判断, 这就为接卜来判断几类 复分解反应是否发生的 教学做好准备:(1)学会判断“酸 和碱”型复分解反应是 否发生反应的方法。明确学习目 的,积极思考,与 原有认知发生冲 突。利用判断酸 和碱、酸和盐、盐 和碱以及盐和盐 的代表物质是否 发生反应,让学生 学会利用“交换成 分”和“复分解反 应发生的条件”、 “酸、碱、盐的溶 解性”来解决问 题。各个典型例题 难度依次增加,让 学生在“做中学”, 突破本节课的最 后一个教学重点 和难点。2.应用判断两物质间是否发生反应【例题赏析】判断下例反应是否发生?、肛他+BM:电【讲解过程】X心 HMN,%* NWUI 3K声

24、1廉行口会发生反应教学环节教师活动HCI会发生反应* K<?lHuCI,(OHh+KCIkdll不会发生反应不溶于水、侬Bien;不会发生反应【投影+总结】用动画模拟复分解反应的过 程,将此过程简单记为: 两边结合, 中间结合。课堂【投影】学生活动(2)学会判断“酸 和盐”型复分解反应是 否发生反应的方法。(3)学会判断“盐 和碱”型复分解反应是 否发生反应的方法。注 意到该类型的反应,需 要判断反应物是否溶于 水。(4)学会判断“盐 和盐”型复分解反应是 否发生反应的方法。注 意到该类型的反应,需 要判断反应物是否溶于 水。观看动画,理解复 分解反应发生的过程, 并且巧用动画熟练的判

25、断复分解反应的产物。设计意图再一次给予 学生大脑刺激,让 学生在典例赏析 中学会应用复分 解反应发生的条 件的注意事项和 技巧。初中生对动 画很感兴趣,利用 制作的动画模拟 复分解反应的过 程,从宏观上让学 生轻松建构复分 解反应的过程,从 而形成完整的认 知。教学 划、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小结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回忆本节课所学的呈现本节课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知识,总结深化复分解所学的知识,凝聚中有水或有气体或有沉淀生成,若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重点和难点,对学盐和碱、盐和盐反应,反应物须可用。生的大脑进行二定格溶于水。次冲击,使学生在认知2、判断两物质能否发生反应的头脑中建构起复步骤:相互交换成分后,看否后水、 气体、二氧化碳生成。分解反应发生的 条件的概念图。【讲述】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关键 是看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是否有聆听,查漏补缺, 完善认知结构。水、气体或沉淀生成。判断两物质是否发生反应时,关键也是看生成物。注意,盐和碱、盐和盐反应,反应物须可溶于水。【练一练】判断下列物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