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对于一个民族而言,神话是上古人类智慧的遗存,是世代相传的集体记忆。因此,要真正了解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和人类的精神密码,应从神话的源头一一开始。人类学大师马林诺夫斯基曾指出,神话原生性地表达着民族精神中最稳固、最恒定的部分,承载着一个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在诸神纪里,无论是"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

2、肢五体为四极五岳"的创世大神盘古,还是在"四极废,九州裂"的情形下"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大母神女娲,或者"诛凿齿,杀九婴,缴大风,断修蛇,禽封稀,上射九日"的大羿,都体现了一种不畏艰险、为了人类福祉而自我牺牲的悲剧意味和崇高之美。正是凭借不畏艰险的生存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延续几千年不绝,并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作为族群意志的民族精神、民族传统之外,神话还与"人类内心底层的问题,人类内在的奥秘"相关。神话学大师坎贝尔曾指出,读神话可以发现人类许多的共通之处:人类需要呼唤久违的神性,需要

3、借由神话以接近永恒,需要透过神话以洞悉生命的奥秘。与史家和儒家典籍中被历史化的温文尔雅、"伟光正"的诸神形象不同,诸神纪里描绘的上古诸神大多充满野性之美和伟岸之力:喜欢追着自己尾巴跑的混沌、半人半蛇的女娲、虎齿豹尾的西王母、铜头铁额的蚩尤这些朴素的形象和他们身上那种气吞山河、震天撼地的力量体现了先民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对自然、生命、神性之力的崇拜和讴歌。阅读这样本然面目的上古神话,可以体会原始先民深厚的情感体验,从而缓释压力,抚慰心灵创伤,找到生命的动力。而中国上古智慧通过作者的"掰扯",得到了生动而又不乏深度的呈现:混沌神话所体现的中国人"混融

4、无间"的宇宙观,上古神树的故事背后体现的中国人"万物有灵"的自然观,南楚大司命神话背后体现的"方生方死,生死一体"的生命观等。可以说,中国古代神话拥有高远而深刻的文化内质和精神内涵,理应成为一种优秀的国民文化教育资源。身逢一个科技理性至上的时代,神话始终"为人类提供着返归自身的航向与能力"(叶舒宪)。神话是我们的根,离开了神话的民族,就像古希腊神话里的安泰,失去了大地之根的滋养和护佑,生命终将委顿。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历程中总有神话相伴;愿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能从神话中找到前行的动力和勇气。这是诸神纪的作者奉献给这个世界的

5、美好心愿。 (摘编自闵艳芸中国上古神话我们的文化基因读严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林诺夫斯基认为神话表达最稳固、最恒定的民族精神,承载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B诸神纪中所写的神话人物都具有不畏艰险、舍己为人的悲剧意味和崇高之美。C女娲、西王母、蚩尤等上古诸神,多充满野性之美和伟岸之力,想象力汪洋恣肆。D中国古代神话因其高远深刻的文化内质和精神内涵,而理应成为优质的文化教育资源。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从宏观角度概述了神话的价值及意义,统领第二、三段的分述。B文章分析了神话对于认知民族文化、满足人类精神需求两方面的价值与意义

6、。C文章主体部分综合运用引用、举例、对比等手法,分析由近到远、由表及里。D文章结尾引用叶舒宪的看法,揭示了神话深远的现实意义与价值,收束全篇。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上古神话经世代相传、集体记忆的过程,蕴含着先人智慧与我们的文化基因。B中华文化有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特质,这种特质只存在于悲剧英雄的身上。C中国上古神话是解决人类内心深处的问题的根本,可以帮助现代人找到精神动力。D只有充满野性之美和伟岸之力的上古诸神,才会具备气吞山河、震天撼地的力量。(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米彭家河米,是米的姓,也是米的名字。米仿佛形影

7、相吊、势单力薄,然而,却属于庞大的望族。所有的人和不少动物都是在米的掌股之下讨得一些饮食。如果米什么时候不高兴了,许多生命必将迅速萎靡直至死亡。说得直白一些,这个世界,其实是米的天下;米的表情,是这个世界祸福的征兆。到了米生儿育女的时候,谷们便进入温室催芽或者喝饱水直接到春寒料峭的冬水田里安营扎寨,这时,家家户户少不得挽起裤腿光着脚板下田,把赤裸的腿脚扎进冰冷的泥水,咬着牙不时地弯腰把嫩黄的秧苗一行一行小心地安放在水田里划分出来的一条条的泥箱上,如同在一个庄严的仪式上不停地膜拜。这个生命的典礼,叫安秧或按秧。也有删繁就简的,只需一个壮年男子下田,一只手把装满谷芽的钵撑在腰间,另一只撒谷芽的手前

8、后挥动,跳一曲单人的舞蹈。男男女女不约而同地走出冬天,以如此的方式庆贺米的再生,祈祷农事的兴旺。秧安进田,再等三天,它们在田里定根安身了,才在夜里浅浅地关上一层水,到了天亮又放出水直到露出秧脚,让秧芽夜晚在齐腰的水中暖暖和和地过夜,然后在白天尽情享受春光,而不至于冻坏身子。谷芽或者小秧苗下田半个月,田里就会升起一层淡淡的绿雾。五月,田里就聚满一尺多高的秧苗,就又要拾掇水田,准备插禾了。早年,家里的男人要扛犁带耙,把冬水田或者旱板田收拾妥帖,等待栽秧。现在,男人们都外出打工,主妇们就只得带上家里的所有成员,用锄头挖田翻土,把水田平整了,秧水也关上了,才到秧母田里把密密匝匝的秧连根拔起,扎成把背到

9、四下的水田里,然后分成单株横竖成行地移栽下去。这些移栽的秧苗都得朝东西方向摆放,好让阳光更多地照耀。为了高产,还得在秧田两边牵根绳子,三五个男女顺着绳子一起栽秧,一行一行地栽下去,半天工夫,满田就写上了直直的诗行。这些诗行,当然只有城里那些坐在玻璃窗里的诗人们才读得懂,插秧的男女写不了诗,却只喜欢在插秧时说些笑话。农忙一过,山上山下的水田全绿了,不时有撒肥的农民和野放的鸭子进进出出,在绿的色块上点缀涂画,特别是那些觅食的鸭子进田后,偶尔露出个灰白的头,好像绿绸上点缀了灰白的花儿。这个季节,城里的摄影师们最为热衷,随处一照,都是上乘的创作。九月,稻子成熟了,村里的男男女女又挽起裤腿下田了,割下沉

10、甸甸的稻子,用人工在拌桶里或用打谷机打下青黄的谷子,再爬坡上坎把一背背渗水的谷子背回家,晾晒在石板上或者篾垫里。为了省事,不少农家在夏夜里并不收回谷子,家里的男人就拖床席子在晒坝里闻着谷香入睡。直到干燥的谷子在盛夏的阳光下发出沙沙的声响,才到了它进仓入柜的时候。这时的谷子高枕无忧,一个轮回就算圆满成功。不过如今村庄日渐空落。在米的王朝,它的领地已分崩离析。我时常在城市的边缘回望乡村,只看见一个盛世远去的衰微背影。米身在望族,攀足轻重,农民们不得不一粒一粒地伺候,从这个角度看,米其实也是太娇贵或者太苛刻了。米或许是想告诉世人,荣耀和地位的得来,从来都是这样一点一点地积聚,一粒一粒地坚持,没有谁能

11、一蹴而就,没有谁能一手遮天。也正是无数粒没有名字的米联盟在一起,才成为天地间不可或缺的米族。这或许就是团结的力量,这或许就是信仰的锋芒。米,它的单纯无与伦比,它的力量却让人敬畏。那些姓米的男女,在尘世间慢慢走过自己的一生。他们默默低调地独自生长,一代一代将米的姓氏传承,虽然没能像米一样成为这个世界的望族,但还是散布各地,或成为当地的名门。众多他姓的男女,同样在这个世间生老病死,延续着先人的血脉。他们虽然各自取着千奇百怪的名字,但是,只有极个别的名字会被历史记挂,更多的甚至连自己的姓氏都留不住。然而,一个个无名英雄,如同那些小小的米粒,却成为人类的支撑,支撑整个世界,延续所有的未来。滚滚红尘,人

12、海茫茫,不知道还有谁会注视那些小到像米一样的生命,不知道还有谁曾想到过像米一样的人和人生。我只有躬下身来,一粒一粒拾捡那些被遗忘或者被忽视的米,想想米和我们自己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独句成段,凸显了米这个称呼的平凡,与下文写米很重要的内容形成对比,引发读者思考;用拟人手法,富于情味,拉近读者与米的心理距离。B作者以时间为序,叙述并描写了农人对米由安秧(按秧)、保苗、插秧、撒肥到收获的精心侍弄过程,表现出米的娇贵及其对环境的要求的苛刻。C本文托物言志,借对米的价值与成长、变化过程的深情记述,表现出对成功的原因、聚合的力量、平庸的价值

13、等有关内容的深远的哲理思考。D本文立意深刻,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语言形象蕴藉。在记述之后,由景到理、由物及人,使文意深化并拓展,结尾总结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5文中几次提到"城里""城市",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6对文中画线的句子,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2018年7月28日,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名师讲堂在北京举行。据估计,我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青少年为近视高发人群,防控形势严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简称"国家卫健委&qu

14、ot;)中国教育中心主任李长宁说,全国"爱眼日"主题连续三年聚焦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由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织专家编写的近视防治指南近日印发,以引导学生和家长树立正确的用眼意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关注的科学防控体系正在积极构建。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学组副组长杨智宽认为,青少年近视防控需从预防、检查和治疗三方面共同发力。防控的关键在于规范孩子的用眼习惯,通过可穿戴近视防控智能设备对用眼行为进行监测和干预矫正。家长和学校督促孩子尽量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保证每天的户外1小时活动时间,做眼保健操等。专家认为,青少年由于还在发育,不适合接受近视手术。

15、到有相关资质的医疗机构科学验配角膜塑形镜是有效控制、延缓近视发展、避免成为病理性高度近视的安全方法之一,不建议近视度数大于600或8岁以下的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 (摘编自专家: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亟待建立) 材料二:教育部、国家卫健委近日共同起草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规定,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严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征求意见稿明确综合防控目标: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

16、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 (摘编自两部门拟规定: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 材料三:在北京一座四层高的眼镜城里,不到半个小时,一副眼镜就配好了。这确实不错,但戴眼镜的中国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且多数是孩子。1970年,中国1618岁青少年的近视率不到13,2014年已近4/5,一些城镇地区比例更高。2014年,近视人数增加最快的是小学生,逾40%的小学生近视,是2000年的两倍;相比之下,在美国和德国,该年龄段人群的近视率不到1

17、0%。问题出在社会而非遗传上面。造成远视的最大因素是户外活动时间少。眼轴长度增加是引起近视的最常见因素,而日光照射有助于视网膜释放一种可延缓眼轴长度增加的化学物质。户外活动缺乏、作业多、近距离读书写字的多重作用,加剧了近视。在中国和澳大利亚,6岁孩子的近视率差不多。但中国孩子上学后每天只有约1小时待在户外,而澳大利亚的同龄人有三四个小时。视力差往往与收入高和受教育多相关,所以中国农村地区的孩子近视不太普遍。据卫生部统计,中国农村有13的小学生近视,相比之下,城镇地区的孩子有近一半近视。但农村同样存在视力问题。斯坦福大学农村教育行动项目发现,由于费用、学校对用眼健康不关注以及认为戴眼镜会加重近视

18、的错误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农村,16的近视孩子不戴眼镜。 (摘编自英媒:中国孩子户外活动少近视率远高欧美)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材料一可知,中国近视患者人数达6亿,青少年近视高发:青少年不宜接受近视手术,可到有相关资质的医疗机构科学、安全地矫正视力。B到2023年,中国力争实现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逐年最少降低0.5个百分点,近视高发省份逐年最少降低1个百分点。C专家认为:近视度数小于、等于600或8岁及以上的患者可配戴角膜塑形镜,也可通过穿戴防控近视的智能设备对用眼行为进行监测和干预矫正。D从材料三可知,2014年,中国1618岁青少

19、年的近视率是1970年的两倍多,小学生近视率是2000年的两倍,而在美国或德国,小学生近视率不到10%。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名师讲堂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认为,我国近视高发,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形势严峻,应尽早建立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B。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引起国家重视,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已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范围,并分阶段提出明确的防控指标。C文章介绍并分析了中国尤其是城镇的孩子近视普遍发生的情况及相关的社会原因,而中国农村的情况也不容乐观。D中国孩子上小学以后课业负担相对较重,每天户外活动时间远少于澳大利亚的同龄人,自然会拉大

20、中、澳两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差距。9为什么中国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乔宇,字希大,山西乐平人。祖毅,工部左侍郎。父风,职方郎中。皆以清节显。宇登成化二十年进士。弘治初,调之文选,三迁至郎中。门无私谒。擢太常少卿。武宗遣祀中镇、西海。还朝,条上道中所见军民困苦六事。刘瑾败,大臣多以党附见劾,宇独无所染。久之,改兵部,参赞机务。宁王宸濠反,扬言旦夕下南京。宇严为警备,而谈笑自如。时携客燕城外,密察地险易,置戍守。综理周密,内外宴然。指挥杨锐有

21、才略,署为安庆守备。镇守中官刘瑯与濠通,为预伏死士。宇刺得其情,诘瑯用事者,瑯惧不敢动。宇乃大索城中,斩所伏壮士三百人,悬首江上。宸濠失内应,且知有备,不敢东。攻安庆,锐固守不得下。未几败。世宗即位,召为吏部尚书。宇自为选郎,有人伦鉴,及是铨政一清。宇与林俊彭泽孙交皆海内重望帝亦委任之凡为权倖所黜者皆起列庶位天下欣欣望治宇遇事不可无不力争。帝欲加兴献帝皇号,宇言加皇于本生之亲,则干正统,非所以重宗庙,正名分。及礼官请称献帝为本生考,帝改称本生皇考,又诏建献帝庙于大内,宇等复连章谏。会张璁、桂萼至京,诏皆用为学士。宇等又言:"学士最清华,而俾萼等居之,谁复肯与同列哉。"帝怒,

22、切责。宇遂乞体,许之。杨一清卒,宇渡江吊之。南都父老皆出迎,举手加额曰:"活我者,公也。"宇诗文雄隽,兼通篆籀。尝陟太华绝顶。遇虎,仆夫皆惊仆,宇端坐不动,虎徐帖尾去。家居澹泊,服御若寒士。穆宗即位,复官,赠少傅,谥庄简。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四·列传第八十二,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宇与林俊彭泽孙交皆海内重望帝亦委任之凡为权倖所黜者皆起列庶位天下欣欣望治宇遇事不可无不力争B宇与林俊彭泽孙交皆海内重望帝亦委任之凡为权倖所黜者皆起列庶位天下欣欣望治宇遇事不可无不力争C宇与林俊彭泽孙交皆海内重望帝亦委任之凡为

23、权倖所黜者皆起列庶位天下欣欣望治宇遇事不可无不力争D宇与林俊彭泽孙交皆海内重望帝亦委任之凡为权倖所黜者皆起列庶位天下欣欣望治宇遇事不可无不力争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分三甲,分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B署,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文中其他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擢、改、复等。C篆籀,中国古代的两种乐器。前者音色清晰、透亮、甜美,后者圆润、浑厚、柔和。D服御,文中指服饰、车马、器用之类;其他可指驾驭车马,也可以理解为使用、役使。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乔宇出身清贵,为官廉洁。他

24、的祖父乔毅当过工部左侍郎,父亲乔凤当过职方郎中,都以高洁的节操闻名;乔宇为官以后,居家清贫,不接受私人请托。B乔宇怜悯苍生,独善其身。他受命祭祀,路上见军民困苦不堪,回朝后奏知皇帝;刘瑾败亡后,很多大臣因追随他拉帮结派而受到弹劾,乔宇却一无所染。C乔宇防守得力,用人得当。镇守南京时,他镇定自若,严加警备,清除内奸埋伏的敢死队,使叛敌不敢进犯;任用杨锐做安庆守备固守,大败进犯之敌。D乔宇忠于国事,敢于进谏。他任吏部尚书后,使人才选拔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天下欣欣向治;遇到讲不通的事,即使是皇帝的意见,他也敢于据理力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携客燕城外,密察地险易,

25、置戍守。综理周密,内外宴然。(5分)(2)尝陟太华绝顶。遇虎,仆夫皆惊仆,宇端坐不动,虎徐帖尾去。(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4-15题。蝶恋花王国维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暮。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注释】王国维,字静安,近代词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春天,长期奔走在外的词人回到家乡海宁。夫人莫氏原本就体弱多病,久别重逢,面色更显憔悴。词人不禁万分感伤。这首词,或许在此时而作。莫氏于两年后不幸病逝。不道:不料。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6、)A这首词未写重逢之喜,而抒重逢之苦。与妻子重逢,词人却黯然神伤。B"花底"二句写词人和妻子花下无语相看,绿窗前的芳春与天色无不同悲。C下片侧重写内心感受,一丝新欢和无穷旧恨对比,突出了词人内心的无奈。D上、下片的词意均有曲折,上片明转,下片暗转,匠心独运,甚是高妙。15.近代词评家陈邦炎评论这首词说:"在静安眼中,人生的苦海,从时、空两方面看都是无边无际、没有尽头的。"王国维是怎样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一层层表达内心痛苦的?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诗经·氓中有两次写

27、到氓的性情粗暴,一处是" ",另一处是" "。(2)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周瑜在小乔刚刚嫁过来的时候可谓" ",而自己" ",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早在二十世纪,面对非本土文学的进入,现代文学的先行者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在文学史上留下了 的一笔,但无论郁达夫受到外国文学影响有多深,( ),浸淫着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人格与修

28、养。郁达夫笔下的中国底色与异域风情 ,最终成就了 的郁氏小说。在本土"化"的过程中,非本土文学与本土文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本土文学不断整合、发现、提炼自我特质,在他者的参照下进行文学内部的构建与重塑,最终丰富我们的本土文学风格,提高本土文学品质,促进人类精神层面的深层次沟通与理解。优秀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层面具有相似性,这种相似性是大家可以共同欣赏的基础。但是,在文学全球化交流不断深入的今天,本土体验中的文化隔阂仍然无法消除。中国文学在国外始终存在着 的问题,根据中华读书报对中国文学在美国图书市场2008至2010年销售情况的分析,美国翻译出版的中文作品共29种,其中来自中国大

29、陆作家的作品仅19种。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浓墨重彩 水乳交融 独具一格 水土不服B可歌可泣 水乳交融 特立独行 格格不入C浓墨重彩 并行不悖 独具一格 格格不入D可歌可泣 并行不悖 特立独行 水土不服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他的小说沉沦中主人公的思想都扎根于中国这片土壤,郁达夫笔下的人物总是能够激起中国读者的共鸣B他的小说沉沦都能够激起中国读者的共鸣,这是因为郁达夫笔下主人公的思想扎根于中国这片土壤C郁达夫笔下主人公的思想之所以扎根于中国这片土壤,正是因为他的小说沉沦能够激起中国读者的共鸣D他的小说沉沦正是因为能够激起

30、中国读者的共鸣,所以郁达夫笔下主人公的思想扎根于中国这片土壤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本土"化"的过程中,非本土文学与本土文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本土文学不断发现、整合、提炼自我特质B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本土文学与非本土文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本土文学不断整合、发现、提炼自我特质C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本土文学与非本土文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本土文学不断发现、整合、提炼自我特质D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本土文学与非本土文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本土文学不断发现、整合、提炼自我特质20.

31、下面是在某校组织的一场作文比赛中一位同学和评委老师进行交流的有关内容,其中有五句话表达不够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这位同学把收录自己文章的一本作文书交给评委老师,他指着其中自己作文中的几行字说:"我估计您能看懂这段差不多。"书里的赠言是:"这是我手头最后一本,望惠存。"这位同学问评委老师是否认识他,评委老师说不认识,这位同学说:"您回去问问咱们学校几位优秀的语文老师,他们肯定认识我。"作文比赛结束以后,评委老师进行现场点评,这位同学说:"您说我指点,没事。"这位同学的作文没有通过初选,他对评委老师说:&quo

32、t;今天是您不让我通过,明天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也许就是我。"21.下面是某高校的自主招生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讨9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绝不能割断历史。 (毛泽东)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和突出优势,就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日本自应神天皇朝以来,就传来了论语这一宝贵的

33、准尺,如果束之高阁,而去寻求其他的规范,这不外是认识上的误区。我相信论语的教导是金科玉律,因而拳拳服膺躬行实践而不懈怠。(涩泽荣一 日本明治和大正时期的大实业家,被称为"日本企业之父")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校园演讲稿。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D【解析】A项,顺序颠倒,"最稳固、最恒定的民族精神"错,应是"民族精神中最稳固、最恒定的部分";B项,范围扩大,"都"错,应为盘古、女娲、大羿;

34、C项,偷换主语,"等上古诸神想象力汪洋恣肆"错,是"先民"想象力汪洋恣肆。2.C【解析】"由近到远"错,由认知民族文化到满足人类精神需求不是由近到远的关系,而是由特殊到一般的关系。3.A【解析】B项,"只存在于"说法绝对;C项,程度过重,"根本"的说法错,原文只是说"神话还与人类内心底层的问题,人类内在的奥秘相关";D项,说法绝对,未考虑其他时期的神及英雄人物。4C【解析】"平庸的价值"错,应是"平凡的价值"。5通过写城里人对秧苗的欣赏

35、,间接表现秧苗的整齐之美及人与风景、动物与植物相得益彰的和谐之美。通过写城里人和乡下人对美景的欣赏角度、层面不同,突出了农人劳作的不为人知的辛苦与农人性格的纯朴。通过写城市边缘的景象,表达了对米受到忽视、淡忘的遗憾,突出了对米的深厚情感;与开头写米的重要相呼应,为下文表达对米的敬畏之情做铺垫。(每点2分)6示例一:我同意这个观点。 无名英雄虽然平凡、渺小,但无数个他们所组成的整体却支撑了这个世界。无名英雄虽然出身于底层,但他们却增添了这个世界的美好。虽然无名英雄受到忽视,但他们一点一点的努力与牺牲使之拥有了令人敬畏的力量。无名英雄虽然低调,但是他们延续着未来。(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示例二

36、:我觉得这个观点有失偏颇。 虽然无名英雄所组成的整体支撑了这个世界,但他们毕竟平凡而渺小。虽然无名英雄增添了这个世界的美好,但是他们的贡献毕竟是比较小的。虽然无名英雄经过一点一点的努力与牺牲拥有了令人敬畏的力量,但不能因此而忽略伟大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引领作用。虽然无名英雄默默延续着未来,但不应因此而认定平凡是一种优点。(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7C【解析】关系错乱,"或"错,应是"及"。原文说"不建议近视度数大于600或8岁以下的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即不建议两者中任何一种情况配戴角膜塑形镜;反过来说,同时满足"近视度数小于

37、、等于600""8岁及以上的患者"两个条件才可以配戴这种塑形镜。8B【解析】时态错误,教育部、国家卫健委起草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实际上还未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范围,故将选项中的"已"改为"拟"。9近视高发原因:中国青少年户外活动时间少,学习负担重,而且对读书写字的姿势注意不够。中国农村地区受费用、学校对用眼健康不关注以及认为戴眼镜会加重近视的错误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使视力问题出现或加重。(每点1分)怎样解决问题: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关注的科学防控体系。加

38、大宣传力度,普及科学的用眼知识,引导树立正确的用眼意识。从预防、检查和治疗三方面共同发力,防控的关键在于规范孩子的用眼习惯。家长和学校督促孩子,保证每天的户外1小时活动时间,做眼保健操等。(每点1分)10.D【解析】原文标点为:"宇与林俊、彭泽、孙交,皆海内重望,帝亦委任之。凡为权俸所黜者,皆起列庶位,天下欣欣望治。宇遇事不可,无不力争。"11.C【解析】选项解说的是"笙箫","篆籀"是汉字的两种书体,篆文一般指小篆,籀文出现在周宣王时期,亦称大篆。12.C【解析】"大败进犯之敌"错,原文为"(朱宸濠)攻

39、安庆,(杨)锐固守(朱宸濠)不得下"。13(1)他经常携同客人在南京城外宴饮,暗中考察地势的险峻与平旷,并安排士兵驻守险要之地。由于他部署周密,南京城内外都很安定。("燕城外""戍守""综理""宴然"各1分,句意1分) (2)他曾经登上太华山的顶峰。遇到一只老虎,仆人们都吓得跌倒在地,乔宇却端坐不动,老虎慢慢地夹着尾巴离开了。("陟""绝顶""惊仆""帖尾"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乔宇,字希大,是山西乐平人。祖父乔毅曾

40、担任过工部左侍郎。父亲乔凤担任过职方郎中。他们都以清廉有节操而闻名。乔宇考中成化二十年进士。弘治初年,调他任文选官,多次升迁到郎中。他在自己家中从不私下接见官员。后来他被提拔为太常少卿。武宗派乔宇到中镇、西海祭神。回朝后,乔宇上书列举了路上所看到的军民困苦不堪的六件事。刘瑾失败后,很多大臣因为追随他拉帮结派受到弹劾,唯独乔宇一无所染。过了很长时间,乔宇调到兵部任职,开始参与机要的军政大事。宁王朱宸濠谋反,扬言要很快攻下南京。乔宁对此严加警备,但表面上谈笑自如。他经常携同客人在南京城外宴饮,暗中考察地势的险峻与平旷,并安排士兵驻守险要之地。由于他部署周密,南京城内外都很安定。指挥杨锐很有才干和谋

41、略,乔宇安排他做安庆守备。镇守宦官刘瑯与朱宸濠暗中勾结,替他埋伏敢死之士。乔宇侦察到这个情况,质问刘瑯参与此事的人,刘瑯害怕了,不敢轻举妄动。乔宇于是派人在城中大力搜捕,斩了三百名刘瑯埋伏下的死士,把他们的脑袋悬挂在江边。朱宸濠失去了内应,并且知道南京做了准备,不敢东下。他进攻安庆,杨锐在那里固守着,不能攻下。不久朱宸濠的叛乱就失败了。世宗即位后,召乔宇回朝担任吏部尚书一职。乔宇自早年担任文选郎,就能辨别人才,到这时更使人才选拔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乔宇与林俊、彭泽、孙交都是国内很有名望的重臣,世宗也都任用了他们。凡是过去被权贵罢贬的大臣,乔宇都把他们起复,安排在各种职务上,天下欣欣向荣。乔宇遇

42、到讲不通的事,无不据理力争。世宗想给兴献帝追加皇号,乔宇说给亲生父王追加皇号,就会妨害皇位的正宗谱系,不是用来重视宗庙、正定名分应有的办法。等到礼官奏请称献帝为本生考时,世宗改为本生皇考,又传令在宫中修建献帝庙,乔宇等人又接连几次上书谏阻。等到张璁、桂萼到京城后,世宗传下诏书把他们都任用为学士。乔宇等人又上书说:"学士是最清高、显贵的职位,让桂萼等人充任,谁还肯再跟他们共事呢?"世宗发怒,严厉地责备他。乔字于是请求退休,世宗同意了。杨一清去世,乔宇渡江去祭奠他,南京的父老乡亲都出城来迎接他,拱手与额相齐,他们说:"使我们得以活下来的,就是乔公您啊!"乔宇的诗文风格雄俊,兼通篆文、籀文。他曾经登上太华山的顶峰。遇到一只老虎,仆人们都吓得跌倒在地,乔宇却端坐不动,老虎慢慢地夹着尾巴离开了。他居家清贫,其服饰、车马、器用和穷书生一样。穆宗即位后,为乔宇恢复了官籍,并追赠他为少傅,谥号为庄简。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