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教案_第1页
《唐诗》教案_第2页
《唐诗》教案_第3页
《唐诗》教案_第4页
《唐诗》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唐诗教案【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唐诗歌的大体特点,初步体会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二、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诗歌,赏析诗歌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教学设想】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把握作者的感情。2、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和人世间游子思妇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3、情感把握。通过诗歌中意象和措辞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的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的哲理。【教学安

2、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王勃滕王阁(一)赏析首联:(10分钟)1滕王阁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个词可以形象表达出来?明确:特点“高”。“临”字突显滕王阁的高耸。2佩玉鸣鸾是怎样的场景?此句使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诗人有何感慨?明确:(1)场景: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场面十分豪华。(2)艺术手法:一个“罢”字,转入了现实的描写,滕王已经死去,以建时宴会的豪华反衬过后的凄凉。(3)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易逝,兴衰无常的感慨。3首联两句从不同的方面写滕王阁,是哪两个不同的方面?明确: 空间:高。 时间:逝。4总结:此联为起,紧扣滕王阁,既写其地势,亦写其冷

3、落。(二)赏析颈联:(10分钟)1此联两句紧扣住首联的哪个字来写景的?明确:高。2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四个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和首联的哪句紧扣?明确:(1)意境:冷落、凄凉。 (2)与“佩玉鸣鸾罢歌舞”紧扣。3此联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明确: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描绘了滕王阁昔盛今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繁华难再的感慨。“飞”“卷”,化静为动,赋予静景以动态,增强了生动性和画面的灵动感。4这两句写景句所写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明确:一仰一俯,一高一低,错落有致。5总结:此联为承,紧承首联,营造冷落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兴衰无常的感慨。(三)赏析颔联:(10

4、分钟)1教师提示:此联为转,由颈联的空间描写,转为时间的描写。2提问:“日悠悠”“几度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明确:诗人以博大、永恒、无极的景象物候衬托人生短暂,抒发白驹过隙、时不我待的进取激情和向上精神。自然过渡到“槛中帝子今何在”。(四)赏析尾联:(10分钟)1“槛外长江空自流”,融情于景,以景作结,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感慨。2此种以偶一开一合,使人只觉其流动,不觉得对偶。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五)风格:流丽深静。(六)主旨:(5分钟)滕王阁诗以极其凝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序的内容,表现了诗人珍惜光阴、胸怀功名、感慨时事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

5、度。第二节、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山居秋暝一、导语:(2分钟) 我们以前学过送元二使安西(学生齐背)那是一首在唐代广为传唱的送别诗,是著名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其诗清新明净真切深挚,神旺韵足,成为朋友分别的心曲。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山居秋瞑。二、师背诵,生感知,引出近体诗。(学生谈近体诗特点,师补充)(5分钟) 律诗,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另一种:绝句,即:绝诗”亦称“截句”、“断句”诗体名,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固定格式为四句,故名。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总的来说

6、,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一般是中间两联对仗。每句平仄有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双数句都要押韵,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但有的特殊情况,颔联不用对仗,尾联用对仗,这不构成一般规律。首联是否用对仗,往往决定于诗的内容和诗人的艺术技巧,律诗极少完全不用对仗的,也极少全首都用对仗的。三、简介王维及写作背景:(3分钟)1、诗歌进入盛唐后,出现了两大流派,一是边塞诗派,代表作者高适、岑参等,二是山水田园派,王维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作家,还有孟浩然等。2、王维:字摩诘,原籍祁(山西),其父迁居蒲洲,遂为海东人,唐诗人兼画家,其早年有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渐

7、消沉,吃斋奉佛。40多岁时,他在长安东南蓝田辋州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生活,山居秋暝是其这个时期的作品。四、分析、鉴赏全诗(25分钟)1、学生读体会意境过渡:(本诗在艺术表现上最能代表王维山水诗歌的特点)。2、分析、鉴赏: 题目:“山居秋暝”:是诗歌内容的精炼概括。山:终南山,诗情产生的地点、“居”的主语、作者王维,是诗中山水美景的观照主体;“秋”字指季节;“暝”:傍晚,具体的时间,虽仅四字,但具体的季节,时间、地点、人物均包括进去,标题具体、凝练、概括。 题目既标明“山居秋暝”,起笔便直承诗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是古今文章家所谓“入手擒题”的开篇方式。不过这两句写法,又各不相同

8、。“空山新雨后”是从主观感受着笔,而“天气晚来秋”则为纯客观介绍。诗人首先用一“登”字写对“山”的感受,点出了山中的空旷和幽静,有如世外桃源;接着以一“新”字写雨,点出了雨后空气的清新宜人。“空山”照应题目中的“山”字,而诗人的感受则照应题目中的“居”字。对句的客观介绍,当然是紧承出句对山景的感受而来,是具体实在的,而非泛言季节和时间。“晚”、“秋”二字,亦与题目中“秋暝”二字照应。这样一来,诗题“山居秋暝”四字全被点出: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初秋傍晚,景色美妙可见一斑。开篇二句虽无浓郁的抒情,也无优美的画意,但它紧扣诗题,又以“空山”、“新雨”、“晚秋”导引出后面景物描写的重点,章法上:开

9、局布道,交代了时间、地点。 首联为淡雅的序曲,颔联、颈联则是优美动人的乐章。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雨后的山,山上松林一尘不染,格外苍翠。皎洁的月光穿过树叶缝隙在林间流下斑驳的影子,给人明净、清幽之感,如同自己的心被洗净一样;而此刻山泉因水量充足,流势增大,白练似的泉水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如优美奏鸣曲在身边响起,映衬出山中宁静,让人仿佛感到大自然脉搏在轻轻跳动着。且“明月”句上承“晚”字而来,写夜色恬静优美;“清泉”句照应“新雨”,写山泉夜鸣悦耳。月色、松影、泉声、波光构成诗情、画意、乐感三位一体的小夜曲。读者试闭目一想:眼前月色溶溶,松影婆娑。耳际:淙淙清泉,潺潺作声。进一步想

10、,可听闻的泉声,恰是这支夜曲悦耳动听的音响效果;可视观的月色、松影、泉流、波光,正是这支小夜曲和平宁静的形象展示。这一联写“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幽清而明净 。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人面对月照清泉的美景出神地观赏,忽被竹林中传来的一阵少女们的欢声笑语打断思绪,侧耳一听,方知是洗衣的姑娘们乘月色而归。此时忽见荷塘莲叶披分,纷纷作响,定睛一看,方知是渔舟出动。如果就事情发生的自然时序而言,应首先是浣女归而后竹喧,渔舟下而后莲动,但诗人观照过程却是先听见林中少女的喧声,等她们走出竹林,近到身前,才分辩出是洗衣之女;正是先被披

11、分作响的莲叶惊动,然后才发现了渔舟夜出。如此先声后人,不仅真实写出诗人具体的感观过程,且更符合诗歌讲究句法奇巧的艺术规律,诗家所谓“匠心”可见一斑。 总结深化:颔联重写山中之景,颈联重写山中之人。他们都为这场晚来秋雨而惊喜,或乘月夜浣,或乘月夜渔,一片欢声笑语,洋溢着山村生活的和平、宁静气氛,恰与月色松影,泉影波光之恬静共鸣,人与景互衬,构成“山居”生活怡然自得之趣,同喧嚣嘈杂的城市生活,同权利纷争的炎凉世界,正形成鲜明对比。 颈联写出青松明月下,生活着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反衬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此景、此情,尾联呼之欲出,水到渠成。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从楚辞·招隐士中“

12、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所以久留”二句化来,楚辞中的“王孙”是其作者要“招”的“隐士”,这位隐士或许是他的亲人,但担忧其所居“山中”环境的危险和寂寞,所以呼唤他早日归来而不要久留山中。王维在此反用其意,说任随它春日群芳凋零,而山中秋景尚好。王孙是可以久留山中的。总结:王孙是诗人自指,说山中可留,实是表明自己对山居生活的留恋,对和平宁静的向往,由此反衬出对碌碌尘世的厌弃。一片冰清玉洁,孤芳自赏的情怀,自然而然跃然纸上。五、有人说过诗如茶,需细品,才知其浓香;诗如花,需欣赏,才知其美丽,诗贵含蓄,读诗犹如品茶、赏花,要慢读,字字推敲,用心灵感悟,方可发现诗中言外之意,悟出其美妙。大家集体诵读,注意:(

13、5分钟)1、诗中明明有浣女渔舟,诗人怎说是“空山”呢?2、联系语境,仔细体会本诗的意境。因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点出此处犹如世外桃源,这也是作者着意渲染出的一种意境。六、(5分钟)1、通译全文,体会意境,想象画面(生口述,师补充) 新雨后的空山一派清新,傍晚时的天气透着秋凉,月光映照着斑驳的松影,清泉在溪石上缓缓流淌,竹林里响起的喧笑声,是浣纱少女们回来了,河中的莲花阵阵摇动是一叶叶渔舟顺流而下,任由那春光春水消失吧,这山中秋景照样值得我留意。2、学生想象诗中画面。 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

14、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本诗即为一明证,诗人用淡淡几笔勾画出,雨后山村的秋景图、清晰,宁静而有洋溢和平安乐气氛,犹如世外桃源一般,真是隐士们的好去处。(出示画面) 在这幅画里,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个细节都富于艺术魅力,从不同侧面(所闻、所见)中写出山村居民淳厚、朴实的风尚,真是一幅优美生动的风习画。画中远景近景,仰视俯视,冷色暖色,静态动态,人声水声,可说一幅动静结合的水墨渲染画。第三节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将进酒一、导入新课(5分钟)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

15、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嗜酒)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二、常识简介(5分钟)1、解题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

16、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2.作品背景 这首诗是一首劝酒歌,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这种反抗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仙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三.整体感知(5分钟)1、放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听出节奏,听出感情基调。2、学生朗读或默读课文,圈点难字生词,结合注释理解。给下列加点的字注

17、音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钟鼓馔玉不足贵 斗酒十千恣欢谑四. 鉴赏情感(25分钟)1、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作者在这首诗中的情感有着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明确: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悲 欢愤狂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上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18、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

19、宣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不是否定他们,而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

20、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2、诗歌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明确:“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成为主旨句的原因: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3、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钦佩他的才华;同情他的不幸;兼以自况。)4、为什么“愁”令李白难以释怀,要借酒来消?为自己怀才不遇的悲伤叹息;为古来圣贤不得重用而扼腕悲叹。5、从这首诗的哪些语句你能读出李白的豪放飘逸的诗风? 诗中的有

21、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横放杰出,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五、比较阅读(5分钟)“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者在感情和写作技巧上有什么不同? *感情: 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总起来

22、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后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 *技巧: 在表达形式上二者的不同是很明显的。前者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后者是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和所选用的题材有关。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又以游仙为题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显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诗人心中的意愿;而将进酒作于此后约七年光景,又值朋友欢聚饮酒,尽吐胸中块垒,也要跟饮酒合在一起说,因而只能采用曲达。第4节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客至一题解:(5分钟) 这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诗,据黄鹤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补遗讲,是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相“过”,即探望、相访。 二赏析诗文:(40分钟)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1释“群鸥”。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机心,便不肯亲近,在古人笔下常常是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因此“群鸥日日来”,不仅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也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同时也说明:亲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闲逸的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寞。2此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