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教案设计_第1页
《观书有感》教案设计_第2页
《观书有感》教案设计_第3页
《观书有感》教案设计_第4页
《观书有感》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观书有感?教案设计【两篇】?观书有感?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自学生字新词 ,学会3个生字“鉴“徘“徊。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语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 ,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 ,明白诗人借方塘表达的感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读书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一首古诗 ,谁来读课题?(2人)一起读。 2、知道作者吗?你知道他的哪些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3、能用“熹组词吗?还记得“熹的意思吗? 今天我们所读的朱熹的这首诗是否也如早晨的一缕阳光 ,把我们

2、的心里照得亮亮的呢?翻开课本 ,我们来读诗。 二、正确、流利地读诗。 1、放声朗读 ,将诗多读几遍 ,做到读正确 ,读流利。 2、指名多位学生读诗。 3、检查预习情况: (1)这首诗中有3个生字 ,都认识了吗?指名认读。 (2)你能给“鉴扩上一两个词吗?诗中的“鉴又是什么意思呢?“徘徊又怎么理解呢? 三、想象画面 ,领悟古诗内涵。 1、读了这首诗 ,知道诗中是围绕哪一个事物来写的吗?(板书:池塘)什么样的池塘? 2、你说得错。同学们再读一读诗 ,尤其是前两行 ,你能把作者笔下的池塘说具体点吗? (1)生读诗 ,说给同桌听。 (2)指名说。(知道为什么说镜子是翻开的吗?) 3、是的 ,这翻开的“

3、镜子可漂亮了。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提起笔来写一写。 4、指名交流。指导朗读前两行。 5、同学门 ,站在这清澈美丽的池塘前 ,你一定会和朱熹一起询问:为什么池塘这般清澈?你知道吗?活水 生说原因(板书:池塘-清澈) ,师生引读后两行。 6、同学们 ,学到这儿 ,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 师:对呀 ,是不是搞错了?小组长赶快带着组员讨论一下 ,这池塘和读书有什么关系? (1)小组讨论 (2)指名交流 (3)看来这池塘在这里是有所指的 ,那活水同样也有着深意。谁再来说一说?(板书:头脑-灵活) (4)是啊 ,每天的读书学习就是那池塘上流大源头活水 ,只有日日读书 ,你的头脑才会明

4、澈如镜 ,才会云影徘徊。所以题目是(生读) (5)题目的意思是朱熹在看书时产生了一个感想 ,这个感想就是-(齐读诗) 四、背诵古诗: 1、我想作者在读书时一定是又明白了什么人生哲理 ,他感受到读书对于自己的意义 ,他要把自己的这种体会告诉天下所有的人 ,怎么写呢?直接说“啊 ,读书重要 ,读书能让你头脑清楚、灵活。同学们 ,这样行吗? 2、(出示挂图)我们来看图。一天早上 ,朱熹披衣走出院门 ,他看书沉思 ,不时抬头望望远处的翠山 ,低头瞧瞧脚边的野草,他大目光停留在池塘里那跳动的波光云影上.突然,哗哗的流水声催生了他的灵感,他知道怎么去表达心里的意思了。(生齐背) 3、你记住这首诗了吗?自由

5、背 ,指名背。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 ,?观书有感?是一首关于读书的诗 ,其中“问渠哪得请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千古名句。前面一首?冬夜读书示子聿?也是关于读书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也是千古名句。除此之外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古诗、名言警句? 2、全班交流 ,师补充。(另一首朱熹的?观书有感?) 3、小结:有人说 ,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 ,你才更有智慧。有人说 ,能够摄取书中营养的人要比吃得更多的人更健康。同学们 ,读书吧 ,因为每一本书就是一级级阶梯 ,你每爬一级 ,就意味着向智慧。向成功迈进一步! ?观书有感?教案设计【一】 【教材简解】 ?观书有感?是南宋

6、理学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这首诗借景喻理 ,借方塘水之清澈 ,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 ,暗喻人要心灵澄明 ,就得不断读书 ,时时补充新知 ,从而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 ,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 ,明白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 3、了解说理诗 ,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 ,懂得不断读书 ,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4、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 ,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 ,明白源头活水的重要性 ,同时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

7、美。 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 ,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 【课前准备】 1、收集朱熹的读书名言和古诗 ,弄懂它们的意思。 2、预习?观书有感(二)? ,理解诗意。 3、查阅资料 ,了解朱熹 ,并可以用自己的话介绍朱熹。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高年级“诵读优秀诗文 ,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学生学习古诗 ,不仅仅是积累 ,更是沟通 ,是学会带着情意去沟通。因此 ,古诗教学中 ,读是根底 ,悟是关键。要以读为本 ,重在悟情、传情。在教学中 ,教者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相互交流中 ,朗读、品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在朗读与吟诵中走进作者 ,攀登

8、作者的精神境界 ,到达自悟自得,并着眼课题 ,启发思考 ,回扣主题 ,补充阅读 ,丰富学生的积累。 【设计思路】 课堂伊始 ,教师带着学生读朱熹的读书名言导入到新课的学习。初步学习古诗时 ,要求学生带着具体的学习任务去自学 ,通过自学成果的检查 ,反响初读成果 ,朗读做到字音正确、节奏鲜明。本课的重点是理解诗句的意思 ,引导学生找出诗眼“清 ,抓住重点字“鉴和重点句“天光云影共徘徊 ,来感受半亩池塘的清澈明净。学习后两句诗时 ,引导学生体会源头活水对于池塘的重要性。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 ,领悟不断读书 ,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有了上面学习的铺垫 ,对照精心的板书设计

9、,再加上教者富有启发性的疑问 ,这一难点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过程】 一、品读名句 初识作者。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两首? ,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这有四句名言 ,请你去读一读 ,试着读懂它们。【出示】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活到老 ,学到老。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无疑者 ,须教有疑 ,有疑者 ,却要无疑 ,到这里方是长进。 2、学生自由读能读懂吗?它们都是关于读书的 ,读书也叫“观书 ,板书。能给我们很好的警示 ,我们一起熟记于心。【齐读】 3、知道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是谁说的吗?(朱熹)【板书 ,强调“熹的写法】 4、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他呢?这就是朱熹 ,

10、【课件出示简介】默读 ,一起来读一读这段简介。 5、过渡: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 ,不光读 ,还注意思考。有一天 ,他读书读累了 ,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 ,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 ,板书:有感。于是 ,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一首诗观书有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品析诗句 理解诗意。 1、首先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的自学提示 ,初步自学这首诗。【出示自学提示:1、反复诵读 ,读准字音 ,读出诗的韵味;2、理解重点词语 ,说说各诗句的意思。3、借助插图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生开始自学 ,师巡视 ,提示要扎扎实实把这三个要求落实到位了。一半时间后 ,可以建议学生互相交流交流。 2

11、、检查诵读。 1)同学们 ,朱熹说过:“凡读书 ,须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错一字 ,不可多一字 ,不可少一字。你能声音响亮、准确清楚地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 ,相机正音“鉴“徘徊 ,再指名读】 2)诗有了节奏 ,就会给人美的享受。谁又能读出这七言绝句的节奏来呢?【指名读 ,评价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 ,出示标注的节奏提示 ,男生齐读】 3)古诗大多运用逗号和句号 ,这里有个特殊的标点 ,你发现没有?(?)所以这句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我们一起来读三四句。 小结:其实 ,读诗不在于语调的上下 ,也不在于摇头晃脑 ,在于把诗的节奏和韵味读出来 ,待会儿我们理解了这首诗 ,读出的韵味会更足。 3

12、、品读一二句。 1)俗话说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多遍 ,你知不知道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景物呢?【板:方塘】多大的方塘?【板:半亩】这是怎样的半亩方塘?用诗中的一个字眼来答复【板:清】 2)浏览全诗 ,哪几句描绘了它的清?(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出示一二句 ,一起读】 3)“鉴是个生字 ,指导写字 ,师范写 ,什么意思?(镜子)古人用的是铜镜 ,不用时 ,用软布把镜面遮住 ,用的时候再把它翻开 ,这就是一鉴开。“半亩方塘一鉴开 ,短短7个字 ,包含了一个多么美妙的比喻句 ,把半亩方塘比作一面(翻开的镜子) ,写出了方塘的清澈明净。【板:清澈明净】水的清澈明净还表现在哪? 4

13、)(“天光云影共徘徊)这句什么意思?“徘徊如何理解?做一下动作。方法:连词成句 ,调整词序 ,添加词语。(蓝天白云清晰地倒映在水中 ,来回地移动)蓝天和白云一齐映入水塘 ,慢慢地移动着 ,它暗示了我们什么呢?(池塘的水在缓缓地流淌) 5)这两句诗描写了池塘优美的景色 ,明丽清新的自然风光总是让人非常喜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我来朗诵这两句诗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师读 ,生交流】 6)同学们 ,虽只是一方小小的景观 ,却很能够感染人 ,它清新、自然、清爽、明朗 ,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名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会读得更好 ,再指名读女生齐读一起美美地背一背这两句】 4、品读三四句。 1)过渡:诗

14、人好学善问 ,看到眼前的方塘美景 ,他不禁产生疑问问渠哪得清如许?问、渠、哪得、如许什么意思?翻译一下 ,他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池塘的水如此清澈呢)是啊 ,到底什么原因呢?诗人自问又自答为有源头活水来。【出示三四句】自问又自答这叫什么?诗中哪个词提示了你原因了? 2)“为是一个多音字 ,在这儿读“wèi ,第四声 ,作什么意思?(因为)它向我们解释了池塘清澈的原因是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板:源头活水】怎样的水才是活水呢?(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 3)我们可以想象:远处山上的瀑布流下的水汇成小溪 ,溪水源源不断流入方塘 ,所以方塘的水才能那样新鲜清澈。) 4)连起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15、5)如果没有活水源源不断的流进方塘 ,方塘会怎样?(水面就不会那么清澈了 ,池塘就会变成死水一潭 ,水还会被污染 ,天光云影也徘徊不起来 ,诗人更不会喜欢这半亩方塘了)可见 ,源头活水对于小池塘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 5、小结:同学们 ,诗人看到这半亩方塘虽然小了些 ,但因为有活水不断流进 ,水如此清澈 ,怎能不喜欢呢?配乐读全诗 ,读出诗人心中的喜欢之情。 三、辩论明理 享受诗趣。 1、朱熹说:“读书须有疑 ,方有长进。整首诗的意思都理解了 ,学到这儿 ,你有什么疑问吗?(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 ,可是诗中连个书字都没有 ,全写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我看诗题不如改成?观塘有感?你们同意吗?【鼓

16、励学生畅所欲言 ,相机出示填空题: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使池水。不断地读书 ,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使人_。 板书:人的心智:更加聪明读书汲取】 2、教师小结:作者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含在诗中 ,把美丽的方塘风光和读书感想融合在一起 ,使这首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 ,这正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所以这个题目真是妙不可言!不能改! 3、此时此刻 ,再读这一首诗 ,我们又该如何去读?(重点读好“哪得 ,“如许 ,“活水 ,及问号。后两句要读得意味深长 ,一语双关)【指名读(2人)齐读】 四、拓展延伸 温故知新。 1、朱熹先生把读书的道理巧妙地藏在这首写景诗里 ,使人们一下子就接受了他的观点 ,真不愧为一个杰出的

17、理学家。而像这样的诗叫作“说理诗。【板书:说理诗】 2、其实我们接触过许多这样的诗 ,试一试 ,你能回忆吗?【出示:我们常说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正像一首诗中所写:(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 ,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 ,正如诗中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上下各不同)。当你克服了艰难险阻 ,取得成功时 ,回头再看那些困难 ,就会觉得 ,那些困难是那么的微缺乏道 ,这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抓住时间 ,抓住机遇 ,努力奋斗 ,莫等岁月消逝 ,时机失去 ,空悲切 ,直懊悔。这正是(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人只有不断地读书 ,不断地汲取新

18、的知识 ,心智才会更加开豁 ,更加敏锐。这正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五、反复诵读 ,完满。 1、同学们 ,好的诗句能流传百年 ,而朱熹的这两句诗却流传了几千年 ,现在在“南溪书院的“活水亭上 ,还能清晰地看得见朱熹的这两句饱含哲理的诗【出示 ,引读】 2、我想 ,在我们大家的心里也一定深深烙上了这两句让我们思考一生的诗 ,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朱熹的诗那么含蓄 ,这不仅是景 ,更是一种理 ,一景一理 ,融合的那么巧妙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吧!让这首诗启迪你一辈子 ,定格在你心里一辈子。【配乐读】(把自己的感受放到诗里去 ,这就叫读出韵味。) 4、品读完这首诗 ,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5、总结:当今世界 ,社会飞速开展 ,科技不断进步 ,即使你已经拥有很多的知识 ,如果停止不前 ,不再补充新的知识 ,将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 ,朱熹先生这首诗中所讲的道理 ,在今天显得更为重要。记住:学习是一件终身大事。 六、作业布置。 1、阅读朱熹的?观书有感(二)? ,借助注释 ,说说诗句的意思 ,并想一想这首诗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读书道理。(灵活机动处理 ,假设时间宽裕 ,就作为课堂上补充阅读) 2、搜集一些读书名言和富有哲理的诗和同学分享。 板书: 观书有感(说理诗) 朱熹 鉴 方塘清源头活水 心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