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兵学教学设计_第1页
中国古代兵学教学设计_第2页
中国古代兵学教学设计_第3页
中国古代兵学教学设计_第4页
中国古代兵学教学设计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兵学教学设计兵学与传统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古代兵学是整个传统文化里最富有特 色的一部分内容,与儒、道、法、哲学等都有紧密的联系。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 中国传统兵学文化的精髓和代表 孙子兵法。提到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非常熟悉, 有些语句可以说是脍炙人口。比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兵者, 诡道也等等。像这些句子大家都耳熟能详。我们先从它的作者谈起。、孙子其人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 政治家。后人尊称其为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他本是齐国人,后来从齐到了吴国。经吴国重臣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 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吴王看后,赞不绝

2、口。便拜孙武为将军。孙武不但为励精图 治的吴王治军讲武,勾画富国强兵的蓝图,而且为吴国的兼并战争立下了卓越的战功,他曾率吴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郢城。孙武在吴国活动了30年,为吴国 的强盛和称霸中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 名的军事著作,它是武经七书之首。 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 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包括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 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兵书。还是世界三大兵 书之一,另外两本是战争论(普鲁士 .克劳塞维茨)、五轮书(日本.宫本武藏)。孙子兵法是世界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也是中国优秀文 化的重

3、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逻辑缜密严谨。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兵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学圣典”、“兵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之为“百代谈兵之祖”。如今,它不光是一部兵学著作,在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领域也被广泛运用。被译成英、日、德、法、俄等十几种文字,成为国际上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还是世界许多国家军校的教科书。二、孙子兵法的内容孙子兵法作为一部兵法,它是一个非常全面完整的体系,它最根本的特 点,就是从哲理的层面,来观察战争现象,探讨和揭示战争的一般规律,提出了 一系列指导战争的具体方法。这部书篇幅不大,只有五千九百多个字,它自己本 身有个逻辑体系,总共十三篇,多

4、一篇少一篇都是不行的。它经过了严格的学术 剪裁。(一)战略运筹(第一篇至第三篇):第一篇始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 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 性,并制订作战计划。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孙子卓越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第二篇作战篇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作”是“制造” “兴起” 的意思。“作战”这里不是指战争,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属于“未战而 庙算”的范畴。第三篇谋攻篇讲的是以智谋攻城,也就是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 段使守敌投降。以

5、上三篇属于战略运筹。(二)作战指挥(第四篇至第六篇):第四篇军形篇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 战争的物质准备。第五篇兵势篇讲的是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 士气的勇怯。第六篇虚实篇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 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以上三篇属于作战指挥的范畴。(三)战场机变(第七篇至第九篇):第七篇军争篇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 机之利。第八篇九变篇讲的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第九篇行军篇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以上是战场机变。(四)军事地理(第十篇至第十一篇):第十第十篇地形篇讲的

6、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篇九地篇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 相应的战术要求。这属于军事地理的范畴。(五)特殊战法(第十二篇至第十二篇):第十二篇火攻篇讲的是以火助攻与“慎战”思想。第十三篇用间篇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这两篇属于特殊战法。 你 看它第一篇是计篇,打仗之前要算,那么计放在第一篇;第二篇是作 战篇,这个作战不是现在的作战,而是准备战争,你看算好了他就要准备了。当然准备充分的时候,它要谋,要谋攻,后面军行兵势虚实军争九变都是讲一些具体的作战的要领,那么最后面它又是讲地形、行军、火攻等等,一些具体的战术问题,就更细化了。到最后13篇是用间

7、,因为孙子特别 重视“知彼知己”,用间,用间谍,要了解情报,掌握情报,围了个圆圈,又转 回来了。中国的文化就是个大圆圈,老是在循环,但是每次循环都是否定之否定, 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发展和升华,孙子兵法本身有一个内在的逻辑体系。我们今天按现代军事学的体系来分析的话,孙子兵法至少包含四个层次: 第一个是它的战争观念。一个军事家,一个军事思想家,他首先要对战争有一个 基本的态度,是肯定战争、还是否定战争,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怎么样,战争与民 心向背的情况和胜负又有什么关系, 那么战争要不要区别性质,是正义的,还是 非正义的,必须要有个基本的看法。孙子的战争观,最主要的核心,就是“慎战”, 谨慎地对待战争。

8、他既不否定战争,因为在当时那个时候,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历 史现象,国家要统一嘛,通过打仗才能完成统一,所以他不否定战争,但是他又 反对穷兵黩武,反对把战争看成是包治百病的良方, 这是孙子对战争的一个基本的态度。他的战争观,简单地说就是慎战思想。第二个层次是他的战略思想。主要有三点,第一个他是推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就是说追求万全, 追求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第二个他的战略思想里面非常突出的, 就是他 提倡先发制人,他认为,打仗不能被动挨打,必须自己主动进攻;第三个他认为 战争应该速战速决,要进攻进攻再进攻,在最短的时间里边,取得最大的战果, 实现战争的目标。这是他战略思想的一个基本

9、情况。第三个层次是他的战术思想,这个思想是孙子整个兵学体系里面的主体部 分,也是他的核心。孙子兵法说来说去就是用兵的方法,那么他实际上就把 重点放在用兵方法的探讨上,他里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原则,包括他争取战争主 动权的思想一一“致人而不致于人”。这个话虽然很简单,但是包含了一切战争 里面的最主要的核心含义,就是说:调动别人,不要被别人所调动。就是把主动 权掌握在自己手上。第二个他讲的要“知彼知己”,你不了解情况你不能打,情 况了解得不充分也不能打,不但要知彼知己,而且要早知,战争你了解情况要有 时效性,过了时的话,就过了期,就成了 “明日黄花”。还有一个我们经常说“避实而击虚”,你不能跟别人硬

10、碰硬,你要用自己的优势去打击别人的薄弱, 这是关键的一个方面。第四个层次,也是最后一个层次,是治军的理论,是管理军队和建设军队的 一个基本的思想,军队是老百姓组成的,这个军队不经过训练,不经过调教就没 有一定的纪律,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它是形成不了战斗力的。谁都不听从命令, 就像一盘散沙。所以孙子对这个问题,也非常地重视,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的治军方法, 那么这些方法包括用将,将领 用什么样的人,包括部队的训练,包括部队的赏罚,就是说怎么奖励怎么惩罚等 等很多。他的核心就是一句话,叫做“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就是用政治教育、 精神鼓励来教育军队,使他们形成为谁打仗、为谁作战的一种基本的思想,就是

11、 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政治思想教育;“齐之以武”就是要用严格的军纪军法,谁犯 了错误,坚决不留情面,就是要加以惩罚。吴王为考察孙子的统兵能力,挑选了 100多名宫女由孙子操练。孙武把宫女分为左右两队,指定吴王最为宠爱的两位 美姬为左右队长,同时指派自己的驾车人和陪乘担任军吏, 负责执行军法。但宫 女们不听号令,捧腹大笑,队形大乱。孙武便召集军吏,根据兵法,斩两位队长。吴王见孙武要杀掉自己的爱姬,马上派人传命说:寡人已经知道将军能用兵了。没有这两个美人侍候,寡人吃饭也没有味道。请将军赦免她们。孙武毫不留情地 说:“臣既然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孙武执意杀掉了两位队长, 任命两队的排头充当

12、队长,继续练兵。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前后左右, 进退回旋,跪爬滚起,全都合乎规矩,阵形十分齐整。阖闾失去爱姬,心中不快。孙武便亲见阖闾说:“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这是兵家的常法,为将治军的通则。对士卒一定要威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听从号令,打仗才能克敌制胜。”听了 孙武的解释,吴王阖闾的怒气就消散了。这是孙子兵法的四个思想的基本层 次。唐朝李世民说了一句话,他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就是说兵书几百种, 但是没有一本是超过孙子兵法的。有一句话是明朝,茅元仪讲过的一段话, 对孙子兵法的定位是最准确、讲的最好的。他说“前孙子者,孙子不遗”, 就是比孙子早的兵书,它里面的精华孙子兵法里面都包含

13、了。“后孙子者, 不能遗孙子”,孙子以后出的一些兵书,都超越不了孙子的基本范畴,实际上这 句话就把孙子的定位已经定好了。三、孙子兵法的总体思想孙子兵法13篇,共6000个字左右,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它的精义更是 深藏不露。从这6千多个字中,可以发现孙子追求的最高军事理想境界是“知、 全、先、善”四个字。(一)知战争是力量的搏杀。孙子非常看重战争中的力量因素。他在“作战篇”中讲 得明白:“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 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就是说, 凡兴兵打仗,需要出动轻型车辆1000辆,重型车辆1000辆,还有10万名士兵

14、, 并要千里迢迢地运送粮食,进行后勤补给。这样一来,前方与后方的各种开支, 招待宾客策士的费用、物资器材、战车、甲胄的供给等,每天要花费大把大把的 银子,只有把这些准备好了, 10万大军才能开拔呀。 孙子虽然崇尚力量,但他 却认为还有比力量更为重要的因素一一知识。 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名言:知识就 是力量。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说的。孙子虽然没有这样说,但是他的孙子兵法 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孙子兵法13篇,出现最为频繁的是“知”字。共出现了 79次之多。在孙子兵法13篇中,只“兵势”与“行军”篇没有“知”字。“知”作为名词就是“知识”的意思。比如,孙子认为:预测战争胜负要从 5个方面考虑问题,即“道

15、、天、地、将、法”。孙子的原话是:“凡此五者, 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一一计篇,道是战争的信用,是不是民心向北你得了解。现在讲正义性战争,在古代就是道。天时地利啊。法是军队的法 规,将是为将的素质。这些都是应该了解的。这些将领是必须要知道的。知道的 你就能够取得胜利,不知道的你就打败仗。这里的知就是知识的含义孙子在“火攻”篇里讲的“知”,知识的含义更明显了。他说:“凡军必知 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在古代,火攻是很常用的手段。它需要知识,火攻必 须要借风势,没风势烧自己,或者不起作用,所以这就是气象学知识,要想用火 攻,必须懂得五火之变,就是气象学。古人很早就懂得风向,风势等方面的

16、知识, 诸葛亮七星坛借东风,他懂得军事气象学的知识,知道周瑜进攻时将要刮东南风,所以才用火攻。仅火攻就有5种方法。在敌营内 部放火,下一步怎么办?及时派兵从外面接应!,如果白天风大,晚上用火攻不 利。因为,白天风刮得久了,夜晚风一般会小了,甚至停止,不刮了。这就是气 象知识。而这些孙子都说了,并告诉军人都要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特勒派出很多杀手潜入苏联,专杀苏联的科学家,在 希特勒看来这些科学家比战场上的官兵还可怕,可怕在哪,不是胳膊粗力量大, 而是他肚子里的知识。“知”作为动词,它的意义则是:如何获得知识的动作或步骤。它的含义也 并非仅仅只是知道而已,而有深入到了解的程度。比如,孙子讲:

17、“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使用间谍的5种方法,君主 都必须掌握了解,了解情况的关键在于能使用反间计。 所以,对反间不可不给予 优厚的待遇。(二)全儒家核心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仁”,道家核心也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道”。而研究中国兵学的人认为,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也是一个字:“全”。什么是“全”?就是全部、完全、全体,指一次战争行动,比如战争的总体, 战役的总体或者是战斗的总体。全,对应的是“破”,即部分、局部、侧面。战 争里的破,就是一次战争的侧面或局部、一次战役的侧面或局部、一次战术的侧 面或局部。孙子兵法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一句话:“用最小的消耗,换取最大的胜利

18、。这就是全利全胜的目标。人们根据海湾战争之后发生的一系列局部战争,认为战争会越来越非暴力 化,低强度化,成为未来战争中的趋势,这种观点的理由是信息技术主导的现代 科学技术使用了精确制导武器,出现了提高作战性能,并降低附带毁伤的精确制 导武器,就是毁物而不伤人,那么有不死人的战争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美国 主打的几场局部战争表现出来的附带毁伤减少, 所谓的斩首行动,不过是在减少 他的进攻成本,美国人这种战争理念是被逼出来的,在西方的战争文化中,讲求的是“先兵而后礼”,打了再说,打赢了再说谈 判的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军名将艾森豪威尔担任总统,直接把“大规模 报复”理念,命名他的军事战略。但

19、是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遇到克星了,美 国人的“大规模报复战略”不灵了。特别是越南战争成为美国人挥之不去的阴影。当现代照相技术将遭受美国人燃烧弹伤害的越南小女孩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 真相,标榜人权的美国人能不感到压力大吗?所以他付出的道德成本大。于是,越南战争后,美国开始研究缩小打击面的问题。而以色列人的“定点 清除”手段给了美国人一个启示。于是,出现了伊拉克战争中的“快速决定性作 战”。就是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想方设法使军事成本与道德成本减少下来, 使得国家利益最大化地实现。而美国人现在想的,早在2500多年前孙子就想到了。孙子兵法开篇就 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20、也。” 计篇。战争是 国家的大事,战场的生与死关系到民众的安危,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认真考察, 认真研究的事,然而,孙子讲“兵”却不是“先兵后礼”,而是“先礼而后兵”。因为,在孙子看来,只有“先礼而后兵”,才能达到他的“全利”目标。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孙子的论述中可以分析出来。孙子兵法一共出现10次“全” 字。其中有7次在“谋攻”篇中。孙子说:“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 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大凡作战的原 则是:使整个敌国屈服的是上策,而用武力攻破敌国的就差一些了; 使敌人全军 降服的是上策,而击破敌军的就差一些了;使敌人全旅降

21、服的是上策,而击破敌 旅的就差一些了;卒、伍也是这样。国、军、旅、卒、伍是古代的特定国家行政和军事单位。在这里,孙子一口气用了 5个“全”字,来解释他的利益与成本的 关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作战成本和道德成本,争取利益最大化。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孙子马上强调:“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上中策”伐兵,其下攻城。”一一谋攻篇。即“上上策”是通过智谋战胜敌人;是通过外交策略获取胜利;“中策”是通过野战战胜敌人;“下策”是通过攻城 取得胜利。“伐谋”是上上策,就是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那么,为什么“攻城”是下策?在孙子看来,就是因为这种手段会付出的作战成本太大了。 在 冷兵器时代

22、,攻城太难了,高高的城门楼子,深深的护城河,如果对方要跟你死 磕,你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即便在付出很大的伤亡后打进了城, 即便报复了攻城 所遇到的抵抗,但胜利者也要收拾残局。所以,孙子主张,不到最后没有办法的 时候,不要采取攻城的办法。而是,先通过实力威慑、谈判等手段,清楚地向对 方表明自己的意图,让对方清楚地知道不答应自己所提到的条件可能带来的后 果,劝说对方放弃抵抗。最终使得对方认识到,只有放弃抵抗,才能最大程度地 保护自己的利益,进而屈服对方的意志,开城投降。而攻方则在损失极小的前提“伐谋,伐交,”不下,完整地得到作战的胜利,即“全国为上”。当然,当 起作用时,也要用“伐兵”的手段促成“全

23、利”的实现。平津战役时,我军总兵力是100万人,而国民党华北守军只有 50余万。我 军通过各种渠道向傅作义将军传达了和平解放天津、 北平的愿望。为什么?因为, 天津与北平是北方重镇,大城市,有很多历史文化古迹,我党中央处于对历史文 化古迹的保护、人民财产的保护,提出和平解放可是,傅作义不干。于是,伐兵 的手段就提到议事日程上。1949年1月4日,第4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在杨柳青召开攻打天津部队高级将领会议,决定攻打天津。1月8日,部队开始攻城。正因为刘亚楼将军正确地使用了力量, 仅仅在1周之内解决了天津问题。天津解 放,天津守军陈长捷司令以下全部投降。 必要的“伐兵”打得好,才能为“全利” 创造条件。天津解放后,傅作义将军没有盼头了,愿意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