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考试范围_第1页
自然辨证法考试范围_第2页
自然辨证法考试范围_第3页
自然辨证法考试范围_第4页
自然辨证法考试范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然辩证法一词,最初是恩格斯为其自然科学哲学著作部分手稿写的一个归类标题。1925年,俄共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库时,又把它作为恩格斯的自然科学哲学著作的书名,即自然辩证法1873年1895年,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没有完成此书研究的主要是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提出了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确定了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第一节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一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与范围1 自然辩证法概览研究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内容: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辩证法的重要观点第一,整个世界的

2、历史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二者彼此密切相联和相互制约;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在其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自然界一方面面在这样的意义上给劳动提供生活资料,即没有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就不能存在,另一方面也在更狭窄的意义上提供生活资料,即维持工人本身的肉体生存的手段”(手稿,53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地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人类史:人类史与社会史相伴相生。社:祭祀土地神的地方,稷原是周民族的始祖后

3、稷,在西周始被尊为五谷之长,与社并祭,合称“社稷”,前者代表土地,后者代表血缘,同为国家的象征社会,汉字本意是指特定土地上人的集合对于社会的理解,社会在现代意义上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的人的联盟。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第二,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进行物质生产劳动,并通过劳动必须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劳动创造了人和社会关系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物。一当人们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决定的,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人们生产他们所必须的生活资料,同时也就间接地生产

4、着他们的物质生活本身动物也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这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尺度来进行生产,并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第三,科学技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化的知识体系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应用性的方法和手段体系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第四,近代科学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把人类社会从落后的农业社会推向开放、进步的工业社会,但资本主义制度伴随着一系列矛盾,导致了以人类彻底解放为己任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5、四个标题的逻辑关系,第一是前提,第二是人类生存的第一个活动,产生了科学技术(第三,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技术存在弊病(第四3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的资本论自然辩证法19世纪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论述了自然发展史;即自然界辩证发展的图景(天体、地球、生命与人类的演化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劳动(随它一起发展起了科学技术,科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创造了人和整个人类社会。资本论主要论断: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2.机器工业生产过程的特点与组织形式:工厂制度3.工业革命不同于农业革命的特点:机器大生产4.机器制造业(机器生产机器是大工业的技术基础;5.机器生产的原则是把生产过

6、程的阶段化;6.机器是物化的知识力量,等等(自然界没有制造任何机器,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资产阶级利用科学技术,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出空前巨大的生产力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消极影响:科学对于劳动者来说,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4 学科定位、基本观点、体系架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基本观点第一,自然界是第一性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基本观点;第三,科学技术是自然发展史与人类社会发展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中介;第四,马克

7、思恩格斯研究的是近代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关系,当前我们研究的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体系架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研究自然界的一般性质及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应用复杂系统理论来揭示自然界演化的规律;研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问题,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自然科学各门学科(理、化、天、地、生等前沿的哲学问题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研究科学的结构、科学的价值、科学的发展模式研究科学发现的逻辑(即通常所讲的科学方法论,包括科学发现的逻辑起点、科学发现的思维形式、科学发现的检验逻辑等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研究技术的性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重点研究工程技术的方法;技术创新的过程、内容与模式,高技术的

8、发展机制及产业化等问题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进步及促进社会结构变革的问题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环境问题科学技术革命与知识经济科技全球化的特点、趋势与影响科技应用的负面效应及科技伦理问题(如克隆人、转基因食品问题及网络技术与国家安全等问题二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本格科学技术哲学的体系是:形式科学物理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形式科学:从逻辑到数学。物理科学:从物理学到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从生物学到心理学。社会科学:从人类学到历史学。技术科学:从工程学到决策论。它包括工程技术,生命技术与心理技术,信息技术,社会技术,一般技术(系统论与决策论,技术在社会中的作用。虽然它

9、们都是以科学技术的整体作为研究内容,但它们之间有着原则的区别:第一,如何看待自然观。西方科哲把对自然界的思考放在自然哲学、哲学本体论或者科学实在论中,自然辩证法将其作为基石。实在论,前指相对于唯心论的唯物论,但与唯物主义有区别。实在论者认为客观的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着的客观实在,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他们没有确切的说明实在就是物质,没有指出实在的确定内涵;另外,运用的范围太广,费希特之康德,经院哲学之唯实论,甚至贝克莱等。所以列宁说不能简单地把唯物主义叫做实在论。,只使用唯物主义。科学实在论是古典实在论的延续,作为逻辑实证主义的对立面。1 本体论:承认原子、电子、光子等科学理论实

10、体的存在,认为可观察性并非标准;2 科学观方面,(反对逻辑实证主义科学方法、科学推理的规则以及科学概念并不是不是预先假定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反对历史主义,科学革命也不是新旧范式替代的过程。科学的发展是信息域的发展和进化,信息域是具有某种内在关联的,内部隐含着科学水平已能解决的某个重要问题的若干信息的集合;3 认识论方面,坚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科学陈述的真假既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感觉、直觉假设,也不取决于人们的心灵结构和内部语言,而是外在事物和客观对象。第二,如何看待科学技术。一般教材认为,西方科哲着重从科学技术的成果方面来考察,自辩将科学技术看作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既从活动过程,也从活动

11、结果来考察。第三,如何看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西方科哲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永恒的、最合乎人性的形式,辩证法三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与社会国外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向上进行:一是哲学的方向。如波普尔、库恩、拉卡托斯等的科学哲学;埃吕尔、海德格尔、马尔库塞等的技术哲学等;海德格尔,技术是形而上学的完成马尔库塞。1 单面的社会,发达工业社会在在政治经济、文学艺术、语言文字中的同化和整合趋势技术统治并吞并了社会的一切领域,技术理性正取代政治理性而成为社会新的控制形式。人的精神和本能中只剩下肯定,而没有否定。人们需要的满足时虚假的,时用各种手段强加于人的需要,并用这种需要

12、的满足来控制人们的意识,一切标志文明的东西不是解放的工具,而是奴役的工具。2 单面的思想,意识形态成为压抑人性的工具,哲学一味的肯定现实3 可能的选择社会革命文化革命,革命的主体不是工人阶级,而是流浪汉,无专门知识者,少数民族,有色人种等。在20世纪60年代被欧洲的大学生称为行动指南,政治信仰的圣经。二是社会学、历史学的方向。如普赖斯的科学计量学;贝尔纳的科学学;默顿的科学社会学;库恩的知识社会学;萨顿、科瓦雷的科学史等;三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的研究方向。如杜尔凯姆的社会学的方法;韦伯的自然科学与文化科学的区分;斯诺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等。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20世纪6

13、0年代末,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汇合成一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它的研究对象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认为,科学与技术是社会的活动而非个人的活动。20世纪90年代后,(STS演变为(S&TS即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它的研究对象是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为,科学与技术是全人类的事业,是关系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的战略产业。自然辩证法与STS及S&TS的区别:1,(STS和(S&TS都没有把自然界与自然观放在首要地位;2,它们都是以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为背景,他们关注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前途。自然辩证法研究在借鉴它们的成果时,必须有分析地加以吸收。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一、19

14、世纪到20世纪中叶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创立时期。背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变时期:1,工业革命把人类历史从农业社会推向工业社会;2,在自然科学中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占统治地位马恩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理论工作:第一,批判分析了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从黑格尔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第二,批判分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方法论;第三,研究了劳动与人的生存及发展、从而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正是从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以下极为重要的思想观点: 1,劳动工具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根本标志。2,劳动工具的不同划分了不同的历史时代。3,先进的劳动工具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15、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市场竞争力、经济发展动力之所在。发展时期。1,在科学方面。20世纪初列宁(1概括了恩格斯逝世以来自然科学特是现代物理学的三大发现(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的发现,(2深入地分析了由此引起的物理学革命及有关的哲学问题:a新的自然科学发现进一步冲击了形而上学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和因果观:b由此产生的“物质消失了”(电代替了物质、“没有物质的运动”、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对立是绝对的、真理是经验的生动的组织形式,等等,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作出了分析与批判。关于“物质消失说”。列宁指出,当时一些自然科学家所说的“电代替了物质”、“物质消失了”,等等,无非表明,我们的知识正在深化

16、;那些从前以为是绝对的、不变的原本的物质特性(不可入性、惯性、质量等等正在消失;电子、原子等仍然客观存在,知识认识深入了关于唯能论。列宁认为,由于热力学的成就,使得许多物理、化学定律能够从热运动来解释,而不必考虑物质结构,这就在一些自然科学家中产生出把运动同物质相离的观念。(奥斯特瓦尔德,能是世界上真正的尸体,一切外界现象都可以说是能量之间的过程问题在于:能量是不是物质的运动?唯物主义者认为,自然科学中的能量转化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和人类经验的客观过程,能量和客观的物质是分不开的。2,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方面,19世纪末以来出现了新的趋势;(1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19世纪60年代后,马

17、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建立、赫兹关于电磁波的实验的成功、爱迪生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创建,开始了科学、技术与生产一体化的过程。科学的技术化:现代科学需依靠一定的技术手段,如基本粒子物理学必须借助于高能加速器。技术的科学化:技术以现代科学为基础,应用科学研究的成果。(2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进入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与生产的一体化大大地加速了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加强了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3技术创新即开发研究成为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技术创新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中心环节,在这个意义上它既是一国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发展的动力,也是企业充满生机与活力

18、的主要源泉。3 研究领域、研究派别方面。(1科学社会学。1931年苏联科学史家赫森在伦敦第二次国际科学史大会上牛顿原理的社会和经济根源的报告(非牛顿个人天才的产物,而是当时社会经济条件的必然结果,开创了科学社会学的研究方向。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受赫森的启发,写出17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从社会学的角度考察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军事技术以及宗教的关系被认为是美国科学社会学的发端。(2科学学。英国物理学家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阐明:科学是为人类服务的,科学有巨大的社会作用,如果有计划地加以利用,科学可以大大改善人类的命运。他以科学的方法全方位地研究科学本身。(3技术文化学。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受唯

19、物史观的影响,在社会变迁中提出“文化滞后论”:物质文化的变迁最快(依靠技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变迁很慢,如果后者跟不上前者便会产生文化滞后,在现代,自然辩证法已经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它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二、20 世纪中叶以来自然辩证法的新发展 1,在自然观方面。 ,在自然观方面。 (1)系统自然观。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提出了系统自然观。 系统科学: 20 世纪 40 年代至 60 年代,系统论、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

20、、系统工程、系统 分析相互渗透、融合。研究领域从自然界扩展到人类社会,从基础研究扩展到应 用研究。 70 年代至 80 年代,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突变论标志系统自组织 理论, 该理论从宏观与微观及二者的联系上证明系统有充分组织性的而有序结构。 80 年代末,非线性(叠加原理失效) 复杂性(从简单性而来)研究 系统科学的自然观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并不矛盾: 客观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食物和过程所形 成的统一体 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生产 分配、交换、消费时要素 恩格斯: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 (2)生态自然观。生物

21、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发展,提出了生态自然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的思想 生态学 人类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矛盾: 数量上, 人口数量与环境容 量之间的矛盾; 质量上, 生活质量与环境质量 之间的矛盾: 物质基础自然环境; 物质条 件人工环境(建筑、道路运河等) ;人工 自然(林场、草场、农田等) ,对人的生活质 量影响最大 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 建造人工环境加深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城市化 创造人工自然的方式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 工业生产中华那个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消耗自 然资源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2,在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方面。 ,在科学观与科

22、学方法论方面。 (1)马克思之前,西方科哲的传统和背景 16-17 世纪开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研究,形成了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上的两 大传统:一是经验主义传统-以培根为代表;二是理性主义传统-以笛卡尔为代表。 (2)马克思关于科学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科学的本质特征 作出了深刻的概括与总结: 科学精神包括: (1)批判精神;(2求真精神;(3)创新精神; ; (4)人文精神。 科学方法: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比较、分析、综合、演绎、归纳、实验就是理性方 法。 科学知识包括理性知识与经验知识两个部分。 爱因斯坦指出: 这两个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科学认识是通过这两部

23、分之间的矛盾运动发展起来的。 科学分界:科学是实验的科学,实验是检验科学真理的标准,也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区分 科学与伪科学的标准。 (3)马克思之后科学的发展,19 世纪末,在数学革命、逻辑学革命和物理学革命的影响下, 科学哲学沿着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规范认识论方向。 一是实证认识论方向。 6 3,在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方面。 ,在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方面 技术是直接生产力,它直接对社会发生影响,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技术哲学几乎 与科学哲学同时发展。由于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技术研究与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 而技术哲学的研究传统和科学研究的传统有密切的联系。 (1)理性主义传统,主要是德国与法国。其中有哲学、社会学、工程学等方向; (2)实证主义传统,主要是英国与美国。其中有哲学与社会学方向; (3)马克思主义传统,主要是前苏联-东欧。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 第一,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 第二,物质生产活动中使用的劳动工具,是劳动者用来影响、控制和改变自然界的手段。 第三,劳动工具的使用和创造是人类独有的,它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 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4,在科学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