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学考研复习资料(Word)_第1页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学考研复习资料(Word)_第2页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学考研复习资料(Word)_第3页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学考研复习资料(Word)_第4页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学考研复习资料(Word)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学考研复习资料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历年岩石学考试重点变质岩部分一、名词解释 1.变质作用,正变质岩,副变质岩; (1)变质作用:由地球内力作用下引起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从而使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状态下,原岩组分、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等方面发生转化的作用。(2)正变质岩:由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3)副变质岩:由沉积岩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2.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气液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1)接触变质作用:在岩浆岩体边缘和围岩接触带上,由于高温、溶液的影响使岩石发生的变质作用。(2)动力变质作用:在构造运动产生的压力下,使岩石发

2、生破碎的变质作用。(3)气液变质作用:具有化学活动性的热水溶液和气体对岩石进行交代,而使岩石发生变质的作用。(4)区域变质作用:是大面积发生的区域性的变质作用,是在地壳活动带发生的变质作用。(5)混合岩化作用:在区域变质作用的基础上,地壳内部热流升高,产生深部岩石部分熔融,熔浆渗透、交代、贯入于变质岩中形成混合岩的作用,是区域变质作用中的高级作用。3.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和变质方应,交代作用,变质分异作用,变形和碎裂作用;(1)重结晶作用:同种矿物,经过重新溶解、组分迁移,再结晶形成原矿物的方式。重结晶作用的结果是晶粒由小变大(2)变质结晶作用和变质方应: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

3、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使旧矿物消失、新矿物形成的变质方式,一般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来实现,这种化学反应称为变质反应。包括同质多象转变和形成新的矿物组合。(3)交代作用:由于流体的迁移使固态岩石与外界产生复杂物质交换,从而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一种变质方式。(4)变质分异作用: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原来均一的岩石发育出不同矿物集合体,使岩石出现不均一的现象,称为变质分异作用。(5)变形和碎裂作用:在应力作用下的一种变质方式变形作用岩石和矿物所受的应力超过弹性限度时产生塑性变形,即为变形作用。结果岩石和矿物基本保持原来的连续性,无破碎现象,应力消失后,不能恢复原来的状态。1 / 63破碎作用在地壳浅部,岩石和

4、矿物所受的应力大大超过其弹性限度时,会发生破裂、裂开的变质作用方式。4.变余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交代结构;(1)变余结构:由于变质、重结晶作用不完全,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被部分地保留下来形成的结构。常见于变质程度较浅的变质岩中,是恢复原岩的重要证据。(2)变晶结构:岩石在固态条件下,由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结构。是变质岩中最常见之结构。(3)碎裂结构(变形结构):机械破坏而产生的结构。(4)交代结构:指一个变质矿物和矿物集合体被另一个矿物和矿物集合体取代的现象,在取代过程中有物质成分的交换和结构的改组。5.变余构造,变成构造;(1)变余构造:变质后,仍然保留原岩的部分构造特征

5、,是恢复原岩的标志。(2)变成构造:由变质作用形成的构造。6.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条带状(层状)构造,眼球状构造,线状构造; (1)板状构造:又称为板劈理是重结晶程度很低(隐晶质)的低级变质岩典型的面理形式。通常由密集的间隔平面(劈理面)显示,沿着劈理面岩石容易裂开呈平整、光滑但光泽暗淡的板片。(2)千枚状构造:面理由细小(多小于0.1mm)的片状硅酸盐定向排列而成,重结晶程度比板状构造高,但肉眼仍难以识别矿物颗粒。岩石易沿面理裂开,劈开面不如板劈理面平整,但有强烈丝绢光泽(绢云母、绿泥石等片状硅酸盐矿物造成)。千枚状构造的明显特征是存在折劈、微褶皱和扭折带。(3)片状

6、构造:岩石重结晶程度高。面理由肉眼可识别的(粒径0.1mm)的片、板、针、柱状矿物连续定向排列而成。岩石较易沿面理裂开,但裂开面平整程度比千枚状构造差些)。(4)片麻状构造:又称为片麻理。与片状构造相同点是岩石重结晶程度高,矿物肉眼可识别。不同点在于粒状矿物含量高,板片状、针柱状矿物在其中断续定向分布。片麻状构造的特点是岩石沿片麻理无特别强烈的裂开趋势。(5)条带状(层状)构造:又称为条带状构造或成分层,是由不同成分、不同结构的浅色与暗色层(或透镜体)互层构成的面状构造。广泛出现在区域变质岩、动力变质岩和混合岩之中。(6)眼球状构造:特点是眼球状巨大颗粒或颗粒集合体在基质中定向分布。见于动力变

7、质岩和混合岩中。(7)线状构造:即线理,是岩石中各种线状要素的平行定向排列。岩石中可有不同期线理,按先后顺序以L1、L2、L3等记录之。按线状要素的不同,线理可分为拉伸线理、皱纹线理、交面线理等3类。7.动力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混合岩,接触变质岩,交代变质岩;(1)动力变质岩:由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2)区域变质岩:原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3)混合岩: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熔融的长英质组分和原岩中难熔的组分,在新的条件下互相作用和混合,形成不同成分和形态的岩石,统称为混合岩。(4)接触变质岩:由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5)交代变质岩:热的气体和溶液作用于已形成的岩石,使其产生矿

8、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8.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角闪石岩,变粒岩,麻粒岩,榴辉岩; (1)板岩:具有板状构造的浅变质岩。原岩主要是泥质岩、粉砂岩或者中酸性的凝灰岩,经过轻微变质,原岩矿物成分基本无重结晶作用或者只少部分重结晶,主要是脱水、硬度增高。(2)千枚岩:具有典型的千枚状构造的浅变质岩。原岩泥质岩、粉砂岩或者中酸性凝灰岩,经过低级变质作用形成,变质程度比板岩稍高(3)片岩:具有片理构造的浅变质岩。(4)大理岩:碳酸盐岩矿物(方解石、白云石为主)>50的变质岩,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经过区域变质作用或热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5)石英岩:

9、Q>85的变质岩,由石英砂岩或硅质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 。(6)角闪石岩:矿物特征:含角闪石斜长石,石英较少或无角闪石等暗色矿物50,矿物成分除Am、Pl外,常见铁铝榴石、绿帘石、黝帘石;原岩基性岩(侵入岩、喷出岩、火山碎屑岩) ,富铁白云质泥灰岩中高温区域变质作用形成。(7)变粒岩:含长石、石英较多(>70),且长石>25%;云母或其他暗色矿物较少(<30),具细粒等粒粒状变晶结构(<1mm)。原岩粉砂岩、岩屑砂岩,基性酸性凝灰岩及少量中酸性喷出岩经过中高级变质作用形成。(8)麻粒岩:高温、中压下稳定的区域变质岩,岩石中含水矿物(Bi, Am)均不稳定,含量

10、少,或不出现。(9)榴辉岩:超高压、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变质岩。成分主要有绿色的绿辉石粉红色的石榴石典型榴辉岩不含长石,可以含少量石英,常见蓝晶石、辉石、金红石、尖晶石等。9.混合岩,基体,脉体; (1)混合岩: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熔融的长英质组分和原岩中难熔的组分,在新的条件下互相作用和混合,形成不同成分和形态的岩石,统称为混合岩。(2)基体:又称古成体,指残留的变质岩基体(高级或中高级区域变质岩,主要是斜长角闪岩、片麻岩、变粒岩),具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定向构造,颜色深。(3)脉体:又称新成体,指新生的不同数量的长英质脉体,通常是花岗质或长英质的伟晶岩、细晶岩等,颜色较浅。10.变质带,递增

11、变质带,变质相,变质相系。(1)变质带:变质作用过程中,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变质岩的矿物成分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变质岩的矿物组合能反映变质作用的强度,且变质作用的强度在空间上具有规律性的变化,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变质强度带。(2)递增变质带:在一个变质地区,化学成分相似的岩石中,其矿物成分在空间上的规律变化可以反映其受到变质作用的温度和压力条件的变化,利用等化学系列变质岩中随着温度增高、新矿物相依次出现来划分的变质强度带,(3)变质相:一个变质相是指类似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的所有变质岩的总和,其矿物组合与岩石化学成分之间有固定的、可以预测的对应关系。(4)变质相系:每一个变质地区可以用一

12、系列的变质相表示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这种系列称为变质相系。二、简述题 1 变质作用的因素有哪些(P、T、流体、时间) (1)温度: 温度实际代表热量,是变质作用的能量来源,是最重要的因素,绝大多数变质作用是在温度增加的条件下进行。温度能够导致作用包括:导致重结晶作用、促进矿物之间 的化学反应, 形成新的矿物与矿物组合;导致温度升高的热源包括地热、岩浆侵入热、构造运动、地球内部物质的相变释放能量和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能。(2)压力: 包括静压力(均向压力)、粒间流体压力、应力(定向压力)。其中应力对岩石的作用为: A. 在超过岩石弹性和强度极限时,会使岩石变形和破裂,产生节理、裂隙、劈理构造,甚至破碎

13、; B. 岩石中的矿物会晶格变形、晶体破裂,矿物可以在垂直于应力的方向上平行排列,形成片理; C. 可以提高变质反应进行的速度。(3)具化学活动性流体: 粒间流体约占岩石体积的1-2%,其成分除H2O、CO2、O2外,还有其他成分,如盐酸、硫化氢等,具有很大的化学活动性(酸性或者碱性)。在P、T较高时,会形成超临界流体,具有更大的化学活动性。对岩石变质的作用为:(a) 溶剂:促进岩石中一些组分的溶解、迁移,变质反应进行; (b) 流体直接参与变质反应,直接影响变质作用,影响变质反应的方向与进度。(c) 流体有利于岩石的部分熔融, 岩石的熔点随H2O增加,熔点下降。流体的作用应同T、P等因素综合

14、起来,会引起新成分的形成和结构构造的改变(4)时间。在实验室的化学反应都是瞬间实现的,但是在地球系统的化学反应则是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完成的。在实验室短时间内无法发生的变质反应和变质作用(以天、月计算),在地球系统的地质演化历史中是可以发生的(以Ma为单位),以百万年为单位。2 变质作用分为哪些类型与特征(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气液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其他类型变质作用例如冲击变质和复变质作用),回答提示:每种变质作用的定义、哪些主要因素起作用,产生的结果。 变质作用(分类)分布、产状成因及控制因素变质方式P/T比及代表性岩石接触变质热接触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岩浆热温度为主挥

15、发分重结晶很低角岩接触交代岩浆热、挥发分重结晶、交代矽卡岩动力变质作用断裂带构造运动偏应力变形、动态重结晶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气液变质作用岩体、矿脉等附近岩浆的挥发分,地壳内的热水化学活动性流体、温度交代蚀变岩、云英岩区域变质作用古老的结晶基底、造山带 造山作用,受温度、压力(负荷压力)、应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控制重结晶、变形、交代等宽泛宽泛混合岩化作用在区域变质作用的基础上,地壳内部热流升高,产生深部岩石部分熔融,熔浆渗透、交代、贯入于变质岩中形成混合岩的作用,是区域变质作用中的高级作用。埋藏变质作用沉积盆地中的沉积物(包括火山物质), 被埋藏到一定深度,引起温度和压力的升高,从而产生变

16、质作用。由埋深引起,应力作用不明显,埋藏变质的温度、压力条件较低,一般出现浊沸石相和葡萄石绿纤石相组合,普遍发育变余组构。洋底变质作用洋中脊附近的岩石由于受到来源于洋中脊地幔对流的热和自上而下的热卤水的影响发生变质作用,变质程度自上而下主要为沸石相、葡萄石绿纤石相和绿片岩相,深部也可出现角闪岩相,为低压相系,由于洋底扩张洋底变质作用的岩石遍布整个洋底。冲击变质作用发生在陨石冲击星体表面时产生的冲击坑中,它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的,压力可达数十到上百个吉帕 (GPa),温度可超过10000。因此它是在瞬时高温和动态高压条件下发生的特殊类型变质作用出现了一些特殊的高压变质矿物,如:柯石英、斯石英。3

17、 举例说明变质作用的主要方式(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和变质反应,交代作用,变质分异作用,变形和碎裂作用) (1)重结晶作用:同种矿物,经过重新溶解、组分迁移,再结晶形成原矿物的方式。重结晶作用的结果是晶粒由小变大(2)变质结晶作用和变质方应: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使旧矿物消失、新矿物形成的变质方式,一般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来实现,这种化学反应称为变质反应。包括同质多象转变和形成新的矿物组合。(3)交代作用:由于流体的迁移使固态岩石与外界产生复杂物质交换,从而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一种变质方式。(4)变质分异作用: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原来均一的岩石发育出不同矿物集合体,

18、使岩石出现不均一的现象,称为变质分异作用。(5)变形和碎裂作用:在应力作用下的一种变质方式变形作用岩石和矿物所受的应力超过弹性限度时产生塑性变形,即为变形作用。结果岩石和矿物基本保持原来的连续性,无破碎现象,应力消失后,不能恢复原来的状态。破碎作用在地壳浅部,岩石和矿物所受的应力大大超过其弹性限度时,会发生破裂、裂开的变质作用方式。4 变质岩化学成分的主要特征 (1)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取决于原来岩石的成分,若有交代作用发生,则会有组分的带入带出,与原岩相比将会有很大的变化。(2)化学成分主要是SiO2、TiO2、Al2O3、Fe2O3、FeO、MnO、MgO、CaO、Na2O、K2O、H2O、C

19、O2、P2O5。与岩浆岩一样。(3)不同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差别较大,正变质岩变化范围小,而副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4)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可帮助了解原岩类型、变质作用与交代作用的特点。5 举例说明变质岩矿物成分的特征以及矿物成分的控制因素(原岩的化学成分和变质条件(P-T,流体等) (1)变质岩矿物成分的特征1)出现一些岩浆岩、沉积岩中都不出现的特征变质矿物,如红柱石、堇青石、十字石、矽线石、蓝晶石、硅灰石等,它们分别产出于不同的P-T条件。2)广泛发育纤维状、鳞片状、长柱状、针状矿物,如矽线石、绢云母等。3)出现比重大、分子体积小的矿物,如石榴石、绿辉石。4)变质岩中的矿物常发育变形现象。5

20、)变质岩中含(OH)的矿物与岩浆岩相比更发育。6)变质岩中的石英,长石等矿物常具波状消光,裂纹也较发育。(2)变质岩中矿物成分的控制因素:包括2个方面原岩的化学成分和变质条件(P-T,流体等)原岩成分是决定因素,决定了变质岩可能出现何种矿物。如,原岩为硅质石灰岩,成分为CaO、CO2、SiO2,变质后形成大理岩可以含有方解石、石英、硅灰石。变质条件(P-T,流体等)决定了具体何种矿物出现。例如上述的硅质石灰岩,经热接触变质作用后,若P=1bar,T<470 °C, 形成方解石+石英;T>470 °C,形成方解石、硅灰石,或者石英+硅灰石。6 研究变质岩结构和构造

21、的重要意义 (1)反映形成过程;(2)反映变质作用类型、因素、方式、变质程度,例如动力变质作用具有碎裂结构;(3)为原岩恢复提供证据,如变余杏仁构造;(4)可以作为命名的依据,如片麻状构造岩石命名为片麻岩;(5)对水文和工程有影响,如应力下板理、片理等有利于水文,而不利于工程。7 变晶结构的详细划分 主要结构划分标准详细分类变余结构原岩为岩浆岩 变余斑状结构,变余辉绿结构,变余花岗结构原岩为沉积岩 变余砂状结构变晶结构按变晶矿物相对大小分等粒变晶结构、不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按变晶矿物绝对大小分粗粒变晶(>3mm)、中粒(3-1mm)、细粒(<1mm)、显微(0.01mm)按变

22、晶矿物形态划分粒状变晶结构(花岗变晶)、角岩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纤维变晶结构按照变晶矿物相互关系分 包含变晶结构、筛状变晶结构、残缕结构碎裂结构角砾状结构轻微破碎碎裂结构矿物有裂纹,边缘被碾细,但仍然保留矿物原形碎斑结构在极细的矿物颗粒中残留有较大的颗粒,分别被称为碎基和碎斑。碎斑有撕碎的边缘、裂隙等,波状消光。糜棱结构应力更强,矿物几乎全部破碎呈微粒状;具定向性,似流动构造,可以残留有少量稍大的刚性;矿物碎块,可以被磨圆呈眼球状。交代结构交代假象结构、交代斑状结构、交代蚕食结构、交代残留结构、交代净边结构、交代穿孔结构、交代蠕虫结构8 变成构造的主要类型(定向构造和不定向构造) (1)定向构

23、造:面状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条带状(层状)构造、眼球状构造。线状构造:拉伸线理、皱纹线理、交面线理。(2)不定向构造:块状构造、斑点构造、瘤状构造、角砾状构造。9 按照变质岩化学成分,可以将变质岩分为哪些类型(泥质变质岩,长英质变质岩,钙质变质岩,基性变质岩,镁质变质岩),它们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特征 (1)泥质变质岩:原岩为泥质沉积,主要矿物是云母,化学成分以富含铝,钾为特征。Al2O3过剩(K2O不足)的泥质变质岩:原岩以高岭石,蒙脱石黏土为主。特点是含富铝矿物(红柱石、蓝晶石、夕线石等),中低温时无钾长石,高温时(麻粒岩相、辉石角岩相等)出现钾长石;K2O过

24、剩(Al2O3 相对不足)的泥质变质岩:原岩以水云母粘土为主。特点是含钾长石,中低温时无富铝矿物,高温时出现富铝矿物(夕线石、堇青石、石榴石等)。中低温时富铝矿物与钾长石不共生,两类泥质岩矿物组合明显不同。高温时富铝矿物与钾长石共生,两类泥质岩矿物组合相同,仅矿物含量有差别:铝过剩的泥质变质岩富铝矿物含量高、钾长石少;钾过剩的泥质变质岩则相反,钾长石高而富铝矿物少。(2)长英质变质岩:主要矿物是长石和石英,原岩可能为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酸性凝灰岩,酸性岩浆岩等。化学成分与泥质变质岩显著差别是SiO2含量高,通常K2O过剩、Al2O3不足。矿物成分特点是以石英、长石为主,矿物组合与K2O过剩

25、的泥质变质岩相同。(3)钙质变质岩:主要矿物是方解石,白云石,也有透辉石,透闪石和钙铝榴石等钙,镁硅酸盐矿物,它们的原岩相当于各种石灰岩,白云岩和泥灰岩。化学成分最显著特点是CaO含量高,可含一定量的MgO、FeO、Al2O3、SiO2。矿物成分以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等)和钙镁硅酸盐矿物(硅灰石、透辉石、阳起石、透闪石、滑石等)为主,可含一定量钙铝硅酸盐矿物(绿帘石、方柱石、钙质斜长石、钙铝-钙铁榴石、符山石等)及石英。(4)基性变质岩:特征矿物有斜长石,普通角闪石,绿泥石,绿帘石。主要原岩是基性火山岩及化学成分相当的杂砂岩和铁质白云质泥灰岩等。化学成分特点是MgO、FeO、CaO含量高

26、,含一定量Al2O3。矿物成分特点是富含斜长石和绿帘石、绿泥石、单斜辉石、单斜闪石(透闪石、阳起石、普通角闪石)、斜方辉石、铁铝-镁铝榴石及黑云母等铁镁钙的硅酸盐、铝硅酸盐矿物,可含一定量的石英。(5)镁质变质岩:不含长石,富含镁质矿物如蛇纹石,滑石,直闪石,菱镁矿,水镁石等。原岩是橄榄岩,纯橄岩,辉石岩等超铁镁岩石及化学成分相当的沉积岩。化学成分特点是富MgO、FeO,贫CaO、Al2O3和SiO2。矿物成分特点是缺乏长石、石英,富含富镁铁的矿物(蛇纹石、滑石、水镁石、菱镁矿、直闪石、镁铁闪石、紫苏辉石、透闪石、阳起石、绿泥石、黑云母、铁铝-镁铝榴石等)。10 根据变质作用的类型,可以将变质

27、岩分为哪些类型(动力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混合岩,接触变质岩,交代变质岩)如第二题。11动力变质岩的主要类型(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千枚岩) (1)构造角砾岩:指断裂带中,受到应力成糜棱状的碎块发生过位移(剪切、重力作用下)。(2)碎裂岩:具有碎裂结构或碎斑结构的岩石,尚未达到糜棱岩阶段,以碎裂程度较高而区别于构造角砾岩。为碎块+细粒基质。(3)糜棱岩:指具有糜棱结构和定向结构的岩石,有错动和研磨。(4)千枚岩:强烈挤压下形成的千枚状糜棱岩。其特征与坚硬致密的糜棱岩有名明显的不同。12区域变质岩分为哪些类型(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角闪石岩,变粒岩,麻粒岩,榴辉岩),每

28、种类型的原岩、成分、矿物、结构构造、分布等特征。分类原岩变质程度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分布板岩泥质岩、粉砂岩或者中酸性的凝灰岩轻微变质(浅变质)基本无重结晶作用或者只少部分重结晶,主要是脱水、硬度增高;有时板理面上有少量云母、绿泥石等新生矿物。致密、隐晶质,矿物颗粒细板状构造北方滹沱群,南方板溪群、昆阳群千枚岩泥质岩、粉砂岩或者中酸性凝灰岩,低级变质,程度比板岩稍高原岩矿物成分基本上已全部重结晶, 主要由细小的绢云母、绿泥石、石英、钠长石等新生矿物组成,若原岩中FeO较多,可以出现硬绿泥石、黑云母,细粒鳞片变晶结构,颗粒平均<0.1mm片理面上具有明显的丝绢光泽,常具小褶皱构造,千枚构造片岩类

29、型复杂,超基性岩、基性岩、各种凝灰岩和含杂质砂岩、泥灰岩、泥质岩中级变质作用矿物:片状矿物云母,绿泥石,滑石;柱状矿物阳起石,透闪石、普通角闪石等;粒状矿物长石,石英等;有时含有石榴石、十字石、蓝晶石等特征变质矿物的变斑晶。一般:片状矿物或柱状矿物>30%,粒状矿物常以石英为主,可含一定量长石,长石<25%显晶质等粒鳞片变晶结构,或基质为鳞片变晶结构的斑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片麻岩泥质岩、粉砂岩、砂岩和中酸性岩浆岩、火山碎屑岩长石(钾长石斜长石)石英>50,长石>25%;片状和柱状矿物为云母、角闪石、辉石,可含特征变质矿物,若长石少,石英增加则过渡为片岩。粒度粗,一般>

30、;1mm,中粗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变粒岩大理岩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区域变质或热接触变质作用碳酸盐岩矿物(方解石、白云石为主)>50;少量特征变质矿物蛇纹石、透闪石、透辉石、金云母、镁橄榄石、硅灰石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或条带状构造石英岩石英砂岩或硅质岩Q>85,含少量长石、绢云母、绿泥石、白云母、黑云母等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时具条带状构造分布广斜长角闪岩/角闪石岩基性岩(侵入岩、喷出岩、火山碎屑岩) 富铁白云质泥灰岩中高温区域变质作用含角闪石斜长石,石英较少或无角闪石等暗色矿物50,矿物成分除Am、Pl外,常见铁铝榴石、绿帘石、黝帘石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略具定向性变

31、粒岩粉砂岩、岩屑砂岩,基性酸性凝灰岩及少量中、酸性喷出岩中高级变质作用含长石、石英较多(>70),且长石>25%,云母或其他暗色矿物较少(<30),具细粒等粒粒状变晶结构(<1mm);暗色矿物Bi, Am, 透闪石,透辉石,电气石、磁铁矿。结构较细片麻状构造不清楚麻粒岩基性成分的岩石,泥质和长英质成分的岩石高温、中压下稳定的区域变质岩石中含水矿物(Bi, Am)均不稳定,含量少,或不出现;暗色矿物:紫苏辉石,透辉石(必须含有紫苏辉石);浅色矿物:长石、石英;其他矿物:石榴石、矽线石、蓝晶石、堇青石中粗粒粒状变晶结构不等粒状变晶结构 块状构造冀东,大别山榴辉岩玄武质岩石超

32、高压、高压绿色的绿辉石粉红色的石榴石;典型榴辉岩不含长石,可以含少量石英,常见蓝晶石、辉石、金红石、尖晶石等;化学成分相当于基性岩浆岩。中粗、不等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比重大大别山苏鲁超高压变质岩带13 混合岩的特征,混合岩的基体和脉体 (1)混合岩的特征1)混合岩化作用:是介于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和造岩作用。2)混合岩化作用特点:岩石发生局部的重熔和有广泛的流体相出现。3)混合岩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熔融的长英质组分和原岩中难熔的组分,在新的条件下互相作用和混合,形成不同成分和形态的岩石,统称为混合岩。分为:区域性混合岩化作用在区域变质作用基础上边缘混合岩化作用深成花岗岩体

33、的边缘部分4)分类:混合岩化变质岩脉体很少(<15%), 局部,轻微;混合岩(注入混合岩类)脉体增多(15-50%), 注入为主,交代不强;混合片麻岩脉体>50%, 交代结构普遍发育;混合花岗岩混合岩化作用极强烈。(2)混合岩的基体和脉体:基体又称古成体,指残留的变质岩基体(高级或中高级区域变质岩,主要是斜长角闪岩、片麻岩、变粒岩),具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定向构造,颜色深。脉体又称新成体,指新生的不同数量的长英质脉体,通常是花岗质或长英质的伟晶岩、细晶岩等,颜色较浅。岩浆岩部分1. 岩浆的概念、岩浆的成分(主要成分,挥发份),挥发份存在的意义(降低岩浆粘度和矿物的熔点),不同成分岩

34、浆的温度范围(基性、中性、酸性),影响岩浆粘度的因素(氧化物,挥发份,温度) (1)岩浆的概念:是地球内部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分的熔融体。(2)岩浆的成分:主要成分O, Si, Al, Fe, Mg, Ca, K, Na, Mn, P挥发份H2O, CO2, SO2, O2, N2, H2, 其中水60-90挥发份的作用:A. 降低粘度,使得岩浆易于流动;B. 可以降低矿物的熔点,延长结晶时间,甚至结晶出含有挥发份的矿物(3)不同成分岩浆的温度范围:一般温度范围:600-1200°C;不同深度火山口愈深,愈高温;不同含水性含水多,则温度低。基性岩浆:100

35、0-1200°C中性岩浆:900-1000°C酸性岩浆:600-700°C(4)影响岩浆粘度的因素:成分(氧化物)SiO2,Al2O3增加,粘度增加温度-增加可降低粘度挥发份-含量高,降低粘度2. 岩浆岩中矿物按含量划分(主要矿物/决定大类划分、次要矿物/决定种属、副矿物),按成分和颜色划分(硅铝/铁镁矿物或浅色/暗色矿物),色率的定义 (1)按含量划分:主要矿物含量多,是划分岩石大类的依据, 次要矿物含量较少,<15, 是划分种属依据,副矿物很少,<1,对岩石定名不起作用,如磁铁矿、磷灰石、锆石等(2)按成分和颜色划分:硅铝矿物(浅色矿物):SiO2

36、和Al2O3高,不含FeO和MgO;石英,长石类,似长石类。铁镁矿物(暗色矿物):FeO和MgO高,SiO2含量低;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3)色率:暗色矿物在火成岩中的体积百分含量(体积百分数)。3. 岩浆岩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的岩石类型变化中,SiO2的范围、硅铝矿物、铁镁矿物、颜色、色率、酸性程度和基性程度是如何变化的? (见表1-1)4. 岩浆岩中最主要的7种造岩矿物(橄,辉,角、黑,斜,钾,石英) (见图1-1)5.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的概念 (1)结构:岩石的组成部分(矿物和玻璃质)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绝对大小和相对大小)、自形程度及其相互关系。(2)构造:岩石中不同矿物集

37、合体之间的排列方式和填充方式。6. 岩浆岩的结构按结晶程度、矿物颗粒绝对大小、相对大小、矿物自形程度分别分成几种类型 (1)按结晶程度: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2)按矿物绝对大小:显晶质结构(伟晶结构 >10 mm、粗粒结构 >5 mm、中粒结构 5-2 mm、细粒结构 2-0.2 mm、微粒结构 <0.2 mm),隐晶质结构。(3)按矿物相对大小: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斑晶+隐晶质或玻璃质)、似斑状结构(斑晶+显晶质)。(4)按矿物自形程度:自形结构、半自形结构、它形结构。(5)组成岩石颗粒的相互关系:文象结构、条纹结构、蠕虫结构、反应边结构、环带结构、嵌晶结构。

38、7. 岩浆岩的构造的主要类型(块状、斑杂、带状、气孔和杏仁,流纹、枕状等)快状构造、斑杂构造、带状构造、气孔和杏仁构造、流纹构造、珍珠构造、石泡构造、枕状构造、流面和流线构造、柱状节理。8. 岩浆岩的产状概念,侵入岩的6种产状,喷出岩的3种产状 (1)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的大小、形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形成时的地质构造环境、距离地表的深度等。(2)侵入岩的产状:整合:岩床、岩盆、岩穹不整合:岩基:大规模出现于造山带中,面积一般>100km2,形态为圆形或长条形,平行造山带分布。岩株:面积一般<100 km2岩脉:岩墙:(3)火山岩的产状:中心式喷发:碎屑锥、熔岩锥(盾火山、熔岩

39、流、熔岩瀑布、岩穹)、混合锥(层火山)裂隙式喷发:熔岩台地、熔岩高原、熔岩被、熔岩瀑布熔透式喷发:9. 岩浆岩的相的概念,侵入岩在深度上和平面上的相划分,火山岩的相划分 (1)岩浆岩的相的概念:指不同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岩石的总特征,包括形成深度、结构、构造、产状等。(2)侵入岩在深度上和平面上的相划分: 深度:浅成相、深成相(见表1-2) 平面:中央相、过渡相、边缘相(3)火山岩的相划分:溢流相、爆发相、侵出相、火山通道相、次火山岩相、火山沉积相 (见表1-3)10. 岩浆岩分类简表(见表1-4) 11. 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的定义,区别(基质,时间,岩石类型);玢岩定义,与斑岩的区别(斑晶,斑

40、岩为碱性长石和石英,玢岩为斜长石和暗色矿物) (1)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大小相差悬殊,大的颗粒散布在细小的颗粒之中。大的叫斑晶,小的叫基质。斑状结构是指基质为隐晶质及玻璃质;似斑状结构是指基质为显晶质。(2)斑岩和玢岩:“斑岩”和“玢岩”仅用于浅成岩和次火山岩中斑状结构的岩石。“斑岩”的斑晶是以石英、碱性长石和似长石为主;“玢岩”的斑晶以斜长石和暗色矿物为主。对于火山熔岩中斑状结构的岩石,不使用“斑岩”和“玢岩”的名称。12. 超基性岩的代表性岩石及其特殊特征(代表岩石见表1-4,金伯利岩是金刚石母岩,科马提岩具有典型的鬣刺结构) (1)一般特征:化学成分: SiO2<

41、;45 %, 属于硅酸不饱和岩石;(K2O+Na2O)<1%, CaO+Al2O3也很少;富含FeO,MgO。矿物成分:铁镁矿物占绝对优势:Ol, Py, Am;长石:不含或很少,<10%;若铁镁矿物含量>90%叫超镁铁岩色率一般>70, 颜色很深,比重较大,产出少。重要结构:堆晶结构在粗大的、相互连接的自形到半自形晶体之间充填其他矿物的一种结构粗大的晶体称为堆晶。堆晶矿物可以是铬铁矿、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2)金伯利岩:1870年首次发现于南非阿扎尼亚的金伯利城而得名,是金刚石的母岩。(3)科马提岩:具鬣刺结构。橄榄石和辉石的针状骸晶平行排列成簇,分布在玻璃基质中,

42、似鬣刺草(澳大利亚的一种草名),鬣是马颈上的长毛。鬣刺结构成因是熔浆快速冷却,长出了骸晶。(4)苦橄岩:相当于橄榄岩的喷出岩,富含Mg。13. 基性岩类的代表性岩石及其特征(代表岩石见上边表1-4),特征包括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掌握(1)侵入岩: 1)辉长岩:颜色:黑色,灰黑色,深灰色结构:中-粗粒半自形粒状结构辉长结构辉长结构指基性斜长石和辉石自形程度相同,都呈半自形或他形颗粒,是从岩浆同时析出的结果。是基性深成岩相的典型结构构造:块状构造,也有条带状构造(Pl/Py)矿物成分:主要矿物:斜长石+辉石 (pl+py) (1:1)基性斜长石通常为An>50的拉长石(50-70号

43、)、培长石(70-90号),多呈厚板状,有清晰的双晶纹辉石多呈半自形-他形晶粒,可被绿泥石、角闪石交代。次要矿物:橄榄石,角闪石,黑云母副矿物: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等矿物次生变化:辉石蚀变为变为阳起石,透闪石(角闪石大类)斜长石蚀变为钠长石、绿帘石等矿物集合体(淡黄色或绿色),若都蚀变,则岩石光泽变暗淡 2)辉绿岩:颜色:暗绿色,黑色矿物成分:与辉长岩相似,pl+py为主(比例约1:1),可呈斑晶,可含有Ol,Or(正长石),Q结构:辉绿结构,斑状结构辉绿结构 基性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近,但是自形程度不同,自形程度好的斜长石呈板状,搭成三角形孔隙,其中充填它形的辉石颗粒。可与辉长结构过渡,

44、称辉长辉绿结构。斑状结构称为辉绿玢岩,斑晶为pl和py蚀变特征:斜长石钠长石,黝帘石,绿帘石集合体辉石角闪石,绿泥石(2)喷出岩: 1)玄武岩:颜色:黑色,绿-灰绿色,暗紫色,黑灰色,氧化强为紫红色矿物成分:主要矿物Pl + Py次要矿物Ol, Am, Bi总体成分与辉长岩相似结构:岩石的结构:斑状结构,无斑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斑晶:Pl , Py, Ol (Ol常变为红色伊丁石)基质:隐晶质,肉眼无法鉴别基质的结构 粗玄(间粒)结构长板状Pl 的三角形孔隙中,充填Py和磁铁矿小颗粒间隐结构:密集的Pl 中充填玻璃间粒-间隐结构(拉斑玄武结构):过渡类型,Pl 三角形孔隙充填 Py, 磁铁

45、矿和玻璃玻璃质结构:全是玻璃 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普遍发育枕状构造:海水冷却,有内部结构柱状节理:4,5,6,7边形2)细碧岩 (spilite) 基性喷出岩。基性岩浆在海底喷发形成的。颜色:绿色,浅绿色结构构造:隐晶质/斑状结构,杏仁构造/枕状构造化学成分: Na2O高(>4%),属于富钠质基性熔岩矿物成分:钠长石,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等,有时可见辉石或者辉石假像。斑晶为富钠的Pl和Py共生组合:与角斑岩和石英角斑岩共生,构成细碧石英角斑岩系,常有黄铁矿、黄铜矿等工业矿床。成因:洋中脊玄武岩与海水发生交换,发生变质作用,Na+增加14. 中性岩类闪长岩安山岩类代表性岩石(代表岩石见

46、上边表格) 15. 中性岩类正长岩粗面岩类代表性岩石(代表岩石见上边表格) 16. 酸性岩类代表性岩石(代表岩石见上边表格) 17. 花岗岩的一般特征及其有关矿产(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 构造, 有关矿产), (1)凡是Q>20,主要由Q+Or+Pl85%,都被统称为花岗岩类。(2)主要特征:1) 颜色:浅肉红色,浅灰色,灰白色2) 结构构造:粗、中、细粒都有,块状、斑杂、球状构造3) 矿物成分:主要矿物:Q+Or+酸性Pl,Q+Or+酸性Pl=85 %±,An=10-35,为更长石,更-中斜长石,Or : Pl = 2:1,钾长石为浅肉红色,或灰白,灰色次要矿物:Bi,

47、Am, 少量Py, 三者之和 < 15 %副矿物:种类多,磁铁矿,榍石,锆石,磷灰石,电气石,萤石(3)有关矿产:伴生矿床多金属:W,Sn, Mo, Bi, Hg, Zn, Pb, Cu, Fe矿床,放射性,稀土元素等。18. 碱性岩类的代表性岩石(代表岩石见上边表格)19. 理论上,地壳内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浆的3个条件:(1) 升高温度,(2) 减小压力,(3) 液相线下移 (1)升高温度 ( T );(2)减小压力(- P);(3)液相线下移:初始熔融条件变化,如流体加入。20. 原生岩浆和次生岩浆的定义 (1)原生岩浆:上地幔或者地壳物质经局部熔融所形成的最初的岩浆;(2)次生岩

48、浆:原生岩浆通过发展和演化所形成的岩浆。21. 导致岩浆演化的作用过程(分异作用,同化混染作用,岩浆混合作用) (1)原生岩浆形成之后,在其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岩浆本身的分异或与围岩的相互作用,或不同岩浆之间的混合作用,可使最初一种成分的岩浆最终形成种类繁多的岩浆岩。(2)分异作用:指原来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加入,依靠本身的演化最终产生不同成分岩浆的过程。包括:岩浆分异作用:指在结晶之前,液态时发生的分异作用。包括:熔离作用P,T变化,分离出2种不混溶的岩浆,如条带构造;扩散作用温度梯度导致不同组分的迁移;气运作用挥发分位于上部,向上运移,形成上部出现伟晶岩。分离结晶作用:一些矿物先结晶,

49、导致残余岩浆成分变化,使岩浆向富硅、富碱的方向发展。包括:重力分异作用先结晶、比重大,到底部,如四川力马河;流动分异作用岩浆流动中,先结晶的会因摩擦力而滞留;压滤作用岩浆演化的晚期,晶体之间的残余岩浆被挤压而迁移。(3)同化混染作用:岩浆同化了围岩或捕虏体,使岩浆发生成分改变。依据同化混染作用完全与否,分为:同化作用完全混染作用不完全(4)岩浆混合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成分的岩浆,以不确定的比例混合,产生一系列过渡类型的岩浆和岩浆岩。图1-1 岩浆岩中最主要的七种造岩矿物表1-2 侵入岩的特征及相(深度)表1-3 火山岩相的特征表1-4 岩浆岩分类简表 钙 碱 性 碱 性 岩 类 超基性岩

50、基性岩 中性岩 酸性岩 碱性岩 SiO2 (%) <45 45-53 53-66 >66 53-66 石英 无 无或很少 <5 >20 无 长石种类 一般无 斜长石为主 斜长石为主 钾长石为主 钾长石>斜长石 钾长石为主 含似长石 暗色矿物种类与含量 橄榄石,辉石 >90 辉石为主,可有角闪石、黑云母和橄榄石 <90 角闪石为主 黑云母和辉石次之 15-40 黑云母为主 角闪石次之 10-15 碱性辉石 碱性角闪石 <40 深成岩 橄榄岩,辉岩 辉长岩 闪长岩 正长岩 花岗岩 霞石正长岩 浅成岩 苦橄玢岩 金伯利岩 辉绿岩 闪长玢岩 正长斑岩 花

51、岗斑岩 霞石正长斑岩喷出岩 苦橄岩 科马提岩 玄武岩 安山岩 粗面岩 流纹岩 响岩 沉积岩部分 一、名词解释 沉积分异作用,成岩作用,自生沉积岩(内源沉积岩),他生沉积岩(陆源碎屑岩),沉积相 二、简述题 1 沉积物的主要来源(母岩风化产物,生物物质,火山物质和宇宙物质) 2 母岩经过风化作用后的产物(形成3类物质:碎屑物质,不溶残余物质,溶解物质)3 控制溶解物质(真溶液和胶体物质)搬运和沉积的物理化学规律(溶解度)4 由沉积物到沉积岩过程中的成岩作用类型(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 5 沉积岩化学成分特征和矿物成分特征 6 沉积岩的构造类型(机械成因的、化学成因的、生物成因

52、的,在机械成因的构造中有层理、层面、变形构造,及其细分的类型),表2 7 沉积岩的几种常见颜色与组分和成岩环境 8 陆源碎屑岩(他生沉积岩)的物质成分 9 陆源碎屑岩的结构,结构类型10 基质的支撑类型,胶结物的胶结类型 11 陆源碎屑岩的分类(砾岩、砂岩、粉砂岩、泥质岩),粒度依据 12 砾岩类的一般特征 13 砂岩类的主要特征(一般特征,按照成分三角图分类,),特征包括(1) 粒度,(2) 分布很广,(3) 碎屑成分,(4) 胶结物,(5) 粒度、分选性、圆度,(6) 结构构造,(7)成因 14 内源沉积岩的分类(8类) 15 内源沉积岩的结构类型 16 碳酸盐岩的主要类型和特征 17 颗

53、粒灰岩(粒屑微晶灰岩和粒屑亮晶灰岩)的主要特征 表2 他生沉积岩(陆源碎屑岩)和内源沉积岩结构、构造特征描述内容 陆源碎屑岩 内源沉积岩 1岩石的构造 物理构造:块状构造 层理构造水平,平行,交错,波状,脉状,透镜状,粒序,韵律,包卷层理等; 层面构造波痕,干裂,雨痕,冲刷构造,槽模,负荷印模等; 化学构造:假晶和晶痕,鸟眼构造,缝合线,结核 生物构造: 虫孔,爬迹,藻叠层等 2颗粒碎屑成分和结构特征 颗粒成分矿物碎屑,岩屑 颗粒结构粒度、分选性、形态、表面特征颗粒成分何种化学物质 颗粒结构 A晶粒结构(非晶质结构,隐晶质/微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B生物骨架结构 C粒屑结构 3胶结物特征和

54、胶结类型 基质和化学胶结物, 胶结物结构可按结晶程度、晶粒大小、碎屑颗粒结合方式来描述(如非晶质胶结、隐晶质胶结、微晶质胶结、结晶粒状胶结), 从胶结物与碎屑颗粒结合方式看,有特殊结构(例如石英的再生加大结构) 胶结类型 若为基质分为2种支撑类型:基质支撑,颗粒支撑 若为胶结物分为3种胶结类型: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胶结 如果是粒屑结构,需要考虑: A 粒屑类型:内碎屑,生物碎屑,鲕粒,球粒,团块 B 微晶基质和亮晶(方解石)胶结物 C 胶结类型:包括胶结物成分、填隙物本身结构和胶结类型(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 从胶结物与碎屑颗粒结合方式看,有特殊结构: 栉壳状,丛生状结构碳酸盐 连生结构碳

55、酸盐、硫酸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岩石学综合题一、名词解释1. 变质作用:在地下特定的环境中,由于温度、压力或流体的影响,使原岩在基本为固态条件下,发生物质成分、构造及结构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变质作用的机制主要包括:变质结晶、变形和变质分异3类。2. 间粒结构:浅成相或喷出相火山岩基质中,由辉石等暗色矿物以及隐晶质玻璃质充填于微晶斜长石粒间空隙形成的结构。称为填隙结构。充填物均为粒状矿物时称间粒结构。充填物为隐晶质-玻璃质称间隐结构。二者的过渡类型称间粒间隐结构。3. 区域变质作用:它是在大面积发生的区域性的变质作用,是地壳活动带伴随强烈造山运动所发生的一种变质作用。变质因素复杂,往往是温度、压力、偏应力和流体综合作用。变质机制也多样,主要是重结晶和变形,有时还伴有明显的交代和部分熔融。4. 泥晶基质:又称微晶基质。泥晶是指呈机械性运移和沉积的泥级碳酸盐质点。基质又称杂基,是指充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