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质灾害调查的工作方法_第1页
浅析地质灾害调查的工作方法_第2页
浅析地质灾害调查的工作方法_第3页
浅析地质灾害调查的工作方法_第4页
浅析地质灾害调查的工作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析地质灾害调查的工作方法Analysis for working methods of geological disaster investigation十堰分部 彭明会 【摘要】十堰市地形起伏变化大,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发育,因此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也是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先期工作环节。本文遵照地质灾害调查的一般方法,按照调查工作顺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经验,对地质灾害的调查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Abstract】Shiyan City terrain changes, the strong human engineering ac

2、tivities, geological hazards, geological disaster investig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while the investiga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essential aspects of the work in advan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eneral method of geological disaster investig

3、ation, the order of the investigation,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work, put forward some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investiga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关键词】地质灾害;调查阶段;工作方法;实践和认识【key words】Geological disasters; investigation stage; Working methods; practice and understanding十堰市地貌基本轮

4、廓为三面环山向东开口的不完整簸箕状,地形起伏变化大,地貌形态多样,降雨丰沛,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因而地质灾害发生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危害大1。当地质灾害将要发生或发生后,为了避免人民生命财产进一步遭受地质灾害的威胁,明确相关责任,采取及时合理的治理措施,进行地质灾害调查,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现就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中的一些浅显认识总结一下,供大家交流探讨。一般来说,地质灾害调查阶段分为调查前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和报告编写(资料分析)阶段三阶段。1调查前准备阶段调查阶段的工作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调查前准备工作。调查前准备工作总结如下:1.1确定调查区域位置,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调查区域交通、自然地理及经

5、济概况、城镇(或乡村)规划及建筑经验等信息。1.2查阅、研究相关基础资料,了解调查区域地质概况、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水文气象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概况、矿产资源分布及开采概况以及人类工程活动概况等信息。1.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调查区域所属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程度分区类型及特征、地质灾害种类、规模、发育程度、历史、威胁(或可能威胁)对象及程度,初步分析引发次生灾害的可能性。1.4查阅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模范报告文本,对调查工作形成初步认识。1.5准备并携带基础性区域资料、必要调查文本、调查器材:基础性区域资料如区域地形地质图、区域地质构造图、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区域地质矿产综合利用图、

6、区域城镇(或乡村)总体规划图等;调查文本如合同文本、委托函、备案文件、所需资料清单、调查表(卡)等,文本形式尽可能规范并留有变更空间,电子版和纸质版同时准备;调查器材如罗盘、钢卷尺、皮尺、照相机、GPS、地质锤、经纬仪、水准仪等。2.调查阶段调查阶段工作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地质灾害调查精度与成果质量,是其最重要的阶段,只有遵循合理的调查原则,明确调查任务及要求,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进行地质灾害调查,才能使调查工作取得应有的成效。2.1确定调查原则一般来说,应遵循“尊重事实、科学分析、合理定论、公平公正”的原则2。2.2明确任务要求根据委托方委托,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确定调查任务及要求。一般

7、而言,调查任务应包括下列内容:2.2.1查明调查区域内地质灾害(以下称灾源)分布、种类、规模,发生频率、活动历史、发育程度、形成条件,危害性、影响范围及程度;2.2.2查明调查区域内社会经济条件,受危害对象(以下简称受灾体)类型、分布、抗灾能力,受害程度、表征现象及特征,受灾原因;2.2.3查明灾源与受灾体之间的内在联系;2.2.4给出客观完整的地质灾害影响调查分析结论,提出合理防治措施及建议;2.2.5提交地质灾害调查报告。2.3选择调查方法调查方法有向委托方了解情况、收集相关资料、调查走访当地群众、现场勘查、地球物理勘探、室内(外)试验、综合分析研究等方法。一般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方法自身

8、的适用性,方法之间的互补性、互验性,以及技术和经费之间的可行性,灵活选取多种方法结合使用。2.4进行现场调查2.4.1确定调查范围根据调查任务及要求,参照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结合实际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确定调查范围。各类地质灾害的调查范围可依据下表13进行划定:表1 各类地质灾害调查范围参照表灾害种类范围崩塌-滑坡第一斜坡带为限泥石流完整的沟道流域面积地面塌陷、地面沉降与初步推测的可能范围一致地裂缝与初步推测可能延展、影响范围一致重要的线路工程相对线路两侧扩展5001000m为限强震区应包括邻近地区活动断裂的一些特殊构造部位(不同方向的活动断裂的交汇部位、活动断裂的拐弯段、强烈活动

9、部位、端点及断面上下平滑处等)2.4.2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内容一般包括:区域地质背景(所处的构造位置、构造单元、活动性断裂、区域地震历史及灾情等)、气象水文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及区域地壳稳定性、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条件的影响等内容。2.4.3灾源调查灾源位置、分布,所属场地概况,所在地段地形地貌、地质环境条件;灾源种类、规模、特征、历史、致灾原因:灾源种类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并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加调查灾种;灾源影响(或可能或影响)范围、效应、强度;当地治理地质灾害经验,过去所采取的治理措施及成效,

10、计划采取的治理措施及预计成效。下表24介绍了各类地质灾害的的一些特征,调查过程中可参考。11表2 各类地质灾害特征一览表地质灾害类型地质条件影响因素活动规律识别特征致灾特征防治措施滑坡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易发生水理变化的岩土体,各类软弱结构面发育且具有一定坡度的斜坡,地下水的作用等。地震、降水和融雪、地表水体冲刷、浸泡、不合理人类活动,此外还有海啸、风暴潮、冻融等。活动时间与各种外界诱发因素有关;地表水系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工程建设的人工边坡等地段易发生。具滑坡微地貌特征,圈椅状洼地,“双沟同源”与“凹岸凸出”,滑坡泉,醉汉林,“马刀树”,岩层产状异常,建筑物特征等

11、。造成建筑物的变形、斜歪、位移甚至倒塌。以防为主、整治为辅,可采取防御避让、护坡护岸、削坡卸荷、排水防渗、排引地下水、拦挡抗滑、固结加固和生物工程等措施。崩塌厚层坚硬岩体、缓倾角软硬相间岩层及土质斜坡,岩土体裂隙发育、一般高度大于30m、坡度大于45的高陡斜坡。地震,融雪,降雨,地表水冲刷、浸泡,不合理人类工程活动的诱发等。降雨之中或稍微滞后,强烈地震过程中及之后,开挖坡脚之中或之后一段时间,水库蓄水初期及河流洪峰期,强烈的机械振动及大爆破之后易发生。坡角大于45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孤立山嘴,或为凹岸陡坡;坡体内部裂隙发育且即将可能贯通;坡体前部存在临空面或崩塌物发育。发生突然,竖向位移量大,

12、历时短暂,撞击力强,具有较大的破坏性。 地表及地下排水、刷方减灾,扶壁反压、抗滑桩(键)、支撑桩、锚固等措施。泥石流陡峭的便于积水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的大量水源。地震、火山喷发、不合理开挖,不合理弃土石及弃渣,滥伐滥垦,破坏植被,土地荒漠化等。山区地带都有可能发生,尤以新构造运动时期隆起的山系最为活跃。典型的泥石流沟形成区沟谷陡峭,沟槽顺直,横剖面呈深宽的槽型,平面呈环形或圈椅状;流通区呈峡谷状;堆积区位于下游山麓平原和大河谷底。含有大量泥沙,发生突然,来势凶猛、历史短暂、大范围冲淤,破坏力极强。治水、治泥工程,排导、拦蓄工程和农田治水工程及消极防御工程。地面沉降按地质环境可分

13、为:现代冲积平原模式,三角洲平原模式,断陷盆地模式;按成因分为区域性地面沉降,岩溶和地下采空区地面沉降。地壳升降运动、地震、火山活动、冰期冰川增加荷载;过量开采地下水和油气资源,修建地下工程及局部性加载等。长江下游三角洲平原区,河北平原,环渤海地区,东南沿河等厚层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地区。地形测量。标高损失;造成建筑物地基破坏;桥下净空减小。法制措施、工程技术处理措施、建筑物基础处理措施。地裂缝地壳活动,水的作用,人类活动等。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采矿,不良土体地区的农田灌溉、地表渗水,人工蓄(泄)水等。一般产生在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中,没有很强的区域性规律。岩体或土体中出现直达地表的线状开裂,具有方向

14、性、延展性、不均一性、渐进性和周期性。道路变形,地下输排水管道断裂;房屋错裂,围墙倒塌;文物古迹受损。避让为主,对于已有建筑物,可以适当加固和部分拆除,地基土特殊处理等方法。地面塌陷碳酸盐岩地区、浅层岩溶发育程度,地下采矿、土层的性质、地貌条件、新构造运动条件。久旱无雨或长时间暴雨,矿坑突水,开采地下水,地下采空,过量加载,地表渗水等。分布范围较小,但危害很大。形成圆锥形的塌陷坑和陷沟。致使工程设施遭到破坏,并造成水土流失。地表水防渗、地下水控水,清除填堵、梁板跨越、强夯、钻孔充气、混泥土灌注,深基础处理等。2.4.4受灾体调查地质灾害会影响发生区域及周边一定范围内的道路、桥梁、耕地、边坡岸堤

15、、河道、房屋以及其他可能受影响对象的安全,所以对受灾体进行调查,也是调查工作的重要环节。受灾范围(或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影响的范围),受灾对象、位置、分布,表征现象、特征、程度、历史,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受灾体类型可划分为人口、房屋建筑、公路、铁路、航道、桥梁、生命线工程、水利工程,生活和生产构筑物、室内外设备及物品、农作物、林木、土地资源、地下水等矿产资源以及其它共15类,地质灾害对其破坏程度见下表35;表3 地质灾害对各类受灾体的破坏程度一览表灾害种类房屋、铁路、公路、桥梁、生命线工程、构筑物航道农作物、林木设备、材料、室内财产土地资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注:-明显损失;-一般

16、损失;基本无损失调查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及生态破坏程度;受灾体过去所采取的防灾、补救措施及成效,计划采取的防灾、补救措施及预计成效,当地防灾、补救措施的经验;受灾体受灾原因及过程分析,受灾体受影响的大小; 受灾体利益相关人的意见或建议。2.4.5灾源和受灾体相互关系调查将灾源影响效应与受灾体受灾原因进行分析比对,初步形成相互影响关系认识:灾源对受灾体的影响效应主要有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破坏建筑设施、交通设施、生命线工程、水利工程、破坏农作物以及树木、土地资源、水资源、室内财产等9种形式;现场寻找证据并以合适的方式记载保存;调查走访利益相关人和当地居民的意见或建议。以上地质环境条件调

17、查、灾源调查、受灾体调查、灾源和受灾体相互关系调查,并非按序独自进行,而是穿插跟踪、齐头并进的,调查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搜集相关信息的纸质和电子资料,用相机和纸笔记录现场调查信息,并多画示意图。具体调查工作可同时参照技术要求之7.2地质灾害调查内容与要求进行。3报告编写阶段3.1整理分析资料对已有资料及野外调查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编制相关图件,研究灾源类型、分布、成因及变化规律、危害性,受灾体受灾原因、程度损失评价,确定灾源对受灾体产生的不良作用关系,并进行定性、半定量的评价,研究应给出的结论、意见或建议。3.2编制报告提纲为了能使调查报告全面反映调查工作过程,准确阐述调查分析方法,充分利用调查工作

18、成果,合理定论调查分析结论,提出必要的意见和建议,有必要编制调查报告提纲。报告提纲一般包含下列内容:第一章 前言包括调查区域位置、交通、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任务由来、任务要求、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等内容。第二章 依据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第三章 地质环境条件第四章 地质灾害现状及其成因分析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有侧重的对地质灾害现状进行介绍,分析成灾原因。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全面分析地质灾害致灾效应及灾源与受灾体之间的联系,评价受灾损失。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给出完整客观的调查结论,提出合理意见或建议。63.3撰写报告以前期工作成果为素材、以报告提纲为框架撰写报告,报告内容力求真实、准确、全面、简洁、有针对性。3.4组织报告评审因为地质灾害调查技术含量高、不确定因素多,调查结论关系到各相关利益人的利益和责任,也影响到被调查区域地质灾害的认识、认定工作,为保障调查质量及合法性,须依据相关规定组织专家及相关人员进行报告评审,并严格按照评审意见修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