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探讨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艺术-副本_第1页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探讨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艺术-副本_第2页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探讨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艺术-副本_第3页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探讨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艺术-副本_第4页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探讨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艺术-副本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走向生本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艺术 浅谈我对生本语文教学的认识摘要:以人为本是21世纪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大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在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中,语文课堂几乎没有生机可言,以生命激扬生命的生本教育理念促使了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艺术的新式探究,语文课堂应从“师本”转向“生本”。关键词:生本;语文课堂;设计艺术;转变关于走向生本教育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艺术的成因简述我国传统的学校课堂“以传授知识为中心”, 很少从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活动过程去加以设计。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倡导自主

2、、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课程理念和课程功能的转变,使语文课堂的设计必须摆脱“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主旨,转变为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展为目的,即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必须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展示自己,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师本”语文课堂主要指向“知识的单向传播”和“填鸭式”教学,学生机械地接收课堂中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和教

3、科书知识点,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有效调动学生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求和对问题的发现以及解决欲望,脱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缺乏对学生“主观世界”的全面关照,学生难以体验到自主探寻知识过程中的快乐。我所实习的大石中学是全国生本教育的优秀实验基地,学校本着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负责的态度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由传统向新式教育的转变,引进了“以生命激扬生命”的“生本教育”,积极有效培训教师高效实践生本课堂和学生的小组最优化建设,组织学习全国生本教育理论提出者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等著作,在实践中达到了学生快乐的学,将课堂主动权实质性地交还给学生。生本课堂三环节的语文教学设计艺术 中华

4、民族的语言是体现中国人民的思维的活跃性和思想的深刻性的,汉语是一门优秀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那么语文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灵活性,所以对于语文课堂教学就应该突出学生。从矛盾论的关点来分析,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按照这个观点,在教与学这对矛盾关系之中,学是内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教是外因,必须通过“学”这个内因才能发挥作用,生本教育的语文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规定每堂课的语文老师讲话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其次

5、,突出学习。然后,突出合作。学会合作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语文教学的实用性特征要求语言需要交流,那么在语文生本课堂中最重要的课堂展示环节的交流讨论探究,其实质上提升了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再者,生本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学生小组学习。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后是突出探究。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6、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语文教学应从三个环节中富有艺术地设计40分钟的课堂,这三个环节包括:第一:前置学习(独学),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充当研究者的角色,教师只是充当设计者,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要达到对该篇课文70%的掌握度。那么在教学设计导学案中,就应该将基础题和研究题置于这个环节,但是我觉得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自出题”,抓住学生的“第一认识”和“第一问题”,我一直认为汉语言是一门富有感性特征的优秀语言,许多的细腻之处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其在特定阶段所积累的情感体验,所以,在这一阶段,语文教学设计应该富有情感体验的艺术。比如,在顶岗实习中,我在教授芦花荡这一篇课文

7、时,在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本课导学案中,在预习导学也就是前置学习这一环节中,除了设计本篇课文中生字词以及小说包含的几大要素和在文章中的体现外,我一开始就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结合课文你读出了怎样的一个老头子?简要谈谈你的想法和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这个问题的提出对于小说教学和语言本身的特性以及本文重点分析人物有重大的作用,对下一环节中小组合作探究有重要的影响。我认为这一环节是决定整个生本教学课堂能否有效展开的重要一环,它的设计会起到引导学生能否抓住和完成本课时的学习目标的作用,因此,我也特别重视这一环节中对学生的课前掌握情况。为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对于基础知识的部分会让小组长批改,小组长交由课代表(中

8、队长)批改并且统计出错题项目和数量,教师(大队长)则需批改一人作业并且可以拿着错题走进课堂。当然,一切事物都有其特殊性,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在芦花荡教学中,由于需要把握学生对老头子人物形象的整体感知,我需要将“你读出了怎样的一个老头子?简要谈谈你的想法。”这一题中学生的信息收集,我认为这一设计可以把握学生的整体差异性,带着整体情感体验走进生本课堂。第二:小组合作探究和学生上台展示。根据新课标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设计和开展语文生本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于这一环节,学生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想

9、法和思考成果。教师只是巡视员,把握小组间学生的解决问题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而从旁指导。比如,在设计芦花荡的小组合作探究环节中,我将本课的重难点也就是对老头子的人物形象的分析置于这一环节中并充分结合第一环节中的问题,这样可以在探究中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学生可能会出现“人云亦云”的课堂“死”局面,让学生有“话”可说,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小组成员之间对问题和文本进行深入研究,纠正成员看法和观点中的误差,达成一致。接下来,开展学生上台展示环节,选派小组代表将小组讨论的成果带上讲台,与其他小组间进行交流小组交流。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只是充当导演的角色,布置一场精美的课堂,大家群学没有解决

10、的问题,教师依据学生展现中遇到的问题适度发言,将舞台交给学生,将课堂还给学生。比如在听实习学校一位中学一级教师讲授芦花荡这一课的第二课时,她就用导学案的一个问题“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在文中有何体现进而将小说刻画人物的几大手法一一引导学生罗列了出来,那是一次非常“丰满”的语文生本课堂。在课堂中,这位教师的教学语言真的只是说到了10到15分钟。生本教育要求教师要更加细致进一步打磨自己的教学语言,仔细斟酌,将最富有艺术而精湛的语言陈列给学生。第三:课堂反馈环节。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检验学生在前两个环节的进行中所掌握的知识点的程度,那么我在设计这一环节着重的是学生预习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适度提出合作探究

11、中某些相似问题,检验学生学生对问题的多方思考。在三个环节中,第一个环节设计大概5分钟,第二个环节设计大概25分钟,第三个环节大概10分钟。在我的生本教学设计中,“大概”一词的使用是因为要结合学科、教材、课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灵活的应变,在整个语文生本课堂开展中,教师这个以往的“教书匠”和由此决定的“满堂灌”“填鸭式”课堂中教师的语言使用时间由几乎四十分钟转变成了10到15分钟。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真正达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课堂教学。当然,生本教学的展开依托小组建设的有效进行,应该对小组进行最优化建设。在我实习的过程中,一开始我没有进行小组内部及小组之间的建设,以致课堂机构散乱,

12、课堂纪律较差,仔细分析下来,原因是我没有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对于小组建设的不够好,很多情况下,我的生本课堂又唱回原来传统的语文“催眠式”。发现这一不足后,我仔细研读生本理论,对小组进行最优化建设,由于时间的原因,对于生本教学,我的实践几乎还没有达到很高一层的地步,但我对理论的认识较为深刻。但是,经过前辈的经历和实践,生本教育耗时较多。因为以前的课堂是依教师“量身定制”,但是现在是为学生而订,注重学情的研究,“学情”决定教学开展的进度。生本教育需要教师更加仔细参详课本,将最重要的留给“生本课堂”。在我看来,结合自身以往的语文学习经历,语文生本课堂的展开是让人“兴奋”的。我们都知道汉语是一门感性

13、的语言,语文的教学需要充分发挥和不断地积累学生内在的感性体验。而且以往的语文课堂对于学生来说几乎是“哑语”,学生几乎不怎么开口表达,以致现今我们的语言表达中有很大的问题,而且很多时候在面对公众时“不敢”发言,所以,现今国人的汉语综合水平在某些程度上是很低的,而生本课堂中语文的教学模式无疑是对国语的一种“拯救”。注:选自走向生本的教科书设计研究 作者: HYPERLINK /kcms/detail/search.aspx?dbcode=CDFD&sfield=au&skey=%e6%af%95%e5%8d%8e%e6%9e%97&code=08429177; t _blank 毕华林;山东师范大

14、学;【分类号】G423.3参考书籍:(1)教育走向生本 郭思乐 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6(2)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 郭思乐 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9-01(3)谛听教育的春天-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随笔郭思乐 著,安徽教育出版社第1版 (2008年3月1日出版(4)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郭思乐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1(5)春意来草自青-生本教育的理念与操作周玉娥 著,朝华出版社,2010-02-01 (6)木欣欣以向荣-生本教育体系实践案例 郭思乐 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03 (7)新课标语文教学论研究 翟启明 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15、年8月第1版参考期刊论文:初中语文“生本教学”的若干思考 作者: HYPERLINK /kcms/detail/search.aspx?dbcode=CMFD&sfield=au&skey=%e6%9d%a8%e5%b7%a7%e7%87%95&code=25736004; t _blank 杨巧燕;华东师范大学;【分类号】G633.3(2)走向生本的教科书设计研究 作者: HYPERLINK /kcms/detail/search.aspx?dbcode=CDFD&sfield=au&skey=%e6%af%95%e5%8d%8e%e6%9e%97&code=08429177; t _blank 毕华林;山东师范大学;【分类号】G423.3(3)初中语文教案的设计与分析 作者: HYPERLINK /kcms/detail/search.aspx?dbcode=CMFD&sfield=au&skey=%e5%90%b4%e9%9c%9c%e7%92%90&code=28341835; t _blank 吴霜璐;重庆师范大学;【分类号】G633.3(4)生本教育:最大限度地依靠生命自然突破东方考试文化圈的一种思路和实践(上) 作者:郭思乐;华南师范大学;【分类号】G42,2006年3月(5)生本教育体系的教学特色与绩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