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教案(全)_第1页
《汽车文化》教案(全)_第2页
《汽车文化》教案(全)_第3页
《汽车文化》教案(全)_第4页
《汽车文化》教案(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授课班级:授课日期:201 年 月 日课程名称: 汽车文化授课教师:教学方法案例引入法实物模拟法归纳演绎法授课内容 第一章 汽车的发展史课程顺序第1讲-第3讲授课题目汽车的发展史课时安排共3课时授课类型课堂、 实物授课方式电子课件 、多媒体、实物模型 课 程 分 析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汽车诞生之前的车辆发展。 2.了解各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3.掌握我国汽车及汽车工业的发展情况。能力目标 掌握汽车诞生的相关知识。掌握世界各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概况。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使用教材 汽车文化 石启军 马文超 李延彬 主编 东北大学出版社课 堂 设 计教学主要内容课时分配与备注 汽车的发展史汽车

2、发展史 中国不同时期的古代汽车春秋战国时期秦朝晋朝隋朝早期的汽车 一、瓦特和他的蒸汽机奥拓的内燃机汽车的诞生汽车的造型发展马车形汽车汽车造型的开端(1886-20世纪10年代中期) 二、厢形汽车汽车设计的专业化开端(1915年30年代)三、流线形汽车四、船形汽车五、鱼形汽车船形和甲壳虫形的交叉(20世纪60年代)六、楔形汽车时代七、概念车车身第四节 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一、德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二、法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三、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一)旧中国的汽车(二)新中国的汽车工业3课时可以从一个汽车发展的名人发明的故事引入,或者围绕汽车的发展启发学生回答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和了解本课程的热情,活跃

3、课堂气氛三维动画视频展示各种车型或者实物模型展示三维动画视频展示新概念车实物模型展示 课堂小结 与 课后作业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速度和高度等一系列极限突破的渴望。而蒸汽机、内燃机的诞生注定为人类开启了对速度极限的探索。汽车就是人类对速度极限探索的载体。从1771年居纽的蒸汽汽车,到1886世界首台内燃机汽车诞生,再到1908年福特T型车将汽车大众化,汽车一直随着人类进步而不断发展。时至今日,汽车已由最早的交通工具进化到了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历经2个多世纪的沧桑,让如今的汽车开始了对水面和空中的不断探索。汽车已经超越了作为人类对速度探索的载体范畴,随着车载人机互动系统、ABS、ESP等多种

4、多样的系统的出现,汽车已经成为搭载人类进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轮上艺术。 思考与练习:1简述汽车的诞生过程简述汽车造型的发展历程简述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教学心得 1 授课班级:授课日期:201 年 月 日课程名称: 汽车文化授课教师:教学方法案例引入法实物模拟法归纳演绎法授课内容 第二章 汽车的认识课程顺序第4讲-第7讲授课题目 汽车的认识课时安排共4课时授课类型课堂、 实物授课方式电子课件 、多媒体 课 程 分 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各种车型的分类方法。 2、掌握汽车的产品型号、识别代号的编号规则。3、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能力目标 1、能够辨认各种汽车的类别。 2、能够根据产品型号、识别代

5、号了解汽车的基本信息。能说出汽车三大部分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教学重点1各种不同车型的识别。2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车身及附件设备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教学难点 识别各种车型;汽车三大部分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使用教材 汽车文化 石启军 马文超 李延彬 主编 东北大学出版社课 堂 设 计教学主要内容课时分配与备注 第一节 汽车的分类一、我国汽车的分类二、产品型号的组成1.普通汽车2.专用汽车三、各种代(序)号的含义及规定1.企业名称代号 2.车辆类别代号 3.主参数代号 4.产品序号 5.专用汽车分类代号 6.企业自定代号欧系分类标准五、国外一些汽车型号含义第二节 发动机构造一、发动机总体构造(一)曲

6、柄连杆机构(二)配气机构(三)燃油供给系(四)点火系(五)润滑系(六)冷却系(七)起动系底盘构造一、传动系(一)离合器(二)变速器(三)万向传动装置(四)驱动桥二、行驶系(一)车架(二)悬架(三)车桥(四)车轮和轮胎三、转向系(一)转向系的组成(二)动力转向装置(三)四轮转向系统四、制动系(一)制动器(二)制动控制机构(三)防抱死制动系统 第四节 电子设备构造一、电气设备的组成(一)电源系(二)用电设备(三)电气线路 第五节 车身及其附件一、车身(一)车身的功能(二)车身材料(三)车身特点二、其他附件分4课时可以用故事或案例引入正题利用实物模拟构造 课堂小结 与 课后作业 本章主要介绍汽车的分

7、类及汽车的机构构造,从整体上认识汽车,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对汽车建立基本认识并能对汽车三大构造做简要概述,清楚汽车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思考与练习:1.通过互联网检索汽车分类新旧标准的具体内容。2.观察身边的汽车,辨认它们的类型。3.利用课余时间到汽车修理现场去观察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的外形,组成及内部结构。教学心得 2 授课班级:授课日期:201 年 月 日课程名称: 汽车文化授课教师:教学方法 案例引入法 归纳总结法授课内容 第三章 世界重要的汽车城及著名车展课程顺序第8讲授课题目 世界重要的汽车城及著名车展课时安排共1课时授课类型课堂、 实物授课方式电子课件 、多媒体 课 程 分

8、 析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世界重要的汽车城市了解世界车展和中国著名车展能力目标能说出世界著名汽车城和重大车展教学重点世界重要的汽车城市世界车展和中国著名车展世界著名汽车城和重大车展教学难点世界重要的汽车城市世界车展和中国著名车展世界著名汽车城和重大车展使用教材 汽车文化 石启军 马文超 李延彬 主编 东北大学出版社课 堂 设 计教学主要内容课时分配与备注 世界重要的汽车城一、美国底特律二、日本丰田市三、德国斯图加特市四、意大利都灵市五、德国沃尔夫斯堡市六、法国布洛涅-比扬古七、韩国蔚山市八、中国长春第二节 世界汽车展一、世界六大车展二、国内著名车展1课时 课堂小结 与 课后作业 本章主要介绍世

9、界重要的汽车城和国际著名车展, 是汽车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车已成为争夺汽车市场份额的有力武器,因此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商每年都在一些大都市举办规模盛大的车展,在车展上推出自己的最新车型、概念车型,来展示自己在汽车领域内取得的成就,让人们感受到世界汽车工业跳动的脉搏。车展扮演了普及汽车知识和推动汽车工业发展的角色,每次都能吸引大量的民众参观。参观者借助于先进的音像、照明和其它高新技术来享受每一届车展。思考与练习:世界著名的汽车城有哪些?世界著名的车展有哪些? 教学心得 3 授课班级:授课日期:201 年 月 日课程名称: 汽车文化授课教师:教学方法 授课内容 第四章 汽车名人课程顺序第9讲授课

10、题目 汽车名人课时安排共1课时授课类型课堂、 实物授课方式电子课件 、多媒体 课 程 分 析教学目标 了解汽车名人著名的企业家和设计师教学重点 了解汽车名人著名的企业家和设计师教学难点 了解汽车名人著名的企业家和设计师使用教材 汽车文化 石启军 马文超 李延彬 主编 东北大学出版社课 堂 设 计教学主要内容课时分配与备注 著名的汽车企业家和设计师以名人的故事讲述汽车的发展 课堂小结 与 课后作业 通过中外汽车名人的故事讲述汽车的发明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了解汽车和汽车品牌等文化知识。思考与练习:1.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汽车名人2.世界汽车名人企业家和发明家有哪些教学心得 4 授课班级

11、:授课日期:201 年 月 日课程名称: 汽车文化授课教师:教学方法 授课内容 第五章 著名汽车企业及汽车商标课程顺序第10讲-19讲授课题目著名汽车企业及汽车商标课时安排共10课时授课类型课堂、 实物授课方式电子课件 、多媒体 课 程 分 析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著名汽车公司概况及其商标。了解著名汽车公司旗下品牌。能力目标能识别不同汽车的汽车商标。清楚著名车标的内涵。教学重点 著名汽车公司概况、商标及内涵。著名汽车公司旗下品牌。 能识别不同汽车的汽车商标。教学难点 著名汽车公司概况、商标及内涵。著名汽车公司旗下品牌。 能识别不同汽车的汽车商标。使用教材 汽车文化 石启军 马文超 李延彬

12、 主编 东北大学出版社课 堂 设 计教学主要内容课时分配与备注 第一节 通用汽车公司 第二节 福特汽车公司第三节 丰田汽车公司第四节 大众汽车公司第五节 奔驰汽车公司第六节 宝马汽车公司第七节 菲亚特汽车公司第八节 标致雪铁龙汽车第九节 雷诺汽车第十节 保时捷汽车第十一节 日产汽车第十二节 本田汽车第十三节 现代汽车第十四节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第十五节 东风汽车集团第十六节 上海汽车集团第十七节 奇瑞汽车第十八节 华晨中华汽车第十九节 吉利汽车 课堂小结 与 课后作业 从汽车诞生至今的一百多年中,汽车工业以它特有的速度发展,最终成为“改变世界的机器”,形成了以欧、美、日、韩为主体的几大车系。汽车

13、公司的标志或商标是公司的象征,在设计时往往采用寓意深刻而精美的图案、字体和颜色去突出企业的形象。 思考与练习: 教学心得 5 授课班级:授课日期:201 年 月 日课程名称: 汽车文化授课教师:教学方法 授课内容 第六章 汽车文化课程顺序第20讲-23讲授课题目汽车文化课时安排共4课时授课类型课堂、 实物授课方式电子课件 、多媒体 课 程 分 析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世界著名汽车设计理念了解世界著名汽车制造理念了解世界著名汽车使用理念了解汽车色彩的含义能力目标 能说出世界大品牌汽车的设计理念和制造理念。教学重点世界著名汽车设计理念世界著名汽车制造理念世界著名汽车使用理念 汽车色彩的含义 教学难

14、点 世界著名汽车设计理念世界著名汽车制造理念世界著名汽车使用理念使用教材 汽车文化 石启军 马文超 李延彬 主编 东北大学出版社课 堂 设 计教学主要内容课时分配与备注 第一节 汽车设计一、德国汽车设计理念二、法国汽车设计理念三、意大利汽车设计理念四、英国汽车设计理念五、瑞典汽车设计理念六、美国汽车设计理念七、日本汽车设计理念八、韩国汽车设计理念第二节 汽车制造一、德国汽车制造理念二、法国汽车制造理念三、意大利汽车制造理念四、英国汽车制造理念五、瑞典汽车制造理念六、美国汽车制造理念七、日本汽车制造理念八、韩国汽车制造理念九、中国汽车制造理念第三节 汽车使用一、德国汽车使用二、法国汽车使用三、意

15、大利汽车使用四、英国汽车使用五、瑞典汽车使用六、美国汽车使用七、日本汽车使用八、韩国汽车使用九、中国汽车使用第四节 汽车的色彩一、色彩分类及基本特性二、汽车色彩的含义三、汽车色彩与安全四、汽车色彩的命名五、汽车的流行色彩六、汽车颜色的应用 课堂小结 与 课后作业 除了汽车的名称和标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外,汽车的外观造型和色彩可以说也是汽车文化的一面镜子。1886年,第一辆汽车在德国诞生。如今,汽车时尚的外形、五彩缤纷的色彩越来越令人炫目,汽车不仅仅只是代步的工具,而成了造型艺术、美学和先进技术的结晶。思考与练习:1.简述世界各国的汽车设计理念、制造理念、使用理念 2.通过互联网查询资料,进一步了

16、解色彩的安全性问题。3.查阅汽车图片,增强对汽车色彩的感性认识。教学心得 6 授课班级:授课日期:201 年 月 日课程名称: 汽车文化授课教师: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 授课内容第七章 汽车与环境课程顺序第24讲、25讲授课题目 汽车与环境课时安排共2课时授课类型课堂、 实物授课方式电子课件 、多媒体 课 程 分 析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汽车排放对大气的污染。了解减少汽车排放的措施。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能力目标懂得汽车主要排放物如何控制。能够宣传汽车对环境的污染。教学重点汽车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减少汽车排放的措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教学难点汽车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减少汽车排放的措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使用教材

17、汽车文化 石启军 马文超 李延彬 主编 东北大学出版社课 堂 设 计教学主要内容课时分配与备注 第一节 汽车公害一、汽车排放与大气污染二、排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与危害三、减少汽车排放的措施四、汽车噪声及其危害第二节 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二、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政策共两个课时,利用网络资料上的真实数据,引述汽车排放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引出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引导同学设想无污染无公害汽车的样子,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小结 与 课后作业 如今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空气都已严重污染,汽车排出的尾气是最大的污染源之一。空气污染加剧了哮喘,支气管炎、肺癌以及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

18、作,甚至置人于死地。据统计,墨西哥城每年有1.25万人死于空气污染造成的呼吸系统疾病,以交通阻塞闻名于世的曼谷城,污浊的空气中含有38种细菌和真菌,它们导致人们腹泻、血液中毒和患脑膜炎。泰国研究人员的报告指出,正是这种空气污染使他们的人均寿命比日本,美国等国少了十六、七岁,俄罗斯汽车排放的有害物质比美欧国家高39倍。汽车污染已经越来越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当下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为汽车污染提出了新方案,本章重点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知识。思考与练习: 1.来自汽车的污染主要有哪些?2.简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概况。教学心得 7 授课班级:授课日期:201 年 月 日课程名称: 汽车文化授课教师:教学方法

19、 授课内容 第八章 汽车时尚课程顺序第26讲-27讲授课题目 汽车时尚课时安排共2课时授课类型课堂、 实物授课方式电子课件 、多媒体 课 程 分 析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运动的历史。2、熟悉各种赛事的相关知识。能力目标 能看懂各种汽车赛事。教学重点1.汽车运动的历史。2.各种汽车赛事的相关知识。教学难点1.汽车运动的历史。2、各种汽车赛事的相关知识。使用教材 汽车文化 石启军 马文超 李延彬 主编 东北大学出版社课 堂 设 计教学主要内容课时分配与备注 第八章 汽车时尚一、汽车运动的起源二、汽车运动的分类三、一级方程式(F1)汽车赛四、勒芒24h汽车耐力赛五、巴黎-达喀尔拉力赛 课堂小结 与 课后作业 汽车运动是指汽车在封闭场地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