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 第一次世界大战_第1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 第一次世界大战_第2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 第一次世界大战_第3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 第一次世界大战_第4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 第一次世界大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堂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国远征部队服役的斯温顿中校提出:“需要制造一种能够在遍布铁丝网的战场上开辟道路,突破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地,打破阵地战的僵局,火力、越野、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这种新式武器最早出现在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2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参战演说中提道:“我们的动机既非为复仇也不是为了耀武扬威,而仅仅是为维护权利,维护人权。在这场斗争中我们国家仅仅是一名斗士我深刻认识到我正采取的步骤的严重乃至悲剧的性质,以及它所包含的重大责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要获取利益,夺取世界霸权

2、B美国肩负起维护世界和平重任C美国参加协约国集团具有正义性D美国彻底放弃孤立主义传统3.从下图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A.一战前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已经形成B.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C.英德矛盾是当时欧洲最主要矛盾D.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4.右图为笨拙画报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的漫画。这反映了造成当地局势紧张的主要因素是A.巴尔干本地区的民族和领土纷争B.欧洲大国企图压制地区冲突矛盾C.欧洲大国的插手干预D.此地优越的地理位置5.1914年8月战争爆发后,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争端的祸根。”该“联盟体系”直接导致两大军事集团剑拔弩

3、张掩盖了战争性质加速了战争到来扩大了战争规模形成国联的雏形A.B.C.D.6.1919年,中国对欧洲国家的商品进口额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868年的33.4%下降到11%。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当时资本输出成为主流B.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C.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D.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7.下面是一战时期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百万吨)变化表。它反映了1914年8月1日1914年9月15日1917年某日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生铁钢煤221939422213311616346252535550588511516340A.帝国主义大战日益白热化B.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4、C.帝国主义大战已发生转折D.美国的参战具有重要影响8.欧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严重破坏,在19181928年的恢复建设过程中,曾大量购买美国的钢铁和各式产品。这一举动A.造成了了欧洲经济的衰落B.破坏了欧洲经济的独立性C.增大了美国经济的风险D.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9.世界近现代史上欧洲大陆战火频发。下列发生于欧洲大陆上的战事,按时间排序正确的一项是A.B.C.D.10(2015天津高考)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A反映了德日矛盾

5、的激化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二、非选择题(第11题20分,第12题20分,第13题20分,共60分)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道: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我们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12月在议会的演说材料二一战使德国耗费了1500亿马克的财富,近200万德国人葬身战场,连

6、同被俘虏受伤的共达750万人,约占德国人口的六分之一,损失惨重。1918年德国民用工业生产下降57%,农业收成减少50%,经济濒临崩溃。凡尔赛和约过多考虑了战胜国的利益分配,完全没有考虑战败国自身的利益,加上条约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夺本质,使得德国国民对强加给他们的条约有极强的抵触,引发了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摘编自翦伯赞中国通史资料选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演说发表的背景和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对德国产生的影响。(8分)121918年,梁启超赴欧洲游历。1920年,游历归国的梁启超出版了名著欧游心影录并提出了中西文化“化合”

7、说,对当时中国文化界震动极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从前欧洲人民,呻吟于专制干涉之下。于是有一群学者,提倡自由放任主义,说道政府除保持治安外不要多管闲事,听各个人自由发展,社会自然向上。然而社会上的祸根,就从兹而起。现在贫富阶级的大鸿沟,一方面固由机器发明,生产力集中变化,一方面也因为生计上自由主义,成了金科玉律。到十九世纪中叶,更发生两种极有力的学说来推波助澜,一个就是生物进化论,一个就是自己本位的个人主义。所以就私人方面论,崇拜势力,崇拜黄金,成了天经地义。就国家方面论,军国主义帝国主义,变了最时髦的政治方针。这回全世界国际大战争,其起原实由于此。将来各国内阶级大战争,其起原也实由于此

8、。“当时讴歌科学万能的人,渴望着科学成功,黄金世界便指日出现。如今功总算成了: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仅没有得到幸福,反带来许多灾难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救济精神饥荒的方法,我认为东方的中国与印度比较好,东方的学问以精神为出发点,西方的学问以物质为出发点。”“一个国民,最要紧的是把本国文化发挥光大。“拿西洋的文明来扩充我的文明,又拿我的文明去补助西洋的文明,叫他化合起来成一种新的文明。”(1)材料中“全世界国际大战争”和“各国内阶级大战争”各指什么?(8分)(2)你如何看待梁启超提出的中西文化“化合”说?(12分)13.“一战”

9、以来,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越来越多地受到外部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1917年,美国的参战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变数。如果这场战争基本上是一起欧洲争端,那么许多美国人都会认为与美国无关,美国人理应继续享受和平。可是,随着大战持续进行,这项叫做孤立主义的政策却逐渐变得不切实际。到19世纪末,美国已经照搬了西欧国家的制造业和工业经济,西欧和北美变得越来越像对方。其实,早在1915年威尔逊就向国会递交了一份咨文,建议增加陆军,扩大舰队和增加海军人员。美国人看出,如果不适时参战,战后世界将与美国无缘。引自美费尔南德斯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等“材料二残酷的战争激化了俄国战前就已表面化的矛盾

10、,战争武装了人民,沙皇政权土崩瓦解。列宁敏锐地意识到布尔什维克党革命的绝好时机来了。根据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显然尚未成熟。但是列宁从理论上和政治策略上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使无产阶级能够在“十月”首先夺取政权,并在1918年退出大战,然后解决国内发展问题。孙中山曾言: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从此,资本主义不再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选择。摘编自孙中山全集、姚海俄国革命等(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不再“继续享受和平”介入“这场战争”的原因。(8分)(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列宁为“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在

11、理论上进行的重大探索,并说明俄国革命给“世界人类”带来“大希望”的理由。(1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C2A3A4C5A6B7D8C9B10B二、非选择题(第11题20分,第12题20分,第13题20分,共60分)11.(1)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经济迅速发展,赶上并超过英国而位居欧洲第一位;德国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积极要求获得广阔的海外殖民地,重新分割世界。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影响:给德国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失;严重削弱了德国的力量;德国民众民族复仇主义情绪严重,为二战埋下隐患。12.(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社会主义革命或无产阶级革命。(

12、2)本题采用观点、论证、组织、逻辑的阅卷方式。观点提炼;最高层次:能够辩证综合分析如,梁启超的中西文化“化合”说是近代先进知识分子重建文化自信的映射;“化合”说反映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传统文明和西方文明作了纵向观察和横向比较后做出的理性思考。“化合”说折射了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理解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它是解决社会转型时期中西文化冲突的一条路径。一般层面:“化合”说是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发展模式的深刻反省;“化合”说是对中西文化的调和;“化合”说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文明有不同的“看法”。内容层次:(中西对比)从物质与精神的层面;从个人自由与社会和谐;科技发展竞争与国际关系和谐。叙

13、述层面:合乎逻辑,史论结合、表达流畅。13(1)美国希望参与争霸、扩大在世界的影响力;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联系加强;战争爆发前,美德关系紧张;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2)探索: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获得胜利。理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榜样;为民族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新范式。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后检测)(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1.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下列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

14、素的是A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C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B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2.历史上欧洲版图的变化往往与大规模战争有关。与欧洲国家数量骤然增加有关的战争是A拿破仑战争B普法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3.下列漫画反映了某国某段时间在欧洲实行的外交政策,该政策为A英法结盟政策B英俄结盟政策C三国协约D英国大陆均势政策4.“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战时,由华尔街的银行给予协约国的现金贷款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则只有2700万。”上述材料与美国1914年8月奉行的“中立”政策大相径庭,这表明A美国的政策是为其利益服务的B美国的“中立”是不偏不倚的C

15、美国“孤立主义”传统是一贯的D美国远离欧洲,不愿参战5.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两大帝国主义集团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和霸权的战争B.是资本主义由盛转衰的分水岭C.为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D.使国际关系出现了新政治格局6.下列有关一战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欧洲世界霸主地位发生动摇B.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出现C.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D.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7.下列关于西欧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世界上最先进入工业社会的地区,在人类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过程中曾处于领先地位B.一战使西欧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交战国的经济受到重创,生产水平远远低于战前C.在战

16、争的打击下,西欧元气大伤,彻底衰落D.在精神领域,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忧心忡忡,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8.日本经济在一战期间长足发展的原因不包括A.本土没有遭受战火B.接受了欧洲大量订单C.利用西方列强无暇东顾之机向中国扩展势力D.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向东京9.一战导致了下列哪些帝国分崩离析?A.俄罗斯帝国、英吉利帝国、德意志帝国、奥斯曼帝国B.法兰西帝国、英吉利帝国、大日本帝国、美利坚合众国C.大日本帝国、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D.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二、非选择题(第10题16分,第11题16分,共32分)10.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

17、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年份1913英国总值96910944指数100德国总值指数28302403100法国总值指数52995171001914105207580108516696945589495147193419171918519891854989029353651523091604361568853296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材料二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

18、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利用下开始发挥作用。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运动和民族经济的有利影响。(4分)11.2015年,习近平主席指

19、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洛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利克里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1)概括材料中“修昔底德陷阱”的基本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雅典强大的原因。(4分

20、)材料二如果德国认为更大的物质权力优势、更广阔的领土范围、神圣不可侵犯的边疆以及海上的绝对优势,是实现思想和道德上之领导地位必需的前提那么英国一定会认为,德国肯定将力图削弱任何竞争对手的实力其最终目的则是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英)艾尔克劳关于英国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的备忘录(1907年)(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英国为何担忧德国“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说明英国应对的举措及其结果。(5分)材料三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