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教学设计_第1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教学设计_第2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教学设计_第3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教学设计_第4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说和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基于不同目的的反复朗读,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感悟闻一多先生的高尚人格;2. 通过“读品交融”活动,抓住细节品析,体会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所彰显的仁人志士之精神。教学重难点1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培养语感,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2品析关键语句,体会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所彰显的仁人志士之精神。教学方法品读法、读说交融法教学思路大致上分为四个教学板块:一读,感知人物 二品,感悟精神三说,体会技法四悟,走进文心教学过程教学铺垫 多媒体播放科教频道人物栏目之闻一多被枪杀,并给学生展示最后一次演讲的片段内容。 同学们,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是谁被枪杀?闻一多!看了短片,你的

2、心,你的情感会有什么变化?(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我们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面对凶残的敌人,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读,感知人物1、读背景之音 a.出示最后的演讲之片段: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 闻一多先生明知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他还是在李公朴先生追悼会上,大骂特务,这就是一个卓越学者的大无畏精神!让我们一起读课文最后两段: b.出示课文最后两段内容,让学生齐读: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他说做

3、合一,言行一致,正像他的诗作红烛所崇尚的精神一样,他向往光明! 此时,插入背景资料链接: 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积极参加了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闻一多先生不顾别人的劝阻,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使群情为之振奋。会后,闻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记者招待会,在返家途中,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臧克家,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以后连续出版诗集如泥淖集淮上吟等。闻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

4、以示悼念。 让我们一起读红烛2、读人物作品(ppt展示红烛)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是啊,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3、读课文要句 a.出示课文1、2两自然段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b.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时是这样践行的,请个别学生读: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来前。” “他要给衰弱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

5、年,沥尽心血 他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他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c.闻一多先生作为民主革命战士时就一反既往了, 他说了就做,指名读: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他,是口

6、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看看,他是如何说的,又如何做的!二品,感悟精神1、品闻先生之“说”和 “做”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围绕这两个方面各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品质?(小组合作并交流展示)2、品闻先生之“变”和 “不变” 再读文本,探究闻一多前后的“变”与“不变。(静心研读,主动交流)“变”:(问,做学问和革命有什么变化?) 在“说”与“做”方面前后判若两人 1变:前期潜心研究学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 2变:做学问的时候,他目不窥园,足不下楼,潜心钻研,无声无闻;干革命的时候,他起草传单,发表演说,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这种变化源于

7、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你能读出他的“变”吗?带着理解再读这几句。“不变”:(问,始终不变的是什么?) 闻一多前后外在表现的变化却有着不变的精神核心爱国情和使命感。潜心学术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革命斗争是为了他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他是始终如一的。三说,体会语言 研读文本,推荐朗读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然后用“我认为处写得好,因为”这样的句式,真正以“读说交替”方式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悟。1、说语言之美 预设1:我认为“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一处写得好,因为此处多用四字短句,语言简洁有力,具有音乐美。“目不窥园”语出汉书董仲舒

8、传,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沥”是滴的意思,深刻地表现出先生用心血一滴滴学术研究花朵的钻研精神。 预设2:我认为“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一处写得好,因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引用的手法。深夜唯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先生却在这盏孤灯下畅游书海,他全力投身学术研究,乐此不疲,因而成就斐然。2、说技法之精 本文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预设1: (1)“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

9、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预设2: 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是“钻”的精神、“钻”的势头,是“钻”的不易。3、说含义之深预设1: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一句的理解辨析。 明确:语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预设2: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一句的理解辨析。 明确:“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世纪20年

10、代末起,闻一多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预设3: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一句的理解辨析。 明确:“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作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预设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一句的理解辨析。 明确:“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出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

11、适,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四悟,走进文心1、再次朗读闻一多的红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点拨:红烛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剖白,诗中概括了诗集所表现的对祖国前途的执着追求和献身于祖国的伟大抱负。诗人将自己比作红烛,要用那微弱的光和热来照亮险恶的前途,去烧破世人的迷梦,捣毁禁锢着人们灵魂的监狱,为人间培养出慰藉的花和快乐的果。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非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对我们成长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

12、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请你说说关于言和行的成语或名言,并选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 示例: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大丈夫敢作敢当;言出必行;言必信,行必果;不要做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五、小结 一多画像这样写道:“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如果,让你为闻一多先生写一篇颁奖词,你打算怎样写? 颁奖词示例:他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于一身,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首做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为新中国而战斗的前线。他严谨治学精神、他英勇无畏、他疾恶如仇、他凛然正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