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用透视学的含义与基本概念课件_第1页
艺用透视学的含义与基本概念课件_第2页
艺用透视学的含义与基本概念课件_第3页
艺用透视学的含义与基本概念课件_第4页
艺用透视学的含义与基本概念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素 描 之 - 透视观察与表现训练 教学目的:训练观察能力,提高对客观世界的敏感性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增强手头表达能力提高视觉思维能力艺用透视学的含义与基本概念透视现象:在客观世界中,由于我们视觉的原因,而产生客观物体的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的压缩与变形。它是一种由错觉产生的线性空间的变形。透 视:透过透明平面来观察研究物体的形状。简单来说:透而视之。透视学:研究各种透视现象在平面上如何用线来表现它的规律的学科。(我们的目的是有利于主题的表现)。在二维平面上创造三维空间的幻象(透视学的功绩)。写实绘画以透视学为基础。 透视学的发生和发展,与绘画、建筑艺术实践有着密切关系,人们对透

2、视原理的认识可追述到公元前15世纪;透视作为数学与几何学的一个独特分支,对其研究始于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完成于18世纪中叶。 远古时期人们用上下错位表示远近,近的在低处,远的在高处。 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以图形重叠表示远近。人们将对象排列在带状横条中,横向表现对象间隔距离。 古罗马时期出现了平行透视。 文艺复兴初期意大利人乔托,屏弃了中世纪绘画的平面、程式和装饰化的风格。用透视和明暗表现景物,使之产生层次、距离和体积感。透视学的发展史 15世纪末,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画论将透视比作“绘画的缰和舵”,并将透视分为线透视、大气透视和消逝透视。 1715年,英国数学家泰勒在论线透视一书中确立了我们今

3、天知晓的透视图法及其依据的全部原理。 中国出现的第一本关于透视的书年希尧和郎世宁在清代雍正七年和著的视学。 进入20世纪,一些现代透视实例转向主观因素,有意运用变形强调空间或破坏空间。为突破传统的空间观念,他们利用透视强烈的三度空间效果,作出夸张透视、复合透视,以及异样空间同处的虚构的空间。透视学的发展史 透视的基本规律 透视学三因素:眼睛、物体、画面名词概念:A 与眼睛相关的:1、视点:也称目点,代表眼睛的位置。2、视线:视点与物体之间假设的连线。3、视角:任意两条视线与视点之间形成的夹角。4、视域:固定视点时用力所能及的最大可见范围,又叫可 见视域。舒适视域60o左右。5、中视线:又叫中心

4、视点,指正前方的视线。6、停点:与视点相垂直落于基面的一个点。7、视高:又叫视点高度,视点到停点的距离。8、视向:中心视点所对的方向,也即是眼睛朝的方向。B 与物体相关的名词:1、物体:客观存在的一切人物和静物,分方、圆两类。2、基面:静物所在的平面。C 与画面相关的名词:1、画面:指介于眼睛与物体之间的透明平面。2、心点:视域中心点,即中视线与画面相交正对视点的一点。3、视平线:与视点等高,代表视点至基面高度的水平线,是视点高低在画面的反映。4、距点:视点至心点的距离横移在视平线上的一点,是视点至画面的远近关系,在画面的反映。5、灭点:又称消失点,凡是与画面成角度的线在透视图中的远方申延,都

5、会最后消失于一点。(位置、数量)6、余点:在视平线上,除了心点和距点以外,还有位置和数量均不固定的消失点。7、天点:也称升点,在视平线以上的灭点。8、地点:也称降点,在视平线以下的灭点。9、原线:不会因为透视产生角度变化的线。在物体与画面之间成平行关系的线。10、变线:会因为透视产生角度变化的线。在物体与画面之间成有一定角度关系的线。透视的基本规律:正常情况下:垂直面小,平行面大 近大远小 近高远低 近宽远窄 逐渐消失定点透视焦点透视:视点、视距、单一的画幅里固定不变的,只有一种视向,一种视高,一个视域中心点心点。特征:有完整的体系,有行之有较的作图方法。平行透视基本特征:凡是在正形物体中,存

6、在着平行于画面的面,只要有任意一对边线与画面平行,这种情形的透视叫“平行透视”,与画面平行的面只有近大远小的变化。构图的特点:严谨、庄重、典雅、层次分明、纵深感强、适宜于表现严肃重大、平和安宁的题材。 成角透视基本特征: 凡是方形的物体没有一个平面与画图平行,也没有一组边线与画面平行,都与画面成一定角度,这种情形的透视叫“成角透视”,它的消失点不再是心点,而是心点左右的两个条点,所以又叫“两点透视”。构图的特点: 画面富有变化,灵活多样,充满动感,适宜于表现悲壮充满激情和予盾冲突的题材。成角透视与平行透视的根本区别: 在成角透视中,物体与画图成一定角度而非平行于画图,另外,它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灭

7、点。基本特征: 凡是一个物体或者物体中的一个面与基面成一边高一边低的关系时,即为倾斜透视。在这种透视中间,物体和物体的一个面相对基面来说,是倾斜状态。透视的规律: 近低远高的斜面,消失点是天点,近高远低的消失点是地点。 天点或地点一定是在斜面底面消失点的垂直线上。 天点或地点距离视平线的远近取决于倾斜面与地面所成的夹角,斜度大,天点或地点离视平线远。 由于斜面物体的底面与画图会显平行或成角透视两种关系,所以倾斜透视中,同样会有平行与成角倾斜透视两种情况。 倾斜透视斜仰视与斜俯视基本特征: 眼睛不再是平视而是上斜或下斜状态。透视的规律: 在一幅画中,视中线的高低并不代表仰或俯视,其关健在于视中线

8、是否于地面平行。 在仰视与俯视中,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垂直仰视与垂直俯视,所见的近似于平面图,基本上是平行透视的关系。 平行斜仰视与平行斜俯视中,视中线上方与心点,垂直的消失点,称为主天点,视平线下方与心点垂直的消失点称主地点。投影透视 光源的分类:A、 自然光B、 人造光自然光的特点:光源广,距离远,其光线成平行状态。光线集中的天点或地点叫光灭点,把投影集中的点叫影灭点。投影的长短取决于太阳离视平线的距离。人造光的特点:光源小,距离近,呈辐射状,其投影向光源 的底足(光足)集中自然光投影与人造光投影最大的区别在于:自然光线和物体投影分别向光灭点与影灭点集中。人造光线和物体投影分别向光源与光足集中。 圆透视规则的形体:正圆、椭圆不规则的形体:人物、动物、山石、树木、图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圆心在最长直径的正中,最短直径的远半径比近半径路略短。视中线或视平线通过圆心的圆形是个对称的椭圆。水平(垂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