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导学案(二)_第1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导学案(二)_第2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导学案(二)_第3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导学案(二)_第4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导学案(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1.运用资料,说出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的特点。2.运用资料,说出北方农牧交错带自然环境的特点。3.运用资料,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说明其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4. 归纳学习某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的一般方法。1. 说明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2. 说明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3. 说明不同生态脆弱区的土地退化表现及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填空版】一、生态脆弱区1.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于恢复的地区。2.主要分布: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

2、、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3.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土地易退化。4.土地退化(1)概念: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2)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5.我国的生态脆弱区(1)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2)典型地区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多陡坡,土层薄,石灰岩抗风化能力较强,成土过程缓慢,如果失去了森林植被的保护,遇到暴雨,石灰岩上的土层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出现石漠化。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场退化,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沙尘源区。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1概况(1)位置特征:位于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

3、过渡地带。(2)现象变化: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2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1)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年均降水量大多在300400毫米之间,降水变率大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在夏季。(2)多大风大风多集中于冬春季节。春季气温回升,地表解冻,但是降水稀少,因此表土层裸露、疏松,极易遭受大风侵蚀。3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1)过度开垦:本地区生态脆弱,开垦后土壤肥力逐年下降,作物产量逐渐降低。(2)过度放牧:过度放牧的后果是草场退化,是牲畜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下降。(3)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1治理原则(1)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

4、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2)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2综合治理措施(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2)构筑防护体系(3)以地养地,自然恢复(4)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5)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答案版】一、生态脆弱区1.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于恢复的地区。2.主要分布: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3.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土地易退化。4.土地退化(1)概念: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2)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5.我国的生态脆

5、弱区(1)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2)典型地区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多陡坡,土层薄,石灰岩抗风化能力较强,成土过程缓慢,如果失去了森林植被的保护,遇到暴雨,石灰岩上的土层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出现石漠化。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场退化,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沙尘源区。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1概况(1)位置特征:位于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2)现象变化: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2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1)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年均降水量大多在300400毫米之间,降水变率大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在夏季。(2)多大风大风多集

6、中于冬春季节。春季气温回升,地表解冻,但是降水稀少,因此表土层裸露、疏松,极易遭受大风侵蚀。3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1)过度开垦:本地区生态脆弱,开垦后土壤肥力逐年下降,作物产量逐渐降低。(2)过度放牧:过度放牧的后果是草场退化,是牲畜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下降。(3)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1治理原则(1)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2)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2综合治理措施(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2)构筑防护体系(3)以地养地,自然恢复(4)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5)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

7、人口素质【合作探究1】 分析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1.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出现荒漠化潜在的自然因素 2.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游牧业为主,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游牧业向商品性定居牧业转变,根据图2.15分析这一转变对草场带来的影响。 3.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急剧增加,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地区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用地之争加剧。人口过快增长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请解释图2.16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 【答案】萨赫勒地区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

8、渡地带。气温高,蒸发旺盛,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答案】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 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导致草场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 【答案】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就可以避免恶性循环。 读“我国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A,C,D,E四个生态脆弱区共同存在的生态问题为 ()A森林破坏B水土流失C

9、草场退化D生物多样性锐减2B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形成原因包括 ()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地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土地贫瘠,植被稀少河流稀少,多为季节性河流ABCD农牧过渡带是较为脆弱的地区。读我国近代农牧过渡带范围图,完成34题。3.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治甲地区荒漠化的是()A加强天气预报B改变农业生产结构C发展耐旱农作物 D全面种草,发展畜牧业4.农牧过渡带会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的改变发生移动。推断在近代之前的农牧过渡带可能位于现在过渡带的()A西北方向B东南方向C现在位置D北方【答案】1B2D第1题,读图可知,四个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较多且集中于夏季;且都有山地或丘陵的分布,具备水土流失发生的条件,故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