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文学史诗经的艺术特点(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二)语言形式、表现手法特点1、基本句式四言。间有二至九言句式。2、复迭。复迭又叫复沓或重章迭句。它的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抒发。如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3、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如:参差双声 窈窕叠韵关关叠字4、词汇丰富诗经大约使用了近三千单字,其中有名词、动词,也有形容词,丰富多采、生动准确地表现了各种事物及其变化特征。如表示动植物的名词有373种。此外还用了大量的动词、形
2、容词。写景状物,拟形摹声,细致传神,富于形象美和音韵美,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三)“赋、比、兴”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三种诗歌艺术表现方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朱熹诗集传: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的手法运用:卫风硕人第二章手如柔荑(ti),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iu qi),齿如瓠犀(hu xi),螓qi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柔荑白嫩柔滑的茅芽凝脂凝冻的脂膏,形容洁白而丰腴蝤蛴一种体长而白的幼虫瓠犀瓠瓜子,十分整齐洁白螓一种小蝉,前额方正丰满蛾像蚕蛾那样弯长秀美的眉毛兴句多放在一首诗或一章
3、诗的开头。1、有时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桃之夭夭,灼灼其华”2、有时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3、有时起协调韵律的作用。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诗经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2、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抒情传统。3、赋、比、兴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艺术借鉴。4、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思考与练习】一、名词解释:六诗(六义)四家诗四书五经二、简答:、如何评价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分析秦风蒹葭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背诵:关雎氓蒹葭七月三、思考:汉民族为何没有宏伟的史诗?楚辞楚辞是楚文化观念文化当中的核心部分,它代表了楚文化的辉煌
4、成就。“楚辞”这个名称它既指称一种文学样式,又指称战国时南方的诗歌总集。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严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楚辞的产生得益于四个方面:(1)楚地巫风的盛行; (2)楚地民间音乐的浸润;(3)南北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4)天才诗人屈原的创造。屈原对楚辞的贡献表现在四个方面:1 把短小篇幅扩展成鸿篇巨制;在神话传说中融入了诗人深沉挚烈的个体情感;把鄙陋的文词润色为高华秀朗的诗句;改诗
5、经的集体创作为自觉的个人创作。 楚辞的特点(一)诗歌体制方面A句式参差,以五言为多,较少重章 B章法多鸿篇巨制C虚词如“兮”大量使用 D诗不配乐,而强调本身节奏、韵律、声调的旋律美(二)内容方面A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幻想为题材 B文辞华丽铺张,多用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C注重意境创造,以境传神 D包含作者际遇,深沉炽烈的个体情感和作者个性的个人创作 屈原的作品:据刘向、刘歆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离骚1,天问1,九歌11,九章9,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离骚解题司马迁云:“离骚者,犹离忧也。”班固云:“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离”与“罹”)。王逸云:“离,别也;骚,愁也。
6、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游国恩:“离骚犹牢骚。”鲁迅亦云:“不得帮忙之牢骚。”离骚犹“劳商”,乃古乐曲名。离骚即与“骚”相离,告别忧愁之意。 离骚的结构第一大段(至“岂余心之可惩”),主要写诗人在现实中的斗争和失败。第二大段(自“女嬃之婵媛兮”至“余焉能忍与此终古”),主要写了“叩阍”和“求女”两个情节,是两大主题在诗人想象中的变奏,突出诗人想象中的追求和幻灭。第三大段,主要写了“占卜”和“降神”两个情节,又是两个主题的交替出现,最后设想去国而终不忍去,以“乱辞”归结全诗。 思想内容(1)“美政”理想。(概括为“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两方面。)(2)深沉执着的爱国情感。(
7、3)放言无惮的批判精神。(4)独立不迁的峻洁人格 艺术成就1、塑造了一个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辉形象。2、离骚以现实为基调,而以浪漫主义为特色。3、比兴、象征手法的运用。4、形式、语言的创新。九歌及其他作品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再创作而成的抒情诗,依旧保留了歌、舞、乐三者结合的特点。共11篇,其中东皇太一祭至尊之天神,东君祭日神,云中君祭云神,湘君、湘夫人皆祭湘水之神,大司命祭主寿命之神,少司命祭主子嗣之神,河伯祭河神,山鬼祭山神,国殇祭阵亡将士之魂,属于人鬼,礼魂为祭祀结束后的送神曲。九章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
8、橘颂、悲回风等9篇作品。“九章”之名大约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屈原作品时所加上的。九章的思想内容与离骚大体相似,区别在于离骚是综合性的自叙和抒情,而九章则是某一时期片断的生活记录和心情的反映。其中橘颂内容和情调颇为独特,它是屈原早期作品,借咏物以述志,以橘之“独立不迁”、“深固难徙”、“苏世独立”的精神,激励自己。天问是楚辞中一首奇特的诗歌,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篇奇文。说它奇,是因为全诗纯以问句组成,一共提出了172个问题,篇幅巨大,内容广博,思想奇特,涉及日月星辰、山川地理、神话传说招魂是在楚怀王死后,屈原为招怀王之魂而作。全诗由序言、招魂辞、乱辞三部分组成,这种结构形式和“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
9、美”(王逸楚辞章句)的正反对照写法,以及句尾通用极其特殊的“些”字,都显示了民间巫觋招魂辞的形式特征。其他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司马迁云:“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而终莫敢直谏。”宋玉、唐勒、景差三人中,唐勒无作品存世。而景差,王逸楚辞章句在大招一篇下先标为屈原作,又说“或言景差”,且大招又非出色之作,可存而不论。故可以具体评述的,宋玉一人而已。宋玉创作概况:生平不详。汉书艺文志着录宋玉作品十六篇。隋书经籍志着录有宋玉集三卷。王逸楚辞章句中有九辩、招魂两篇。文选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共五篇,都是文学史上的名作,在
10、写法上体现了由楚辞向汉大赋的过渡。九辩是宋玉的代表作,其内容主要是抒发因不同流俗而被谗见疏、流离失所的悲哀,批判了黑暗的现实政治,委婉表达了对君王的忠诚和自己的怨苦,表现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九辨中最动人的是对秋景的描写,“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将凄凉寂寞的秋景和自身的惆怅失意、冷落孤独之情交织在一起,感人至深。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实由此发端。高唐赋、神女赋分别写楚怀王和楚顷襄王梦遇巫山高唐神女之事,内容相似。高唐赋以铺陈高唐的景物风光为主,神女赋以描摹神女之美为主,都写得情致飘渺,极富韵味。两赋文笔委婉曲折,状貌传神,肆意铺陈,而且曲终奏雅,略陈讽谏之旨,已
11、开汉大赋之先河。 思考题:名词解释:楚辞掌握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了解和掌握屈原的生平思想和创作状况。了解其他楚辞作家和作品。掌握离骚的思想内容。论述离骚的主要艺术成就。诸子散文诸子散文繁盛于春秋战国时期,有其政治和历史的原因。自周平王东迁之后,奴隶制社会已经开始动摇,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的斗争相当激烈。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的代表人物,从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利益出发,对政治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掌权者公开实行自己的主张;无权者也奔走游说,发表政见;观点对立者相互争辩不休;同时各派政治势力的代表人物又竞相着书立说,系统地阐述各自的政治观点和立场。于是,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诸子散文发展阶段:第
12、一阶段:语录体阶段,代表作是论语、墨子。第二阶段:对话体阶段,代表作是孟子、庄子。第三阶段:专题论文阶段,代表作是荀子、韩非子。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形式简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孔子思想“仁学”是孔子思想的精髓1、“爱人”是“仁”的核心内容。在伦理关系中,“仁”既是一项重要的道德原则,又是一种人生境界,它要求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富于爱心,要相互关心爱护。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1)理解、尊重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他人。(论语颜渊)。
13、(2)关心帮助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有所树立,也要使他人有所树立;自己要仕途通达,也要使他人仕途通达。(论语雍也。(3)关爱所有的人:“泛爱众,而亲仁”广泛地关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论语学而) 2、“循礼”是“仁”的行为标志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渊
14、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孔子的贡献1、(历史)把中国思想文化的积累做了比较全面的清理总结,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主要基础。2、在中国历史上首开私人授徒讲学之风。3、论语是孔子从事教育活动的产物。 论语“论”字意义:(1)“论语”的“论”是“论纂”的意思。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论语”的“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就是把“接闻于夫子之语”(先师孔子的语言)“论纂”起来的意思。(2)通“伦”。东汉刘熙释名
15、释典艺:“论,伦也,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已所欲说也”。即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话。论语共20篇。论语每篇有多少不等的章。有的接近40章,有的只有3章,甚至1章。每篇取首章首句二或三字为标题,内容没有明确的中心,也不构成完整的体系。每章是一条独立的内容,章与章之间互不连贯,甚至有的章内容、文字重复。论语只提出论断,不作论证和阐述,近于格言警句。论语最卓越的价值在其高超的语言运用水平。论语的结构形式是一种最简单的结构形式对弟子(包括时人)的简短教诲或应答。其总体风格是自然、成熟、老练,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解题:本文选自论语先进,编者取文章第一句作为标题。文章记叙孔子师生在一起
16、谈论各人政治抱负的情景。二、内容分析:1、表现了儒家“为国以礼”的政治主张。2、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3、通过对人物的对话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神态等来刻画人物。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子路问:“听到了就该去做吗?”孔子回答:“家有父兄在,如何能一听到了就去做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该去做吗?”孔子回答:“听到了就该去做。”公西华问:“仲由问听到了就该去做吗,你说
17、有父兄在;冉求也问听到了就该去做吗,你说听到了就该去做。我很困惑,大胆再问一问。”孔子回答:“冉求做事总是退缩,所以我激励他勇敢去做; 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人物性格:子路:直率、粗鲁。冉有和公西华:谦虚谨慎、谦卑诚恳。曾皙:淡泊名利、清静无为、逍遥自在、无忧无虑。四、论语的文学特点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1 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具有简单的情节和场面,再现一定的生活情景。在记言记事中表现人物性格,从多方面刻画了孔子的具体形象。刘勰说:“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
18、“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第十八孟子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孟子的思
19、想1、“性善论”:“性,从心,生声”。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所谓的“性善”不是指人具有先天的道德观念,而是说人天生具备向善的要求和为善的能力。关于人为什么为恶,孟子认为一是客观环境的影响,二是主观上是否有向善的愿望。二者之中后者是最重要的,所以孟子特别强调个人加强自身修养,修回善性。孟子在“性善”的基础上提出了“仁政”的思想,即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
20、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2、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所谓“经界”,就是划分整理田界,实行井田制。孟子所设想的井田制,是一种封建性的自然经济,以一家一户的小农为基础,采取劳役地租的剥削形式。每家农户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吃穿自给自足。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才不去触犯刑律,为非作歹。孟子认为,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统治者再兴办学校
21、,用孝悌的道理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向善。齐桓晋文之事1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开头至“王请度之”),主要说齐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第一层(从开头到“则王乎”),提出并明确话题,以问“霸道”开始,转入说“王道”。第二层(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到“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提出“保民而王”的中心论点,肯定齐宣王能够保民而王。第三层(从“王说”到“王请度之”),剖析齐宣王的仁心未及于民,未成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第二部分(王曰“否,吾何快于是!”至“孰能御之”),从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敦促齐宣王彻底改弦易辙,放弃霸道,实行王道。 第三部分(“王曰:吾,不能进于是矣。”到
22、篇末),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孟子描绘了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道德高尚,既恬静又和谐,带有浪漫色彩的小农经济社会。首先这个社会的核心人物国君有仁爱之心,且能“推恩”于百姓;其次,国家有凝聚力,有吸引力,仕者、耕者欲至,商者、行者欲来,天下“疾其君者”欲归附于之;再次,国家人民生活富足,百姓有恒产,足温饱,知孝悌,懂礼节,不仅自己的家中安乐和睦,而且所有的人充满爱心,整个社会不再有受难之人。总之,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艺术特色1、长于论辩。孟子滕文公下记载: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我亦欲正人心
23、,息邪说,距行(偏激的行为),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注释】比(bi):及,至,等到。反:同“返”。则:这里的用法是表示事情的结果。士师:司法官。【译文】孟子对齐宣王说:“如果大王您有一个臣子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的朋友照顾,自己出游楚国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却在挨饿受冻。对待这样的朋友,应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和他绝交!”孟子说:“如果您的司法
24、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属,那应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撤他的职!”孟子又说:“如果一个国家的治理得很糟糕,那又该怎么办呢?”齐宣王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一边去了。】孟子是怎样说服齐宣王的呢?齐宣王问“桓文之事”,他用“臣未之闻也”推掉了,采用了避实就虚的战术。利用齐宣王“以羊易牛”这件小事中其“吾不忍其觳觫”的说法大做文章,精心劝导齐宣王“推恩”于民,“推恩”的基础是国君具有“不忍之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表明“推恩”的方式是由小及大,由近及远,推己及人;而“推恩”的最终目的是团结自己的民众,进而“王天下”。2、长于比喻。“力足以举百钧,而
25、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枝”“天下可运于掌”“缘木求鱼” 3、排比。 思考1什么是“君子远庖厨”?你对此有何评价?2本文和寡人之于国也都谈到“仁政”。到图书馆或上网搜集有关资料,然后与同学交流,说说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和看法。庄子一、庄子的生平: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二、庄子的思想1、天道无为,顺应自然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既然如此,就不用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这些宣传、教化、
26、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虚伪”,所以要摒弃它。2、齐物论 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庄子还认为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世间万物既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的,没有所谓是非和不同,这就是“齐论”。二、庄子的思想3、“逍遥”的人生观“天地与人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庄子从齐物我,同死生的观念出发,幻想出一个不受任何条件限制而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以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三、庄子庄子现存33篇,分内、外、杂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于庄子后学。“其文则汪洋
27、辟阂,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郭沫若庄子与鲁迅)逍遥游 一、题解:“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从语义学意义上说,这是个联绵词,联绵词往往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此外,它还是个叠韵词,逍遥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反正试想一下优游自得,安闲自在的情景,那就是逍遥。“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待而游于无穷”, 即是说不受任何约束、自由自在地优游,是一种摆脱了一切主客观束缚的绝对自由。逍遥游第一部分至“圣人无名”,是本篇的主体,从对比许多不能
28、“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第二部分至“窅然丧其天下焉”,说明“无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的唯一途径。第三部分,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用和无用,进一步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旨趣。逍遥游 第一自然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1)大鹏飞往南冥,需要“海运”。(2)野马、尘埃在空中浮游,需要“以息相吹”。(3)蜩与学鸠不能远走高飞,是因为“抢榆枋而止”。“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野马”在这里不是一匹马,指野外蒸腾的水气。郭象注:“野马者,游气也。”闻一多古典新义庄子内篇校释:“野马字盖即沙漠之漠野马亦尘埃耳。庄子盖以野外者为野马,室中者为尘埃,故两称而不嫌。”第二自然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亦不自由)庄子的寓言篇中说:“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是有所寄寓之言,重言是重复之言,卮言是随意变化之言。庄子说他的文章中寓言和重言所占的比重很大,随意变化的“卮言”则日出不穷,这很合于自然之道。逍遥游 第三自然段:从自然界到社会的人,无不有所待,真正的逍遥者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的。(1)知、行、德、征四种人(2)宋荣子、列子犹有未树,犹有所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耕地流转合同规定
- 2025室内装修水电工合同范本
- 重庆考编面试真题及答案
- 应届生:自动化工程师面试题库及答案
- 小学生人防宣传教育讲座
- 心灵情感功能介绍课件
- 甘肃定西公开招聘农村(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含答案2024年
- 中医呼吸衰竭护理查房
- 外卖员创意画课件
- 青海玉树州公开招聘农村(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含答案2024年
- 电力工程钢网架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 小学三年级音乐《马兰谣》课件
- “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相关单元的设计思路与教学建议课件(共51张PPT)
- 提高卧床患者踝泵运动的执行率品管圈汇报书模板课件
- 同理心的应用教学教材课件
- DB4102-T 025-2021海绵城市建设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高清现行)
-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隐患清单
- 锡膏使用记录表
- 儿童保健学课件:绪论
- 中小学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岗位责任清单
- 校园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