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传媒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共16页)_第1页
云南传媒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共16页)_第2页
云南传媒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共16页)_第3页
云南传媒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共16页)_第4页
云南传媒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共16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试论大众传媒对地方(dfng)历史文化的传播以云南爨文化(wnhu)为例摘 要:大众传播(d zhn chun b)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1在信息传播全球化的今天,大众媒介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地方历史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可以借助大众传媒的力量实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本文拟以平面媒体对云南爨文化的传播为例,从大众传媒传承社会遗产的功能,大众传媒的媒介特性能促进爨文化的传承,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对爨文化传播的正负作用,以及爨文化传播商业化程度过深的角度分析大众传媒传播地方历史文化的特点,进一步对大众传媒如何

2、有效传播地区历史文化进行探讨。关键词:大众传媒;文化传承;爨文化传播学创始人之一的拉斯韦尔早在1948年就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传播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有三大基本功能: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承社会遗产。这里传承社会遗产的功能,即大众传媒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传播方式将前人所创作的历史文化传承下来。他认为“传播是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制”。2地方历史文化正是通过大众媒介传播延续了留存时间,并扩展了其分布空间。现代大众传媒有着强大的技术优势,能在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播、传承过程中发挥很大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大众传媒对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

3、使大众传媒在地方历史的传播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便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了。爨文化内涵及其文化精髓爨文化概述爨文化爨文化是包括今天云南全境、贵州西部和四川西南部广大区域的一种地域性文化,它是自东晋咸康五年(339年)经南北朝到唐天宝七年(748年)四百多年间爨氏统治南中地区时所创造的历史文明,是发生在这一区域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哲学思想、文学艺术,以及民族民俗等诸方面的总和,概言之,亦即爨时、爨地由爨人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以“两爨碑”为代表的实物资料以及乐舞戏曲,便是爨文化高度发达的象征,爨期“鼎立股群”现象,爨人“牛蛇崇拜”心态,爨地“农牧并存”经济和“遑耶姻亲”

4、制度,“鬼主制度”等等,便是爨文化有别于其它文化的重要标志。它是土著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复合体,由众多文化聚合,众多部落创造的多元文化。3爨文化(wnhu)的文化精髓1. 碑刻(bik)文化碑刻文化是爨文化的首要特色,爨文化时期的碑刻,是我国碑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整个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居于空前绝后的最高水平,而且在中华书法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又以名扬海内外的曲靖东晋爨宝子碑和陆良刘宋爨龙颜碑最具代表性。爨碑是成熟时期碑刻的代表作品,其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fngmin):其一为承载着大量爨文化的文字信息,其二为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的重要物质载体。看碑刻文化的文字信息,从1997年至19

5、99年三年间,曲靖文管所的工作人员,“踏遍曲靖八县一市一区的山山水水,访得碑刻400余通,石刻上百。内容涉及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交通、民俗、民族、宗教等诸多方面。”42. 姓氏文化从文化的角度讲,在爨文化初中期的南中地区,姓氏已远远超出了宗法血缘家族标志和称号的原有涵义与功能,成为以家族组织为单位,集家族、政治、经济、军事为一体的社会集团的文化符号。由此使得姓氏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非同一般的特殊意义,成为爨文化的一大鲜明特色。由汉族移民负载而来的姓氏文化,在爨文化时期发展到了极致,不仅在姓氏所包蕴的内涵上超出了其宗法制血缘家族标志的原有涵义与功能,而且对西南边疆民族历史的发展

6、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并通过民族融合等途径广泛传播,成为众多少数民族共同拥有的文化基因并传承至今。3. 盟誓文化盟誓文化也是爨文化的一大特色。从理论上讲,盟誓活动是在鬼神观念弥漫的古代社会,人们借助超自然力量来调整政治关系和包括民族关系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的特殊方式。盟誓是当时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而为人们所普遍认同并严格遵从的社会习俗,封建政府常用之来作为维系社会运行的约束手段;遇有重大事务或矛盾冲突,便以盟誓的方式来加以协调和解决。“ 普洱盟誓” 是在刚刚解放的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党和人民政府按照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以盟誓的特殊方式来达到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的成功范例。从文化的角度看,

7、已赋予了盟誓文化全新的内涵与意义。4. “遑耶”文化(wnhu)“遑耶”文化曾盛行于爨文化前中期的三国两晋之世,对当时的南中政治和以大姓为代表(dibio)的汉族移民的“夷化”,起到过至关重要的历史(lsh)作用。“遑耶”文化的由来,从逻辑上讲,作为一种以夷汉不同民族之间通婚联姻构成基本特征的制度文化和社会习俗。延至后世,作为众多少数民族共有的文化传统,不同民族上层之间的通婚联姻可谓源远流长。5. “鬼主”文化“ 鬼主”的本质性特征是“ 主祭者” 巫师,同时又是大小部落的军事、行政首领,“ 鬼主” 文化在“东爨乌蛮”中得以发扬光大。碑刻、姓氏、盟誓、“ 遑耶” 和“鬼主”,是爨文化中最具特色的

8、五大文化。有着鲜明的特色和时代特征,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夷汉交融和多元复合的特点,对后世西南边疆众多兄弟民族的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5大众传媒对爨文化的传播现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下,城市现代化以及农村城镇化也随之推进,农村环境也随之不断改善,同时农民进城务工引发了农村人口流动,使得农村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变迁,加之负载着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以及掌握民间艺术记忆的艺人日益减少,使得民族的“文化记忆”出现中断的概率增加,以农耕文化为发展基点的民间文化以及我国许多地区的历史文化正遭受严重的冲击,我们中华民族传之既久的口头历史文化大面积的面临遭破坏、被遗忘甚至消失的严重威胁。

9、而大众传媒作为当代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介,在文化危机的今天,起到了对文化传播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文化的传播的理论,文化的传播必须有载体.而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了文化传播最重要、最高效的载体.能够较为完整的承担文化的主要功能。目前,地方历史文化在人们的心中虽然仍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但近几十年来,由于商业利益驱使下大众文化的流行和普及,人们普遍感觉到地域性文化越来越索然无味。许多文化的内涵及其意识形态都变成了开发商的由头,沦为商家推广产品的噱头。地方历史文化的衰落一方面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地方历史文化的传统活动和形式必然会淡化消亡,许多传统的文化仪式未必适合现代人的民俗

10、需求和兴趣,人们重视的是效率和效益,而爨文化所内含的书法和乐舞这两个古老的活动对人们的感召力实在太弱。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难以放慢脚步去欣赏这些高雅之作,更遑论参与。另一方面,现行的教育没有很好地承担起传承文化的作用,教科书上有关爨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其文化内涵的内容少之又少,导致了很多年轻人对于爨文化的理解大多停留在爨碑、爨体的印象上,而对其文化内涵和精髓了解甚少。此外,国人的传统文化意识淡薄,政府和国人的不重视,西方(xfng)强势节日文化的冲击等都对地方历史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文化意义也在逐渐丧失。地方历史文化渐渐(jinjin)淡出人们的视野有多种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大众媒体的

11、传播。因此,本文拟以此为话题,从大众传媒传承社会遗产的功能和议程设置的角度分析大众传媒传播地方历史文化的特点,以及对今后传播时能做出哪些方面的改进提出建议,以期大众传媒能在地方历史而文化的保护中发挥更加积极地作用,更好地传承社会遗产。大众传媒对爨文化(wnhu)的报道为分析大众传媒报道地方历史文化的特点,本文选取了云南日报、曲靖日报、都市时报这三份分别作为省级地方党报、市级地方党报和地方都市报的样本做重点阅读分析。云南日报作为云南省的党委机关报,是云南省最具权威性、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大报。曲靖日报是曲靖市的党委机关报,是曲靖市最具权威、发行量最大的报纸。都市时报作为云南省发行量第三大的都市类报

12、纸,能及时、准确、充分地报道城市读者共同关心的新闻事件,展示丰富多彩的都市现代生活。报道样本分别选择了2007-2014年云南日报、曲靖日报、都市日报的报道进行分析。表一云南日报在2007-2014年涉及到爨文化的报道2007大爨咏歌溯古及今颂文明 爨文化滇文化的最早代表爨文化是中国历史自秦朝至唐朝天宝七年(749年)约500年间曲靖以爨姓家族治滇(包括今贵州、四川的部分县市)时所创造的历史文明。在这段历史中,一个个或激昂或悲壮或婉约或豪放的鲜活人物,演绎了无数动人的史实,镶嵌于历史的星空,斗转星移,沉积而成为曲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成为文学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2012爨文化的兴衰与

13、传承:逐步崛起成为南中大姓爨氏雄居南中五百年(以今曲靖为中心),这一时期爨文化凸显在中原文化与民族文化交融时期,随着爨文化的兴衰,爨氏逐步崛起,成为南中的大姓。2012爨文化的认识与文化产业开发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历史文化旅游项目推进工作座谈会中,浅谈如何将爨文化这一丰厚的历史资源打造、转换成文化产业爨文化 厚积薄发爨氏政权始于东汉末年,统治云南432年,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爨文化,上承古滇国文化,下启南诏大理国文化,被誉为云南历史文化发展的3大高峰之一。近年来,曲靖对三国文化及爨文化进行了初步开发,陆良彩色沙林景区内有30多个相关文化元素,概算投资70亿元的爨都御园被列为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计划

14、总投资5.3亿元的爨乡古镇被列入云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重大项目。2013爨陶:从爨文化中浴火重生爨陶作为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爨文化兴衰中不断浴火重生。爨陶业的兴起,为古老神秘的爨文化提供了传承和发扬光大的实物载体,也对开发利用历史文化打造陆良旅游文化大县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2014爨风锦园上演“文武大戏”月日下午,坐落在麒麟区沿江街道的爨风锦园上演了一场“文武大戏”,“文戏”为聚贤职业培训学校古典服装走秀;“武戏”是市业余无线电协会应急演练。“文武对决”吸引了不少市民驱车前来参观。表二曲靖日报(rbo)在2007-2014年间涉及到爨文化(wnhu)的报道2007推进爨碑保护开发市政协重

15、点提案办理面商暨爨碑保护与开发规划协商会议昨日下午举行,市政协领导和政协委员与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商谈,推进爨碑保护与开发工作。2011爨文化走进寻常百姓推进爨碑保护开发目前最能代表曲靖文化价值的是爨碑和石城盟誓碑,在加强这两样文化元素的建设方面,曲靖城区均有充分条件。2013爨文化的两项“皇冠”爨氏本中原汉族,通过融合原住民将“爨”由姓氏扩展为一个地区、一种族群,其意义不亚于汉唐文明之于中华民族。而爨宝子碑、爨龙颜碑正是爨文化存在的重要依据和主要研究文献,是代表爨文化最高水平的两顶“皇冠”!“爨都御园”开发建设项目举行签约仪式通过前期充分论证和友好协商,曲靖市麒麟区人民政府、银冠控股集团(香

16、港)有限公司、曲靖爨乡福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三方达成合作意向,7月5日上午,云南曲靖爨都御园民族文化产业园区开发项目举行签约仪式。2014曲靖城市文化精神的渊源爨氏中原南下,到三国以后统辖了南中广大疆域,宁州的建立让曲靖成为文化交融碰撞的重要地带。爨文化是中原“汉文化”与南中“本土文化大碰撞融合形成的。是曲靖文化精神的渊源,不断发展从而形成今天的曲靖文化。表三都市时报在2007-2013年间(ninjin)涉及到爨文化的报道2007“爨文化”:曲靖城市文化精神的渊源与底色爨(音cuan)文化是中国历史自秦朝至唐朝天宝七年(749年)这500多年间爨氏统治云南(包括今贵州、四川的部分县市)时所创造

17、的历史文明。历史赋予以机缘,因此在这里上演了无数动人的历史故事,故事中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或激昂,或悲壮在一个个壮美的故事中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它是曲靖文化精神的渊源和底色。2013曲靖投资149亿“复活”爨文化.5年打造主题园区据悉,爨都御园项目位于白石江街道黄家庄,占地3000亩,计划总投资149亿元,旨在打造地域特色民族文化创意主题园,属市区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园区项目,从以上标题再结合文章内容来,媒体在报道爨文化时的关键字主要有:爨碑、爨陶、爨乐、爨文化产业开发、爨文化相关情感,这其实也是爨文化留在人们心里最深刻(shnk)的印象。1. 大众传媒传播爨文化(wnhu)的信

18、息那么,报纸对爨文化的这些报道到底有什么特点,给人们传递(chund)了怎样的信息呢?当前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野下讨论爨文化,人们常常会因为谁是正宗,谁最有代表性之争因而忽略了爨文化的历史内涵及其地方特征。事实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它总是某一个地域里的民众的集体创作。这个地域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生产方式、日常生活习惯等因素,都会影响着其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之形成一种地域特征、地方传统,这也是我们所要保护的“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形式。”7仅在这几期的报道里我们就可以简单认识到爨文化的文明,它是滇文化的最早代表,两爨碑的历史由来,爨体书法的历史价值等等。两爨碑以及其书法

19、艺术,一般受众很少对此有所了解。据考古学家在对来源自爨龙颜碑上独特字体的研究,将其命名为爨体书法。爨体书法因碑而名。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单单碑的形制看,站在高大、挺拔、古拙、深邃的爨龙颜碑面前,让人顿觉自身之渺小遂而产生敬畏与遐思。从碑的文体看,它是志与铭相结合的标准散骈文,行文流畅,词藻优美,主题突出,具有清新典雅之美感。据曲靖日报、云南日报以及都市日报关于爨文化报道中,对于爨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历史碑刻文化-爨碑都在报道中多次出现,例如曲靖日报中曾报道过由于对神秘的爨文化的吸引,中央电视台曾进行实地考察,报道中提到“4月23日下午,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纪录片爨碑惊奇录(暂名)在曲靖市爨碑厅举

20、行开机仪式,该片将由爨碑奇谈、爨氏背影和爨碑神韵三集组成,带人们了解古老而神秘的爨文化”。报道中称人们也经常管爨龙颜碑叫“大爨碑”,管爨宝子碑叫“小爨碑”,两块碑合称“二爨碑”。其中爨宝子碑采用了韵文体,一些文化学者认为,这些韵文体赞辞,文辞古雅,音调铿锵,其儒风文辞与当时京城时尚的汉文化艺术风韵可谓是亦步亦趋,有典型的汉文化艺术特点。而爨龙颜碑的碑文多别体字和假借字,但词采富丽,文笔凝炼。碑文中独特的书法-爨体书法,因产生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既受中原文化的熏陶又受爨地人文环境的影响,既有北碑的古拙敦厚、雄壮磅礴的气势,又不失神韵高旷、茂美飘逸的南方书韵,其历史、美学价值十分丰富。康有为更是

21、对爨体书法推崇备至,在广艺舟双揖中曾赞其“下笔如昆刀刻玉,但见浑美;布局如精工画人,各有意度,当为隶楷极则”,推尊为“雄强茂美之宗”、“古今楷法第一”、“华夏神品第一”。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除了介绍有关(yugun)爨文化的书法价值和碑刻价值之外,有关爨文化的其他信息在各报道中也都有所体现,有涉及到爨姓的起源的,有关于爨陶技艺与传承的,有关于爨文化舞乐的,有关于爨文化在民俗中的体现的以及爨文化产业开发的等等。可以说,大众传媒所传递的关于爨文化的丰富信息是其它任何一种祭奠仪式、教育、推广活动都无法企及的,弥补了教育对地方历史文化传承的缺失,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为广大受众所知。大众传媒真正起到

22、了传承社会遗产的功能。2. 大众传媒对于爨文化旅游文化推广,推动(tu dng)了爨文化的保护在这些报道中,大多提到了爨文化的旅游文化价值,大声疾呼爨文化的背后的民俗文化,如云南日报2012年的文章(wnzhng)爨文化的认识与文化产业开发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过程也是体验文化、寻找文化差异的过程。开发好、利用好爨文化这一独特旅游资源,用独特的文化品牌和文化魅力来推动旅游跨越,才能使曲靖文化旅游更具活力和生命力,更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此外,在对受众相对熟悉的爨体和爨碑的报道外,一些文章还刊登了有关爨陶的介绍,云南日报2013年的报道爨陶:从爨文化中浴火重生指出,2012年10月,陆良人王

23、江雁基于对爨文化的崇敬和理解,开始对传统土陶进行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利用,他整合了爨体书法大家和传统土陶制作艺人,把爨体书法与陶器结合,开发出了精美的爨陶。这种集陶艺、书法为一体的新型爨陶具有四大特性:一是制作工艺考究;二是文化气息浓烈;三是品种形式多样;四是实用价值极高。云南日报2007年溯古及今颂文明 爨文化滇文化的最早代表介绍了有关爨文化的舞乐大爨咏歌,让受众对爨文化的多样性有进一步的了解。这样的报道,对传承爨文化是很有积极意义的。地方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一般的文物、有形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同,并不是说国家有关部门列为保护单位、拨款予以修复重建就能保护下来,更主要的是有大众的广泛参与,给地方历史文

24、化注入新的活力,使其能够(nnggu)以活态的形式传承下来。被锁在博物馆橱窗里的地方历史文化遗产,魅力会大打折扣。过去,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文化保护的“硬件(yn jin)”设施(shsh)上,如今,保护更应注重“软件”开发,这个“软件”指的是大众对地方历史文化的认知、兴趣与参与。因此,媒体在通过集中报道,引起有关部门重视的同时,更应该把广大群众引为保护地方历史文化遗产,参与文化多样性活动的主体。此外,多篇报道还涉及到爨文化相关的情感,曲靖日报2013年的报道爨文化走进寻常百姓记者在市民中采访发现,大部分市民都知道曲靖有着“爨文化”一说,却没有几个市民说的清楚“爨文化”所涉及的历史和价值。这

25、种民意调查的好处之一就是更多的把目光投向当下人的生活体验,这样才能保持爨文化的活态。媒体的确应该把人们对爨文化的关注点引导到其内涵中来,并把这文化精髓贯彻到底。(二)大众传媒与爨文化传承的关系在信息时代,拥有全方位话语权的大众传媒引领着公众的文化兴奋点,在地方历史文化的保护领域也是如此。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带来的日渐升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日益引起了社会各个阶层的重视。而大众传播媒介,更是在这一过程中因其媒介特性而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1.大众传媒的媒介特性能促进爨文化的传承如前列报纸对爨文化的报道所述,大众传媒所传递的有关地方历史文化的信息较为丰富而全

26、面,这是由大众传媒信息的“知识性”和“价值性”特征决定的。“传播知识,交流经验,传继文化遗产,介绍最新科技,历来是大众传媒的主要任务。新闻媒介(报纸、广播、电视)主要传播萌芽时期的知识和当前最为适用的或受众不知道的知识。”8大众传媒传播知识,这是其内在的特性。传播自人类文化诞生伊始就已经出现。文化的交流与传承都离不开传播,而传播的实现则离不开媒介。传播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播工具本身的性质和特点(tdin)。因此深入地认识传播媒介的性质和特点,才能合理利用媒介,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正如我国著名新闻史学家方汉奇先生所说:“新闻传播媒介的多元化,新闻传播手段的日趋现代化,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新

27、闻传播事业(shy)对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则变得越来越大。”9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能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尽可能客观地记录和保存非物质文化(wnhu)遗产的形态和状况。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和新兴的网络媒体有其自身媒介特性,在传播爨文化时也都充分运用了这些特性。例如中央电视台曾将爨文化作为一种民族特有的文化拍成纪录片,揭开了爨文化一层神秘的面纱,2015年成立了曲靖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网络为其提供了基本载体,使得公司对于传播爨文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报纸具有报道深入、便于检索等特点,并且可以折叠、便于携带,因而能弥补与广播、电视相比所具有的新闻报道及时

28、性不强、生动性不够等弱点。在传播非地方历史文化时,比较适合用于文化背景介绍,文化内涵分析。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很多文化形态背后的文化内涵需要受众去深刻体会,就有赖于报纸运用文字和图片进行分析和传播。文字这一传播媒介,能够保证爨文化在时间上的可保存性和在空间上的广泛性。有关爨文化的各种报道见诸报端,从文字和视觉上都给人以大的震撼,对于传播爨文化、提高人们自觉保护意识都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问题和原因(一)大众传媒对爨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尽管大众传播媒介在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中起到了不容小觑的积极作用,但是,现有的媒介技术还不足以完整的记录全部文化代码,难免会造成一些信息缺失。进一

29、步而言,作为工业社会的产物,大众传播难以摆脱其受政治和资本制约的宿命,对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难免是选择性的、碎片化的。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点也容易被大众传媒所影响。大众传媒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报道的时候,其关注点经常放在具有视觉冲击效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层样式之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传承人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在大部分报道中公众仅看到了很多文化样式,而没有看到这种文化样式的传承人的有关情况。”101.爨文化(wnhu)传播的边缘化问题在议程设置的影响下,人们对某一事件的关注会出现间歇性。在爨文化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时候,迫于大众传媒自身文化传承的功能,开始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爨

30、文化,采取诸多措施着手保护爨文化,当集中报道一段时间之后,媒体似乎已经完成了保护爨文化的使命,该功成身退了。毕竟爨文化的衰弱,有着(yu zhe)内外方方面面的原因,大众传媒不可能仅凭一己之力便可力挽狂澜。比如曲靖日报在2011年对爨文化的报道仅一篇,2013年集中报道爨文化五篇。地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时成为公众热点或媒体流行语就能解决的问题。地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需要长期持续实施的社会工程,间歇式的、热点式的传媒报道根本不可能对其进行全过程的记录和报道。此外,当媒体把一项文化遗产置于公众关注的焦点,很可能会带来不当开发,而媒体没有对此继续关注,反而会对遗产造成毁灭

31、性的打击。另外,大众传媒受商业利益的左右,也存在将爨文化置于边缘化的境地。112.大众在传承爨文化时对爨文化的随意(su y)简化大众传媒利用“议题设置”的方法,对新闻进行选择、评论,这种对新闻的过滤和解释,有时反而会造成大众传播对社会的负作用。因为经过加工、处理的观点、意见,作为信息接收者的个人无须再进行分析、评价,久而久之,大众的思维能力必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还会削弱社会和个人自身的判断力。12在爨文化的具体传承过程中,仅以报纸媒体来考察,由于受报纸版面内容的限制,由于编辑自身对于爨文化内涵缺乏了解,使一些具体的文化样式在版面上呈现出来时,仅存一些能够刺激读者眼球的大标题和新奇内容。

32、如报道曲靖投资149亿“复活”爨文化 五年打造主题园区使具有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的爨文化被随意性简化处理了。这种抽离,不仅无法窥视爨文化的全貌,更无法把握其文化内涵,仅存一些“华彩”篇章,满足读者的好奇心理,而缺乏深度的研究、琢磨。由爨文化所映射出的很多文化副产品,爨都御园的建设和开发,其文化价值未能本真地反映爨文化的文化内涵,大众传媒在对这些文化进行记录和传播时,未能有效探究其全貌,更是缺乏对其后面隐藏着的深刻文化内涵的挖掘,而是刻意突出爨文化的活动和仪式中的神秘性、原始性甚至愚昧性,误导了受众对其内涵的真正把握和认识,从而将爨文化恶意“异化”,严重背离大众传媒对爨文化传承的初衷。(二)大众传

33、媒对爨文化传播效果部分(b fen)缺失的原因分析目前大众传媒在报道地方历史文化时,都出现了商业化程度过深的问题。媒体在对非地方历史文化进行报道时被节庆、民俗活动背后的经济效益所引导,忽视了活动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略有点历史、文物、文化、传统的味儿,立刻就想到了如何利用这些因素(yn s)进行商业开发,销售产品。仪式、生活习俗,传统文化在变味的重复活动中失去了应有的尊重与尊严。1. 消费社会(shhu)下不能使爨文化沦为一种文化消费品当媒体把某一文化遗产引入人们视野的时候,文化遗产通常会被当成“标签”和“摇钱树”,造成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现象。原生态的文化遗产被各方利益群体撕成

34、碎片,媒体的关注非但没有保护文化遗产,反而加速了它的消亡。一些所谓“文化村”,如“中华民族图腾文化主题公园”,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把学术界尚未深入研究和达成共识的一些概念,加以商业化的炒作。媒介在文化传承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低俗化的传播无异于一把隐形的剑,会在无形之中把经典化为糟粕,最终将灿烂的非物质文化推到绝迹的边缘而无益于其发扬光大。【13】爨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特色而很少被后人继承的文化,也在逐渐被大众所知。滇文化作为云南地区特有的文化,在爨文化不断被发掘的过程中,将爨文化与滇文化分离,将其独立作为一种文化拼凑出来。而对于其发源地曲靖来说,大部分人对于爨文化的了解只是来自报道中只言片语,

35、而且文化的由来更要是有一定的历史考证,目前只有两爨碑是以文化形式存在的历史,存在考古价值而对于受众来说无关痛痒,宣传效果达到了也只是空穴来风,不会利于爨文化传播,更相反却会把文化推向不可知的边缘。2. 消费社会语境下大众传媒运行中的商业资本逻辑驱使媒体在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难免被自身在生产和消费环节中的特点所影响:“把新闻卖给受众,然后把受众卖给广告主。”14要吸引足够的受众,就要有适合这些受众口味的新闻。大众传媒所面对的受众分布极广,受教育程度水平不一,有着不同的形貌、个性、兴趣和立场。为避免曲高和寡,传媒在报道地方历史文化时,自然要根据新、奇、趣等原则来进行筛选,吸引最大数量的受众来卖给

36、广告商,以获取媒体的最大利润。这种报道方式固然提高了传媒的影响力,但由此造成的后果,是让公众误以为地方历史文化就是新、奇、趣的东西,造成对地方历史文化的表层缺乏有深度的反思和追问,这恰恰是公众缺乏而媒体应当提供的内容。四、关于大众媒体如何有效地传播地方(dfng)历史文化的思考如何使大众传媒更加有效地传播地方历史文化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在查阅大量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大众传播媒介对于裕固族的保护(boh)与传承在爨文化的保护传承中具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例如。如中国恩施旅游网的发展,恩施州的民族的文化艺术、建筑(jinzh)文化、饮食文化、医药文化、节庆文化、生态文化整合,发展生态旅游。使得恩施州

37、腾龙洞、大峡谷等旅游文化名扬内外,龙船调、撒叶儿嗬黄四姐、等民族的民间文化艺术也以视频等网络传播的形式不断传播,并迅速被外界所了解。裕固族是甘肃省独有的一个少数民族,有着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由于裕固族人口较少,其民族文化发展本身具有脆弱性。随着民族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开放,特别是各种传媒技术的广泛应用,各民族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相互问融合渗透加剧,裕固族文化特别是裕固族非物质文化又出现濒危性。大众传媒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和栽体有义务和责任承担起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任务。据此传播现状媒介通过提高从业人员的民族文化素质对文化宣传人员进行必要的文字、摄像、录音、拍照、考古鉴定、计算机应用及分类登记

38、整理等实际工作技能培训充分发掘裕固族文化的魅力并努力加以表达。此外,利用新型传媒技术,开辟民族文化宣传的新渠道。通过开展有关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上论坛、建立民族传统文化的专题网站等形式,打破地方历史文化传播上的地域性,实现“无国界”传播,这是裕固族传统文化扩大其影响的重要手段,也是裕固族文化走向世界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14充分利用媒介的议程设置,突出地方历史文化在传播中的分量大众传媒通过宣传、报道、评论、舆论监督的方式,引发了社会公众和政府职能部门对地方历史文化的关注和重视。媒介集中地报道地方历史文化相关的内容,能极大地引起民众的兴趣。而社会公众参与保护的程度,从根本上决定着地方历史文化的

39、未来命运。爨文化的保护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的保护层面,应当与利用、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保护。传媒对爨文化的物质遗存、文化形态存留与城市文化建设的传播要有科学的规划,并对其进行系统的宣传和传播。同时各种媒体要讲求相互之间的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承担起地方历史文化传播的责任。要加强对爨文化的继承、整理、保护、建设与发展问题的讨论,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爨文化的传承工作。充分利用媒介特性传播非物质(wzh)文化遗产大众传播媒介(miji)除了从报道内容上传递传统文化知识外,还应通过媒介手段和传播内容的创新,在传承地方历史文化时,既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zop)”,还要将符合现

40、代社会特性的新的文化元素和传承手段不断加入其中,从而保持地方历史文化发展的长久生命力。凭借着先进的传媒手段和传播技术,大众传播媒介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范围、延长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时间、丰富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内涵,所起的作用是其它任何一种传播形式所望尘莫及的。报纸、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能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尽可能客观地记录和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态和状况如凤凰旅游网网站,不仅仅宣传旅游景点提供路线,而且从苗家风情、楚巫文化、土家人、地方习俗等多对相关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进行深度的挖掘,展现出原生态的民风与民俗。15地方历史文化通常是活态的,

41、由爨人、爨蛮这个民族群体所创造的既存与现存的各种文化现象,如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宗教信仰、巫术禁忌、工艺制造、仪礼制度、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审美观念、生产结构等表现得尤为突出。活态性使地方历史文化在传播给受众的过程中,通常会随着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场次或场景的变化而有不同变化。受众可通过电视画面直接来感受“活着的”爨文化遗产。如2011年,由曲靖市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和云南高原影视文化中心联合制作的爨碑惊奇录分为上下两集,分别为爨碑奇谭和爨书神韵。该片于2011年3月份在曲靖开机,先后在陆良、富源、沾益等多地进行拍摄,为了体现爨碑的文化价值和国际价值,摄制组还一路前往

42、成都、北京、台湾和日本等地对相关人物事件进行了采访。在后期制作中,为了增加镜头的感染力,还运用了3D的手法来表现一些细节。纪录片爨碑的摄制播出后,进一步扩大了“大小爨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走进爨碑的故事,感受爨碑的魅力,认识爨碑的价值。同时爨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有新媒体融合,根据著名戏剧编剧罗远书舞台剧爨碑残梦改编的,鬼才青年编剧陈鹏编剧的电影爨碑残梦剧本入围了2015年世界民族电影节,对于爨文化对外传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另外建立地方历史文化网络数据库,可以涵括相关文字、图形、图像、声音、三维图表,使得难度巨大的信息存储过程变得简单可行。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在网上阅读有关

43、地方性历史文化的学术论文,新闻报道,也可以在线欣赏传统曲艺、观看传统民俗活动的影像资料。“地方历史文化蕴含的信息量非常丰富,单一的传媒样式很难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因此,在进行地方历史文化报道的时候,表现形式需要实现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样式的综合,传播手段也需要实现平面与网络的综合,在传播过程中构建起立体的、互动性强的感知环境,营造出融合性强的文化氛围,从而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16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离不开原始的口耳相传,更离不开现代的大众传播媒介(miji):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新媒体。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每一种传播媒介都有其自身特点,而这些特点又都是利弊俱存的,各种媒介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局限,因此,在传播文化时,要尽量规避媒介自身传播的弊端,发挥其传播优势。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传承(chun chn)社会遗产的功能大众传播媒介适时担负起了文化传承的重任。通过媒介的宣传报道,向本地区受众甚至全国全球的受众介绍了爨文化的内容和重要性,唤起了公众对它的关注。大众传播媒介对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播,使得围绕着传统戏剧、乐曲、舞蹈、手工技艺的文化旅游业,以及民间文学的影视再现等受到了社会公众的青睐,在客观上真正起到了保护和传承的积极作用。大众传媒承担文化传承功能的同时,要提高和维护传媒的公信力,增强地方历史文化传播中的道德价值内涵。在市场经济文化环境下,大众传媒要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