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选用汽车润滑材料_第1页
3-2选用汽车润滑材料_第2页
3-2选用汽车润滑材料_第3页
3-2选用汽车润滑材料_第4页
3-2选用汽车润滑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知识目标发动机润滑材料的工作条件和性能指标;汽车润滑剂的分类、品种及牌号;汽车润滑剂的选择原则和使用注意事项。汽车润滑材料汽车润滑材料 汽车润滑材料主要包括发动机油、齿轮油以及润滑脂等。润滑油的质量对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影响极大,因此发动机润滑油要求有合适的黏度和良好的黏温性能、氧化安定性、清洁分散性、抗磨性、抗腐蚀性、抗泡沫性等性能,为此在润滑油中可以加入各种不同的添加剂以改善润滑油的使用性能。齿轮油主要用于手动变速器、转向器和减速器等齿轮传动件摩擦处的润滑。齿轮油的工作条件与发动机润滑油的工作条件相比,工作温度虽然要求不高,但油膜所承受的单位压力却很大。润滑脂是由基础油、稠化剂和液体

2、润滑剂组成的润滑材料。润滑脂在常温下呈固体或半固体状态,颜色一般呈深黄色,因此也称黄油。润滑脂具有良好的豁附性,不易在摩擦表面上流失,可在不密封和受压较大的摩擦零部件上使用,并具有防水、防尘、密封的作用,使用周期长、无需经常维护等特点,是汽车中不可缺少的润滑材料。发动机润滑油又称发动机机油或内燃机机油,它是从石油中的重油经提炼加工并加入各种添加剂而成。发动机润滑油品种繁多,目前也是汽车润滑油料中性能要求较高用量最大,工作条件异常苛刻的一种油品。润滑油一、发动机油的功能 1.润滑 2.密封 3.冷却 4.洗涤 5.防锈和消声减振1.润滑在各摩擦表面形成油膜,使干摩擦变成润滑油层间的液体摩擦。2.

3、密封润滑油膜附在发动机内部运动部件之间的间隙内,可以起到油封的作用。3.冷却将热量传导至与冷却水接触的气缸壁上,经冷却后被带出机体散掉。4.洗涤将附着在摩擦表面的脏杂物带走,经过机油滤清器又变成干净的机油继续进行洗涤。反复循环,从而使机件保持清洁和正常运转。5.防锈和消声减振吸附在金属表面,隔绝酸性气体和水,防止腐蚀。油膜传递冲击 负荷的同时,降低金属之间的振动与噪声,有助于发动机平静工作。二、发动机润滑油使用性能 1.黏度和黏温性能 2.氧化安定性能 3.抗泡沫性 4.抗磨性 5.抗腐蚀性 6.清洁分散性能 1.黏度和黏温性能随温度的变化关系:温度 黏度黏温性:黏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2.氧化

4、安定性能储存和使用中,抵抗氧化反应的能力。3.抗泡沫性含泡沫的润滑油润滑性能下降,容易使机油泵抽空,导致故障。4.抗磨性形成油膜并保持油膜存在,防止金属之间相互接触的能力。常见的添加剂:油性添加剂、极压添加剂和减磨添加剂。5.抗腐蚀性腐蚀原因:氧化过程中产生弱酸性物质。解决办法:提高润滑油的提炼精度,减少酸值,添加防腐剂。6.清洁分散性三、润滑油的品质变化及检验方法1.品质变化 发动机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机械杂质的混人和机油本身理化指标的降低(老化),油品必然会老化。2.检验方法 在用机油品质变化的检验方法有:外观及气味检查、油滴斑点检查、爆裂试验和专用仪器检测等。(1)外观及气味检查

5、用机油尺抽取部分机油,用眼观察,可大致分辨机油的污染情况。 (2)油滴斑点检查 将机油滴一滴在滤纸上,2-3 h后即展示一个油斑痕迹,如图所示。斑点的核心是沉淀环;再向外是扩散环再往外是氧化环;最外层是油环;呈透明状态。斑点示意图 (3)爆裂试验 把薄金属片或金属箔加热到110以上,然后滴上一滴机油,视其是否产生爆裂现象。若有爆裂现象,则说明油中有水。此法能检验出0.1%以上的水分。(4)利用油质分析仪检测 油质分析仪有很多型式,原理各异。就检测原理来说,常见的有三种: 1)通过测量一定厚度润滑油的不透明度来反映润滑油内碳物质的含量。 2)通过测定润滑油的介电常数。 3)利用光缆传输时润滑油的

6、透光能力。四、发动机润滑油的分类和产品规格1.分类(1)按使用性能(使用等级)分类 汽油机油系列(S系列) 柴油机油系列(C系列)两大类。汽油机油系列共有SC, SD, SE, SF, SG, SH六个等级;柴油机油系列共有CC, CD, CD-II , CE和CF-4五个等级。 各类油品的级号越靠后,其使用性能越好。品种代号分类及使用特性SC用于货车、客车或其他汽油发动机以及要求使用API-SC级发动机润滑油的汽油发动机,可控制汽油发动机工作时的高低温沉积物、磨损、锈蚀和腐蚀等指标SD用于货车、客车和某些轿车的汽油发动机以及要求使用 API- SE、SC级发动机润滑油的汽油发动机。此种油品控

7、制汽油发动机高低温沉积物、磨损、锈蚀和腐蚀的性能优于SC级润滑油,并可替代SC级润滑油SE用于轿车和某些货车的汽油发动机以及要求使用API-SE、SD级汽油发动机润滑油的汽油发动机。此种油品的抗氧化性能及控制汽油发动机高温沉积物、腐蚀和锈蚀的性能优于SD或SC级润滑油,并可代替SD或SC级润滑油表1 我国汽油发动机润滑油详细分类及使用特性品种代号分类及使用特性SF用于轿车和某些货车的汽油发动机以及要求API- SG级发动机润滑油的汽油发动机此种油品的抗氧化性和抗磨损性优于SE级润滑油,还具有控制汽油发动机沉积物、锈蚀和腐蚀的性能,并可代替SE、SD或SC级润滑油SG用于轿车和某些货车的汽油发动

8、机以及要求使用 API-SG级汽油发动机润滑油的汽油发动机。SG级润滑油质量还包括CC(或CD)级润滑油的使用性能。此种油品改进SF级润滑油控制发动机润滑油沉积物、磨损和油品的氧化性能,具有抗锈蚀和腐蚀的性能,并可代替SF、SFCD、SE或CC级润滑油SH用于轿车和轻型货车的汽油发动机以及要求使用API-SH级汽油发动机润滑油的汽油发动机。SH级润滑油质量在汽油发动机磨损、锈蚀、腐蚀及沉积物的控制和润滑油的抗氧化方向优于SC级润滑油,并可代替SG级润滑油品种代号特性与使用CC用于在中到重负荷下运行的非增压、低增压或增压式柴油发动机,并包括一些重负荷汽油发动机。对于柴油发动机,具有控制高温沉积物

9、和轴瓦腐蚀的性能;对于汽油发动机,具有控制腐蚀、锈蚀和高温沉积物的性能,并可代替CA、CB级润滑油CD用于需要高效控制磨损和沉积物或使用包括高硫燃料非增压、低增压及增压式柴油发动机,以及国外要求使用API CD级润滑油的柴油发动机,具有控制轴承腐蚀和高温沉积物的性能,并可代替CC级润滑油表2 我国柴油发动机润滑油详细分类及使用特性品种代号特性与使用CD-用于要求高效控制磨损和沉积物的重负荷二冲程柴油发动机以及要求使用API CD-II级柴油发动机润滑油的柴油发动机,同时也可以满足CD级润滑油的性能要求CE用于低速高负荷和高速高负荷条件下运行的低增压及增压式重负荷柴油发动机,以及要求使用API

10、CE级润滑油的柴油发动机,同时也满足CD级润滑油的性能要求CF-4用于高速四冲程以及要求使用API CF-4级柴油发动机润滑油的柴油发动机。在油耗和活塞沉积物控制方面性能优于CE级润滑油,并可代替CE级润滑油。此种润滑油油品特别适用于高速公路行驶的重负荷货车(2)按黏度分类 采用国际通用的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黏度分类法,将润滑油分为冬季用油(W级):冬季用油按低温黏度、低温泵送性划分,共有0W, 5W, 10W, 15W, 20W和25 W六个等级,其级号越小,适应的温度越低;非冬季用油:按100时的运动黏度分级,有20, 30, 40, 50和60共五个等级,其级号越大,适应的温度越

11、高。2.产品规格 发动机润滑油产品代号是由品种代号(使用等级)与牌号(黏度等级)两部分构成的,每一特定品种都附有规定的牌号,产品按统一的方法命名。例如: SD30是指使用等级为SD级,黏度等级为SAE30的汽油机油; SJ5W/40为使用等级为SJ级,并且既符合SAE5W级油黏度要求,又符合SAE40级油黏度要求的多级汽油机油; SF/CD 5W/30则为多级汽油机/柴油机通用油,它符合SF级汽油机油和CD级柴油机油使用性能,并且既符合SAE5W级油黏度要求,又符合SAE30级油黏度要求。API级别:SG API级别:CDSAE粘度:15W/40 等 SAE粘度:20W/50等 发动机润滑油产

12、品的外观标识 品 种黏 度 牌 号SC5W/20、10W/30、15W/40、30、40SD(SE/CC)5W/30、10W/30、15W/40、30、40SE(SE/CC)5W/30、10W/30、15W/40、20/20w、30、40SF(SF/CD)5W/30、10W/30、15W/40、30、40CC5W/30、5W/40、10W/30、10W/40、15W/40、20W/40、30、40、50DD5W/30、5W/40、10W/30、10W/40、15W/40、20W/40、30、40表3-3 国产发动机油的品种与牌号五、发动机润滑油的选用1.按汽车使用说明书选用车辆说明书推荐的润滑

13、油是根据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和销售地域的气温等情况而定的,对润滑油的选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2.依据发动机使用燃料选用根据发动机的使用燃料选择相对应系列的发动机润滑油,如汽油机选用S系列油;柴油机选用C系列油;石油气发动机选用石油气专用机油。3.机油使用等级的选用 (1)汽油机油使用等级的选用 按附加装置的类型来选用汽油机油的使用等级。(2)柴油机油使用等级的选用 柴油机油的使用等级应根据柴油机的强化系数来确定,强化系数表示发动机的机械负荷和热负荷的总和,强化系数用K表示,可按下式计算:4.黏度等级的选用机油黏度的选用应同时满足低温启动性和高温润滑性。(1)依地区季节和气温选择根据地区、季节和气温选

14、用黏度等级,并尽量使用多级油。SAE黏度级号适用温度/5W/30-303010W/30-253015W/30-203015W/40-2040以上20/20W-152030-103040-540以上表3-4 SAE黏度级号与适用气温对照表(2)根据发动机技术特性选用对于新发动机应选用黏度较小的机油,以保证在使用期内正常磨合;而使用较久、磨损较大的发动机则应选用黏度较大的机油,以维持所需的机油压力,保证正常润滑。六、发动机油的使用注意事项1.正确选择润滑油种类和质量等级2.合理选择润滑油黏度3.发动机润滑油的代用与混用4.防止润滑油被污染5.应及时更换润滑油6.接规定加注润滑油7.严禁使用假冒伪劣

15、润滑油润滑脂(黄油)润滑脂作用特点、组成性能指标分类选用及使用注意事项一、润滑脂的作用 润滑脂主要用在汽车上不宜使用液体润滑剂的部位。如:轮毂轴承、各拉杆球节等,低速、大负荷和冲击力较大的部位,工作环境差、难以密封的部位等。 润滑脂优点:润滑脂在常温下呈固体或半固体状态,具有良好的黏附性,不易在摩擦表面上流失,可在不密封和受压较大的摩擦零部件上使用,并具有防水、防尘、密封的作用,使用周期长、无需经常维护等特点,是汽车中不可缺少的润滑材料。二、润滑脂的特点、组成 润滑脂缺点:润滑脂散热能力差,不能像润滑油那样对摩擦表面进行冷却;流动性差,内摩擦阻力大,运转时功率损失也大;固体杂质混入后不易清除,

16、以及加脂换脂比较困难等。这些缺点使得润滑脂在使用范围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润滑脂的组成基础油80-85%稠化剂10-15%添加剂5-10%润滑脂润滑脂是由基础油、稠化剂和液体润滑剂组成的润滑材料。一般润滑脂中稠化剂含量约为10%-20%,基础油含量约为75%-90%,液体润滑剂的含量在5%以下。润滑脂组成:1.基础油 基础油为液体,是润滑脂中起润滑作用的主要成分,它对润滑脂的性能有较大影响。 基础油在润滑脂中被保持在稠化剂所形成的结构骨架内,常温呈半固体或固体状态。2.稠化剂 稠化剂是润滑脂的固体组分。稠化剂分散在基础油中并形成润滑脂的结构骨架,使基础油被吸附和固定在结构骨架中。 它的性质和含量

17、决定了润滑脂的粘稠程度及抗水性和耐热性。 稠化剂的种类不同,润滑脂的基本性能也不同。 3.添加剂 添加剂是添加到润滑脂中以改进其使用性能的物质,可以改进基础油本身固有的性能或增加其原来不具有的性能。稳定剂:使油皂结合更加稳定,如甘 油和水添加剂:与润滑油中的一样,如抗氧剂、 抗磨剂和极压抗磨剂三、润滑脂的性能指标不同机械设备对润滑脂性能要求很不相同。根据汽车用脂部位的工作条件,对其性能的基本要求是:适当的黏度、良好的耐热性、抗水性、抗磨性、防锈性、防腐性和胶体安定性等。性能指标:1.滴点2.安定性3.稠度4.抗水、抗磨性5.防腐性润滑脂工作机理润滑脂的作用可以简单的比作海绵,受到挤压时释放出稀

18、油。当然,实际情况比这要复杂得多。静态时,稠化剂因分子引力而聚集在一起,形成相对稳定的固体结构。润滑脂粘附在被润滑的表面。当受压或受热时,稠化剂之间的联结逐渐松开,润滑脂会变软以至流动,从而润滑摩擦表面。如果润滑脂受到太大的外力作用,稠化剂会完全破碎,润滑脂则彻底被破坏1、滴点概念:温度点。(耐热性指标,反映最高使用温度)滴点高,耐热性好,不易流失和变质失效。润滑脂的使用温度应比其滴点低2030。2、安定性包括: a、氧化安定性:抵抗氧化的能力。 b、胶体安定性:避免胶体分解,防止液体油被析出的能力。 c、机械安定性:抵抗稠度变化的能力。3. 稠度稠度是指润滑脂的浓稠程度。锥入度有三种:不工作锥入度;工作锥入度;延长工作锥入度。锥入度测定计 针入度是选用润滑脂的重要依据。负荷较大、速度较低的摩擦零件 , 应选用锥入度较小润滑脂,反之,则应选用锥入度较大的润滑脂。 润滑脂的稠度等级和相应的针入度范围稠度等级针入度,25 (1/10 mm)稠度等级针入度,25(1/10 mm)000000124454754004303553853103402652953456220250175205130160851154、抗水、抗磨性抗水性:决定润滑脂是否适用于潮湿或有水的场合。抗磨性:运动部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