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目的和前提》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2022-2023学年)_第1页
《读书:目的和前提》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2022-2023学年)_第2页
《读书:目的和前提》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2022-2023学年)_第3页
《读书:目的和前提》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2022-2023学年)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读书:目的和前提教学设计1.了解黑塞作品,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体会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品味文中哲理性语句。 2.梳理作者的读书感受与思考,感受经典的力量,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尝试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导入】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宋程颐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英莎士比亚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诗人。出生在德国,1912年迁居瑞士,1923年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

2、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 等。本文是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今天我们就析析文章的理,赏赏文章的趣。文章的题目是解读文章的钥匙,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读书:目的和前提。下面我们看看黑塞持怎样的观点。【环节一:析文“理”】(1)梳理文章思路活动:阅读1、2两段,学习怎样筛选整合信息。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关注关键词,比如关联词、代词,以此来梳理语段的层次;同时找出语段的支撑句;概括段落大意。第1段一如:告诉我

3、们前后两句是解释与被解释的关系。后句告诉我们真正的修养是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的,与所有的不追求目的的努力是一样的。并非而是:两句之间是并列的关系,重点在后句。告诉我们教养是侧重于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从而:揭示教养的作用。因此:是对上文的一个总结。不在于而在于:两者是并列的关系,侧重点在后句。我们根据梳理句中的关系,本段可以划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在因此之前,第二个层次在它的目的之前。那么这段文字给我们阐释了三个内涵:“真正的修养”即“精神和心灵完善”;“真正的修养”的呈现形式;“真正的修养”的目的阐释“真正的修养”第2段这条路:上一语段当中获得教养途径研读世界文学,这条路的特点是永无止境的。然

4、而:产生转折,告诉我们这条路虽然是永无止境的,但是只要深入理解,必然对我们的人生产生意义的。不是而是:同样是并列关系,侧重在后句,阅读能够带给人们好处。不在于而在于:亦是如此。从而:揭示它最终的作用阅读对人生的意义。这:指示代词,对上面几个语句的总结。如果不是而是:以假设句的方式,并列关系的复句,再次告诉我们阅读的意义。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在这条路之前,第二层次在然而之前。本段的支撑句就是第一个层次。获得“真正的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这条途径的特点;这条途径对人生的意义。获得教养的途径是读书。对此进行总结:阅读语段,关注关键词(关联词、代词),梳理层次;

5、找出支撑句,概括大意。第一部分(1、2):读书的目的是获得真正的修养。第二部分(37)读书的前提:以个人的阅读兴趣为前提,同时还必须要以个性或人格作为前提。3读者需认识自己,凭爱好阅读。4、5.读书的前提个性或人格的追求。6、7以自己的读书经历为例证明。第三部分(8)针对现实,提出读书建议。本文采用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具有严谨的逻辑顺序(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1、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是对“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提示:并不矛盾,这里修养和教养的内涵是交叉的,真正的教养不是为具体的目的,即不为功利的目的使我们变得富有、出名或强壮什么的,而是要提

6、高我们的生活情趣和自信,让我们更加快乐、幸福,侧重精神的提升。2、“读者的第一要务乃是认识自己本身,进而再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他共鸣的作品,而不要遵循任何的模式或者教学大纲!”这句话怎么理解?提示:(周国平)你读什么样的书就是什么样的人,你要明白自己的兴趣爱好,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方向。无论什么书,只有你读时感到了愉快,使你发生了共鸣和获得了享受,你才应该承认它对于你是一本好书。尤其是文学作品,本身并无实用,唯能使你的生活充实,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你喜欢读。没有人有义务必须读诗、小说、散文。哪怕是专家们同声赞扬的名著,如果你不感兴趣,便与你无干。3、黑塞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

7、只读过10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作者倡导的是怎样的读书观?提示: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获得心的教养,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不追求数量,而追求心灵的获得,这才是有效的阅读。4、你怎样理解“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这句话?提示:如果读书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获得僵死的知识,没有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那么就不能接近真实的生活,成了死读书、读死书,反而与读书的目的背道而驰。成语:两脚书橱出自南史陆澄传: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意思是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5、文章最后一句:“我们

8、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这句话有什么样的深刻内涵?提示:在文章的第四段“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读书人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才能在阅读中获得爱和生命的教育,提升自己的心灵和精神的境界,否则只能积累知识,而不能体会杰作的伟大。我们通过文章当中有深刻含义句子的解读,可以了解黑塞的一个读书观:爱和生命的阅读,敬重知识,读书者以个性或人格追求为前提。(3)洞见文意黑塞的诺贝尔颁奖辞: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和高尚的风格。我们通过对文章的梳理,了解作者对读书的独到

9、见解,在文中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同时对可教养的客体阅读者本身也提出了要求,你必须要有人格、个性,有对读书的爱与敬重,也就是说书品和人品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那这段颁奖词中的人道理想和高尚的风格在这篇文章当中究竟有没有体现呢?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人道主义。人道主义是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系,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是一种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法国大革命时期又把人道主义的内涵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和博爱。人道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对人的思想进行的独裁专制;活的高贵和尊严是人道主义

10、的核心价值,反对一切贬损个人、压制自由,愚弄智识,或非人化的信条;对一切人的智力和美德提供平等机会。本文中能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内涵的内容?(1)读书的目的是获得真正的教养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体现了以以为本的世界观,通过阅读增长见识,唤醒心灵,体现了对愚弄智识的反对。(2)读书不需要遵循任何的模式或教学大纲,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凭自己的爱好去开始阅读,体现了对人的自由的尊重。(3)读书可以为所有有愿望阅读的人提供提升修养的平等机会,不分阶层、种族。(4)读书不一定追求数量,而是追求心灵的有效获得。写作背景: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枪声把黑塞抛进了残酷的现

11、实之中。浑身血污的伤兵,折腿断脚、垂死呻吟的无辜牺牲者,震撼了人道主义者黑塞的内心。当黑塞见到一位富女人为战争而高兴时,他惊愕了:“为这个女人的幸福付出的代价未免太高了,不,我决不能分享这个伟大时代的欢乐。”于是他挺身而出,反对战争,结果是在自己祖国的报刊上被宣布为叛徒,大量报刊转载攻击他的文章,许多老朋友与他决裂,甚至丧失了房屋、家庭以及财产。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对人类的精神危机产生担忧,并深深陷入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两个方面探讨人性,希望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来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这篇文章的根本目的在于探讨

12、人性,即获得教养的基本人格、个性,以及希望通过阅读杰作,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他的写作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和对人类的爱心。黑塞生前所关注的主题,他所担忧的人类精神危机与心灵孤寂,至今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板书:理:读书观人生观)【环节二:赏文趣】1、举例论证。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列举自己读书的经历来证明读书要以读者的个性或人格追求为前提。作者现身说法、娓娓道来,化抽象的说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2、比喻论证。如“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永远都在半道上,与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形象地表现了获得修养是不断完善的过程,不是短暂的功利性行为。又如“这两部书告诉我,在灰色的大

13、海里也可以捞到珍珠。”形象生动地说明在大量的图书当中,我们可以找到自己钟爱的内容。3、对比论证。本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如拿印度文学与中国经典著作对比,突出中国经典著作“自然与精神,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相反相成,各得其所”的特点;再如读巴尔扎克作品的前后对比等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板书:趣:举例、比喻、对比)拓展延伸:黑塞深邃的思想究竟来源于哪里?或许我们可以从他的家庭和童年生活找到端倪。黑塞的父亲是基督教新教牧师,外祖父也是传教士,曾长期在印度传教,通晓多种印度方言,黑塞的母亲出生于印度,也是一个虔诚的信徒,因而从小在浓重的气氛中长大,这使黑塞从小就接受广泛的文化和开放的思想,不仅受到欧

14、洲文化的熏陶,也有东方主要是中国和印度古老文化的影响,这对黑塞日后的文学创作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黑塞在晚年所写的一篇童年回忆录中做了这样的描述。 “这幢屋子里交错着许多世界的光芒。人们在这屋里祈祷和读圣经,研究和学习印度哲学,还演奏许多优美的音乐。这里有知道佛陀和老子的人,有来自许多不同国度的客人.这样美的家庭是我喜欢的,但是我希望的世界更美,我的梦想也更多。现实是从来不充足的,魔术是必要的。”黑塞魔术师的童年 “几十年来,我对这些中国典籍的喜爱有增无减,床头多半总是摆着其中的某一部。印度人所欠缺的一切,在中国人的书里都异常丰富:对现实生活的接近,高贵的谨守最高道德要求的精神与感性的富有乐趣

15、和魅力的日常生活的和谐协调自如地周旋于崇高的精神境界与纯真的生活享乐之间。”【环节三:分享交流】清华四大国学导师的读书感悟(1)梁启超:读课外书为必修课“学生做课外学问是最必要的,若只求讲堂上功课及格,便算完事,那么,你进学校,只是求文凭,并不是求学问,你的人格,先已不可问了。”做学问的人不去“自发”地阅读课外书,文不识理,理不通文,最终将制约学术的创新。 (2)王国维:有批判地读书如果缺少观点,缺少见识,读书再多,也不会对自己的学问有补,而只会使自己迷失在浩瀚的史料中而不能自拔。 (3)陈寅恪:有校勘、有批语陈寅恪有一个读书习惯在书上圈圈点点,其中有校勘、有批语。陈寅恪大量读书,却不尽信书。陈寅恪在诗中说道“天赋迂儒”“自圣狂,“读书不肯为人忙”。这个“不肯为人忙”!指的是读书求学需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不受已成观念的约束,要有创见。 (4) 赵元任:熟读成诵在赵元任生活自传中,赵元任这样记述小时的读书经历:读诸子诸经时,“不懂就老念老念,念熟了过一会儿,过一阵,过几年,他就不知不觉的懂起来。有熟语说:熟读唐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