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九年级下册4月月考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九年级下册4月月考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九年级下册4月月考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九年级下册4月月考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九年级下册4月月考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PAGE 页码27页/总NUMPAGES 总页数27页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九年级下册4月月考语文模拟试卷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共35分)1(10分)默写。(1)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2) ,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3)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一)】(4)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5)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是“ ? 。”(6)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 , ”的良好心态,就能正确对待人生。(用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回答)(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体现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

2、物的诗句是“ , 。”2(12分)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却转身回来。这个才挣得起,正待要走。武松追着,劈头揪住,喝道:“你这厮实说,我便饶你性命。”那人道:“小人两个是蒋门神徒弟。今被师父和张团练定计,使小人两个来相帮防送公人,一处来害好汉。”武松道:“你师父蒋门神今在何处?”那人道:“小人临来时,和张团练都在张都监家里后堂鸳鸯楼上吃酒。专等小人回报。”武松道:“原来恁地,却饶你不得。”手起刀落,也把这人杀了。解下他腰刀来,拣好的带了一把。将两个尸首都撺在浦里。又怕那两个公人不死,提起朴刀,每人身上搠了几朴刀。立在桥上,看了一回,思量道:“虽然杀了这四个贼男女,不杀得张都监、张团练、

3、蒋门神,如可出得这口恨气!”提着朴刀,踌躇了半晌,一个念头,竟奔回孟州城里来。(1)以上文段选自 (人名)的水浒传,小说中武松的绰号是“ ”。(2)“踌躇”在文中的意思是 (3)请用关联词改写文段中的画线句子,使意思保持不变。(4)请结合原著回答:以上文段讲述的是哪一精彩情节?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3(6分)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实验中学九年级(1)班开展了以“吟咏诗词传诵经典”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九年级(1)班的小美同学,以班委会的名义给语文老师张老师写了一封邀请函,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邀请函 尊敬的张老师: 您好!我们班要举办以“

4、吟咏诗词传诵经典”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诚邀您于2021年5月25日下午2点亲自笠临我班参与本次活动。九年级(1)班班委会2021年5月24日邀请函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邀请函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4(3分)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育英中学九年级(1)班开展了以“咏诗词会朋友”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生活从不缺诗意,请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在诗句中描绘的活动名称。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一丈竹竿三丈线,何处鲤鱼来上钩: 5(4分)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黄海中学九年级(

5、1)班决定开展“会诗词咏经典”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会诗词】在班级举行的赛诗会上,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朗诵了一首词。请你结合学过的古诗词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将序号填在横线上。(甲)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乙)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A卜算子 B浣溪沙 C如梦令 D相见欢甲: 乙: 二、阅读。(55分)6(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外公,您看那梨花似雪潘玉毅“梨花风起正清明”,又是一年清明到,风一起,梨花便纷纷从枝头落下,簌簌有声。顷刻

6、间就白了地面,白了人间。外公过世已经十余年了,至今我仍会经常想起他。小时候,我是一个十足的“跟屁虫”,成天不是粘着外婆,就是跟着外公。偶尔我也会随着他们一起插秧,但总是插得横七竖八,能不能成活都充满了悬念。但外公从来不说什么,任由我随意发挥。即使有路过的乡亲提醒说:“这样插秧怎么可以,影响收成啊!”外公也权当没听见。外公是个退伍军人,平日里话很少,有时他一天下来所说的话,扳扳手指都能数得过来。他就像一头老黄牛,吃得了苦,受得了累,整天在地里忙活。那时我们吃的花生、毛豆、蚕豆、苋菜但凡餐桌上能见到的蔬菜,基本都是外公自家种的。小时候,我最爱跟着外公去田间地头。在那里,我看到了春天的第一只蝌蚪,听

7、到了夏天的第一声蛙鸣,捡起了收获时节的第一颗花生在那片天然的乐园里,连泥土的气息都是那么清新芬芳。除了种地,外公还特别喜欢看戏。只要不是农忙时节,但凡本村或邻村来了戏班子唱戏,他都会欣然前去,一次不落。外公看戏,有时也会带上我。那时候我并不明白戏台上“咿咿呀呀”唱的都是些什么,并不了解其中的趣味所在。而外公每次都津津有味地看到散场才离开,当我问他戏曲的内容时,他才会简单地解释两句。那时一台戏结束时,很多观众都会往台边预置的篮子里投钱。我问外公,为什么散戏时,大家要往台上撒钱呢?外公说,那些演员出来讨生活不容易,挣些钱全凭乡亲们捧场。与很多观众不同,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从

8、来不胡乱抛掷。后来,彩色电视在乡村普及起来,戏班进村的次数就少了。外公感慨地说:“电视的画面精致是精致,可是没有现场看戏的气氛和感觉。”每当这时,他便会讲传统戏文给我听,像锡剧珍珠塔“方卿见姑娘”选段便是我从外公那里听来的。很多年以后,当我跟外婆说起这些往事时,她都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外公从不曾同她分享过,她自然也想象不到一个不苟言笑、沉默寡语的老头子是如何酣畅快意地对孙辈讲戏。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乏这样的人,看似少言寡语、不喜言谈,但爱和喜好在他们的心中滋养了一大片美丽的花园,如果时机得当,多姿的花朵还会出人意料地开出园外。从外婆家去公交车站的那条路,我已记不清走过多少次了。每次我离开外婆家

9、时,外公都坚持要送我。短短的一段路,外公静静地推着自行车,与我同行。一路无言,但我的心里却是温暖且湿润的。后来,外公的身体越来越差,但他仍执意送我。明明推车的动作越来越迟钝,他却还是慢慢地随我走完去往车站的那条路。外公过世时,我尚在外地读大学。外婆怕影响我学习,便叮嘱家里人说:“阿毅离得那么远,就不要告诉他了。”所以我连外公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当我放假回家得知这个消息后,眼前像20年积攒的梨花同时飘落般,一片雪白。那一刻,我多么希望时光可以倒流,让我再看外公最后一眼。可是人生的路,并没有返程票。窗外,繁茂雪白的梨花不断地撕扯着我的记忆。我发现自己还有好多话想要说,却不知该如何继续。这一刻,我

10、已被回忆吞没。外公,您看那人间四月正梨花似雪(有删改)(1)选文中哪几件事体现了外公对“我”的爱?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请欣赏下面的文字。在那里,我看到了春天的第一只蝌蚪,听到了夏天的第一声蛙鸣,捡起了收获时节的第一颗花生(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从来不胡乱抛掷。(从加点词语运用的角度)(3)分析选文第段画线句子的含义。(4)选文结尾段有什么作用?(5)选文中的外公是个怎样的人?选取两点结合文章加以分析。7(1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

11、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书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不很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

12、,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选自马南邮不求甚解,有删改) 材料二: 如果把阅读分开来说,一般科学的教科书应该偏重于阅,语言文字的教科书应该偏重在读。一般科学的教科书虽也用了文字写着,但我们学习的目标并不在文字上,譬如说,我们学地理、学化学,所当注意的是地理、化学书上所记着的事项本身,这些事项除图表外还用文字记着,但我们不必专从文字上记忆揣摩,只要从文字去求得内容就够了。至于语言文字的学科就不同,我们在国文教科书里读到一篇文章假定是韩愈的画记,这时我们不但该知道韩愈这个人,理解

13、这篇画记的内容,还该有别的目标,如文章的结构、词句的式样、描写表现的方法等等,都得加以研究。如果读韩愈的画记,只知道当时曾有过这样的画,韩愈曾写过这样的一篇文章,那就等于不曾把这篇文章当做国文功课学习过。我们又在英文教科书里读华盛顿砍樱桃树的故事,目的并不在想知道华盛顿为什么砍樱桃树,砍了樱桃树后来怎样,乃是要把这故事当做学习英文的材料,收得英文上种种的法则。所以阅读两个字不妨分开来用,一般科学的教科书应懂它的内容,不必从文字上去瞎费力,只要好好地阅就行,像国文、英文两门是语言文字的功课,应在形式上多用力,只阅不够,该好好地读。(选自夏丐尊怎样阅读,有删改) 材料三: 无论谁,在那生涯中,总有

14、一个将书籍拼命乱读的时期。这时期告终之后,才始静静地来回想。自己从这几百卷的书籍里,究竟得了什么东西呢?怕未必有不感到一种寂寞的失望的人罢。这往往不过是疲劳了眼,糜烂了精神,涸竭了钱袋。我们便也常常陷于武断,以为读书是全无益处的。然而,再来仔细地一检点,就知道这大抵是因为没有研究读书的方法,所以发生的错误。在天下,原是有所谓非常的天才的。这样的人们,可以无须什么办法,便通晓书卷的奥义,因此在这样的人们,读书法也就没有用。例如,有一回,大谷光瑞伯看见门徒的书上加着朱线,便大加叱责,说是靠了朱线,仅能记住,是不行的。但这样的话,决不是我们凡人所当仿效。我们应该一味走那平凡的,安全的路。【选自鹤见佑

15、辅读书的方法(鲁迅译)】(1)以上三则材料主要围绕读书的哪些方面展开论述或说明的?(2)结合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三则材料在表达方式上是有所不同的,材料二属于说明性文字,材料一、三属于论述性文字。B.材料一提倡学习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提出读书时要虚心,不要固执一点,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C.材料二中认为“阅”和“读”是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阅”指不必从文字上记忆揣摩,只要从文字去求得内容就够了;“读”不仅指浏览,更强调“从文字上去费力”。D.材料三作者认为大谷光瑞之类的天才可以不讲究读书的方法,但我们平凡的人读书一定要讲究正确的读书方法。(3)怎样理解材料一所说的“不

16、求甚解”?联系你的学习生活,谈谈对此的看法。(4)材料三作者谈到读书的方法“书上加着朱线”即下划线的方法,你还知道哪些有效的读书方法,请写出两种。8(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7、。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节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往来而不绝者绝: 泉香而酒洌洌: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 性嗜酒嗜: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山肴野蔌,

18、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忘怀得失,以此自终。(3)用选文中的语句回答下面问题。醉翁亭记中描述太守宴饮时的状态的句子是“ ”。五柳先生传中直接表现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句子是“ ”。(4)醉翁和五柳先生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三、写作。(55分)9(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初中这三年,你在学校里,也许遇见了一位影响你的老师,一个引为知己的朋友,一件触动心灵的事,一本充满魅力的书,一处经常流连的风景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不

19、要套作,不得抄袭。(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共35分)1(10分)默写。(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2)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一)】(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5)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6)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良好心态,就能正确对待人生。(用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回答)(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

20、初逢席上见赠中体现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答案:(1)蜡炬成灰泪始干(重点字:炬)(2)欲说还休(3)长风破浪会有时(4)何事长向别时圆(5)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重点字:岭)(6)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7)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重点字:畔)【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

21、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2(12分)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却转身回来。这个才挣得起,正待要走。武松追着,劈头揪住,喝道:“你这厮实说,我便饶你性命。”那人道:“小人两个是蒋门神徒弟。今被师父和张团练定计,使小人两个来相帮防送公人,一处来害好汉。”武松道:“你师父蒋门神今在何处?”那人道:“小人临来时,和张团练都在张都监家里后堂鸳鸯楼上吃酒。专等小人回报。”武松道:“原来恁地,却饶你不得。”手起刀落,也把这人杀了。解下他腰刀来,拣好的带了一把。将两个尸首都撺在浦里。又怕那两个公人不死,提起朴刀,每人身上搠了几朴刀

22、。立在桥上,看了一回,思量道:“虽然杀了这四个贼男女,不杀得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如可出得这口恨气!”提着朴刀,踌躇了半晌,一个念头,竟奔回孟州城里来。(1)以上文段选自 施耐庵(人名)的水浒传,小说中武松的绰号是“行者”。(2)“踌躇”在文中的意思是 犹豫不决。(3)请用关联词改写文段中的画线句子,使意思保持不变。(4)请结合原著回答:以上文段讲述的是哪一精彩情节?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分析】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

23、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1)本题考查名著文学常识的把握。根据“武松”“蒋门神”等人名,明确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武松的绰号是“行者”。(2)本题考查词义的把握。“踌躇”的意思犹豫不决。(3)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把握。根据“虽然杀了这四个贼男女,不杀得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如可出得这口恨气”情节,明确这是武松大闹飞云浦情节。蒋门神对他的师父张干办诉苦,正巧武松要去张干办的一亩三分地,就被张干办与张团练陷害,后来血溅鸳鸯楼,上了二龙山。答案:(1)施耐庵 行者(2)犹豫不决(3)大闹飞云浦 血溅鸳鸯楼,上

24、了二龙山。【点评】阅读名著,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对名著中的人物,要掌握其形象特征。阅读名著,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3(6分)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实验中学九年级(1)班开展了以“吟咏诗词传诵经典”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九年级(1)班的小美同学,以班委会的名义给语文老师张老师写了一封邀请函,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邀请函 尊敬的张老师: 您好!我们班要举办以“吟咏诗词传诵经典”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诚邀您于2021年5月25日下午2点亲自笠临我班参与本次活动。九年级

25、(1)班班委会2021年5月24日邀请函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笠临”,正确写法是“莅临”。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邀请函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字形。根据字词积累,“笠临”中的“笠”应写作“莅”。(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画线句子搭配不当,应删去“亲自”。(3)本题考查修改邀请函。根据邀请函的书写格式可知,称呼“尊敬的张老师:”应顶格写。答案:(1)笠临 莅临(2)删去“亲自”。(3)称呼顶格写。【点评】病句辨析类答题技巧:看主干,缩句。看句子主干有无问题,主谓宾是否都有,是否搭配不当。看语序,尤其是形容词的顺序问题。看搭配,比如说可以“提高能

26、力”,却不能“养成能力”;可以“提高水平”,却不能“培养水平”。有关联词的复句,主语相同,关联词置于主语后;主语不同的句子,关联词置于主语前。4(3分)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育英中学九年级(1)班开展了以“咏诗词会朋友”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生活从不缺诗意,请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在诗句中描绘的活动名称。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斗草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放风筝一丈竹竿三丈线,何处鲤鱼来上钩:钓鱼【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答案:斗草;

27、放风筝;钓鱼。【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5(4分)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黄海中学九年级(1)班决定开展“会诗词咏经典”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会诗词】在班级举行的赛诗会上,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朗诵了一首词。请你结合学过的古诗词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将序号填在横线上。(甲)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乙)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A卜算子 B浣溪沙 C如梦令 D相见

28、欢甲:C乙:B【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解答这道题,可以根据语文判断:“道是梨花不是”出自宋代严蕊的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还可以根据“如梦令”的做法来判断:通体以六言句为主。第一、二句第一字平仄可以通用,第三字以用仄声为佳,第五字则以用平为宜。一二句例用对偶,故于平仄尤不宜假借,最好以一三五字平仄相对,则更工矣。第三句为仄起平收之五言句,不用韵。第四句及末句,与第一、二句相同;也可以根据同一词牌的作品来比照进而作出判断。“远远游蜂不记家”出自宋代刘辰翁的浣溪沙春日即事,

29、也可以根据“浣溪沙”词的格式来判断:“浣溪沙”词调有五种格式。一种正体,四种变体。还可以根据同一词牌的作品来比照进而作出判断。答案:甲:C。乙:B。【点评】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在古代,词曲的文字内容是作者写出来的,但是因为都是演唱曲目,所使用的乐调是固定的,即使用了不同的词牌曲牌,就要用这种词牌曲牌固定的演唱方式唱,因此只有文字的创作,没有乐调的变化,因此,这一项工作称为“填词”。解答这道题,根据词的内容的表现形式来判断词牌即可。二、阅读。(55分)6(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外公,您看那梨花似雪潘玉毅“梨花风起正清明”,又是一年清明到,风一起,梨花便纷纷从枝头落下,簌簌有声。

30、顷刻间就白了地面,白了人间。外公过世已经十余年了,至今我仍会经常想起他。小时候,我是一个十足的“跟屁虫”,成天不是粘着外婆,就是跟着外公。偶尔我也会随着他们一起插秧,但总是插得横七竖八,能不能成活都充满了悬念。但外公从来不说什么,任由我随意发挥。即使有路过的乡亲提醒说:“这样插秧怎么可以,影响收成啊!”外公也权当没听见。外公是个退伍军人,平日里话很少,有时他一天下来所说的话,扳扳手指都能数得过来。他就像一头老黄牛,吃得了苦,受得了累,整天在地里忙活。那时我们吃的花生、毛豆、蚕豆、苋菜但凡餐桌上能见到的蔬菜,基本都是外公自家种的。小时候,我最爱跟着外公去田间地头。在那里,我看到了春天的第一只蝌蚪

31、,听到了夏天的第一声蛙鸣,捡起了收获时节的第一颗花生在那片天然的乐园里,连泥土的气息都是那么清新芬芳。除了种地,外公还特别喜欢看戏。只要不是农忙时节,但凡本村或邻村来了戏班子唱戏,他都会欣然前去,一次不落。外公看戏,有时也会带上我。那时候我并不明白戏台上“咿咿呀呀”唱的都是些什么,并不了解其中的趣味所在。而外公每次都津津有味地看到散场才离开,当我问他戏曲的内容时,他才会简单地解释两句。那时一台戏结束时,很多观众都会往台边预置的篮子里投钱。我问外公,为什么散戏时,大家要往台上撒钱呢?外公说,那些演员出来讨生活不容易,挣些钱全凭乡亲们捧场。与很多观众不同,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

32、,从来不胡乱抛掷。后来,彩色电视在乡村普及起来,戏班进村的次数就少了。外公感慨地说:“电视的画面精致是精致,可是没有现场看戏的气氛和感觉。”每当这时,他便会讲传统戏文给我听,像锡剧珍珠塔“方卿见姑娘”选段便是我从外公那里听来的。很多年以后,当我跟外婆说起这些往事时,她都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外公从不曾同她分享过,她自然也想象不到一个不苟言笑、沉默寡语的老头子是如何酣畅快意地对孙辈讲戏。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乏这样的人,看似少言寡语、不喜言谈,但爱和喜好在他们的心中滋养了一大片美丽的花园,如果时机得当,多姿的花朵还会出人意料地开出园外。从外婆家去公交车站的那条路,我已记不清走过多少次了。每次我离开外

33、婆家时,外公都坚持要送我。短短的一段路,外公静静地推着自行车,与我同行。一路无言,但我的心里却是温暖且湿润的。后来,外公的身体越来越差,但他仍执意送我。明明推车的动作越来越迟钝,他却还是慢慢地随我走完去往车站的那条路。外公过世时,我尚在外地读大学。外婆怕影响我学习,便叮嘱家里人说:“阿毅离得那么远,就不要告诉他了。”所以我连外公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当我放假回家得知这个消息后,眼前像20年积攒的梨花同时飘落般,一片雪白。那一刻,我多么希望时光可以倒流,让我再看外公最后一眼。可是人生的路,并没有返程票。窗外,繁茂雪白的梨花不断地撕扯着我的记忆。我发现自己还有好多话想要说,却不知该如何继续。这一刻

34、,我已被回忆吞没。外公,您看那人间四月正梨花似雪(有删改)(1)选文中哪几件事体现了外公对“我”的爱?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请欣赏下面的文字。在那里,我看到了春天的第一只蝌蚪,听到了夏天的第一声蛙鸣,捡起了收获时节的第一颗花生(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从来不胡乱抛掷。(从加点词语运用的角度)(3)分析选文第段画线句子的含义。(4)选文结尾段有什么作用?(5)选文中的外公是个怎样的人?选取两点结合文章加以分析。【分析】本文借助雪白的梨花,表达对外公的思念之情。文章通过回忆,描述了外公领“我”去田间地头玩,带“我”去看戏,为“我”说戏,每次都要坚持送“我”到

35、公交车站等事,写出了外公对“我”的疼爱。(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阅读全文,根据第段可以概括出第一件事:任由“我”将秧苗插乱,从不说“我”;根据第段可以概括出第二件事:带“我”看戏,给“我”讲戏:根据第段可以概括出第三件事:每次离开他家,都坚持送“我”到车站。(2)本题考查词句赏析能力。第题,加点词“轻轻地”,写出了外公往篮子里放钱时动作之轻,表现了外公态度的庄重。结合“外公说,那些演员出来讨生活不容易,挣些钱全凭乡亲们捧场”可知,戏班子挣钱不容易,突出了外公对演员的理解和尊重。第题要求从修辞角度着手,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春天的第一只蝌蚪”“夏天的第一声蛙鸣”“收获时节的第一颗花生”都

36、是“我”跟随外公在田间地头玩耍时欣赏体会到的。写出了大自然的有趣、美好,突出了“我”童年的快乐。(3)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理解句子的含义,首先抓住句子的中心词语,明白句子的表层含义,再结合上下文或主旨,并联系句子的修辞、表现手法等,用通顺、明白的语言把深层含义诠释出来。这句话从比喻的修辞来分析理解。作者将生活中一些不善言辞的人的爱好专长以及对亲人的爱比喻为“美丽的花园”,他们也有自己丰盈美好的内心世界。“如果时机得当,多姿的花朵还会出人意料地开出园外”意思是只要有恰当的时机,这些人内心的丰盈美好就会显现出来。据此即可作答。(4)本题考查对文章段落作用的理解。结尾“外公,您看那人间四月

37、正梨花似雪”照应文题“外公,您看那梨花似雪”和开头“又是一年清明到,风一起,梨花便纷纷从枝头落下”,结构严谨;“外公,您看”用第二人称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外公的深切思念;“人间四月正梨花似雪”,借助雪白的梨花表达对外公的思念,突出了文章的中心。(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第段的“外公是个退伍军人,平日里话很少,有时他一天下来所说的话,扳扳手指都能数得过来”可以概括出沉默寡言;根据第段的“他就像一头老黄牛,吃得了苦,受得了累,整天在地里忙活”可以概括出吃苦耐劳;根据第段的“与很多观众不同,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可以概括出尊重他人;根据第段的“每次我离开外婆家时,外公都坚持

38、要送我”可以概括出疼爱晚辈;根据第段的“除了种地,外公还特别喜欢看戏”可以概括出有自己的爱和喜好。答案:(1)任由“我”将秧苗插乱,从不说“我”;带“我”看戏,给“我”讲戏;每次离开他家,都坚持送“我”到车站。(2)“轻轻地”修饰“放”,写出外公放钱时动作之轻,表现了外公态度的庄重,突出了他对演员的理解和尊重。运用排比修辞,描绘了“我”跟随外公在田间地头玩耍时,欣赏到了大自然的有趣、美好,突出了“我”童年的快乐。(3)生活中,一类人不善言辞,却不乏对亲人的爱,也有自己的爱好专长,这使得他们的内心丰盈美好,而且在恰当的时机,这种丰盈美好就会显现出来。(4)照应文题和开头,结构严谨;用第二人称直抒

39、胸臆,表达了对外公的深切思念;突出了文章的中心。(5)沉默寡言;吃苦耐劳;尊重他人;疼爱晚辈;有自己的爱和喜好。【点评】分析某一句话(一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1、结构方面要看句子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句子(段落)在开头的作用:(1)开篇点题;(2)设置悬念,引起下文;(3)总领全文。句子(段落)在文章中间的作用:(1)埋伏笔;(2)承上启下;(3)照应上文;(4)为下文作铺垫。句子(段落)在结尾的作用:(1)总结全文;(2)照应题目或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2、句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要紧密联系文章中心分析,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

40、征。结尾的抒情议论句还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一般分析句子(段落)的作用,要把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综合起来分析。7(1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书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

41、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不很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选自马南邮不求甚解,有删改) 材料二: 如果把阅读分开来说,一般科学的教科书应该偏重于阅,语言文字的教科书应该偏重在读。一般科学的教科书虽也用了文字写着,但我们学习的目标并不在文字上,

42、譬如说,我们学地理、学化学,所当注意的是地理、化学书上所记着的事项本身,这些事项除图表外还用文字记着,但我们不必专从文字上记忆揣摩,只要从文字去求得内容就够了。至于语言文字的学科就不同,我们在国文教科书里读到一篇文章假定是韩愈的画记,这时我们不但该知道韩愈这个人,理解这篇画记的内容,还该有别的目标,如文章的结构、词句的式样、描写表现的方法等等,都得加以研究。如果读韩愈的画记,只知道当时曾有过这样的画,韩愈曾写过这样的一篇文章,那就等于不曾把这篇文章当做国文功课学习过。我们又在英文教科书里读华盛顿砍樱桃树的故事,目的并不在想知道华盛顿为什么砍樱桃树,砍了樱桃树后来怎样,乃是要把这故事当做学习英文

43、的材料,收得英文上种种的法则。所以阅读两个字不妨分开来用,一般科学的教科书应懂它的内容,不必从文字上去瞎费力,只要好好地阅就行,像国文、英文两门是语言文字的功课,应在形式上多用力,只阅不够,该好好地读。(选自夏丐尊怎样阅读,有删改) 材料三: 无论谁,在那生涯中,总有一个将书籍拼命乱读的时期。这时期告终之后,才始静静地来回想。自己从这几百卷的书籍里,究竟得了什么东西呢?怕未必有不感到一种寂寞的失望的人罢。这往往不过是疲劳了眼,糜烂了精神,涸竭了钱袋。我们便也常常陷于武断,以为读书是全无益处的。然而,再来仔细地一检点,就知道这大抵是因为没有研究读书的方法,所以发生的错误。在天下,原是有所谓非常的

44、天才的。这样的人们,可以无须什么办法,便通晓书卷的奥义,因此在这样的人们,读书法也就没有用。例如,有一回,大谷光瑞伯看见门徒的书上加着朱线,便大加叱责,说是靠了朱线,仅能记住,是不行的。但这样的话,决不是我们凡人所当仿效。我们应该一味走那平凡的,安全的路。【选自鹤见佑辅读书的方法(鲁迅译)】(1)以上三则材料主要围绕读书的哪些方面展开论述或说明的?(2)结合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A.这三则材料在表达方式上是有所不同的,材料二属于说明性文字,材料一、三属于论述性文字。B.材料一提倡学习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提出读书时要虚心,不要固执一点,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C.材料二中认为

45、“阅”和“读”是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阅”指不必从文字上记忆揣摩,只要从文字去求得内容就够了;“读”不仅指浏览,更强调“从文字上去费力”。D.材料三作者认为大谷光瑞之类的天才可以不讲究读书的方法,但我们平凡的人读书一定要讲究正确的读书方法。(3)怎样理解材料一所说的“不求甚解”?联系你的学习生活,谈谈对此的看法。(4)材料三作者谈到读书的方法“书上加着朱线”即下划线的方法,你还知道哪些有效的读书方法,请写出两种。【分析】本题是关于“阅读”的主题阅读,分别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信息比对能力,材料信息的提取与概括能力,以及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总结能力。(1)细读这三则材料,根据第一则材料的第一句可

46、知这一则材料主要介绍了读书的习惯,说明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并通过陶渊明的例子说明读书要会意;第二则材料和第三则材料都是介绍读书的方法,由材料二中的“一般科学的教科书应该偏重于阅,语言文字的教科书应该偏重在读”可知,阅读还要“阅”“读”结合。(2)ABD.正确。C.有误,结合材料二中的“这些事项除图表外还用文字记着,但我们不必专从文字上记忆揣摩,只要从文字去求得内容就够了”这句话可知选项中的“阅指不必从文字上记忆揣摩,只要从文字去求得内容就够了”这一说法与原文不符,少了一个“专”字,“专”是专门的意思,如果去掉,就变成了完全否定“从文字上记忆揣摩”,过于绝对,也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去

47、掉。故选:C。(3)解答第一问,首先需理解词语的本义,其次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分析其语境义。“不求甚解”意思是指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结合材料一中的第二段内容可知,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他主张读书要会意。结合“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可知,好求甚解需要做到虚心,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结合“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可知,不求甚解的另一层含义指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据此对“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行概

48、括归纳即可。解答第二问,需结合“不求甚解”在文中的含义及结合自身的实际经历进行分析。如根据“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这一层含义可知,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并不是什么书一读就懂,所以需要虚心,不要骄傲自负;根据“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一层含义可知,我们平时在读书的时候要注意读书的方法,做到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这对我们获取更多的知识起到很大帮助等等。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4)除了题干中提及的读书方法,再列举两种有效

49、的读书方法即可。例如读书前先读图书的简介大纲,明确目的;或者读书前先浏览,遇精彩部分时,再细读,划重点,做到烂熟于心;或者是一边读书一边做批注,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启示;也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书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精读、略读等。据此列举其中两种即可。答案:(1)要有好读书的习惯,重在会意;读书要“阅”“读”结合,注重方法。(2)C(3)主张读书要会意;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我们学习时不能骄傲自满,因为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并不是什么书一读就懂,所以平时在读书的时候要注意读书的方法,做到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这对我们获

50、取更多的知识会起到很大帮助。(4)读书前先读图书的简介大纲,明确书中大概;边读书边做批注,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启示。【点评】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8(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

51、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节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

52、传)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往来而不绝者绝:断泉香而酒洌洌:清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以为乐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处所性嗜酒嗜:喜好(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忘怀得失,以此自终。(3)用选文中的语句回答下面问题。醉翁亭记中描述太守宴饮时的状态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五柳先生传中直接表现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4)醉翁和五柳先生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分析】参考译文:【甲】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

53、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

54、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乙】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

55、的一生。(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句意为: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绝:断。句意为:泉水清并且酒也清。洌:清。句意为: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乐:以为乐。句意为: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许:处所。句意为:他生性喜爱喝酒。嗜:喜好。(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中重点词语有:蔌,菜蔬。杂然,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句意为:野味野菜,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中重点词语有:忘怀,不在意。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句意为: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苍颜白发,颓然乎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