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主题的多元性并立_第1页
《祝福》主题的多元性并立_第2页
《祝福》主题的多元性并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祝福主题的多元性并立祝福作为鲁迅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种种弊病,揭露批判中国病态社会下种种“国民性”的一片经典之作,向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与思考,有关其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探讨亦是数不胜数。但正如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所说的:“好的文学作品总是包含着多重的,甚至是开掘不尽的意义的,文学的本性决定了对它的理解、阐释必然是多元的,甚至是无穷无尽的,而且随着阅读对象、时间、空间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经典性的作品更是常读常新,每一次新的感悟都会带来新的发现的喜悦,文学阅读的魅力也就在于此。”因此,在重新执教祝福时,我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即祝福的主题不仅是多元的,而且包含着双向对立。第一、 变与不变

2、的双向对立在祝福中,作者着重强调的是“不变”,而“变”则是隐性的,不明显的,它隐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时时与“不变”如影相随。其实,作者描写处处“不变”的场景,背后都有 “变”的影子、“变”的符号在跳动。“不变”主要体现在开头祝福场景的描写部分,作者在多处提到“不变”:写到鲁四老爷,说“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多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大骂其新党”;提到去看几个本家和朋友说“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在忙,都在准备着祝福”;写到“福礼”则是“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那“变”的是什么呢?是时间,是岁月,是历史的滚滚洪流,时间除了在人们的头上多添几根白发之外,似乎对人们的思想

3、与心理没有造成任何的影响。此外,改变的还有“天”,此时是一九二四年二月七日,已是中华民国十四年了,可除了年号的变更之外,民国似乎没有在鲁镇烙下任何痕迹,反而惹得鲁四“大骂其新党”。可以说作者在这种变与不变的双向对立中似乎想告诉我们:改变的都是形式,都是表面的标签,而不变的是实质,是人们根深蒂固的思想与观念。作者在这幅开阔、生动的鲁镇年底祝福风俗画里让我们看到了辛亥革命后农村的世态风情:风俗习惯依旧,阶级关系依旧, 人们思想意识依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对农村的统治依旧,国民愚昧的灵魂依旧。如此看来,变与不变的双向对立为祝福情节的展开和人物的出场提供了一个宏大的社会背景,也揭示了祥林嫂悲剧

4、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第二、希望与绝望的双向对立希望与绝望的双向对立是说祝福主题中既包含着希望,又体现着绝望,既有一次次满怀希望的追求,又有一次次的打击后的失望乃至绝望。而且这种希望与绝望的双向对立在主人公祥林嫂身上表现的尤其明显。祥林嫂是是一个生命力极强的女人,像沙漠中的胡杨一样坚强的活着,非常努力的活着,她对外在要求极低,又逆来顺受;在鲁四老爷家做工,面对鲁四的残酷的压榨,依然“整天的做”,“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可“她反满足,口角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所以我相信任何外在的伤痛都打垮不了她,即使被当做物品买卖,反抗撞得头破血流,丈夫死去,儿子被狼叼走,地狱里会被锯

5、成两截等这些一次次的打击不仅没有让祥林嫂倒下反而让她更加坚强,因为她内心有强大的希望:那就是活着,争取做人的起码尊严。而最后让这棵经历风雪洗礼的胡杨倒下的根本原因则是希望的破灭,而非所谓的死亡的恐惧,对地狱魂灵的畏避。当她按照柳妈的建议去土地庙捐了门槛之后,在新的祝福到来之时,“她便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可见,捐门槛又给了她希望和力量,她觉得自己是正常人了,她已经赎了罪了,可四婶的一声断喝:“你放着吧,祥林嫂!”就犹如晴天霹雳一般惊醒了祥林嫂的最后“美梦”,如最后一根稻草一般压垮了她本已直起的脊梁。从此之后她“眼神窈陷”、“胆怯”、“怕暗夜”、“怕黑影”、“”怕见人、“总是惴惴的”、“呆坐着

6、”、“木偶人”、“记性尤其坏”,这一切的一切都向我们昭示着支撑祥林嫂活下去的最后一根心灵支柱轰然倒塌。所以说祥林嫂的一生是希望与绝望的痛苦抗争,她一生徘徊在希望与绝望之间,最后还是没能走出绝望的阴影。第三、 逃避与追问的双向对立在祝福中,“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既是祥林嫂一生悲剧命运的见证者,也是受封建文化统治的鲁镇人们生存现状的反思者,更是一个不敢直面矛盾与困难的逃避者。而祥林嫂则是一个对“我”灵魂进行拷问的追问者。“我”的形象反映了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新旧历史交替时期面对着种种社会矛盾和国民劣根性在精神上的困厄和彷徨。“我”作为一个在病态社会里进行孤独抗争的“寻路者”的知

7、识分子形象,在离乡辗转、奔波,寻求进步,寻找救国之路却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之后,在一番抗争无效之后,选择了逃避,选择了温暖、温心、自由的故乡,这里本来有“我”的美好回忆和诗意想象,本来是我精神上的栖息地、灵魂的落脚点,“我”本来是想在故乡“疗伤”的,是想摆脱孤独、寂寞、落魄的精神痛苦的,可祥林嫂对死亡、对魂灵有无的追问,仿佛对我灵魂的拷问一样,又将我置于直面与逃避的两难困境之中,让我本已选择逃避的心灵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可我还是没有直面的勇气和胆量,而是依然选择了中国中庸式的回避:“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并且“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这种仓皇式的离开和逃跑,正深刻地反映出“

8、我”内心的挣扎、彷徨、忧虑和无奈,更体现出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骨子里的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作者正是在逃避与追问的双向对立中塑造了一个胆怯、软弱、彷徨、迷茫、落寞而精神灵魂无所凭依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第四、 善良与冷漠的双向对立祝福其实体现了人性善良与冷漠的双向对立。在祝福中,面对祥林嫂凄惨的悲剧命运,外界人首先选择了关注,这是人之常情。关注往内发展就成为关切,成为热心的关心者和帮助者;往外发展就成为观看,成为冷漠的看客和局外人。祥林嫂的悲剧就在于其一步步由被关切者滑向被观看者。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在祥林嫂刚开

9、始遭受困难时,鲁镇的人都是抱以同情和怜悯的。比如在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四家时,“四婶起初还踌蹰,待到听完了她自己的话,眼圈就有些红了。”以及后来的柳妈劝祥林嫂捐门槛都是出于内心的同情和悲悯。但中国人是最善忘的,最耐不了寂寞的,当祥林嫂的“新鲜事”被咀嚼烂了之后,人们就变得不耐烦起来了,这时候关切就走向了其对立面观看与冷漠。很多人“特意寻来”,“陪出许多眼泪来”,“一齐流下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这就是鲁迅在其多篇文章中所极力批判的“看客”心理,别人的困难在他们那里成了街谈巷议的谈论对象,成了咀嚼鉴赏的对象,成了枯燥、单调、乏味生活的打发时间的无聊消遣和调剂品。这些愚昧的人们不知

10、道他们也是跟祥林嫂一样同是被压迫者,同是弱者,同是小人物,祥林嫂的今天可能就是他们的明天。此外,祥林嫂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可她的善良无法与这冷漠的世界相对抗,在汹涌的麻木、冷漠、愚昧的大众洪流面前,祥林嫂就如同风雨中一叶扁舟一样,迟早是要葬身大海的洪波的。第五、祝福与灾祸的双向对立祝福起于祝福,在爆竹的钝响中,在“幽微的火药香”中,在“杀鸡、宰鹅、买猪肉”准备“福礼”中展开;在“毕毕剥剥的鞭炮”繁响中,在“天地圣众歆享用了牲醴”,“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期盼中结束。同时,情节的发展也与祝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祥林嫂的两次离开与回来,祥林嫂的希望与绝望,祥林嫂的生与死都是在祝福的背景下一点点展现出来的。而祝福则是旧俗除夕致敬尽礼,迎接福神,祈求神明赐福,拜求来年好运气的庄重仪式,可与之相对的是祥林嫂正是在这样的欢乐气氛中一步步被逼上绝路的,一点点丧失求生愿望的,这种鲜明的对照,极大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同时这种祝福与灾祸的双向对立也是对愚昧人们的莫大讽刺。这些无知的人们向神明祈求祝福,获得的却是无穷的祸患与灾难,他们对虚无缥缈的神灵极尽礼敬,却对同是弱者、同是受苦者的祥林嫂视若无睹,这是否也是神明选择默然无应的原因:你们对他人漠然,我也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