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精品解析: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精品解析: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精品解析: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精品解析: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精品解析: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连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一语文命题人:黄娟 高珊 邹丽丽 校对人:宋亚科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2.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4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节选自荀子劝学)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

2、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软!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节选自韩愈师说)1. 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声非加疾也 疾:劲疾B. 而闻者彰 彰:彰显C. 假舆马者 假:借助D. 作师说以贻之 贻

3、:赠送2. 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用作动词,游泳B.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用作名词,圣人C.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耻:用作使动,使耻辱D.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师:用作动词,尊师学习3. 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而致千里 而耻学于师B. 则耻师焉 位卑则足羞C. 其出人也远矣 其皆出于此乎D.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古之圣人4. 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人性本恶,强调后天的学习与教化。B. 韩愈主张“文以载道”,倡导了唐代“古

4、文运动”,苏轼称誉其“文起八代之衰”。C. 六艺,指的是诗书礼易论语春秋六部儒家经典书籍,也叫“六经”。D. 经传是儒家经典和解释经典著作的合称,传用来注解阐释经文,如春秋三传。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软!【答案】1. B 2. C 3. A 4. C 5. 士大夫们瞧不起,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5、、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B项,句意为: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彰:清楚。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词类活用的能力。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C项,句意为: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

6、相学习为耻。耻:意动用法,以为羞耻。故选C。【3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A项,两个“而”都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B项,两个“则”都是连词,前句表转折关系,后句表承接关系。C项,前句的“其”为代词,代圣人;后句的“其”副词,表推测语气。D项,前句的“之”,结构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后句的“之”是助词“的”。故选A。【4题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

7、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C项,“六艺,指的是诗书礼易论语春秋”错误,六艺中没有论语,应改为乐。故选C。【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中“不齿”,看不起

8、;“乃”,竟然;“及”,比得上,赶得上。【点睛】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做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用做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4.数词的使动用法。参考译文: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9、(节选自荀子劝学)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

10、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节选自韩愈师说)(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

11、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垄灶为椁,铜历为棺,赏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注圹(kung):墓穴。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

12、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B.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C.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D.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8. 优孟巧妙地让楚庄王认识并改正了错误,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概括优孟的劝说过程。【答案】6. D 7. 于是楚

13、庄王就派人把马交给了太官,不让天下人长久传扬此事。 8. 首先,站在对方的角度,优孟进门便大哭,表现出和大王一样为失马而悲痛。接着,他夸张地建议厚葬死马,归谬出“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的结论。最后,提出合理建议,巧妙阻止了楚王的错误行径。【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衣”“置”“席”“啖”句子结构一致,中间应断开,所以“置”前断句,排除AC;“棺椁大夫”修饰“礼”,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B。故选D。句子翻译:楚庄王

14、时,庄王非常喜爱一匹马,给它穿上华美的衣服.养在富丽堂皇的屋子里,睡在铺设着竹席的凉床上,给它吃像枣大小的肉干。于是马得肥胖病而死,庄王派群臣为马办丧事,要依照大夫的礼仪用棺椁来葬埋死马。【7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乃:就。使:派。以:把。属:交给。令:让。久:长久。闻:传扬。【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要通读文章,了解

15、文章的大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由原文“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可知,优孟听说此事,走进殿门,仰天大哭。由此可知,首先,站在对方的角度,优孟进门便大哭,表现出和大王一样为失马而悲痛。由原文“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可知,我请求用雕刻花纹的美玉做棺,用精美的梓木做椁,用楩、枫、豫、樟等名贵木材做题凑,派士兵给它挖掘墓穴,老人儿童背土筑坟,齐国、赵国的使臣在前面陪祭,韩国、魏国的使臣在后面护卫,建立祠庙,用牛羊猪祭祀,用万户封邑

16、来供奉它。诸侯听说这件事,就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看重马了。由此可知,接着,他夸张地建议厚葬死马,归谬出“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的结论。由原文“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垄灶为椁,铜历为棺,赏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可知,优孟说:“请大王允许依照埋葬畜牲的办法来葬埋它。在地上堆个土灶当做椁,用大铜锅当做棺,用姜枣来调味,用香料来解腥,用稻米作祭品,用火作衣服,把它安葬在人的肚肠中。”于是庄王就派人把马交给了太官,不让天下人长久传扬此事。由此可知,最后,提出合理建议,巧妙阻止了楚王的错误行径。【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

17、,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

18、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翻译: 优孟,原是楚国的歌舞艺人。他身高八尺,富有辩才,时常用说笑方式劝谏。楚庄王时,庄王非常喜爱一匹马,给它穿上华美的衣服.养在富丽堂皇的屋子里,睡在铺设着竹席的凉床上,给它吃像枣大小的肉干。于是马得肥胖病而死,庄王派群臣为马办丧事,要依照大夫的礼仪用棺椁来葬埋死马。左右朝臣们纷纷劝谏,认为不能这样做。庄王下令说:“再敢有以葬马的事来进谏的人,就处以死刑。”优孟听说此事,走进殿门,仰天大哭。庄王吃惊地问他原因。优孟说:“马是大王所喜爱的,凭楚国这样强大的国家,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呢?却依照大夫的礼仪来埋葬它,太薄待了。请依照人君的礼仪来埋葬它。”庄王问:“那怎么办?”优

19、孟回答说:“我请求用雕刻花纹的美玉做棺,用精美的梓木做椁,用楩、枫、豫、樟等名贵木材做题凑,派士兵给它挖掘墓穴,老人儿童背土筑坟,齐国、赵国的使臣在前面陪祭,韩国、魏国的使臣在后面护卫,建立祠庙,用牛羊猪祭祀,用万户封邑来供奉它。诸侯听说这件事,就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看重马了。”庄王说: “我的过错竟到这种地步了啊!怎么办呢?”优孟说:“请大王允许依照埋葬畜牲的办法来葬埋它。在地上堆个土灶当做椁,用大铜锅当做棺,用姜枣来调味,用香料来解腥,用稻米作祭品,用火作衣服,把它安葬在人的肚肠中。”于是庄王就派人把马交给了太官,不让天下人长久传扬此事。(三)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

20、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春花秋月”本应是美景,词人却企盼它能早日“了”结,可见内心悲苦之甚。B. 春风明月之中,词人因故国之思,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之悠长。C. 词人看到眼前精雕细刻的栏杆和玉石砌成的台阶,感慨自己朱颜日渐衰老。D. 词尾最后两句以设问和比喻两种修辞,加倍突出一个“愁”字,成为千古绝唱。【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

21、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词人看到眼前精雕细刻的栏杆和玉石砌成的台阶,感慨自己朱颜日渐衰老”错误,“雕栏玉砌”为词人的想象之景,不在眼前;“朱颜”不是指自己,是指故国宫女嫔妃们。故选C。【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

22、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四)阅读下面三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纵笔三首苏轼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膰吾。注元符二年(1099年),已经64岁的苏轼被贬州(今属海南省),于岁末作纵笔三首。乌角巾:古代隐士常戴的头巾。膰(fn):祭祀用的熟肉,这里作动词“馈”,进食于人。10. 下列对这组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一首次句以白发申述衰老,“霜”字既显须白之色,又略带凄寒之气。B. 第二首从寂寞写到热

23、闹,用恬淡的笔触,不露痕迹地来体现闲适之情。C. 第三首“米如珠”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出被贬之地儋州米价之贵。D. 第三首的成功之处在于诗人以直截之笔写率真之怀,突出一个“真”字。11. 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表现的人生旷达之情,这三首诗中亦有所体现,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0. B 11. 第一首以“一笑”否定小儿误喜自己容颜未老,以风趣笔墨自嘲衰老,体现旷达闲逸之情;第二首将身世的不幸和对社会的不平蕴藏在父老相迎的热闹与独数过人的寂寞中,不显沉痛,体现旷达之情;第三首直写诗人久困中渴酒思肉,期待邻人送上酒菜,以真率之笔写与邻人的深厚感情,不以久困为意,体现其旷达之情。【解析】【10题

24、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第二首从寂寞写到热闹,用恬淡的笔触,不露痕迹地来体现闲适之情”错误,是从“热闹”写到“寂寞”,反映伤感失落之情。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就是能用恬淡的笔触,不露痕迹地来反映悲凉情境,蕴蓄着身世的不幸和社会的不平,高情远韵,余味悠然,而客观上却会引起读者极大的同情和为之产生愤慨。故选B。【11题详解】本

25、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翻译:孤苦寂然的东坡老翁我在病中,须发萧然,就像一世不散的霜风。邻家儿童欣喜地夸我脸色泛红,我木然一笑露出了真相,原来是酒后的醉容。父老们争着看我这黑色的头巾,是因为我这个平民,曾有过官职在身。而如今,溪边路口人独立,看夕阳西沉,数过路行人。北来的粮船未到,近来米贵如珍珠,半月不知饱和醉,这肚子好萧条好清苦。好在明天是祭灶日,难得这年末岁尾,东家宰鸡,烤肉,备酒,定会饷我祭肉醉一回。纵笔三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反映了苏轼晚年落荒

26、艰苦的生活与乐观豁达的心境,从中亦可看出作者和儋州人民的密切关系。第一首诗以达观的态度自嘲衰老,第二首诗以恬淡的笔墨描写处境的寂寞,第三首诗反映诗人和儋州人民的深厚感情。组诗笔调恬适闲远,情韵俱佳,充分体现了作者超旷闲逸的心境与诗境。第一首诗,作者在诗中自嘲衰老。首句,写处境寂寞,因衰病而成老翁。次句,以风吹“萧散”的白须申述衰老。“霜”字既显须白之色,又带凄寒之气。这二句使人感到萧飒可伤。后二句忽借酒后脸上暂现红色一事,表现轻快的情绪,诗境转为绚烂。诗篇的成功之处,就是通过情绪的变化,色彩的变化,内容的反复的否定和肯定,表现了诗人能用达观的态度、风趣的笔墨去对待和描写引人感伤之事,显得曲折坦

27、荡,情趣风生,有过人的胸襟和笔力。第二首诗描写诗人处境的寂寞。组诗的前一首从寂寞写到热闹,这一首则从热闹写到寂寞。起二句说诗人出门时,有许多“父老”围着看他。父老的亲近足以自豪,但诗人说“缘”(因为)的是“宰官身”,又足自悲。这二句写的是热闹中的寂寞,自豪中的悲凉。后二句专写寂寞,弥见悲凉。一个才高一世,在文坛、政坛都能大显身手的苏轼,落到这种境地,就其自身来说,是不幸,就国家来说,又是十分不公平。但诗人却不自嗟叹,而用自我欣赏、自我回味的心境来对待它。他的旷达胸怀盖着内心的不平。第三首诗写诗人和儋州人民的深厚感情。这首诗的成功之处是以直截之笔写真率之怀。它直写诗人的渴酒思肉,直写对邻人送酒肉

28、的期待,毫不掩饰,毫不做作。这组诗是苏轼晚年的白描好诗。第一首以风趣胜,第二首以含蓄胜,第三首以真率胜,共同的特点是作者的胸怀旷达坦荡。【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五)名篇名句默写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29、(1)宋人罗大经评价登高中“_,_”两句含有八层意思,极写诗人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2)琵琶行中“_,_”两句,呈现出琵琶声“暂歇”时的韵味。(3)舳舻千里,_,_,横槊赋诗。(苏轼赤壁赋)(4)道中迷雾冰滑,几不可登。及既上,_,_。(姚鼐登泰山记)【答案】 (1). 万里悲秋常作客 (2). 百年多病独登台 (3). 别有幽愁暗恨生 (4). 此时无声胜有声 (5). 旌旗蔽空 (6). 酾酒临江 (7). 苍山负雪 (8). 明烛天南【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

30、赏析。此题中需注意“幽愁”“旌”“蔽”“酾”的书写。【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二、现代文阅读(2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红袍刘泷小镇小,但有个人的名气不小。他叫孔远,总是笑眯眯的。下颔一丛恩格斯一样很绅士的胡子。面膛微红,恍若蒙古汉子酒后的酡颜。孔远开一石屋,名曰无我斋。

31、奇人立世,总要有过人之处。孔远亦然,他有两绝。一是雕艺,几乎无人匹敌。无我斋里,摆有他不肯脱手的石雕作品。一件是“甜蜜”。料子为普通巴林石,但他雕工高妙,化腐朽为神奇,居然出现动感的效果。玉样的蜂巢有蜂蜜溢出,有蜂蛹蠕动,有工蜂忙碌,六棱型的窝眼以及封口蜂唾构筑的凸凹,纵纵横横,形似、神似。竟然有真的蜜蜂嘤嘤飞来,徘徊、盘桓,又怏怏离去。一件是他用彩石构思的蜗牛巧雕,冠名“安居乐业”。无论是伏卧的枯黄菜叶,还是背着硬壳爬行的淡蓝蜗牛,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竟有一只真的淡白蜗牛不知从何处莫名其妙地爬来,和他制造的石头蜗牛做了十几天的伴儿,不肯离去。相石,是孔远又一独家秘笈。一次,他携朋友到一家新开

32、业的石头城溜达。面对林林总总、千姿百态的巴林美石、奇石、彩石、图案石,巡视一遭后,他便指着一块面包大小的鸡血石悄悄说,这块石头的价钱绝对标错了,少一个“0”,应是6万元。朋友不信,觉得那块鸡血石尽管有红艳血丝,但底子发乌,其貌不扬,标价6000元已经不菲。再说,店主又不是傻子。孔远像变魔术一样从衣袋里拿出一沓百元钞票,摇了摇,对那守摊儿的女子说,丫头,请把这块石头给我包上。女子便拿着钱去找老板。不一会,一位衣冠楚楚的男士匆匆走来,一脸歉意地说,对不起,先生,这块石头的价钱标错了,不是6000元,而是6万元。实在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孔远得意地笑了,说,我说嘛,什么石头能逃过我的眼睛!事后,朋友开

33、玩笑说,那个老板是不是你的托儿啊?孔远说,什么呀,我开石头店,是为赚钱,不练就一副火眼金睛,成吗?最让人叫绝的,是一次他在巴林鸡血石拍卖会上的表现。各色美石、奇石的爱好者、收藏者、店家纷纷赶来,集聚一堂。他们像鸭子一样,伸长了脖子,手持号牌,盯视着前台手持槌子的人,以及他面前摆放的一块并不出色的石头。其石粗如男人拳头、长有尺许,表皮暗黄,浮现斑斓色泽,如同破晓之朦胧云层,算是一断藕样的璞玉。然而,真是邪门了,众人都眼盯着这块石头,一副感觉良好、志在必得的架势。随着百元、千元地往上加价,从起价10万元水涨船高到了20万元。终于,有人将价钱推到了25万元,立时,众人目瞪口呆,场内鸦雀无声。此时,孔

34、远却令人猝不及防地举起了号牌,沉稳而自信地说,我加3万元,28万元!所有人都傻了。人们面面相觑,纷纷摇头,说孔远这小子是不是疯了?他却依然笑眯眯地端坐在那里。时间一秒一秒流走,人们都像被孔远掌控了一样,大脑一片空白。但是,主持拍卖的人是冷静的,他倒读了秒数之后,一锤定音说,成交!结果,孔远将买到的石头打磨、抛光之后,令所有爱石之人都瞪大了眼睛。石头几无瑕疵,它红艳欲滴,血色连成一片,宛若娇艳牡丹!其美艳、灵动、飘逸、妖娆,堪称千载难逢、举世无双。这样,巴林鸡血石家族一个新石种大红袍诞生了,和一种高贵的茶叶同名。孔远锯其三分之一,就卖了90万元,其余的一部分有人出200万元,他坚决地摇了摇头,说

35、什么也不卖了。这之后,孔远心无飞扬之波,面无得意之色,依然该干嘛干嘛,盘桓于无我斋,雕石、把玩。前年,家乡铜台沟村书记找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孔远说好事啊!铜台沟是地震带,1976年唐山地震,这里就裂了一条长长的大口子。咱们选个新址,建新村、建高楼!书记叹口气,说,上面拨款有数,别说建高楼,建新村都不够!孔远说,建设家乡,义不容辞。这事儿,我来想辙!他把那段大红袍卖了,300万元。全部捐给了村里。楼的形状是按那断藕样的大红袍设计的,殷红的颜色,书行楷体三字:“大红袍”。(节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8月31日)13.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

36、标题“大红袍”,在文中既是指巴林鸡血石,又是家乡大楼的设计原型和名称来源,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B. 文本在写孔远“雕艺”时,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手法,表现了“甜蜜”“安居乐业”两种石雕的精美逼真。C. 文本写孔远独家秘笈“相石”之绝,为后文他在拍卖大会上发现“大红袍”的价值并高价买回的情节作了铺垫。D. 全文叙事详细得当,重点突出,略写孔远在巴林鸡血石拍卖上的表现,而详细叙述了他捐款建楼这一情节。14. 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15. 孔远石屋名“无我斋”,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无我”的理解和认识。【答案】13. D 14. 情节方面:大楼形状设计成“断藕

37、样”,大楼命名“大红袍”呼应前文内容,并且点题。人物方面:将大楼名称的颜色单独成句,起到强调作用,象征主人公一颗火热的“红心”。主题方面:升华主题,表达了人们对这种无私奉献精神的歌咏赞美之情。 15. “无我”是一种低调内敛的态度。孔远在获得大红袍之后依旧该干嘛干嘛,可见其为人低调沉稳。“无我”是一种无私奉献、担当的精神。文中孔远面对别人高价购买“大红袍”不为所动,却为村里建楼而毅然卖掉“大红袍”,并将钱全部捐出,可见其无私奉献、担当的精神。疫情期间,基层医护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为了防疫,舍小家为大家,为了防疫,有担当有奉献,值得大家学习。【解析】【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

38、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D项,“略写孔远在巴林鸡血石拍卖上的表现,而详细叙述了他捐款建楼这一情节”错误,详写拍卖会表现,略写捐款建楼。故选D。【14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楼的形状是按那

39、断藕样的大红袍设计的,殷红的颜色,书行楷体三字:大红袍”“这样,巴林鸡血石家族一个新石种大红袍诞生了,和一种高贵的茶叶同名”,可知情节方面,大楼形状设计成“断藕样”,大楼命名“大红袍”呼应前文内容,并且点题。根据“孔远说,建设家乡,义不容辞。这事儿,我来想辙”“他把那段大红袍卖了,300万元”“全部捐给了村里”,可知人物方面,将大楼名称的颜色单独成句,起到强调作用,象征主人公一颗火热的“红心”。 孔远有真本事,但是他更有奉献精神,他捐款建了新楼,所以主题方面,升华主题,表达了人们对这种无私奉献精神的歌咏赞美之情。【15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文章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

40、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依据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解答时可通读全文,理清文章层次,然后归纳。“结果,孔远将买到的石头打磨、抛光之后,令所有爱石之人都瞪大了眼睛。石头几无瑕疵,它红艳欲滴,血色连成一片,宛若娇艳牡丹!其美艳、灵动、飘逸、妖娆,堪称千载难逢、举世无双”“这之后,孔远心无飞扬之波,面无得意之色,依然该干嘛干嘛,盘桓于无我斋,雕石、把玩”,可知“无我”是一种低调内敛的态度。孔远在获得大红袍之后依旧该干嘛干嘛,可见其为人低调沉稳。

41、“孔远锯其三分之一,就卖了90万元,其余的一部分有人出200万元,他坚决地摇了摇头,说什么也不卖了”“他把那段大红袍卖了,300万元”“全部捐给了村里”,可知“无我”是一种无私奉献、担当的精神。文中孔远面对别人高价购买“大红袍”不为所动,却为村里建楼而毅然卖掉“大红袍”,并将钱全部捐出,可见其无私奉献、担当的精神。结合身边实际人物谈低调内敛或担当奉献精神,比如我们经历的疫情,多少人冲锋在前,奋斗在抗击疫情一线,他们就是有担当的人,他们的精神就是奉献精神,最后一点非常灵活,言之成理即可。【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

42、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纵观中国以及世界,我们不得不说,垃圾分类这场“战争”,迫在眉睫,

43、势在必行。先不说中国早在2004年就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垃圾制造大国,且以大约每年8%的速度递增。单就我们个体而言,垃圾给我们不仅仅造成了环境上的污染,更为可怕的是,它已经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伤害。被腐烂垃圾污染过的饮用水源、焚烧垃圾排出的污染物等无不侵蚀着我们的身体,吞噬着我们的健康,如果再不进行垃圾分类,终有一天我们将自食恶果。垃圾分类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社会消费需求已经从满足数量型转向追求质量型,但供给结构仍然重视量的扩张而忽视质的提高,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中低端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不少高品质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垃圾是生产和消费的末端产物,粗放式、碎片化、被动式的垃圾管理

44、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而垃圾分类是对垃圾的精细化、全过程、主动式管理,会从末端对上游的生产和消费环节产生倒逼重整作用,促进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的逐步完善,引导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摘编自垃圾分类需要久久为功,“延安新闻网”2019年7月11日)材料二: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分为分类投放、收集和转运及安全处置几大环节。其中,垃圾是否分得开要靠居民动手,这是基础性工作;有序收集、转运和安全处置则有赖于公共服务体系和配套建设,最终的目标是确保各类生活垃圾有合适的归宿。两个环节既相对独立又互相依存,特别是应该依据各种生活

45、垃圾的利用方式来确定如何开展前端分类,两者对接顺畅,才能实现源头分得开、末端用得好的理想状态。目前我国垃圾分类覆盖范围还很有限,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置设施依然存在短板,群众对垃圾分类的思想认识仍有不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大家携起手来,将一件一件“垃圾分类”的事情办实做好,我们就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摘编自做好垃圾分类 推动绿色发展,人民日报2019年6月4日)材料三:2017年

46、中国各类可回收资源价值(单位:亿元)(数据来源:2019-2021中国垃圾分类行业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材料四: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要广泛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全国垃

47、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推进垃圾分类取得积极进展。已有9个城市完成立法;80%以上的城市采取“四分法”,即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上海市更是从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摘编自习近平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新华社2019年6月3日)1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论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保障个

48、人自身健康还是为了社会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垃圾分类处理已迫在眉睫。B. 生活垃圾处置的分类投放,收集和转运及安全处置几大环节,有赖于居民动手、公共服务体系和配套建设。C. 推行垃圾分类关键之一是推动群众习惯的养成,这就需要通过教育引导让群众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D. 我国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推进垃圾分类取得积极进展,到2025年底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1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目前我国垃圾分类覆盖范围还很有限,原因在于垃圾分类所需的必要设施不足,且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不高。B. 我国各类可回收利用的资源价值高,并且不断增长。2016年至201

49、7年,我国废钢铁回收价值的增长幅度最大。C. 垃圾分类的46个试点城市中,大多数城市采取“四分法”垃圾分类;9个城市完成立法,上海市的立法号称最严。D. 目前,全国垃圾分类工作逐步启动、初见成效,但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做实做细垃圾分类工作。18. 在我国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答案】16. D 17. A 18. 相关方:企业和个人;公共服务部门;政府。作用:企业和个人是垃圾产生的源头,要对垃圾进行最初的分类投放。公共服务部门主要负责垃圾的收集、转运和安置工作,要形成体系,建立相关配套设施,确保各类垃圾有合适的归宿。政府制定有关垃圾分类的法律、

50、法规、制度等,并进行宣传和引导,对各方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D项,“到2025年底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错误,由原文“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

51、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可知,46个先行先试的重点城市,到“2020年底”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到“2025年底前”的是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D错误。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选项的内容不一定是原材料中句子的照搬,可能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以变通、转换,甚至添加了出题者或客观或主观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的变

52、通,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A项,强加因果,“原因在于垃圾分类所需的必要设施不足,且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不高”错误,由原文“目前我国垃圾分类覆盖范围还很有限,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置设施依然存在短板,群众对垃圾分类的思想认识仍有不足”可知,原文是从范围问题、硬件问题、思想问题三个角度来谈我国垃圾分类现状,三者是并列关系,并不是“因果关系”。A错误。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有:(1)整体阅读语言材料

53、。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容要点,即明确文中透露的信息点。(2)根据题干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与题干相对应的信息源,辩别真伪,筛选所需信息。(3)在阅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将文章前后进行比照、勾连,归纳出文章大意。这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操作过程。整体感知的直接体现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准确是整体感知正确的表现,是深入解读的基础。整体感知的环节,对以往“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面面俱到”,“肢解式的模式分析”是一次革命,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理念的贯彻与落实。相关方为企业和个人、公共服务部门、政府三方面。作用:由原文“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分为分类投放、收集和转运及安全处置几大环节。

54、其中,垃圾是否分得开要靠居民动手,这是基础性工作”可知,企业和个人是垃圾产生的源头,要对垃圾进行最初的分类投放;由原文“有序收集、转运和安全处置则有赖于公共服务体系和配套建设,最终的目标是确保各类生活垃圾有合适的归宿”可知,公共服务部门主要负责垃圾的收集、转运和安置工作,要形成体系,建立相关配套设施,确保各类垃圾有合适的归宿;由原文“而垃圾分类是对垃圾的精细化、全过程、主动式管理,会从末端对上游的生产和消费环节产生倒逼重整作用,促进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的逐步完善,引导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可知,政府制定有关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制度等,并

55、进行宣传和引导,对各方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点睛】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首先浏览选项标敏感点,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内容”“艺术特色”等。其次回归原文找对应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句,筛选信息类要注意是否改变了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最后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三、语言文字运用(1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任何一门艺术的道理都包含在作品表达中,因此长期大量欣赏优秀艺术作品,永远都是“懂”这门艺术最佳的途径。戏曲的道理也不例外。在戏曲风行的千百年

56、里,无数_的农民扶老携幼在乡村戏台下_地欣赏,从来没有生发过“不懂”戏曲的感慨。戏曲之所以曾经拥有广泛的受众,就是由于这些观众有长期欣赏戏曲的经验积累:他们既熟悉戏曲_的故事,亦熟悉戏曲叙事方式和舞台表演手段,(),才能为生旦净丑的唱念做打鼓掌喝彩。当前我们面临的窘境是曾经妇孺能解的戏曲,今天连大学生都慨叹“不懂”。这是因为戏曲生存语境变了,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难以通过优秀戏曲的长期熏染形成审美经验,更很少欣赏戏曲。更重要的原因是,现代社会公共教育建构了有异于传统的知识谱系,其中几乎没有戏曲独特的文本、音乐和表演形态的身影,戏曲历史叙事和伦理取向也与现有谱系_,这些都进一步加重了当代观众和戏曲的

57、隔膜。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胸无点墨 津津有味 演绎 大相径庭B. 胸无点墨 津津乐道 演义 泾渭分明C. 目不识丁 津津有味 演绎 大相径庭D. 目不识丁 津津乐道 演义 泾渭分明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所以与舞台上戏剧人物的喜怒哀乐才能产生共鸣B. 所以才能与舞台上戏剧人物的喜怒哀乐产生共鸣C. 所以喜怒哀乐的共鸣才能与舞台上的戏剧人物产生D. 所以喜怒哀乐的共鸣与舞台上的戏剧人物才能产生21.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是因为戏曲生存语境变了,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欣赏戏曲,更

58、难以通过优秀戏曲的长期熏染形成审美经验。B. 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难以通过优秀戏曲的长期熏陶形成审美经验,更很少欣赏戏曲,因为戏曲生存语境变了。C. 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难以通过优秀戏曲的长期熏染形成审美经验,更很少欣赏戏曲,因为戏曲生存语境变了。D. 这是因为戏曲生存语境变了,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欣赏戏曲,更难以通过优秀戏曲的长期熏陶形成审美经验。【答案】19. C 20. B 21. D【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解答词语题,一般从以下地方思考: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三、要注意词语使范围,搭配的对象;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

59、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第一空处,目不识丁: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形容人不识字说“不识一丁”或“目不识丁”。胸无点墨:形容读书太少,文化水平极低。此处的语境是指无数一个字也不认得的农民,所以应该用成语“目不识丁”。第二空处,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此处的语境是指农民扶老携幼的在乡村戏台下有滋味地欣赏,所以应该用成语“津津有味”。第三空处,演绎:展现;表现。演义:以一定的历史事迹为背景,以史书及传说的材料为基础,增添一些细节,用章回体写成的小说。

60、此处的语境是指他们熟悉戏曲展现的故事,所以应该用词语“演绎”。第四空处,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此处的语境是指戏曲历史叙事和伦理取向也与现有谱系彼此相差很远,所以应该用成语“大相径庭”。故选C。【20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所填写的句子与后面的句子“才能为生旦净丑的唱念做打鼓掌喝彩”结构一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