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习题精选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1页
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习题精选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2页
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习题精选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3页
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习题精选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4页
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习题精选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习题精选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文言文复习精选 一、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1114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通风换气B.政通人和C.通宵达旦D.博古通今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分) 缘:

2、()俨然:()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分) 渔人甚异之: 林尽水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4第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分) 答: 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节选部分,完成14题。(13分)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

3、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选出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 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每年)B非天质之卑(低下) C生以乡人子谒余(接见)D言和而色夷(平和)答 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3分) .今诸生学于太学无冻馁之患 AB. 其一犬坐于前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流辈甚称其贤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D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答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4作者认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

4、,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请联系自身的学习实际,从学习条件与学有所成的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3分) 三.阅读曹刿论战的节选部分,完成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5、。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_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_ 2、下面语境中“故”字与“故逐之”的“故”意思相同的是() A.既克,公问其故。B.温故知新C.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欲擒故纵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战于长勺。 _ (2)公将鼓之。 _ 4、鲁庄公提出了三个可以迎战的条件,曹刿肯定的条件是: _(用原文语句回

6、答) 四.阅读出师表选段,回答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令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子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写出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秋:_光:_义: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3分)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先帝不以臣卑鄙: 后值倾覆

7、: 3第段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应该_,不应该_, _,_。(用原文回答,2分) 4第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刘备_和诸葛亮_两件事。(2分) 五.阅读出师表选段,回答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至于斟酌损益,

8、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 1.解释句中加线的词语。 先帝不以臣卑鄙:_ 遂许先帝以驱驰:_ 深入不毛:_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 3.第2段文字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_ 六.阅读下面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13题。(共12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

9、的词在文中的意思。(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该字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乡为身死而不受()(4)是亦不可以已乎()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3、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的观点。(答题不得超出方格限定的字数。)(2分) 七.阅读下面不食嗟来之食,完成文后问题。(6分) 齐(齐国)大饥(饥荒)。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为食(准备了食物)于路,以待饿者食之(给他们吃)。有饿者蒙袂(mi)辑屦(j)(袖子遮着脸,拖拉着鞋),贸贸然(两眼昏昏无神的样子)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喂)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

10、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终不食而死。(选自礼记.檀弓 (1)上文与鱼我所欲也选段中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把它摘录在下面横线上。(2分) (2)“嗟来之食”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模仿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语“拔苗助长”的释义,试解释它的意义。(4分) 【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后来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嗟来之食】(提示:答题不超出100字。故事情节须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能全文翻译。) 八阅读核舟记(片段);回答问题

11、。 舟尾横卧一揖。揖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髫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13用“”给第段中的画线文字断句。(2分)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容:(2)夷: 15用自己的话概括第段文字的内容。(2分) 16作者在第段中用“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来说明刻在船背上的题字,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 九、课内阅读。阅读下面

12、文言文,完成810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吴广素爱人。尉果笞广。 广故数言欲亡。陈胜佐之。 9、“以激怒其众”中“以”字和下列句子中哪一项的“以”字意思相同?(2分)()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翻译“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3、译文:。、 十.文言文阅读(14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苟:(2)辟:(3)丧: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鱼,我所欲也,熊掌,

14、亦我所欲也; 答: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答: 3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人皆有之属予作文以记之 B舍身而取义环而攻之而不胜 C故不为苟得也己克,公问其故 D贤者能勿丧耳陈胜者,阳城人也 4简答:(5分) (1)孟子在文中阐明了怎样的观点?(3分) 答: (2)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请用原文回答,2分) 答: 十一.文言文阅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15、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4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分) 5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3分) 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2分) 十二.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万钟于我何加焉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则何时而乐耶微斯人,吾谁与归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文: 3甲段中的“本心”是指,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体体现是;甲乙两段都运用了的表现手法。(3分) 4甲段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段中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