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课程复习教案5篇_第1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课程复习教案5篇_第2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课程复习教案5篇_第3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课程复习教案5篇_第4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课程复习教案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2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课程复习教案5篇教学工作只有按照计划进行,才能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要求做好教案工作。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课程复习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课程复习教案1 渔歌子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体会 “斜风细雨不须

2、归”的意境。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读课题。了解本首词的词牌名。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1、要注意把词读通顺。 2、再读词语,理解词义“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不须归”等。 3、诗词在古时候是用来唱的。读的时候很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谁再来念念?读出它的节奏,读出它的韵味。 三、走进文本,想象画面。 1、默读这首词,看看词中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 2、学生圈画,交流。 你找到了几种景物? 3、一起看九种景物, 看着看着 ,这九种景物仿佛成了一副画,就成了一首渔歌子,我们一起看这九种景物诵读这首词。 4、张志和把江南写得多美啊!其实不仅张志和写江南,还有许

3、多写江南的诗词。 仅用27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画面,老师不仅看到了春天的美景,还听到了悦耳的声音,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了,你们感受到了吗? 请听老师读这首词,然后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 词人向远方望去,他看到了什么?怎样的西塞山?怎样的白鹭? 西塞山:郁郁葱葱,不是墨线勾勒,而是绿色渲染的山水画。 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多么快乐而悠闲啊! 西塞山前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5、让我们把这样的美景读出来吧。 四、入情入境,体悟心情。 1、这首词中,不仅有这些景物,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人,这个人是怎样的穿着?怎样的姿态? 悠然自得的渔夫 2、此时

4、的渔夫心情如何? 3、词中没有一个字写到人物的心情,那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句子所描写的景物中体会到诗人的心情。) 你看,张志和笔下的白鹭、桃花、鳜鱼、斜风细雨你们就是从这些景物中窥伺到的心情。 再读读这首词,请问,这里的“归”指的是回到哪里?(回到自己的家) 五、深探“不须归”。 1、同学们,让我们联系时代背景去感悟张志和“不须归”的情怀。 所以这里的不须归是指回哪里?后来朝廷派人找张志和回去做官,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 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每次垂钓,他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有鱼饵,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能钓到鱼吗? 师:是啊,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

5、不愿归的情感。 2、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渔父? 3、我们学过的江雪,这首诗的渔父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同是渔父,为什么江雪中的渔父如此孤独郁闷呢?有理想却不能实现,只能被迫泛舟江湖。 4、这首渔歌子流传至今,已上千年。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让它在我们的心中定格成一幅清丽自然、醇香久远的永恒画卷吧! 六、作业。 1、背诵渔歌子。 2、根据渔歌子想象画面写一篇文章。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课程复习教案2 渔歌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二)过程与方法 1.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解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2.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6、(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3.使学生感悟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准备: 1.学生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诗人张志和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初知诗情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莺歌燕舞的季节里,大家都能看到什么美丽的景物呢?学生自由说春天的景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2.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春天的景物,看看哪位同学的想象

7、力最丰富,能根据老师给出的词语想象出美丽的春天的景象,如果你能把这幅美景说出来,老师就把它画下来,好吗? 依次板书三组词语:青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渔翁、斜风、细雨。学生先分别想象、描述三幅画面,教师作简笔画,再请学生看图把三组词语连起来想象一幅美丽的图画并描述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这些词汇想象画面,边想象边组织语言,用生动的现代语言描述西塞山边的美丽,并通过教师的简笔画再现出来,既创设了情境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为后面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埋下伏笔。 二、理解课题 1.有一位叫做张志和的唐代诗人也看见了这么一幅美丽的情景,于是写下了一首词渔歌子。(板

8、书课题和诗人) 1)我们在这个学期的第一课曾学过一首词忆江南,谁来说说什么是词,它有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词的特点。 2.了解。 1)同学们课前查阅了资料,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张志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诗人张志和的资料。 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诗人生平及创作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查阅资料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该词的写作背景,为理解“斜风细雨不须归”作铺垫。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幻灯片出示渔歌子,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试读,正音。 2)教师范读,学生试根据教师范读划分重音、节奏,教师小结并用幻灯出示。 3)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小

9、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词意。 2.自主品悟 1)在熟读古诗后我们还应该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要想弄懂古诗词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交流理解古诗词的方法。 2)学生自读古诗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解释理解词意,遇到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你觉得哪句写得好,好在哪儿? 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给同组的同学听。 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 小组派代表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重点理解:诗人为什么会“斜风细雨不须归

10、”?体会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板书:悠闲自在) 学生自愿感情朗读自己觉得写得美的诗句,并说说这句诗写得好在哪儿?学生互相欣赏,互相评议,老师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出渔翁悠闲自在的感觉。 5)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青山,渔舟,白鹭,红桃,青色箬笠,绿色蓑衣,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诗人又为它染上了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 设计意图: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学习模式,摒弃逐字逐词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3.反复吟诵,感

11、悟诗情 1)播放配乐flash情景动画,学生感情朗读。 2)学生自由练习感情背诵。 3)指名试背,师生接句背诵,男女生比赛感情背诵。 4)全班配乐背诵,并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吟诵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在了解词中描绘的情景后通过反复吟诵把体会到的诗情表现出来,并结合配乐情景动画进一步进入诗境,引起共鸣,体会的思想感情。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动画欣赏两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过故人庄、忆江南。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两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的动画及收集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

12、美、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课程复习教案3 纪晓岚吟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8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流利、有感情到朗读1、2自然段。 3、了解1、2自然段中所描写的景物与老渔翁垂钓的经过。 4、理解古诗内容。对古诗能熟读成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充分朗读1、2自然段,感受江景的诗意,再来学习古诗,以读促讲,做到水到渠成 。诗文对照,感受诗歌的精炼与绝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诗文对照,想象秋江独钓图的美景,体会纪晓岚的机智。 教学重点:学习1、2自然段,诗文对照,想象“秋江独钓图” 的情景。

13、 教学难点:读文品境,体会1、2自然段描写的意境:体会古诗语言凝练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生词、课文1、2自然段、古诗、音乐春江花月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从题入手,解题质疑: 1、师板书“纪晓岚”:知道纪晓岚吗? 师介绍人物资料。(清四大才子,乾隆的宠臣,才华横溢) 2、师:有关他的故事民间流传了许多,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其中之一。 师补充课题:“吟诗”。 3、指生读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纪晓岚做诗,不是念诗、诵诗) 4、读出题意。指读、齐读。 5、读了课题,还想知道什么? 预设:什么诗?在哪里发生的?什么时候?和谁一起?为什么要吟诗?怎么吟诗?吟得怎么样? 6、师相机归纳板书:

14、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7、小结:这就是一件事情的六要素。了解清楚了六要素,可以帮我们很好的了解课文内容。翻书,让我们从书本中去寻求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答疑解惑: 1、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 生读书。 2、读词。(课件1) 纪晓岚 光芒 乾隆皇帝 江畔 老渔翁 垂钓 重复 一遍 悠然 一篙一橹 嵌入 沉静 (注意读音:畔、翁、沉、嵌,反复读) 3、开火车读课文段落。 师评:声音洪亮、字音准确、句子通顺 4、解疑:这六要素你解决了哪几个?生说,互相补充。 5、师教方法:把他们连起来说就是主要内容。指生说。 6、师教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弄清事情的六要素,把它们

15、连起来说一说,就是事情的主要内容。 三、以读促讲,感受诗意: (一)第一自然段: 1、乾隆皇帝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觉得有诗意呢?(师板:诗意) 2、练读第一自然段,看看秋日的江畔有哪些景物?想象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哪些景物给你印象深刻?把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 3、生说江畔的景物。 (师板:落日、波浪、芦花、水鸭、钟声) 4、把你喜欢的句子会说的说一说,想读的读一读。 5、指生读。 师引导: 问:“红红的落日,洒下金色的光芒。”为什么重读“红红”、“金色”? 评:抓重点词语想象画面,再把感受读出来。真是好方法。 评: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了亮丽的色彩;从你的朗读中听感受到了活泼的动态;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

16、芦花翻滚的壮观;从你的朗读中看到一群水鸭在夕阳的余晖下慢慢地游不见了 6、师小结:亮丽的色彩,活泼的动态,在古庙的钟声里构成了一幅江畔落日图。难怪乾隆皇帝会觉得有诗意。指读,齐读。(课件2:第一自然段) (二)第2自然段。 1、一位老渔翁正独览这一江美景,静静地垂钓呢!(师板:老渔翁垂钓) 把描写老渔翁的句子勾画下来,再读一读, 边读边想象画面。 2、生练读,指读。看谁脑海中想象的画面更生动更丰富。 3、指两生分读老渔翁钓到鱼前的部分和钓到鱼时的部分。 要求:要读出老渔翁的变化。(课件3:第二自然段) 听出了什么变化?(老渔翁动作的变化,老渔翁心情的变化) 4、师评:通过轻重、快慢、高低的不同

17、,把老渔翁由静到动,由平静到愉悦的变化读了出来。 5、指生富于变化的读一读。男女生分读。 6、可这江景中的主人翁不是老渔翁吗?为什么最后要写水鸟呢? 7、小结:老渔翁置身于夕阳的金色光芒之中,心情愉快地钓鱼,这情景真是富有诗意呀!让我们一起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感受这优美的意境吧!配乐朗读1、2自然段。 四、诗文对照,体会精妙: 1、过渡:看了这样的情景,难怪乾隆皇帝想听纪晓岚吟诗,也难怪纪晓岚会吟出这么美妙的诗句。(课件4:古诗秋江独钓) 2、指生读古诗。 3、这首诗有什么特点?(七言绝句,嵌入十个一) 4、你能把它读准确吗?指读,要求:能读出诗意来吗?能读出老渔翁的变化来吗? 5、将景色与诗句联

18、系起来想一想,1、2自然段哪些景象正是诗中所写的呀?与同座交流。 6、生交流。 7、反馈:文中哪些景象被聪明的纪晓岚写入诗中的呢?生说。(分别读句子,或是说出第二自然段都可以。) 8、“一人独占一江秋”理解。 “一人”指谁?(老渔翁) “占”呢?(占领、占据)再点拨:联系1、2自然段,他独览一江美景心情愉快地钓鱼,这可真是一种“享受”啊! 9、 理解第四行诗。对应了哪部分内容?(1、2两个自然段) 10、小结:纪晓岚仅仅用了28个字,可谓字字精妙,字字都是他渊博学识的沉淀与迸发。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用优美的朗读把诗中的意境表现出来吧! 11、配乐齐读。(课件5:音乐春江花月夜) 五、小结所学,铺

19、垫下文: 纪晓岚不愧为一代文学泰斗,真是才华横溢,机智过人啊!乾隆皇帝对他和他的诗作出了怎样的评价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六、自设练习,巩固拓展: 又到了“我的练习我设计”的时间: 你打算针对这首古诗和1、2两个自然段设计哪些精彩的作业呢? 预设: 1、想象古诗所描写的意境,写下来或画下来。 2、背诵古诗并默写。 3、针对第一自然段填空。 4、问答题:明明有钟声,为何还显得沉静? 5、问答题:明明写老渔翁,为何还要写水鸟?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课程复习教案4 观潮 教学目标 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

20、文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 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

21、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课件出示2)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观潮)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读后释题 课题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观:观看。潮:指钱塘江大潮。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课件出示3)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盐、屹、昂、顿、鼎、沸、贯、浩、崩、震、霎、余”的读音,并组词语。(课件出示4) 字音难点:“崩”在本课读(bn),避免读成(pn),“震”“霎”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2)书写“潮、据、堤、阔、笼、罩、盼、滚、顿、逐、渐

22、、犹、崩、震、余”(课件出示5) 字形难点:“堤”的偏旁是提土旁,“震”的上半部不要错写成“雨”。“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错写成“日”。 (3)理解词义。(课件出示6、7、8) 天下奇观: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横卧: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广阔。 横贯: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烈地

23、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若隐若现:若,好像,仿佛。隐:藏起来,看不见。现,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 余波: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浪。 漫天卷地: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风号浪吼: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大,叫声响。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课件出示9)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

24、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课件出示10)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四、合作交流,反馈检查。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意思,体会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与壮观,指导背诵。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品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

25、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3) 横贯江面、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 霎时屹立、昂首东望、人声鼎沸 教师:这些词语是描写钱塘江大潮来临场面的成语,让我们根据它们想象一下画面吧! 2.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课件出示14)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板书: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学习第2自然段段,体会:平静、人山人海) 2.深入学习课文3、4自然段,感受钱塘江大潮。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

26、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边默读,边画批) (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内容: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课件出示15) 教师指导: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沉的)“轰隆隆”这个响声,用哪个词来形容?(闷雷

27、滚动)指导读好这句话。 重点体会:人声鼎沸 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 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 教师: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像开了锅的水一样。(课件出示16) 教师总结:潮来时的声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从课文中找出来吧!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课件出示17) 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看图片指出位置)。 看到白线出现时,人群有什么反应?这个场面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人声鼎沸)指导朗读。(课件出示18)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

28、的水墙。重点体会: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指导朗读:带着激动的感情读。 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吃惊、惊喜 体会两丈多高的水墙,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课件出示19) 比较句子(课件出示20)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小组讨论: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板书: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指导朗读:多精彩的语句呀!我们来比赛,看谁把雄伟的气势给读

29、出来了。要读出潮水越来越有气势的样子。 个人准备后指名读,评价后小组赛读,最后齐读。 (4)引入文字资料: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到:(课件出示21) 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好象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象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水腾跃,好象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 (自己读,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5)播放视频。(课件出示22)(快看,钱塘江大潮来了!) 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30、假如你是一个游人,你会怎样赞叹? 教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钱塘江观潮,这观潮的人山人海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元首,有胆大的人,有胆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乡下老奶奶,他们看到了这伟大的钱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教师随机采访学生) (6)教师: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 (7)同学们,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板书:顺序:远近) 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学习第5自然段: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板书:

31、潮来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恢复平静) 小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板书:天下奇观) 4.指导背诵。 教师引入: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让人如身临其境,难怪你们喜欢这些句子。可是,我们刚才读句子的时候,把顺序给打乱了。写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来完成一个听的练习。我读一段话,请大家听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几处描写连接起来的,并把它记下来。(学生每人一张填空练习纸)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惦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

32、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课件出示23) 教师读句子(包括括号里的词语),学生听后记下词,填在括号里。(指名板书) (出示括号内的词语,校对)。现在我们来看看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水的。 (由远及近地观察,随时间的推移和潮水位置的改变来描写潮水的变化。)(课件出示24) 引读这段话(教师读括号里面的词,学生读后面的句子)。 画线的部分留下括号里的词,再

33、请学生背诵后面的内容。(机动:学生看书试背) 现在我们一边看视频,一边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的第3自然段,感受钱江潮的气势。(课件出示25)(如果不会背,可以看看书,会背的站起来背) 三、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课件出示26)(放视频) 1.教师: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 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

34、识,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4.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熟悉的景点按照顺序来介绍。 小结: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课程复习教案5 麻雀 教学目标 1.认识“嗅、奈、煞”等7个生字,会写“嗅、呆、奈”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3.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

35、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板书:麻雀)(课件出示2)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 1.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

36、大物? (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提示:(课件出示3) (1)“我”走在林荫道上发生了什么事? (2)猎狗想怎么样? (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 小麻雀掉下来 老麻雀飞下来掩护准备搏斗 猎狗张开露出愣住后退 2.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波浪线画下来。 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了。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 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3.按这种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课件出示4)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打猎

37、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第4、5、6自然段):写猎狗想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急忙唤回猎狗,走开了。 其中第1、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嗅、奈、煞、拯、嘶、哑、庞”(课件出示5) “煞、奈”是上下结构;“嗅、嘶、哑”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嗅、呆、奈、巢、齿、躯、掩、护、幼、搏、庞、量、愣”(课件出示6) 指导书写:“嗅”别忘记大上有一点;“口”加“木”是“呆”;“掩”字“大”下面是“电”。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五、范读课文 通过朗读感受鲜明的形象,体会表达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2.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