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下 151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习题)(解析版)_第1页
高中语文必修下 151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习题)(解析版)_第2页
高中语文必修下 151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习题)(解析版)_第3页
高中语文必修下 151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习题)(解析版)_第4页
高中语文必修下 151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习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谏太宗十思疏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虽董之以严刑A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B震之以威怒C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D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答案】B【详解】本题中,例句“虽董之以严刑”是状语后置句,“以严刑”状语后置。译为: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A项,省略句。省略了主语。译为:做国君的人,如果害怕自满自大,就要想想江海里的水都是居于下面,由成百上千的川流汇聚而成。B项,状语后置句。“以威怒”状语后置。译为:用声威震慑他们。C项,定语后置句。“重、大”是“神器、域中”的定语后置了。译为: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D

2、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译为:这也(就是通过)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故选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必固其根本根本:树根B人君当神器之重 当:主持,掌管C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景:大D虽董之以严刑 董:懂得【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因为四个选项只有一个不对,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一进行排除。D项,“董”,应译作“监督”。故选D。3下列说

3、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知足”“知止”两条是戒骄躁,劝皇帝要恪守本分,勤于政事,不要劳民伤财B作为一名君主,奖赏和刑罚都不能从个人的喜好和怨怒出发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即“用人”“纳谏”策略D治理天下要任人唯贤,放手让百官自己去处理职责内的事务,不必干涉。【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对课内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内容的理解能力。平时学习文言文时一定要注重理解,结合文章写作背景,掌握答题的基本技巧。A项,“知足知止两条是戒骄躁”说法错误。原文“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的意思是:“作为君主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想到该知足

4、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由此可知,“知足”“知止”两条应是戒奢侈,而不是戒骄躁。故选A。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谏太宗十思疏魏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

5、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4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B盖在殷忧必竭/诚以

6、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C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D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如贾谊的论积贮疏、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它是科举考试中用于回答命题者的问题并表述意见的一种文体。B三驱,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拦住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另一种解释为田猎活动以一年三次为度。C九德:指九种美好品德,出自尚书,即“宽而栗(庄严),柔而立(能立事

7、),愿而恭,乱(治理的才能)而敬,扰(和顺)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充实),强而义。”D百司:指王公以下百官的总称。如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文中所用的句子“又宰相者,所以临察百司,考其殿最”,其意思与本文同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先从反面设喻引出议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再从正面论述,这样就加重了强调的意味。B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怨不在大,可畏惟士: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发人深省。C第三段提出“居安思危

8、”的具体做法,即“十思”。“十思”的内容是正己安人。“十思”就是十条劝诫。文章最后从正面论述做到“十思”的好处,描绘出“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D本文从头至尾,多用骈文偶,或相对为文,或排比论述,辞工文畅,音律和谐,铿锵和韵,读来如觉连珠滚动,文章一飞呵成,论述步步为营,气势雄健有力,警示振聋发聩。7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答案】4C 5A 6A7(1)(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有好的开端的人很多,能贯彻到底的人大概很少。(2)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像

9、回声似的应和,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陈涉)。(3)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由于)火烤使它变成这样的。【分析】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必”“既”“则”“傲物”。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

10、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它是科举考试中用于回答命题者的问题的一种文体”有误。“疏”是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提建议或意见的一种文体。“科举考试中用于回答命题者的问题的文体”是“策”。6试题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A:先从正面设喻,再到反面论述。7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

11、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得分点:元首:帝王;景:大;克:能;盖:大概。(2)得分点:云:像云一样;回:像回声一样;景:像影子一样。赢:担负。(3)得分点:“有”通假“又”;“暴”通假“曝”,译为“晒”;“挺”译为“挺直”。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12、“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诚信(节选)贞观十年,魏征上疏曰:“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夫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内外无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腐于俎,得无害于霸业乎?管仲曰:此极非其善者,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如何而害霸乎?管仲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

13、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晋中行穆伯攻鼓,经年而弗能下,馈间伦曰:鼓之啬夫,间伦知之。请无疲士大夫,而鼓可得。穆伯不应,左右曰:不折一载,不伤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伯曰:间伦之为人也,佞而不仁。若使间伦下之,吾可以不赏之乎?若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夫穆伯,列国之大夫;管仲,霸者之良佐,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况乎为四海之大君,应千龄之上圣,而可使巍巍之盛德,复将有所间然乎。”“若欲令君子小人是非不杂,必怀之以德,待之以信,厉之以义,节之以礼。然后善善而恶恶,审罚而明赏。则小人绝其佞邪,君子自强不息,无为之治,何远之有

14、?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太宗览疏叹曰:“若不遇公,何由得闻此语!”(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注)鼓:城邑名。啬夫:秦汉时的乡官,这里指掌管鼓城的官员。永锡祚胤:锡,赐福;祚,读zu,赐福、保佑;胤,读yn,子孙后代。祚胤,福运及于后代子孙。8下列用“I”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B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C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

15、/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D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这是用皇帝年号来纪年。一个皇帝一生只能用一个年号。B爵,是古代的青铜酒具,属贵族阶层使用,在结盟、会盟、出师凯旋,庆功,宴会时,贵族阶层就用这类酒具饮酒,并以不同的配套形状显示使用者的身份。C疏,奏文的一种。作为文体,是古代官员向皇帝进言以使下情上达的进谏文书。“疏”始创于汉代,后世又以“奏疏”作为这类进言文体的总称。D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

16、的名号,称庙号,是对已死皇帝的敬称,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显宗,肃宗等。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魏征给唐太宗的谏言,他认为君臣之间惟有诚信,才能君尽其礼,臣尽其忠。B小人有功也应赏,但赏小人则会助长奸佞之风,这是穆伯不采纳馈间伦的建议的原因。C管仲认为,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远避小人是称霸的前提,其中远避小人尤其重要。D穆伯认为,一个大国之君对待臣下只有讲求德信义礼,才能让“君子小人是非不杂”,君子更能尽忠。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2)则小人绝其佞邪,君子自强不息,无为之

17、治,何远之有?【答案】8C 9A 10D11(1)奸诈的人得志,这就会使晋国的人放弃仁义而去做一些奸诈的事。那样即使我得到了鼓城,又有什么用呢?(2)那么,小人放弃了他们的奸诈,君子自强不息,那种不必费力也能治理好天下的局面,还会有多远呢?【分析】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司,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

18、注意。作答时可先忽略选项中停顿一致的地方,分析停顿不一致的地方,用排除法进行选择。句意为:赞赏善良的人但不能任用他们,讨厌邪恶的人但不能赶走他们,处罚不能用在有罪者身上,奖赏不能加在有功者身上,那么在面临危险灭亡的时候,自己也许都难以保全,让天下能够千年万代永久长存,保佑子孙后人代代为君,还有什么希望? 根据句子大意,前四个句子句式是对偶句,排除A、B两项。同时借助标志词“则”“或”“将”,结合注释可知,“永锡”“祚胤”之间不可断开。排除D项。故选C。9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

19、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一个皇帝一生只能用一个年号”说法有误。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故选A。10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力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叙

20、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穆伯认为,”说法有误。这是魏征说的话,他先举管仲、穆伯的言行作为例证,然后再归纳阐述这一观点。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点有:(1)佞人,善于花言巧语,阿谀奉承的人;是,这;佞,名词,奸邪的事;虽,即使;何,什么;何用,表反问,有什么用?(2)绝,断绝、放弃;佞邪,奸邪;无为之治,指道家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的治理方法;何远之有,宾语前置句,调整为“有何远”,还会有多远呢?【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

21、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贞观十年,魏征上疏说:“臣听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必定要凭借德行和礼义;保全君主的地位,惟有依靠诚信。君王能够尽到礼节,臣子能够竭尽忠诚,一定是内外没有私心,上下相互信任的。在上的人没有诚信,就无法指使下面的人;在下的人没有诚信,就无法侍奉上面的人,诚信

22、包含的道理确实是大啊!从前齐桓公问管仲说:我想让酒在酒爵里变味,让肉在砧板上腐烂,这样做该不会影响霸业吧?管仲说:这绝不是什么善事,但也不会影响称霸。桓公说:怎样做才影响称霸呢?管仲说:不能了解人,影响称霸;了解人但不能任用他,影响称霸;任用他但不信任他,影响称霸;已经信任他但又让小人干扰他,影响称霸。晋时的中行穆伯攻打鼓城,攻了一年也没有攻下来,一个叫馈间伦的人说:鼓城的负责人,我了解他。用不着让大家受累,(让我去游说他,)鼓城就可以拿下来。穆伯没有答应他,左右的人说:不损失一支枪,不伤害一个兵,而鼓城可以得到,您为什么不采纳他的建议呢?穆伯说:间伦为人,奸诈不讲仁义。如果让他拿下了鼓城,我

23、可以不赏赐他吗?如果赏赐了他,这是赏赐了奸诈的人。奸诈的人得志,这就会使晋国的人放弃仁义而去做一些奸诈的事。那样即使我得到了鼓城,又有什么用呢?穆伯,是诸侯国的大夫;管仲,是称霸者的重要帮手,他们尚且如此重视诚信,疏远奸人,更何况陛下是统领天下的君主,上应千年的圣明天子,怎能让巍巍盛德,又有所间断呢?”“要想把君子和小人分得清清楚楚,一定要用恩德去安抚他们,用诚信去对待他们,用仁义去勉励他们,用礼节去约束他们。这样做就能赞赏善良的人,讨厌邪恶的人,明白清楚地进行赏罚。那么,小人放弃了他们的奸诈,君子自强不息,那种不必费力也能治理好天下的局面,还会有多远呢?赞赏善良的人但不能任用他们,讨厌邪恶的

24、人但不能赶走他们,处罚不能用在有罪者身上,奖赏不能加在有功者身上,那么在面临危险灭亡的时候,自己也许都难以保全,让天下能够千年万代永久长存,保佑子孙后人代代为君,还有什么希望?”太宗读完奏章后,叹息说:“如果没有遇到你,哪里能够听到这番言论呢!”三、情景默写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和“舟”的关系比喻民心向背决定生死存亡的句子是“_,_”。(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十思”中建议唐太宗要始终谨慎行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的句子是“_,_”。(3)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总结这“十思”,做到“_,_,_”,就能使智者、勇者、仁者、信者都能为君所用,各尽其责。【

25、答案】(1)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2)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3)弘兹九德 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载、覆、懈怠、虑壅蔽、弘、兹、简。四、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唐朝阎立本的步辇图是一幅中原画家所创作的与西藏历史相关的画作,这种题材的作品出自中原画家之手,尤其是出自中原正统流派的具有宫廷风格的画家笔下

26、,简直是凤毛麟角。要知道,直到元代设置宣政院,西藏这一地区才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历史上,李唐帝国与吐蕃曾处于矛盾斗争的外交关系中。双方争夺的区域包括青海、陕西、河西走廊等,频繁的战争使得双方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太宗朝至玄宗朝前期,唐对吐蕃保持了比较强大的军事压力,在战争中也多有胜绩。但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盛唐一蹶不振,吐蕃一度占据了对唐战争的优势。安史之乱后期,吐蕃曾攻入唐都长安。然而,吐蕃文明明显发展水平落后于唐王朝,这注定了在唐代社会繁盛、国力昌盛的时代里大唐文明有极强的对吐蕃的吸引。步辇图所反映的历史,正是两政权之间的和平交往,其背后的历史典故是“文成公主入藏

27、”。唐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大相禄东赞来到长安求亲。和亲当然是个好事儿,可总不能周边政权一来求亲,大唐就下嫁个公主过去,大唐公主唾手可得,实在有失大唐威严。然而,来求亲的周边政权又那么多,这可让“天可汗”犯了难。为了以示公平,唐太宗和臣僚们决定,来求亲的列国使臣必须参加统一考试,优胜方才能与大唐和亲。这一次考试中,吐蕃大相禄东赞胜出。( )。后来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大唐先进的文明和技术,对吐蕃更好地融入东亚文明圈有巨大的帮助。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吐蕃文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唐王朝,这注定了在唐代社会繁盛、国力昌盛的时代里大唐文明有极强的对吐蕃的吸引力

28、。B吐蕃文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唐王朝,这注定了在唐代社会繁盛、国力昌盛的时代里大唐文明对吐蕃有极强的吸引力。C吐蕃文明明显发展水平落后于唐王朝,这注定了在唐代社会繁盛、国力昌盛的时代里大唐文明对吐蕃有极强的吸引。D吐蕃文明明显发展水平落后于唐王朝,这注定了在唐代社会繁盛、国力昌盛的时代里大唐文明有极强的对吐蕃的吸引力。14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天可汗”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陆游的诗中有“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样的爱国诗句。B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东接安徽、山东,北接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简称“豫”。C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齐名,被称为“颜柳”。D“五四运动”以来,白话文得到了

29、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让文成公主与吐蕃和亲,开启了唐蕃文明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B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后,唐蕃文明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被开启C文成公主被唐太宗嫁到吐蕃,唐蕃文明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被开启D为了促进与吐蕃的文明交往,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到了吐蕃【答案】13B14C15A【分析】1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划横线句“吐蕃文明明显发展水平落后于唐王朝”,语序不当,应改为“吐蕃文明发展

30、水平明显落后于唐王朝”;“大唐文明有极强的对吐蕃的吸引力”语序不当,应改为“大唐文明对吐蕃有极强的吸引力”,排除CD。A项, “大唐文明有极强的对吐蕃的吸引力”,语序不当,应改为“大唐文明对吐蕃有极强的吸引力”。A错误。B项,正确。 C项,“吐蕃文明明显发展水平落后于唐王朝”,语序不当,应改为“吐蕃文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唐王朝”;“大唐文明对吐蕃有极强的吸引”,成分残缺,应改为“大唐文明对吐蕃有极强的吸引力”。C错误。D项,“吐蕃文明明显发展水平落后于唐王朝”,语序不当,应改为“吐蕃文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唐王朝”;“大唐文明有极强的对吐蕃的吸引力”,语序不当,应改为“大唐文明对吐蕃有极强的吸引

31、力”。D错误。故选B。14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其实考查的是引号的具体作用,引号有五个作用:表示直接引用的话。表示特殊含义。表示着重强调的对象。表示否定或讽刺。表示特定称谓。文中“天可汗”引号的作用是特定称谓。本题要求选出和文中“天可汗”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A项,“位卑未敢忘忧国”,引号作用是直接引用。和例句不同。B项,“豫”,引号作用表特殊含义。和例句不同。C项,“颜柳”,引号作用表特定称谓。和例句相同。D项,“五四运动”,引号作用表特殊含义。和例句不同。故选C。1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