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_第1页
2022年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_第2页
2022年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_第3页
2022年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_第4页
2022年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PAGE11页共NUMPAGES11页2022年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为了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及移动存储介质的管控,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一条移动存储介质是指存储数据的载体,包含u盘、移动硬盘、光盘、软盘、内存卡、记忆棒等设备;第二条移动存储介质由办公室统一购买,并建立台账,登记配发,在办公室进行登记,并由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维修。第三条移动存储介质分为保密区、交换区,其中保密区只能本部内网计算机上使用,交换区则可通过_认证后与外部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第四条移动存储介质不得存储任何_信息,严禁将本局移动存储介质借给外单位或他人使用。第五条凡因丢失本部门移动存储介质造成的数据_,将按照相关

2、制度进行处理,并进行赔偿。第六条工作人员离职离岗前,要将所保管的移动存储介质全部清退,并办理移交手续。(此项制度由办公室负责解释。)2022年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二)按照_保守_法和张掖市委机要局、市保密局的有关要求,结合本所的实际,制定本制度。一、_移动存储介质是指存储了_信息的硬盘、光盘、软盘、移动硬盘及u盘等。二、用于处理国家_信息的移动存储介质必须按其所涉及的_等级粘贴市保密工作部门统一制作的密级标识。三、绝密级移动存储介质由单位或使用部门指定专人统一保管,并必须存放在保险柜中;_级以下移动存储介质由使用人保管,并存放在符合安全要求的_文件柜中。四、高密级_移动存储介质不得在低密级的

3、计算机或设备上使用,严禁在与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或其他设备上使用_移动存储介质。五、_移动存储介质只能在本单位的_计算机或_信息系统中使用,严禁借给外单位、转借他人使用。确因工作需要携带_移动存储介质外出的,需填写“_移动存储介质外出携带登记表”,经主管领导批准,并报所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备案,逐件登记_存储移动介质内的_信息。六、复制_移动存储介质,须经单位领导批准,且每份介质各填一份“_移动存储介质使用情况登记表”,并赋予不同编号。七、_移动存储介质的传递应按国家_载体保密管理规定的要求执行。八、_移动存储介质的外送维修或数据恢复,必须到保密工作部门指定的维修点,并有保密人员在场。九、移动存储介

4、质因使用人员岗位变动、使用期满等原因交回时,要对移动存储介质进行检查、确认,并做好登记备案、妥善保管;需归档的_移动存储介质,应连同“_移动存储介质使用情况登记表”一并按时归档。十、不再使用的_移动存储介质应由使用者提出报告,由单位领导批准后,交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处理,确保有关内容和数据不可恢复。禁止将未经技术处理的_移动存储介质转为非_环境使用或进行公益捐赠。十一、责任人每半年对_移动存储介质进行一次清查、核对,做出文字或电子记录,发现丢失应及时向保密工作部门报告。2022年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三)第一条。根据中央保密办、国家保密局_国家_载体保密管理的规定和有关文件精神,为确保国家_安

5、全,结合社区实际,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各业务口拟用于处理_信息的移动存储介质必须建好台帐,进行申报、登记,经审批后,方能投入使用,并按其所涉及的_等级做好密级标识。凡未进行申报、登记、审批的移动存储介质均属非_移动存储介质,严禁用于存储_信息。第三条。_人员应根据其岗位密级以及办公需求配备相应密级的_移动存储介质。第四条:_移动存储介质由政府负责保密工作的人员统一购置,做出统一的密级标识,统一编号,登记后配发各科室。_移动存储介质使用部门应当指定专人负责_移动存储介质的领取、登记、配发和管理。第五条:_移动存储介质不能与国际互连网或其它公共信息网的计算机相连接,用于下载国际互联网、公共信息网

6、信息的移动存储介质不得与_计算机和_计算机信息系统相连接。如需从网上下载资料,应该用非_移动存储介质从上网计算机上下载资料后,通过中间机(中间机指的是既不用于上网又不是_的计算机)进行杀毒处理后,对资料进行存储并导入_计算机。第六条。绝密级移动存储介质只能存储绝密级信息。_级、_级信息应存储在对应密级的移动存储介质内,其中高密级的移动存储介质可存储低密级信息。第七条。_移动存储介质只能在本单位_计算机和_信息系统内使用,高密级的存储介质不得在低密级系统使用;严禁在与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和个人计算机上使用;严禁借给外单位使用。第八条。严禁将个人具有存储功能的电磁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带入核心和重要_场

7、所。第九条:_移动存储介质需送外部作数据恢复时,必须到国家保密工作部门指定的具有保密资质的单位进行,并将废旧的存储介质收回。第十条:_移动存储介质在报废前,应进行信息清除处理。信息清除时所采取的信息清除技术、设备和措施应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第十一条。工作人员离开办公场所,应将_移动存储介质保存在安全保密的场所和部位。因工作确需携带_移动存储介质外出,应当履行审批手续,符合有关保密要求。禁止将绝密级_移动存储介质携带出境;因工作需要携带_级、_级_移动存储介质出境的,应当按照有关保密规定办理批准和携带手续。第十二条。因工作需要接收外来的移动存储介质应由保密员进行登记。按移动存储介质管理要求进行管理

8、。外来移动存储介质应进行病毒检查和杀毒后才可在_计算机上使用。第十三条。移动存储介质因使用人员岗位变动、使用期满等原因交回时,原使用人员应将移动存储介质内所有信息清除干净,所属部门对移动存储介质进行检查、确认并妥善保管。第四篇:国土资源局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国土资源局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我局保密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确保国土资源信息的安全,根据_保守国家_法和_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保密公司关于国家_载体保密管理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出邵阳市国土资源局移动存储介质管理规定本规定所称移动存储介质,是指用于存储国家、企业_信息的硬盘、软盘、u盘、光盘、磁带、存储卡等存储介质。一、本单位

9、移动存储设备要进行编号,不得借于他人使用,若需借于他人的,必须征得单位领导同意,并进行借还时间、借用人、审批人等详细登记。二、新购计算机、移动存储等设备,要先进行保密标识和登记,再发放使用。三、如使用移动设备转移存储保密数据,需在使用前格式化,并在使用后立即删除保密数据。四、使用光盘备份的保密数据要登记编号,分类存放。五、非本单位的移动存储设备一律不得和_计算机连接。六、单位的_移动存储设备处理办法如下:移动储存介质按_级别可以份为绝密级、_级、_级等。处理的办法如下:绝密级移动存储介质只能存储绝密级信息;_级、_级信息应存储在对应密级的移动存储介质内,其中高密级的移动存储介质可存储低密级信息

10、。_移动存储介质只能在本单位_计算机和_信息系统内使用,高密级的存储介质不得在低等密级系统中使用;严禁在与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和个人计算机上使用;严禁借给外单位使用。_移动存储介质在单位内部部门之间相互借用或复制时,_级的由_移动存储介质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_级以上的须经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对借用或复制介质的密级、编号和使用的内容要履行严格的登记手续。_移动存储介质只能在本单位办公场所使用,确因工作需要带出办公场所的,_级的经本部门主管领导批准,_级以上的须经本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并履行相关手续和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_工作人员严禁将个人具有存储功能的电磁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带入核心和重要_场所。_

11、移动存储介质的保存必须选择安全保密的场所和部位,存放在保密设备里。各单位每半年要对_移动存储介质进行一次清查、核对;工作人员离职前必须将所保管、使用的_移动存储介质全部退回。含有_信息的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需送外部进行维修或作数据恢复时,必须到局信息中心进行备案,再到指定的具有保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并将废旧的存储介质(硬盘、软盘、u盘、光盘、磁带、存储卡)收回。_移动存储介质报废应由局信息中心履行批准、清点、登记手续,由局信息中心统一_实施。_移动存储介质在报废前,必须进行信息清除处理。信息清除处理时所采取的信息清除技术、设备和措施应符合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的有关规定。_移动存储介质的销毁,由局信

12、息中心登记造册,并经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进行销毁,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销毁。违反本规定泄露国家_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责任人行政或党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本规定由邵阳市国土资源信息化领导小组、国土资源信息中心负责解释。2022年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四)非_移动存储介质使用管理规定为规范_有限公司内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和管理,防止出现因移动存储的使用造成公司网络感染病毒、商业_外泄等情况,根据公司信息化建设及保密保卫工作需要,特编制本规定。本规定所述移动存储介质特指非_移动存储介质。本规定适用于非_软盘、光盘、移动硬盘、u盘、cf卡、sd卡、mmc卡、sm卡、记忆棒、

13、_d卡及手机、相机等移动存储介质在_有限公司域和计算机上的使用。1.各单位移动存储介质实行集中管理;2.各单位移动存储介质应由专人管理;3.各单位应对本单位的u盘、移动硬盘类别、编号进行标识;4.严禁在非_移动介质上存储_信息;5.不得在未经许可的计算机上使用移动存储介质;6.不得将手机与接入公司域的计算机进行连接;7.已获得许可的计算机上只能使用指定的移动存储介质;8.外来移动存储介质或与外部计算机发生连接的移动存储介质与公司域进行数据交换时,必须经过中转完成;9.未经单位保密部门许可,不得使用工具清除移动存储介质使用痕迹;10.各单位信息管理部门、保密部门应定期对本单位的移动存储介质及使用

14、移动存储介质的计算机进行检查。2022年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五)1、目的和适用范围1.1为确保生产和人身安全,对在用移动式、手持式电气用具(以下简称器具)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特制订本办法。1.2本制度适用于大连东方昆仑不锈钢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所辖区域器具的采购、保管、检查、使用、维修和报废过程中的安全管理。1.3在生产中使用,又无固定使用场所的,使用软电线(软电缆)及利用插头接通电源的各种移动式、手持式电气用具均遵守本制度。1.4器具按触电保护方式分为三类1.4.1类器具(普通绝缘器具)为额定电压42伏以上;1.4.2类器具(双重绝缘器具)为额定电压42伏以上;1.4.3类器具(安

15、全额定电压器具)为额定电压42伏以下。2、职责和流程2.1使用部门应尽可能选用类器具和类器具。2.2采购人员应按使用部门要求的器具类别进行采购,新购器具应具有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2.3器具应存放在空气干燥、无有害气体和腐蚀性物品的场所进行保管。2.4器具使用部门应指定电气专业人员管理,设立器具管理技术档案(按在用器具种类制定),档案内容应记载器具名称、采购时间、采购部门(人)、保管人、使用部门(人)、检修时间、检修单位、检修内容、日常点检情况等,以便及时发现隐患。2.5经检验合格的器具应粘贴“安全使用证”(由使用部门统一印制),其内容应有本次检验日期、下次检验日期、检验部门(人)。2.6当器具

16、保管人出借器具前,应确认“安全使用证”完好,并在有效使用期内,否则不得将器具出借。2.7类器具(普通绝缘工具)应配置漏电保护装置。2.8检查2.8.1新购器具投入使用前,生产部应按该产品的出厂要求进行验收。_公司安全管理人员应每月对器具检查,发现问题或隐患及时整改。2.8.3严禁使用报废器具。2.8.4器具检查主要内容2.8.4.1安全使用证应粘贴完好;2.8.4.2外壳、手柄不应裂缝和破损;2.8.4.3类器具接地可靠,外壳不应带电;2.8.4.4软电源线及插头(座)应符合国家规定,并完好无损;带电零部件不应外露;2.8.4.5开关应正常、灵活、无缺陷;2.8.4.6漏电保护器灵敏可靠,动作

17、电流符合要求;2.8.4.7机械防护装置(罩、盖等)是应完好,砂轮无破损声;2.8.4.8电源开关箱、接线板上的熔丝应符合要求,电焊机焊钳绝缘良好;2.8.4.9空载运行时,检查器具传动部分转动应灵活,火花不应超过规定。2.8.5生产部应对器具至少_次/1季度全面检查,霉雨季节必须加强检查,维修、拆装后应详细检查,检查项目2.8.4.1-2.8.4.9,还应增加:2.8.5.1测量绝缘电阻值(略);2.8.5.2耐压试验维持时间为_分钟;2.8.5.3器具接地系统的接触电阻值不能超过0.1;2.8.5.4测定漏电保护装置动作电流不大于15mA。2.8.6每次定期检查后,安全管理人员应在检查记录

18、上签字确认。2.8.7检查人员定期检查后,应在器具上换贴新的安全使用证。2.9使用2.9.1使用场所的保护接地电阻值必须小于4。2.9.2类器具除接地或接零保护外,使用时应采用其它安全保护措施(漏电保护器、隔离变压器等),否则使用者应戴绝缘手套。2.9.3器具的电源插头(座)应符合GB1002-80(单相)和GB1003-80(三相)的要求。行灯变压器、隔离变压器的初次级插头(座)应有明显区别。2.9.4器具软电缆(线)上的插头不得随意拆除或调换。2.9.5三眼或四眼插座的接地端子,应单独用1根导线接至接地线(采用保护接地的用户),或单独用1根导线接至中性线(采用保护接零的用户),不得在插座内用导线直接将接地端子与中性线端子连接。2.9.6器具的软电缆(线)中间严禁有接头。2.9.7在露天、雨雪场所、锅炉、压力容器,管道等狭窄场所,应使用类器具,如无类器而使用类、类器具时,应装置额定动作电流小于15毫安的漏电保护器,或使用隔离变压器;并将隔离变压器和电源连接器等控制器具放在容器外面,同时应有监护人。2.9.8器具在特殊场合(如湿热环境、爆炸性或腐蚀性气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