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1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2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3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4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选择题1“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上述现象不可能出现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2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3“至于商朝的历史,则因有近代殷墟出土的遗物以为佐证,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下列出土的遗物可以佐证商朝历史的是A棉纺织品B景德镇的瓷器C刻有文字的甲骨D圆形方孔半两钱4某同学出一期板报,其关键词有“夏朝建立”“盘庚迁殷”“春秋争霸”“战国七雄”等,由此可知,其板报主题最有可能是A远古时

2、期的传说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5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 )A天文学著作B医学著作C数学著作D农学著作6三国鼎立时期,实现了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联系的是A魏B吴C蜀D西晋7下列人类遗址中,对研究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化帮助最大的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8下列人物与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祖冲之伤寒杂病论B顾恺之女史箴图C王羲之兰亭集序D贾思勰齐民要术9“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10汉唐时期,出现了许多

3、盛世景象,其中出现在东汉时期的是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光武中兴D开元盛世11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下列有关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B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C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夸D政治精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12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刀耕火种B游牧渔猎C农耕定居D铁犁牛耕13“周围一带系沼泽地,建造住宅时,先打下 1 米长木桩,其后于地梁上铺设 10 多厘米厚地板,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地板上为起居住室。

4、”从材料可以判断出所反映的原始人类应该生活在 ( )A北京周口店B浙江省余姚C陕西省西安D云南省元谋14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这一年处于A公元前7世纪前期B公元前7世纪后期C公元前8世纪前期D公元前8世纪后期15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迁。下列诗句能反映民族交融的是()A“城头山鸡呜角角,洛阳家家胡乐”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雨中”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16东晋时期诞生一副惊艳世人的书法作品。该书法作品共324字,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各具风韵,皆无雷同。该书法作品的作者是A王羲之B颜真卿C柳公

5、权D钟繇17“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材料中“炀帝此举”是指A统一全国B创立科举制C修建粮仓D开通大运河18前秦和东晋之间的一次著名战例是A赤壁之战B官渡之战C淝水之战D巨鹿之战19“王(王导)与马(司马睿),共天下”出现的朝代是A西汉B东汉C西晋D东晋20柳宗元认为“秦之失,失之在政,不在于制”。其理解不正确的是A“政”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B“政”指秦之“暴政”C“制”是指郡县制D柳宗元的判断正确21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时间B领导人C口号D作用22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这一思

6、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出现在A商朝B西周C战国D秦朝23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随从踏上了西行的征程,历经种种磨难,始终不忘使命。他出使的地方是A西藏B西域C台湾D大秦24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争战不休。结束这一混乱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王朝是A夏B商C周D秦25我国古代不乏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A赤壁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淝水之战26下图为我国发行的都江堰纪念邮票。作为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由秦国修建于春秋后期 由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的作用ABCD27具有“殷、青

7、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A商朝B西周C西汉D东汉28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块秦代十二字砖,砖上刻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无饥人”。根据我们学过的有关文字演变知识可以判断,这块方砖上的文字应该属于A金文B行书C小篆D隶书29下列内容与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见下图)相符的是能够直立行走 使用打制石器,过群体生活 用火防寒,烧烤食物 种植水稻,蒸煮米饭A BC D30“以六躯之一面乘一弧半径,三之,得十二解之幕。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以此为基础,取得领先世界近千年成果的是A贾思勰B祖冲之C胡昭D顾恺之二、材料综合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

8、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最终凿通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摘自七年级历史教师用书(1)根据材料一写出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及创建者,并写出秦朝负责监察百官、汉武帝时负责监督地方官员的官职名称,答出中国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汉武帝的“首创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32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1)结合所举知

9、识和材料一分析,秦朝在中央和地方上的制度创新分别是什么?材料二:香港曾推出“汉武盛世:帝国的巩固和对外交流”大型现代文物展,让观众近距离欣赏逾160件(套)珍贵文物。展览以汉帝国崛起为重心,共设有“汉帝国的巩固和扩张”“汉代社会生活”和“汉代的科技、文化与中西交通”三个主题。(2)列举汉武帝时期为巩固大一统王朝在政治、经济上采取的重要措施。(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皇汉武”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材料三:秦朝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陈胜

10、、吴广起义最终失败。材料四:汉初至武帝继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禀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四中两种不同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由此,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3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向前发展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

11、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 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中哪两项内容? (2)依据材料二,分析孝文帝“迁都”的目的。34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沿路地区和国家之间经济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1)观察如图,从中可以看出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是从西汉首都 为起点,向西穿过 到达敦煌,途径中亚和西亚,最远到达 (2)下列材料中,能反映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的原始史料是 。(填写字母)(3)上述史料中,能够作为研究古代丝

12、绸之路历史价值的关键证据是什么?说明理由。3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图1文物,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图2文物的发现有何历史价值?图3所示书籍有何历史地位?(2)以上三幅图片所示历史资料,分别反映了人类社会哪一历史阶段的文明成就?(3)人类以不同方式留下历史痕迹,对于上述图片所反映的变化,你有何认识?【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意思是:从大街到小巷子,大大小小的店铺,一个接一个,没有空着的房子。反映的是“坊”贸易繁荣的情况,在居住区进行商业活动,打破了市坊之间的界限。结合课本所

13、学,汉唐时期尽管商业也较为繁荣,但商业区与住宅区界限明显,没有打破市坊界限。A项符合题意;而最早打破市坊界限的商业形态发生于宋朝。之后的元朝和清朝,也没有了市和坊的区别了。排除BCD三项;故选择A。【点睛】理解“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的意思是解题的关键,反映了从大街到小巷子,店铺林立,商业贸易繁荣。依据“不可能”是限制词,唐朝长安城内分坊和市界限明显。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2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结合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14、,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故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夏朝。故A符合题意;商朝、周朝、秦朝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是解题的关键,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3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殷墟青铜器的考古发掘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商朝迁都到殷以后的社会状况,尤其是青铜器制造业得到了发展,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可以为研究殷商的历史提供确凿的证据。所以C符合题意,ABD项均不是商

15、朝时期的,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4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为了躲避水患,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周平王迁洛邑之后,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号令,春秋时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诸侯争霸战争频发;春秋时期,铁制农具与牛耕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封建生产关系,故板报主题最有可能是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故B符合题意;远古时期的传说与题干无关,故A排除;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故D排除。故选B。【

16、点睛】本题考查夏商周的时代特征,逐一分析各选项。5D解析: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齐民要术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故正确答案是D。【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北魏齐民要术6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鼎立时期,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的联系,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国家没有实现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联系,不符合题意;故选B。7C解析:C【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北方原始农

17、耕文化”,结合课本所学,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五六千年,北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居住着半地穴房子,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粟,并且开始种植蔬菜,体现了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文化。C项符合题意;元煤人遗址发现于云南元谋县,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云南在南方。B项不合题意;北京人遗址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过着群居生活,靠打猎和采摘生活,还没有农耕。B项不合题意;河姆渡遗址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七干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不属于黄河流域北方,D项不合题意。由

18、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点睛:“北方”“原始农耕文化”是解题的关键。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南方原始农耕的代表是生活在长江流域,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他们的农作物是水稻;北方农耕的代表是生活在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五六千年半坡原始居民,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8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所著,A符合题意;顾恺之的代表作是女史箴图,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故B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9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铜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商

19、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的青铜器制造规模大,技艺精湛,品种多,图中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商朝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的代表,是青铜器中的精品。B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光武中兴出现在东汉时期,故选项C符合题意;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时期,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在唐朝,故选项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出现

20、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故ABC属于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排除;政治精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属于文景之治的表现,故D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点睛】本题考查文景之治,考查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与表现区分开。12C解析: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说明半坡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的农耕生活。A项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属于原始生荒耕作制,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游牧渔猎与材料中的生活方式不符;D项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方式。C项符合题意,故选C。13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木桩”“下可用

21、来豢养家畜。地板上为起居住室”结合所学知识,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材料中的描述与干栏式建筑相似。河姆渡人生活在今天的浙江余姚。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14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一百年是一个世纪,每十年为一个年代,世纪就是百位上的数加一,公元前771年属于公元前8世纪前期,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15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分析选项可知,“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中的胡乐即少数民族音乐,洛阳家家学习少数民族音乐,能反映当时的民族交融情况,A项符合题意;“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雨中”描述的是魏晋南北朝时

22、期的佛教事业的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描述的民族冲突,C项不符合题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限定信息“反映民族交融”,结合四个选项的内容逐一分析,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结合“城头山鸡呜角角,洛阳家家胡乐”、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雨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具体含义解答问题,排除不是体现民族融合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6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材料“东晋”“该书法

23、作品共324字,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各具风韵,皆无雷同”可以判断出这是王羲之行书的代表作兰亭集序。王羲之的书法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本人被誉为书圣,所以A项符合题意;BC项是唐朝书法家,D项是曹魏时期的书法名家。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7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开凿了征发了几百万人,加重了人们的劳役和赋税,给人们带来灾难。但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D项符合题意;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

24、一全国。排除A项;“创立科举制”有利于平等选拔官吏,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修建粮仓”可以解决人们的粮食问题。排除BC两项;故选择D。【点睛】“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一句话肯定了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大运河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而且直至交通高速发展了的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8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前秦和东晋之间的一次著名战例是淝水之战。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

25、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选项C符合题意;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选项A不符合题意;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选项B不符合题意;巨鹿之战发生在秦末,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19D解析: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与马,共天下”中“马”和“王”分别指的是司马睿和王导。317年,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建立政权,定都建康,史称东晋。东晋是以王导为首的北方南下官僚贵族和南方大地主为支柱建立的政权。司马睿在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王氏子弟都作了高官,当时流传到“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话,真实地反映了东晋

26、初年的政治状况,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0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柳宗元认为秦朝的短暂灭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制度,故BCD理解正确,不合题意;“政”是秦朝的暴政,不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故A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21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与黄巾起义无关,C符合题意;ABD三项都与黄巾起义的内容相符,排除,故此题选择C。22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因此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史称

27、“诸子百家”。各家学派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23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38年,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24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最后一个诸侯国齐国,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D符合题意;夏商周的建

28、立在秦朝建立之前,与题意不符,排除ABC,故选择D。25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8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在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A项符合题意;B项是楚汉之争时期战役,不符合题意;C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不符合题意;D项东晋时期的战役,不符合题意。故选A。26D解析:D【解析】【详

29、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符合题意,都江堰由秦国修建于战国后期,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7A解析: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殷、青铜冶炼、甲骨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殷墟是商朝的都城所在地,商朝的建国者是商汤,后来盘庚迁都到殷,商的都城稳定下来;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或者记事在龟甲或是兽骨契刻的文字。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A。28C解析:C【解析】根据题

30、干“秦代十二字砖” “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无饥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文字,规定以秦国所用小篆为标准文字,由此可知,秦代十二字砖上的字是小篆,所以答案选C。29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图片是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北京人是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山洞里的原始人类,他们能够直立行走,会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会用火防寒,烧烤食物,符合题意;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蒸煮米饭,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干图片代表的人类,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能够通过图片得到有

31、效信息,判断出是北京人的相关知识,结合课本的内容,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需要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排除法。30B解析: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以六躯之一面乘一弧半径,三之,得十二解之幕。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可知这是圆周率的计算方法,“领先世界近千年成果”,可知与祖冲之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朝的祖冲之,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选项B符合题意;贾思勰是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胡昭是三国时期书法家,顾恺之是东晋时的著名画家,因此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材料综合题31(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君

32、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嬴政;御史大夫,刺史;维护皇权(或维护中央集权)(2)政治上建立了监察制度;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外交往上开通了路上和海上丝绸之解析:(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嬴政;御史大夫,刺史;维护皇权(或维护中央集权)(2)政治上建立了监察制度;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外交往上开通了路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西交往的大动脉。(学生言之成理符合题意即可)【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嬴政统一全国后,建立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

33、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因此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创建者是嬴政(秦始皇);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汉武帝时设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中国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2)根据材料一“强化监察制度”、材料二“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最终凿通西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的“首创精神”表现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设立刺史制度;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对外交往上,开通了丝绸之路等。32(

34、1)中央: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2)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经济:经济上,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等解析:(1)中央: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2)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经济:经济上,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等。(3)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4)原因:材料三的原因是秦朝的暴政;材料四的原因是汉初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认识:统治者应勤政爱民,爱惜民力,与民休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言

35、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婚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中央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是皇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和地方上实行郡县制。(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帝国最为强盛,汉武帝时期巩固大一统王朝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措施有:政治上,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候国。找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建立刺史制度等。经济上,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治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等。(3)根据材料三“汉武帝是两汉时期有雄才大略的

36、皇帝旧史往往以他与秦始皇并举,称为“秦皇汉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影响: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或者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匈奴受到重创。都有利于边疆的稳定;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4)根据材料三“秦朝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可知原因是是秦朝的暴政;根据材料四“汉初至武帝继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

37、的绳子都朽断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因是汉初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认识这一小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统治者应勤政爱民,爱惜民力,与民休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33(1)确立县制;奖励耕织。(2)仰慕中原文化,推行汉化措施。【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可知解析:(1)确立县制;奖励耕织。(2)仰慕中原文化,推行汉化措施。【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可知反映了商鞅变法中确立县制的内容,在地方设县,由国君派官吏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