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教学教案_第1页
《死水》教学教案_第2页
《死水》教学教案_第3页
《死水》教学教案_第4页
《死水》教学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5PAGE55(1)死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咀嚼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象。2、能力目标:提高读诗的能力,了解闻一多三美的主张,品味“死水”的象征意义。3、情感目标: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领会诗歌中蕴涵的爆发力。(二)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死水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2、了解诗歌的反讽手法。3、感知死水中的“三美”。(三)教学方法1、教法:设计问题、明确要点、参与引导。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讨论相结合。(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入语:“大家还记得1999年澳门回归的时候那首动听的歌曲吗?”歌词:“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

2、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它的作者就是闻一多先生,在这首诗歌中融入了闻一多先生浓浓的赤子之心,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这首名作死水,也是这样一首镌刻着深深爱国之情的诗篇。下面让我们走进诗人闻一多,了解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二、作者及诗歌背景介绍1、作者闻一多:闻一多(1899-1946),著名学者、诗人、民主战士。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曾参加新月社,与徐志摩创办新月杂志。1946年7月15日遭国民党特务暗杀。他的诗风沉郁凝重,语言绚丽精炼,对仗工整,为开创富有民族特色的新格律诗作出了有

3、益的贡献。同时还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主张,曾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作品有诗集死水、红烛。闻一多先生的三美理论:、音乐美,主要是指诗歌音节和旋律的美;押韵,节奏,平仄,、绘画美,主要是指诗歌在运用的词藻要有绘画的效果;、建筑美,指的是诗歌结构形式上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2、写作背景:死水写于1926年,是闻一多留美归来的第二年。留美期间,诗人饱受民族歧视之苦,倍感离群孤雁的寂寞和酸楚,思乡思国之情油然而生,回国之后见到的却是军阀统治下的破碎山河和哀鸿遍野的苍凉现实,于是他大呼:“啊,这不是我的中华”爱之深责之切,作者正是在这种矛盾悲愤的心情下写出死水这名篇的。知人论

4、世:1925年4月,留美学习即将归来前夕,在美国初创;1926年,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时,拿出来正式发表;1928年,结集出版,以一首诗的名字作为整个诗集的名字。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结合背景资料指导学生吟诵死水: 、诵读提示: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品,四句一节;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具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留意诗句中有关色彩的描绘。 、让学生读出反讽意味和强烈的憎恨之情。播放诗歌朗诵。学生朗诵。【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所体现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朗诵点评:要把握节奏,读出悲愤之情,语言要铿锵有力。四、

5、研读诗歌,自主探究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思考下列问题:诗人是如何描写“死水”的?(提示:找意象,看特点)【与学生一起探讨并加以引导】明确:第一段突出了死水的凝滞、绝望、完全丧失了生命力。“不如”、“爽性”是作者的愤激之语,表达了对死水的厌恶之情。第二到四段分别从色彩、状态、声音上描绘了死水:从色彩上:铜翡翠、铁桃花、油腻罗绮、霉菌云霞从状态上:酵成绿酒、飘满白沫从声音上:笑声、歌声这些意象在作者笔下都变得明艳万分,绚烂异常。引导:、 阅读第一段: (1)、提问:这一小节中的“绝望”、“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点 明确:突出了死水的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特点。 (2)

6、、提问:“不如”、“爽性”表达出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这是作者的愤激之语,表达出作者对死水的厌恶。 (3)、小结:这一小节突出了死水的特点并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 阅读第二至第四小节: (1)、导读: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死水的?指名朗读。 (2)、讨论作者的描绘方法: 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绘的?(从色彩、形状、声音几个方面描绘了死水的特点。)作者在描绘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的手法,以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3)、讨论作者写法的效果: 如:A、为何要用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明确:作者意反衬死水绝顶的肮脏、黯淡与污秽,进而尖锐讽刺给黑暗的社会以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B、

7、为何要写死水的歌声 明确:意在反衬死可怕的、死一般的寂静。 2、质疑:诗人是厌恶“死水”的,但是为什么又要将死水写得如此美丽呢?【教师与学生一起研究解答】明确:、丑人抹粉往往愈见其丑,往往更令人厌恶。“死水”本是一沟发臭的死水,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华丽词语描写死水,赋予其艳丽的色彩以及油画般的美。目的是要营造一种反讽氛围,揭露和批判丑恶和肮脏,把丑的写得越美越会引起人们的反感,越能表达诗人对“死水”的厌恶之情。、连这么肮脏的死水都有桃花、罗绮、云霞。所以要透过迷惑人的假象看到罪恶。当时社会中有不少人并不知道自己置身的是怎样的一个黑暗的社会,陶然自足于假象中的繁华之中。3、各

8、学习小组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这句话:本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意图的是第五段,该如何理解“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教师根据各学习小组对此问题的结论归纳总结】明确:、加速它的灭亡,用新的社会来取代它。、作者对光怪陆离的旧社会的深恶痛绝。“美”与“丑”的尖锐对立,诗人对“死水”的彻底绝望,期望旧社会的彻底毁灭!旧事物灭亡了,新事物就会茁壮成长。阅读第五段,教师指导: 一二两句的作者照应开头,并强调对死水的判断和批判的肯定。三四两句是作者的愤激之语,真实的意图是说:中国的社会已经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了,唯一的办法是加速它的灭亡,用新的社会来取代它。4、结合写作背景总结“死水

9、”的象征意义:(品味全诗,把握意象、知人论世)【教师点拨】死水写于1925年。闻一多在美国留学期间,目睹了美国社会的种种黑暗,所以死水象征着美国社会一个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社会。死水发表于1926年,当时中国处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所以死水象征着北洋军阀统治之下的动荡黑暗的旧社会。象征着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的旧中国。教师点拔:当教学程序进展到解读“死水”象征意义时,可让学生展开广泛的讨论。“1925年4月,死水初创于美国。作为一个华人,闻一多先生深受美国社会歧视,所以他对美国社会有一种刻骨铭心的厌恶。于是,在他心目中,美国社会便如一潭死水一样,尽管看起来一片繁华,但本质上却十分腐朽。因此,我认

10、为,死水象征着外表繁华、内里腐朽的美国社会。” “从死水的初创时间,我们看出了它的象征意义。可是,死水难道仅有这层意义吗?”“1926年,北京发生了三一八惨案,就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刘和珍等人因为徒手请愿而被北洋军阀政府镇压了,上学期我们学习过的鲁迅散文记念刘和珍君就设计到这个背景。闻一多在这时拿出来正式发表,他是不是要在自己的旧作中增加新的寄托,即象征粉饰太平而实质上腐败不堪的北洋军阀?” “刚才我们死水初创时和发表时的不同背景来揭示死水的象征意义。那么,到了1928年,闻一多先生把那么多的诗结为一个集子,为什么还偏以死水命名呢?”“无疑,他把几年来创作的一些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看作了死水

11、,于是它又泛化为一种生活处境黑暗的中国现实。这说明,同一作品,作者也有可能增添或者改变它的意义,初创时是他的本意,而发表时又有新的寄托,结集时又表达了这一时期特殊的生活感受。” 教师顺势引导:“同学们,请你们想一下,难道仅仅是作者才拥有增添或者改变作品意义的权利吗?作为读者,我们可以不可以增添或者改变死水的意义呢?”讨论,明确:“我们完全可以增添或者改变它的意义。比如,一个课堂没有人发言,没有人积极参与,没有生气和活力,那么就是死水一潭;又比如,一个学校,取消了体育活动、文娱活动,只知道要求学生学习,那么就是死水一潭。这样,在我们当代人的心目中,死水又有了更为抽象的含义指一切丧失生机、生气、生

12、命的环境。”五、赏析诗歌“三美”全班品读全诗,赏析本诗的“三美”。【 教师参与、引导、归纳】音乐美押un、en、ua、ia、o、ng韵。语言风格铿锵有力,沉郁顿挫,有节奏感。绘画美所选意象色彩鲜艳,像一幅油画。建筑美结构上非常严整坚实。引导归纳:闻一多先生的三美理论:、音乐美,主要是指诗歌音节和旋律的美;押韵,节奏,平仄,、绘画美,主要是指诗歌在运用的词藻要有绘画的效果;、建筑美,指的是诗歌结构形式上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明确:、诗歌双行押韵,每节一韵,从内在的韵律来看,每句四顿,富有音乐美。、这首诗中,作者以富有色彩感的词藻,绘声绘色,给人以视觉的绘画感;、从诗歌的外形看,每句九字,每节四句,排列整齐,富有建筑美;六、课文总结总结:爱之深,责之切,我们应该从诗歌之中理解到诗人深切的爱国之情。连死水都有桃花、罗绮、云霞。但是这并补可怕,可怕的是人有时也时时由失真、失鸣二陷落到假名假象之中。所以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