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2013届高三历史补习班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甘肃省武威市2013届高三历史补习班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甘肃省武威市2013届高三历史补习班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甘肃省武威市2013届高三历史补习班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甘肃省武威市2013届高三历史补习班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8用心 爱心 专心甘肃省武威六中2013届高三补习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隋唐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92)三月二十一日的诏书中,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由材料可知 ( ) A宋代科举取士逐步取消了身份职业限制B宋代统治者奉行重文轻武的政策C科举考试成为宋代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D宋代科举取士条件相对放宽2从“重农抑商”到“海禁”政策,表明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时期

2、 ( ) A一直处于闭关锁国状态 B以自然经济为经济基础C无法出现商业繁荣景象 D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3全球通史一书中提到:“(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民主化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当时“政治自由化”体现在权利分配标准的变化,即( ) A公民大会向所有等级公民开放B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 C打破贵族世袭特权 D以地区部落取代氏族部落4从下表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权力最高立法、行政、司法机关;统一联邦宪法,全国范围适用;国

3、际交往主体;不能任命、监督、考核州官员或其施政行为有立法、行政、司法机关;本州宪法、法律,与联邦宪法相抵触时无效。不干涉联邦事务A美国的国家结构是邦联制 B美国是中央集权制国家C涉及全国性事务的权力都赋予联邦政府D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分享的政治权力相当5毛泽东曾说“农民在乡里造反乃是广大农民群众起来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乃是乡村的民主势力起来打翻乡村的封建势力。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角。打翻这个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据此判断当时的背景是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工农武装割据”的开展C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D解放战争时

4、期土地改革开展6据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天津至江苏南京的浦口)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报道的战役 ( ) A打破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极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7钱乘旦教授指出“反现代化”并不是反对现代化,而是“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用现代化的形式来抵抗现代化的实质。”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表述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

5、亥革命8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这作为个案可以反映( )A民族主义被民众狭隘理解 B民权主义获得广泛认同C民众的审美情趣发生变化 D民生主义最为当时所需9下列评论中,不是直接针对“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是( ) A“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B“它的成功促使各国考虑把共同市场扩大到其它部门乃至整个经济部门的必要性,它的经验为以后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建立铺

6、平了道路。”C“是西欧国家联合道路上的一次创造性实践,一次质的飞跃,它开始了一体化合作形式的零的突破。”D“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出口的关税和定量限制,建立共同的农业政策及运输政策进一步密切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10列宁曾指出:“每当我写到 问题时,我总要引我1918年那篇论国家资本主义的文章。这曾不止一次地引起某些青年同志的怀疑。但他们的怀疑主要是在抽象的政治方面。他们觉得,生产资料属于工人阶级,国家政权也属于这工人阶级,这样的制度就不能叫做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不可能高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制度。”其中的 应填写 ( ) A俄国十月革命B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计划经济体制11

7、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以后,提出“使集体农庄庄员从物质利益上关心公有经济发展的原则”,规定从1958年7月起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粮食、油料、马铃薯、蔬菜、肉、蛋、羊毛的制度,实行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办法。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 ) A废除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B部分承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C彻底恢复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D进一步扩大公有制经济的比重12以下统计表反映的是新中国建立前夕官僚资本在中国工业中所占的比重。依据以上 表中的统计数据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转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所造成的影响是( )工业资本工矿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钢铁产量发电量有色金属产量石油产量6

8、0%80%90%67%100%100%A人民政府基本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B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C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D初步确立了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13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美国人曾预言中国五年内不会有运载工具。西方记者称中国“有弹无枪”。打破这一预言的是中国 ( ) A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神舟”飞船发射成功141964年中共中央在有关决定中指出“在一线的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设计机构,凡能迁移的,应有计划地迁移到三线、二线去,不能迁移的,应一分为二。”(注:按今天的区域来划分,三线地区基本上就是不包括

9、新疆、西藏、内蒙古的中国中西部内地。)这说明当时( ) A中美关系异常紧张,战争一触即发 B中央着力发展落后地区教育C中国对世界局势判断是着眼备战 D适应经济建设培养人才需要 15“1980年中美达成协议:由美方提供设备、由中方技术人员操作,在中国新疆的奇台和库尔勒建立监测苏联核武器和导弹试验的监测站,所获情报中美共享。”这段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 ) A中美已结成军事同盟 B中美已妥善解决意识形态的分歧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关系 D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已初见成效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

10、约的影响时 间事件或条约影响1842年南京条约“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1895年马关条约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1901年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1928年“改订新约”的运动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1943年中英、中美签订新约取消英美两个国家在华治外法权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同时取消1901年9月7日在北京与中国政

11、府签订的议定书(即辛丑条约)。1943年中英美签署开罗宣言关于中国的领土主权问题,中美双方同意:日本用武力从中国夺去的东北各省、台湾和澎湖列岛,战后必须归还中国。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材料二 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

12、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的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1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4分)17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状

13、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古代庶人“以麻为衣,则不能御寒,以麻著袍,则不能生暖”。传入棉业之后,“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棉作在中国广泛展开,大约是始自宋代:“木棉,宋、元之间,始传其种入中国。关、陕、闽、广,首得其利。”特别是广东和福建,首先成为最著名的棉产区。明清时期棉作几遍及全国各省区。徐光启农政全书提到华中湖北棉区,华北山东、河北等棉区,华东江苏、浙江棉区是当时的三大优势棉区。明清时期北方特别是山东的棉花大量输往江南,如东昌府高唐、恩县棉花“江淮贾客贸易,居人以此致富”,形成“吉贝(木棉)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的局面。而江南

14、松江一带有“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酬取直”现象出现。由于棉作的扩展和粮田面积的减少,至少从明代后期,江浙地区便开始从其他省份输入粮食;同时,其他省份也需要从江南购入不可缺少的棉纺织品和其他产品。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的路线图(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宋代至明清时期中国棉花种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棉业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11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印度中国之间的三角贸易给三国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9分)武威六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补习班阶段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题卡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

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3456789101112131415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的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1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4分)17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宋代至明清时期中国棉花种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棉业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11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印度中国之间的三角贸易给三国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9分)16(1)趋势:1919年之前,以不平等条约为主流;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不平等条约或收回权利,但因中国弱小等原因,没有实现平等权利;(4分)主要影响:近代前期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