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研究性学习_第1页
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研究性学习_第2页
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研究性学习_第3页
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研究性学习_第4页
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研究性学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开展杨光辉 摘要: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下,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能将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进一步深化,使之和中学化学课程相互渗透。能使中学化学教学和新一轮课程改革保持一致,使学科教学更具有活力。 1 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中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展中要依据课标的理念,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的选题。一方面老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课标的目标和内容要求,以及各自的潜能和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研究性课题。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对学生选择的课题进行适当的指导。

2、喜欢动手实验的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多选择以实验为主的研究课题。例如,我校的这类同学选择了“实验室制氯气试验装置的组装探讨”“什么样的方法制取氨气最好?”“喷泉试验的理解及变型的研究”等实验课题。而擅长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同学选择了如“温室效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使用范围、性能和价格,以及电池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调查废旧电池是如何处理的以及回收废旧电池的意义和价值”等调查类课题。而对人文历史有兴趣的同学则选择了“元素周期表的历史衍变及类型”等化学史类的课题。在具体操作过程程序上,我们首先要对课标中的“内容标准”进行解读和体会。再根据成都二十中的学生实

3、际情况,做出选题的指导意见。例如在“原电池原理及运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的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过程,是先学习体会课标,课标中课程化学(2)主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内容标准中“活动与探究建议”有:查阅资料:化学能转变成热能、电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验:用生活中材料制作简易的电池,市场调查:不同种类电池的特点、性能与用途。在课标选修课程模块(4)化学反应原理,主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内容标准中“活动与探究建议”有实验探究: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变。调查市场上常见的化学电池的种类,讨论它们的工作原理,生产工艺和回收价值。在此基础上,我们在课标的理念下,结合学生及教学的实际,在原电池的

4、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增加设计了,不同金属材料构成原电池的对比研究,干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实验室模拟氢氧燃料电池的实验探讨,铅蓄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可充电镉、镍电池的结构及原理的研究等课题。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择。通过课题的开发进行化学研究性学习。全班所有的同学都积极参与到几个课题组。分工协作进行开题论证,设计方案,查阅资料、整理资料、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到最后完成课题的结题。 2 充分突出化学实验的优势,有效地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开展,要体现以实验为特征的化学学科特点,化学实验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

5、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都有重要的意义。课标的基本理念中强调了以实验探究为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虽然,课标没有单独对化学实验提出内容标准,但整个“内容标准”中却始终建议用实验探究来完成内容的学习,也就是说实验探究是学习过程和方式的主线。因此,在化学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充分突出化学实验的优势,能有效地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现行教材中实验分为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但学生亲自动手参与的实验比例还是太少,为了多让学生动手参与探究,突出化学实验的优势,我们通过以下三条途径来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

6、。 2.1 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问题讨论分析比较得出结论演示实验一般是“验证性”,改实验的“验证性”为“探究性”一般程序是:实验观察提出。例如,在“原电池原理”教学中,我推荐了一个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同的材料构成原电池的对比研究”,课题要求:了解原电池原理及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内外电路的电子流动方向。对比不同材料构成的电池的性能差异。学会书写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学生尝试用铁、铜、锌、铝、镁、石墨等电极材料在硫酸、盐酸、硝酸、醋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氯化钠等不同的溶液中进行实验,对比它们的电流强度和电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原电池的概念,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其中在

7、镁和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和铝和铜与浓硝酸构成的两种原电池中,电池的电流方向与其它的原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不活泼金属作正极的电流方向相反,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在问题得到解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理解了负极和正极形成的本质原因及确定方法。 2.2 扩充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是教材内容安排的基础性学生实验,它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规范地进行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强化所学到的知识。”这类实验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应用性为主,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履行预习实验(操作)总结(实验报告)的全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我们在分组实验的基础上对它的实验内容进行扩充,让学生设计实验搜集资料动

8、手实验找出实验结果,来完成分组实验。例如在高二“氨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方法制取氨气最好”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让学生去做,首先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设计所有的制取氨气的方法,如用氯化铵、硫酸铵、碳酸铵、碳酸氢铵等不同的铵盐和碱石灰、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生石灰等进行实验,或用浓氨水和不同的碱进行实验来制氨气。通过产生氨气的速度和体积等全面进行对比得出自己的结论。用什么方法测量氨气的体积是对学生所学到的化学知识是一个考验。经过研究,学生较好地设计出用量气装置装四氯化碳或苯来测定氨气的体积的方法。2.3 拓展课外实验 课外实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用一

9、些简单易得的器材和试剂完成的实验,或称为“家庭小实验”。这类实验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手段。但教材中这类实验还是太少。我们在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开展过程中,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拓展,一是开展课外兴趣小组,二是开放实验室,三是开展校外(家庭)实验。一般经过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个体探究小组讨论完成实验作出评价的过程。例如,学生针对近年在市面上出现了特殊颜色的玫瑰花蓝色妖姬的事例,在“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家庭小实验“改变花的颜色”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鲜花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颜色”的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喜爱种花的同学们在家中用不同种类的鲜

10、花作实验,然后进一步把鲜花、叶片、果皮研碎,用市售白酒提取液制取指示剂。 3 通过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展过程,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对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研究性学习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在课题的开展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的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老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学会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的问题。例如:通过“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除了硅,我们还有什么?”“生命与DNA”等课题的研究,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了解关于纳米材料、计算机技术、生物化学等最新的科技成果。增

11、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知道了化学对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拓宽了知识视野。 4 关注学生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展的全过程,对学生进行多样化、过程性的评价 在课标的理念下,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既要促进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在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开展过程中,要注意评价目标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同时要注意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展的过程评价,还要注意学生的自我评价。例如,在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管理中,我们设计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表,用于学生自己、学生之间、课题组及指导老师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这种评价重在参与、重在合作,是一种过程性的评

12、价。再如“蓄电池的原理及运用的研究”课题小组,在没有完成预期的研究成果的情况下,指导老师对他们的课题小组,依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他们虽然没有得出预期的结论,但他们认真地完成了整个研究过程,分析了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 5 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和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课标的基本理念,老师要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必须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教师给的现成的知识和经验,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才能符合课标的基本理念

13、。课标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共八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2个学分,根据需要,学生只需相应的学分(6、8、12分)即可达到相应的水平。现行教材中虽然没有相应的课程模块,但我们在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开展过程中,针对文科学生,理科学生及其它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所选不同的课题内容特点,要求学生在课题开展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并强调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合作,培养合作精神和意识。 6 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管理 在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编制了研究性过程管理系列表,共八张,其中包括: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选题意向表;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表;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外出申请表;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外

14、出活动记载表;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表;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研讨、实验活动登记表;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登记表;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学生自我评价表。在学生进行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在化学研究性学习选题阶段,我们指导学生侧重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及将要学习到的化学学科知识点出发选择课题,通过选题意向表的填写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调整。然后开始选题。并填写课题申报表。其次,对学生的研讨活动、实验活动、外出调查活动进行统计、审查和指导管理。并填写相应的表格。第三,在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后期,对学生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评价,最后,在学习过程和学生

15、的评价方面,我们设计了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学生自我评价表,对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之,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开展是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新生事物,在具体操作中必然还存在不足或不当作法,这恰恰说明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地对课标进行思考与探索。图式理论与化学概念教学刘克文 化学概念是人们对物质发生变化本质属性的认识。只有理解、掌握了化学概念,才能牢固、系统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探究化学问题的能力,进而揭示化学变化的客观规律。所以,化学概念教学一直是化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图式理论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利用图式理论理解化学概念教学过程,可以为我们进行化学概念教学与研究从教育心理学理论水平提供新

16、的视角。本文拟在介绍图式理论的基础上,讨论图式理论在指导中学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一、图式理论所谓图式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人的一生要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并不是杂乱无章地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而是围绕某一主题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单元,这种单元就是图式。比如,我们见到某种动物的图片,就能很快想起它的名称、性情、生活习性等很多有关该动物的知识。这说明该动物的外观特征是与它的名称、性情、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是联系在一起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所以说,图式实际上是一种关于知识的认知模式。图式理论研究的就是知识是怎样表征出来的,以及关于这种对于知识的表征如何以其特有的

17、方式有利于知识的应用的理论。 图式一词早在康德的哲学著作中就已出现。在近代心理学研究中,最早对图式给以理论上高度重视的是格式塔心理学。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皮亚杰也十分重视图式概念,他认为“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现代图式理论是在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深入到心理学领域,使心理学中关于人的认知的研究发生了深刻变化之后于本世纪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概括起来,现代图式理论主要有以下要点: 1.图式描述的是具有一定概括程度的知识,而不是定义。也就是说,图式既描述事物的必要特征,又包括其非必要特征。图式所描述的知识由一部分或几部分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其中的组成部分称之为变量(variable)

18、或槽道(slot)。例如:动物的图式包括有皮肤、能活动、吃食物、呼吸空气;鸟的图式包括有翅膀、有羽毛、能飞等。总之,一个符号、一种物体等均可以看成是一种图式。 2.图式有简单和复杂、抽象和具体、高级和低级之分。简单的图式可以只是一个字符,复杂的图式可以有几个子图式构成。抽象的图式是关于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方面的图式,具体的图式则包括生活经历和事物的特征。所谓高级图式和低级图式是指图式之间的层次或隶属关系。比如:前面提到的动物的图式和鸟的图式,后者相对来说构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图式。鸟属于动物,对于鸟来说,动物的图式是高级或上位图式,而鸟的图式则是低级或下位图式。 3.图式不是各个部分简单机械相加,

19、而是按照一定规律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构成图式的各个部分即变量有恒定的,也有变化的;当一部分变量取一定值时,其他变量的取值也就受到了约束。图式的加工过程是通过对加工的信息进行拟合、优化、评价而进行的,对某些信息的加工甚至有几个图式相互比拟、进行评估,最后才能作出决策。4.图式是在以往经验的旧知识与新信息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形成的,是以往经验的积极组织。图式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把新信息同图式表征的旧知识加以联系。每个图式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同化作用和协调作用而发生变化。低级的图式通过同化、协调、平衡而逐渐向层次越来越高的图式发展。“同化”和“顺应”是皮亚杰图式理论

20、的两个重要概念。“同化”就是把外界的信息纳入已有的图式,使图式不断扩大。“顺应”则是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图式不能再同化新信息,而必须通过调整改造才能建立新的图式。二、图式理论与化学概念教学1.从图式的结构看化学概念教学图式是由变量或槽道组成的,每个化学概念也都是由相互关联的几个部分构成的。如果我们把化学概念看成是一个图式的话,构成化学概念的几个部分便是这一图式的变量或槽道。因此,在化学概念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形成关于某一概念的图式,首先要分析该化学概念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即该化学概念图式的变量,然后从中找出起关键作用的变量,以便从全局上把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样就能为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该化学概

21、念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关于“固体的溶解度”这一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我们要首先找出它的图式的变量。它包括:一定温度、100g溶剂、达到饱和、溶解的克数。其中,一定温度、100g溶剂、达到饱和是对“固体的溶解度”概念的理解起关键作用的变量。在教学中,深入透彻地分析这几个关键变量,可以使学生形成关于“固体的溶解度”的正确图式,进而准确地掌握这个重要化学基本概念。2.从图式的关系看化学概念教学在化学概念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分析化学概念的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要搞清这些构成部分之间以及化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图式理论指出,图式不是变量的机械相加,而是按一定规律结合的有机整体,图式的变量之间有相互约束的关系

22、。化学概念的图式也是如此,例如:在进行“溶液”这一概念的教学时不仅要弄清楚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还要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形成了均一、稳定、透明的混合物。化学概念的图式之间同样也存在着简单与复杂、高级与低级的关系。比如:“酸”这一概念被包含在电解质概念中,而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而化合物又属于纯净物。那么对于酸和纯净物这两个概念的图式,酸的图式就较复杂,相对来说纯净物的图式就较简单。从图式的高级与低级的关系来看,酸的图式是低级图式或下位图式,而电解质和纯净物的图式相对来说则是高级图式或上位图式。因此,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应用图式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各构成部分之间以及化学概念之间的内

23、在关系,形成化学概念网络。这对于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化学概念是非常必要的。3.从图式的形成看化学概念教学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从对化学变化的感性认识出发,经过抽象、概括而达到对化学现象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首先是建立在以往经验的旧概念和新知识联系的基础上,然后通过新知识与原有化学概念的相互作用,构建新的化学概念。这一过程正是图式理论所描述的原有的图式可通过“同化”和“顺应”形成新的图式的过程。例如:缓慢氧化概念图式的形成,首先是氧化反应概念的图式(原有图式)同新信息“进行很缓慢”积极、主动、有机地结合,即发生联系,再通过“同化”,氧化反应概念图式将新信息“进行很缓

24、慢”纳入自己的图式,使之成为新概念缓慢氧化图式的一部分,最后形成关于缓慢氧化概念的完整图式。从图式理论看,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完整图式则是通过从得氧失氧角度定义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图式的“顺应”,不断调整自己的组成部分和结构而形成的。因为从“有氧得失的化学反应”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到“有电子得失或有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这一高层次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过程中,“有氧得失的化学反应”图式不能通过“同化”其他新知识形成“有电子得失或有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图式,只能通过呈现一些没有氧得失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子,分析它们与原有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图式所描述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联系是都有化合价变化,而这些化合价变化

25、是由于发生了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这样,经过调整、改造即所谓“顺应”,就可形成高层次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图式。那么,根据图式理论,在进行化学概念教学时,对于新概念图式的形成,一方面要看它是否能通过“同化”学生已有化学概念图式的方式来实现;另一方面,则应考虑通过“顺应”的方式,不过应用这种方式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或选择形成化学概念图式的一些例子,既要比较它们的必要特征又要比较它们的无关特征,以使学生形成完整的有关化学概念的图式。 总之,图式理论是关于知识的心理组织结构的理论。我们这里所讲的图式是一种认知图式,它不仅可以用来表征各种概念和理论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表征不同操作水平的知识。它对知识的获得具有重

26、要意义。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应用图式理论可以使教师从教育心理学水平上更好地指导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有意义学习理论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张竹云一、有意义学习理论1.意义学习奥苏贝尔是美国当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创立了有意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认知结构就是一个人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或是一个人在某一知识领域的全部观念和组织。人类之所以能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就是因为他所学的新知识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些有关的观念相互发生了影响,产生同化作用,进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学生的学习如果有价值的话,应尽可能地有意义。当学生把教学内容

27、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2.对学习类型的划分奥苏贝尔认为,可以从两个维度上对学生的学习类型进行划分:一是在知识获得的形式上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二是根据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部特征而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是指语言文字或符号所表述的新知识能够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旧知识建立一种实质的和非人为的联系。反之,不与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发生联系而强迫记忆进行的学习即为“机械学习”。比较而言,“意义学习”能够真正掌握知识的实质,在知识的理解、保持和应用等方面的效果都优于“机械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学习”。奥苏贝尔认为接

28、受学习必然是机械的,发现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是毫无根据的。在他看来,二者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都有可能是有意义的。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讲授得法,就可能导致学生的意义学习;而发现学习的方法运用不当,未必会使学生进行意义学习。在课堂里的意义学习中,学生以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为主。这在化学概念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原因是:其一,有许多化学概念是前人为建立化学知识体系或为生产实践的需要而人为规定的,对它们进行发现式学习将是没有意义的;其二,迄今为止,接受学习(课堂讲授教学模式)仍是传统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因为它既经济又有效,任何新的、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手段都没有动摇它的基础地位,足以证明它的实用性

29、和有效性。3.新旧知识间的三种关系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原有知识与其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有三种基本关系:上位的、下位的和并列组合的关系。下位关系又分为派生类属关系和相关类属关系。相比较而言,下位学习较上位学习要容易。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将概念教学置于一个下位学习的环境中,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从而构建新的认知体系。下面,以物质的量一章为例,谈谈如何应用有意义学习理论指导中学化学概念教学。二、以有意义学习理论指导中学化学概念教学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教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物质的量”及“摩尔”对高一学生而言,是以前从未听到过的抽象概念,理解和掌握它有一定的难度。教学

30、中,根据有意义学习理论,我们可以找到其上位概念,使它变成下位概念。如列出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这样,“物质的量”就变成了“物理量”的下位概念,也成了其他物理量如温度、长度等的相关概念。“物质的量”也就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找到了支撑点,从而消除了陌生感,学生理解和掌握该概念就容易多了。对单位“摩尔”的学习,我们也可以找到其相关类属:啤酒的“一扎”、乒乓球的“一打”等都可以作为类比,帮助理解“摩尔”。2.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物质的量及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固定下来以后,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它们为并列组合关系进行教学。即:阿伏伽德罗常数单位物质的量

31、的物质所含粒子数(不妨称它摩尔粒子数)。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具有的体积。三个物理量都对应每摩尔物质所具有的数量。 由此导出的数学计算式学生将非常容易接受:N=nNA(粒子数=摩尔粒子数物质的量)m=nM(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V=nVm(气体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可见,教学中善于挖掘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并注意构建学生合理的、完整的认知体系,实现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不仅可以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更为轻松,在不断呼吁减轻学生负担,变苦学为乐学的今天,这种尝试无疑将是非常有益的。3.物质的量浓度的教学依据有意义学习理论,在“物质的量浓度”的

32、教学中,可首先唤醒与之相关的居于上位的认知内容:表示溶液浓度的其他物理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不断修正、补充原有认知结构,直到构建起新的更为完善、系统的认知结构。三、应用有意义学习理论指导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1.重视概念教学 在化学教学中应重视概念教学是因为它们是学生认知结构的联结点化学概念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它是构成中学化学学科的基石。但在实际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往往容易对基本概念的教学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对自认为易理解的化学概念只作简单介绍;对难度较大的化学概念,教学过程中不向学生提供较为丰富详细的材料,就匆忙塞给学生一些抽象概念,之后便开始做

33、大量习题,并冠之以“在练习中巩固基本知识”,结果事与愿违。任何概念,都有它的背景知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更何况是概念的内涵、外延甚至它的现代意义,更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化学问题的真正解决也必须建立在化学概念理解的基础之一。2.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软知识”课堂教学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对教学重点倍加关注,而将课堂导语或前后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一些说明(我们称为软知识)抛于脑后。学生关注更多的,也是一节课后,自己实实在在学到了多少知识和技能,少有思考它们与自己头脑中原有知识有何关系、处于何种位置。按照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这种做法与意义学习的过程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是不符合的,结果势必迫

34、使教师和学生用机械的方法对待本来可能有潜在意义的教学内容,从而增添了学生在学习和保持知识时不必要的难度。可以说,重视“软知识”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必要途径。3.“1+12”原则所谓“1+12”是指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另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并不是两节的简单加和。原有知识因后有知识的介入,二者之间会相互干扰、抑制,并且增加了混乱度。学生要将它们完整地理解和掌握,必然会在头脑中有一番自组织的过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归纳、整理、分析、综合。这就要求我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新学习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联系,更要帮助学生将后学知识有效地融入已有知识,使之相互作用,构建新的认知体系。 有意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

35、做是学习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强调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学习材料的理解,反对机械学习和死记硬背,主张扩大学生的认知领域,不断充实和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化学概念是构成中学化学学科的基石。在教学中,我们要促进概念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概念有关的概念。有意义学习理论可以指导我们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行之有效地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并使他们易懂、勿混、牢记、活用,最终实现从知识拼盘走向能力综合。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及点评新疆乌鲁木齐化学1班田春萍新课导入向学生展示呈现被酸雨侵害过的面目全非的草原、森林图片。激发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如何认识二氧化硫?教师1)将事先收集好的一瓶二氧化硫气体,让

36、学生观察颜色、闻气味(注意闻气味的方法)。2)交给学生两人一盒火柴。3)回忆燃放烟花爆竹后闻到的刺激性气味。设疑二氧化硫能否溶于水?如果能溶于水,那么溶液的酸碱性如何?怎样证明?学生从性质、作用等方面来研究。亲身体验1)观察二氧化硫的颜色、闻气味。2)划火柴、闻气味,并讨论交流对二氧化硫的了解。设计实验学生把盛有二氧化硫气体的小试管倒置于水中,取出放正。1)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溶液变红2)用PH试纸测定:其PH7。讨论归纳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教师引导1)根据向二氧化硫水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出现红色等现象,说明二氧化硫溶于水时发生了什么变化?2)类比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写出二氧化硫与水

37、反应方程式3)类比碳酸的性质,说出亚硫酸的性质。教师请对盛有二氧化硫水溶液的试管加热,观察现象、解释原因。小结亚硫酸不稳定,即使不加热,也会慢慢分解,所以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启发引导: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判断依据?根据二氧化硫中硫的化合价为+4价,推测二氧化硫是有氧化性还是有还原性?启发诱导思考讨论教材实验3,预测将出现什么现象?请用实验加以验证。实验探究学生演示教材实验3讨论交流根据实验探究发现产物是硫酸钡,进而验证了预测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媒体演示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以及SO2与H2S两种气体混合的实验,引导学生说出实验现象,写出二氧化硫与溴水(

38、氯水)、硫化氢反应方程式。教师点评针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评价。设疑向盛有SO2水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品红溶液将会出现什么现象?演示实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小结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思考请帮忙解决问题:将等体积SO2、CL2同时通入品红溶液中,漂白性会增加吗?为什么?教师:通过归纳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呼应开头的问题: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来源?二氧化硫是如何形成酸雨的?请同学们根据已经掌握的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设想酸雨是如何形成的。课程团队专家支瑶点评:1教学设计的优点:(1)从酸雨问题引入,在课堂总结环节又提出“二氧化硫的来源是如何形成酸雨的”这一问题,不仅首尾呼应,还及时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落实了STS内

39、容与核心知识间的联系。(2)在二氧化硫的性质探究中设计多个开放度不同的实验,充分体现了通过实验研究物质性质这一特点;实验与问题紧密衔接,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3)教学过程中请学生类比碳酸的性质,发现亚硫酸的性质,渗透了根据物质类别认识物质性质这一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核心思想及“分类、比较”等科学方法的教育。2教学设计中值得商榷的地方这个教学设计虽然设计了许多学生活动,但通过问题的设置可以看出来,整节课学生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没有进行主动探究和提出问题的基础,因此学生的收获将仅限于知道了具体物质二氧化硫的性质、训练了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但仍然不知道将按着怎样的思路和线索研究物质的性质。因此,

40、建议对教学设计进行如下改进:1结合前面或初中对物质性质的了解,归纳出研究物质性质的几个视角:(1)从物质类别研究物质的通性,(2)从化合价研究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3)物质的特性;2请学生从物质通性和氧化性、还原性两个方面预测物质的性质;3设计(或教师提供)实验方案进行验证。个人点评: 我们进行传统的教学设计时,主要设计知识讲解的先后顺序。而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必须做到: 1.设计知识的先后顺序 2.设计知识的教学情景 3.设计学生活动线索,即哪些内容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哪些内容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哪些内容通过教师启发讲解,学生倾听思考得以落实,从而实现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分

41、享 新课程实施之我见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在本校已经实施一年,本人也亲身实践一年,确实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比如:1、实验多,资源不足;2、活动多,课时不够;3、教材与评价不一致;4、与教材配套的习题少;5、教材中有不少习题脱离教材内容。但是我们必须明白: 一、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把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与终身学习联系起来,这里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一方面,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在本次新课程改革中能把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摆在突出位置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目标,大体有四个组成部分:关心、动机、态度;思考力、判断力;技能;知识、理解。这四个视点作为

42、一个整体反映了一种观念。这一点恰恰与人们把知识划分为基础知识、发展性知识是一致的。基础知识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另一方面,新课程所强调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又有别于以往。新课程所强调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二是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二、新课程有四大特点 1.设置问题情境化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心理学,初中转变而来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新教材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去发现新的化学知识与方法,形成个体认识,在发现新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化学学习世界。 2.学习内容生活化 化学源于生活,

43、生活中充满化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化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化学,能使学生对化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对化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化学、发现化学的热望。 3.学习方式活动化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化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操作活动、模拟活动、合作交流活动和评价活动。 4.运用知识实践化 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领悟化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因此让学生在生活的空间

44、中学习,在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中解决问题。如:,放手让学生去实践,通过自己实验现象总结原理。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去,学生同时在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获得了一些化学的情感体验。 因此,新课程实施需要我们去激情演绎。新课程专家寄语(一)杨梓生:乐于接纳新课程,是研究、实践新课程的必要前提,也将成为研究、实践新课程的必然结果。 杨梓生:整体性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意义高中化学新课程与现行课程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方面有比较大的差异,而现行高中化学新课程根据基础性和选择性的要求,在课程结构上设置了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基于模块设置的课程结构,整体性认识高中化学新课程对于

45、顺利实施新课程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关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意义,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只有整体性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才能把握模块化学功能定位。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的统一体,不同的模块具有不同的功能。为明确各个模块在化学课程体系中的功能,就必须站在整体上来理解高中新课程,才能把握各自模块的功能。例如,化学必修模块,作为高中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处于高中新课程“知识塔”的塔底,该模块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而且它还为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2.只有整体性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才能把握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46、高中化学课程采取模块的课程结构,由于不同模块具有功能不同,因而对化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也不相同。因此,必须站在整体的角度来认识化学内容,才能明确高中化学内容的知识结构这不仅包含高中化学选择了哪些化学核心知识、各个模块安排了哪些内容,而且明确某一内容在哪些模块中体现,还包括同一模块不同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等。3.只有整体性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才能把握化学知识功能要求。许多内容在不同的模块都得到体现,而同一内容在不同模块中的教学功能和教学要求是不相同。比如,原电池的问题,在必修教材中出现,在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中也出现,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也出现。虽然不同的教材中都出现了这些内容,但其功能和教学要求

47、显然是不同的。如何把握这些内容的功能和教学要求呢?这也要求老师们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明确。刘克文:高中化学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视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在其基本理念中指出:“要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由此看到,高中化学新课程除了重视学生的发展,也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是传统的化学教学大纲中没有的。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在其著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中的导言中说:“我们坚信,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

48、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可以说,这些精辟的语言指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在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深刻变化的时代,教育走向了历史的前沿,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相应地作为教育教学实施者的教师正在被重新发现、重新认识。现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不仅是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它也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正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里,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得到确认,教师的工作作为重要的专业和职业得到确认,教师发展的意义和可能得到确认。高中化学新课程正是在此背景和意义上,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了教师专业化

49、发展的问题,其基本要求是以专业化为方向,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主动吸取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化学专家寄语(二)齐红涛:新课程的选择性 选择性是表示个体或群体能否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主张和思想,能否决定自己行为方式的权利和能力。具有选择性是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对于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整体性认识,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恐怕就是选择性问题。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这样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可见选择性在

50、课程改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课程门类、课程结构的多样化是国际基础教育的一个总趋势和潮流,其中高中学段的课程与义务段的课程相比多样化显得更加突出,这个多样化也就带来了新课程的选择性问题。 具体到高中化学新课程来说,确实是在关注让学生形成共同基础的同时,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结构本身给学生提供了选择性: 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的模块,学习的模块数可以不一样,学习各模块的顺序也可能不一样。2、教材内容本身也给学生提供了选择性: 例如教材有不同形式的栏目,诸如“资料在线”、“身边的化学”、“化学与技术”、“追根寻源”等栏目属于拓展性栏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地认识化学科学。这些栏目教师在选用的时候就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3、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选课安排方式: 这样也可能给予了学生选择教师、选择教学方式的机会。结合我国的教育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